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少这样的“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呢?
页面 9
当《三体Ⅱ·黑暗森林》问世的时候,我们这些三体迷的心态相当矛盾。一方面,
我们觉得《三体Ⅱ·黑暗森林》进化完美,难以想象这之后还能整出些什么来。另一
方面,我们又希望大刘再整出些什么来。之后,听说他在工作上遇到了一点问
题,曾经考虑放弃《三体Ⅲ》的写作,着实令我们担忧不已。但最终,身处僻壤的他,
又写出一本放眼宇宙的大作,这本身就是一件颇有科幻色彩的事。谢天谢地,他终于
坚持了下来。
当大刘提出让我来为《三体Ⅲ》写序的时候,我的内心是一片抑制不住的狂喜,
不仅是为了这份难得的荣耀,更是为了能抢在第一时间先睹为快。在一个剧透被视
为不可饶恕的罪行的年代,我必须非常小心。长话短说吧,我认为《三体Ⅲ》在许多
方面都超越了前两部,而且这种超越不是一点点。前面对宇宙的黑暗森林只是迂回
虚写,第三部就是正面强攻了,这难度极大。我真是很佩服大刘毫不取巧的勇气,更
佩服他对宇宙风景得心应手的描写,那真可以说是“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看到《三
体Ⅲ》的结尾,我忍不住想起阿西莫夫的《最后的问题》,那也是对宇宙终点的描写,
大家可以比较一下,看看谁的想象力走得更远,谁的细节更丰富,谁的宇宙更宏大。
《三体Ⅲ》很硬科幻,对普通读者来说,流畅度和可读性可能会不如前两部。其
中一些段落甚至有一些晦涩(如对“神”的描写),但是对科幻爱好者和大刘的粉丝而
言,纷至沓来的宇宙细节一定会让他们更加过瘾。而且我们理解,大刘的“硬’并非
铁板一块,而是软硬相兼、虚实相间,其内在逻辑可以这样解读:越是疯狂虚幻的想
象,越是超越性的思维,背后越是需要坚实的细节和强大的逻辑。刘氏宇宙学的基础
是技术,而在这林林总总技术化的冷酷思考背后,有一颗柔软温暖的心。从《三体》
开始,大刘越走越远,但他并非一去不回,即使在最远的地方,我们也能看到他对人类
的关爱,《三体Ⅲ》始于一个近乎琼瑶式的爱情故事,一个人为自己暗恋的对象买一
颗遥远的星星,这故事是如此的寂寞无助、浪漫彻骨。最终,这颗星星将为无尽的黑
暗森林带来一丝光亮,卑微绝望的单恋也将成为播撒宇宙的大爱。
在整个三部曲中,我个人认为第一部最有历史感和现实性;第二部的完成度最
高;结构最完整,线索最清晰,也最华丽好看;而《三体III》则是把宇宙视野和本质性
的思考推向了极致,这方面目前无人能及。在一个思想淡出文学(以及其他领域)的
页面 10
年代,我们看到中国的科幻界有人在默默地补位,而且远不止大刘一个人。《三体》
对历史的反思,《三体II·黑暗森林》对道德的超越,到《三体Ⅲ》发展成为对全面的
宇宙社会学、宇宙心理学、宇宙生态学的建构。这是屠龙之术吗?看看斯蒂芬·霍金
最近的警告,也许我门会对“祀人优天,这个成语做出全新的理解。
有时候我会忍不住想,假如有一天三体人真的降临,人类应该请大刘出山;参加
地球危机委员会的工作。无论是威慑博弈、防卫反击,还是宇宙公关,大刘都是领先
一步的专家。如果说天机不可泄露的话,大刘应该是我们这个世界最知晓天机的人
之一了。三体人如果有一份追杀名单的话,他也绝对会名列前茅。小心啊,大刘!
当然,这只不过是幻想,只不过是神话……可是,说到神话,这难道不正是我们这
个时代的奢侈品吗?坦率地说,系统性的史诗与神话一直是中国文学的弱项。在遭
受后现代文化的洗礼之后,我们的作家更是如获至宝,把缺失视为强项,奉行“躲避
崇高”的策略,鄙视宏大叙事,消解终极追问。我推崇大刘的作品,也因为他逆流而上,
发扬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为中国文学注入整体性的思维和超越性的视野。这种终
极的关怀和追问,又建立在科学的逻辑和逼真的细节之上,这就让浩瀚的幻想插上了
坚实的翅膀。
当尼采向世界发出“上帝已死”的宣告时,一些价值解体了,但另一些依然存在。
旧的神话消失了,新的神话依然在不断诞生。人类从来没有停下追赶神话的脚步。
我们惊奇地发现,在一个崭新的世纪,无尽的宇宙依然是无尽的神话的无尽的沃壤,
而科学与技术已经悄然在这新神话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刘的世界,涵盖
了从奇点到宇宙边际的所有尺度,跨越了从白垩纪到未来亿万年的漫长时光,其思想
的速度和广度,早已超越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蟹”的传统境界。《三体Ⅲ》
对宇宙结构的想象,已经开始涉及时间的本质和创世的秘密,但看得出大刘有意与西
方的神话保持距离,走的是一条新的中国神话的道路。这是前所未有的工作。关于
宇宙之始,之终,之真相,他猜了、他想了、他写了,至于是否正确。已经不重要了
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可人类如果不思考,上帝连发笑都不属。
页面 11
纪年对照表
危机纪元
公元201X年一2208年
威摄纪元
公元2208年一2270年
威摄后公元
公元2270年一2272年
广播纪元
公元2272年2332年
掩体纪元
公元2333年一2400年
银河纪元
公元2273年一不明
DX3906星系黑域纪元 公元2687年一公元18906416年
647号宇宙时间线 公元18906416年启动
页面 13
第一部
《时间之外的往事》序言(节选)
这些文字本来应该叫历史的,可笔者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记忆了,
写出来缺乏历史的严谨。
其实叫往事也不准确,因为那一切不是发生在过去,不是发生在现
在,也不是发生在未来。
笔者不想写细节,只提供一个历史或往事的大框架。因为存留下来
的细节肯定已经很丰富了,这些信息大都存储在漂流瓶中,但愿能到达新
宇宙并保存下来。
所以笔者只写框架,以便有一天能把所有信息和细节填充进来—
当然不是由我们来做这事。但愿会有那一天。
让笔者遗憾的是,那一天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也不在未来。
我把太阳移到西天,随着阳光角度的变化,田野中禾苗上的水珠一下
予晶晶闪亮起来,像突然睁开的无数眼睛。我把阳光调暗些,提前做出一
个黄昏,然后遥望着地平线上自己的背影。我挥挥手,那个夕阳前的剪影
也挥挥手。看着那个身影,我感觉自己还是很年轻的。
这是个好时光,很适合回忆。
原谅我的手指
页面 14
【公元1453年5月,魔法师之死】
君士坦丁十一世暂时收回思绪,推开面前的一堆城防图,裹紧紫袍,
静静等待着。
他的时间感很准确,震动果然准时到来,仿佛来自地心深处,厚重而
猛烈。银烛台震得嗡嗡作响,一缕灰尘自顶而下,这灰尘可能已经在达夫
纳宫的屋顶上静静地待了上千年。它们落到烛苗里,激出一片火星。这
震动是一枚一千二百磅的花岗石质炮弹击中城墙时发出的,每次间隔三
小时,这是奥斯曼帝国的乌尔班巨炮装填一次所需的时间。巨弹击中的
是世界上最坚固的城墙,由狄奥多西二世建于公元5世纪,之后不断扩展
加固,它是拜占庭人在强敌面前的主要依靠。但现在,巨弹每次都能把城
墙击开一个大缺口,像被一个无形的巨人啃了一口。皇帝能想象出那幕
场景:空中的碎石块还没落下,士兵和市民就向缺口一拥而上,像漫天尘
土中一群英勇的蚂蚁。他们用各种东西填堵缺口,有从城内建筑上拆下
的砖瓦木块,有装满沙土的亚麻布袋,还有昂贵的阿拉伯挂毯……他甚至
能想象出浸透了夕阳金辉的漫天飞尘如何缓慢地飘向城内,像一块轻轻
盖向君士坦丁堡的金色裹尸布。
在城市被围攻的五个星期里,这震撼每天出现七次,间隔的时间很均
等,像一座顶天立地的巨钟在报时—这是另一个世界的时间,异教徒的
时间;与之相比,墙角那座标志基督教世界时间的双头鹰铜钟的钟声听起
来格外软弱无力。
震动平息下去好一会儿,君士坦丁才艰难地把思绪拉回现实。示意门
前的侍卫让门外等着的人进来。
大臣法扎兰领着一名瘦弱的女子悄然走进门。
“陛下,她就是狄奥伦娜。”大臣指指身后的女子说。然后示意躲在他
身后的女子走到前面来。
皇帝一眼就打出了女子的身份。拜占庭上层贵族和下层平民的服饰
风格差别很大,通常贵族女服上缀缀满华丽的饰品,平民女子却只是以白色
页面 15
的宽大长衫与连袖外套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而狄奥伦娜的穿着却是上
层的奢华与平民的保守并存:她里面穿着连袖白衫,外面却套着一件华贵
的“帕拉”斗篷。这种斗篷本应披在金线刺绣的“丘尼卡”外面;同时,她
不敢用象征贵族上层的紫色和红色,那件“帕拉”是黄色的。她的面庞有
一种银荡的妩媚,让人想起宁可美艳地腐烂也不悄然枯萎的花朵——一
个妓女,混的还不算坏的那种。她双目低垂,浑身颤抖,但君士坦丁注意
到,她的眼睛像得了热病似的发着光,透出一种她那个阶层的人很少见的
兴奋与期待。
“你有魔法?”皇帝问狄奥伦娜,他只想快些把这件事了结。法扎兰
是一个稳重踏实的人,现在守城的这八千多名士兵,除去不多的常备军和
热那亚的两千雇佣兵,很大一部分都是在这位能干的大臣监督下一点一
点从十万市民中紧急征召的。对眼前这事皇帝兴趣不大,只是出于对这
位大臣面子的考虑。
“是的,皇上,我能杀了苏丹。”狄奥伦娜屈膝回答,发颤的声音细若游
丝。
五天前,狄奥伦娜在大皇宫门前要求面见皇帝,面对阻拦的卫兵,她
突然从胸前掏出一个东西高高举起,卫兵们被那东西镇住了,他们不知道
那是什么、从何而来,但肯定那不是寻常之物。狄奥伦娜没有见到皇帝,
她被抓起来交给治安官,被拷问那东西是从哪里偷来的,她招供了,他们
证实了,然后,她就被送到了法扎兰大臣那里。
法扎兰打开手中的一个亚麻布包着的东西,把它小心翼翼地放到皇
帝的书案上,君士坦丁十一世的目光立刻变得与五天前那些第一次看到
这东西的士兵一样——与他们不同的是,他知道这是什么。这是一只至屯金
的圣杯,上面镶满了宝石,金光中透着晶莹,摄人心魄。圣杯是九百一十六
年前查士丁尼大帝时代铸造的,一共两只,除了宝石的形状及分布特征外
几乎完全相同,其中一只由历列皇帝保存至今,另一只在公元537年圣索
菲亚大教堂重建时,同其他圣物一起放人教堂地基深处一个完全封闭的
小密室中。眼前这个显然是后者,因为前一只已经烙上了时间的印痕,变
页面 16
得有些黯淡————当然是与眼前这只对比才能看出来,这只圣杯看上仿
佛昨天才铸出来一般崭新。
本来没有人相信狄奥伦娜的话,人们都认为这是她从自己的某个富
豪主顾那里偷来的东西,因为虽然很多人知道大教堂下面有密室,但知道
精确位置的人很少;而且地基深处的巨大岩石间没有门,甚至连通向密
室的通道都没有,不动大工程根本不可能进人。四天前,皇帝考虑到城市,
的危局,命令将所有的珍贵文卷和圣物打包,以便紧急时刻能迅速转移,。
尽管他心里清楚陆路海路都被截断,一旦破城,其实也无处可去。三十个:
工人花了整整三天的时间才进人密室,他们发现围成密室的石块几乎跟
胡夫金字塔上的一样大。圣物都存放在密室中一口厚重的石棺中,石棺月
用纵横十二道粗铁箍封死,打开石棺又花了大半天时间。当所有的铁箍,
都被锯断,五个工人在周围重兵监视下吃力地移开沉重的石盖时,首先吸
住众人目光的不是那已封存千年的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