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克里特迷宫-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但另一方面,他们还远算不上最原始的阶段,在澳大利亚,土著民族的宗教原始程度较之乔塔纳格普尔的布须曼人还要更早,他们甚至以“公牛的咆哮”来模仿所尊崇的神的声音。据说,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的驯鹿民族,用象牙雕刻出兽头神的形体和女神的雕像。在埃及和巴比伦,从人类刚一知道它们,就有一些半人半兽的合成神。中国人也有神,但是已被其原始的崇拜者们形象化了。我们都知道,辩论是典型的“脑力思辨过程”,应该也没有人反对,全世界的宗教现象不可能用一种科学猜想就解释得了,我们很难用假设来证明它们在世界各地的发展历程中是全都处在同一阶段还是各自处在不同阶段。同样,在克里特和希腊,或许存在过图腾信仰阶段,或许从未经历。这种假设直到将来获得确凿的证据后才能盖棺定论,在此之前,这一问题都只能搁置在那儿。类似的情况还有,对于学术界提出的母系族长社会要先于男性族长社会、以及由此得出的各地对女性神的崇拜也要先于男性神的假想推论,我们也应持怀疑态度。有例为证,在印度的吠陀梵语时期,男性神就被置于非常突出的地位;而直到后吠陀梵语时期,女性神才逐渐告别模糊的状态,“大母神”便是典型的例子,她被赋予了非常鲜明的人物个性。
这也将我们对克里特的宗教和社会生活的探究推进到一个十分有趣的阶段。从崇拜物、绘画艺术、象征性符号以及传统习俗这些考古学证据来看,很明显,对大母神的崇拜在这座岛上居于主导地位,女祭司像也如同在多多纳(Dodona,希腊伊庇鲁斯地区的古镇)一样在社会上地位显要。事实上,女性在一些宗教仪式中也是处于领导者的角色,正如在耶路撒冷发现的耶利米书记述的那样——在那里要由女性来烤制糕点供奉给“天后”,也就是东方的大母神。'20'

内容简介(6)

“或许在克里特,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比在埃及还要高,这种情况最重在宗教事务中也被体现出来,甚至可能当时的国家权力也是在妇女的掌控之中。至少可以肯定,当时社会男女平等的程度比其他任何古文明都要高,这一点我们从克诺索斯的墓穴岩画所反映的男女之间亲近开放的关系上便可见一斑,端坐在米诺斯宫廷中的妇人们珠圆玉润雍容华贵,举手投足落落大方,这与我们今天的社会几乎别无二致。”'21'从苏美尔人对女神的尊崇程度看,这里的妇女同样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但是在闪米特人的祭神史上,情形却并非如此。同样,亚述人对女性的描述也远没有克里特人那样深刻,只是在巴比伦文化的影响进入到亚述宫廷后,塞米勒米斯(传说中的亚述女王)才被提升到更加显著的地位上。塞伊斯(Sayce)教授在研究闪米特文化的过程中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在闪族人将苏美尔人的圣歌翻译过来后,他们将“女人和男人”调了个顺序(类似于我们今天说的女士们、先生们),也就是变为了“男人和女人”。在埃及和地中海沿岸的其它民族中广为流传的母系氏族制度很可能是受到某种更早的宗教传统影响的结果。
所以,在今天的考古学界中有一种主流观点认为,在原始社会中,以女性为主导的母系社会要强过父系社会,由此,对女性神的崇拜程度也要超过男性神。这一观点并非直到今天才被广泛接受,实际上,早在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有相当一部分人就既是男性神的崇拜者也是女性神的崇拜者。那么,我们有理由认为,男性神与女性神之所以能在埃及和巴比伦以及其他地方实现完美融合,实际上也是不同民族相互融合的结果。在某些国家,可能完全由男性组建国家机器,占据统治和主导地位,那么其社会就必然会实行男性氏族制度。但是也有证据表明,即使在这些社会,统治者也还是采用了一种更高明的办法,将财产和权力的女性继承人与男性联姻,以赢得臣民的效忠和支持。埃及就是一个最有力的明证,“母权”一直伴随这个国家兴衰发展的始终。所以说,这个问题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我们很难用一种假设来解释全部。
从各种迹象看来,克里特妇女的活动范围似乎主要还是限于户内。正如在埃及的情形一样,画家笔下的克里特妇女也是清一色的白皮肤,而男人们除了王宫贵族之外,大都是统一的暗红肤色。此外,在着装修饰及佩戴珠宝方面,女性也较男性更为精细。
在探索古代文明时,墓葬传统通常是考古学家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重点。毫无疑问,它与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密切相关。考古学家们认为任何古代文明都一定会有非常隆重的葬礼仪式,这很容易理解,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葬礼的目的所在就是道别亡灵、告慰生者。例如在埃及王朝,死者的尸体会被制成木乃伊下葬,因为人们相信死者的灵魂不可能再另一个世界继续存在,除非他的身体能够完好无损地在墓穴中安放。与此相反,荷马笔下的阿卡亚人(Achć;an)则通常会将死者火葬,为的是使灵魂可以借助火被超度到“西天极乐世界”,否则的话,逝者将永远不得重新转世。'22'在前埃及王朝时代,人们是将死者的尸身蜷缩着埋在一个浅坑里,并在尸体旁摆放一些餐具、劳动工具和武器。类似的风俗一度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巴比伦以及整个欧洲都十分盛行。而在北欧沿海国家,人们一般是把亡者的尸身放置在漂浮在水面的小船中,其情形就像古老的北欧诗集《艾达》(Edda)中的光神巴尔德(Balder)和《贝奥武甫》(英国8世纪古代史诗)中的塞弗一样。此外,还有一些民族将逝者尸体葬于山洞中、抛于荒滩绝壁天葬或者食葬。
某些情况下,一些地方性现象完全可以反映葬俗与宗教的联系。在上埃及,逝者的尸身通常都是被制成木乃伊后埋在干热的沙堆下。因此,很可能在埃及的一部分地区中流行的往死者尸体上涂抹香油的习俗就是由其传统的宗教信仰发展而来。考古学家分析,这可能是一些移民在迁徙到新的地区后发现尸体不能被完整保留而衍生的无奈之举。但是如何解释在其他地区流行的火葬的习俗呢?很显然不能再用这种方法解释了。
当然,我们也不能迷信地认定,所有的殡葬习俗都能为研究宗教信仰提供清晰的线索。这在很多时候都能得到印证,比如比较前王朝时期的埃及人、古巴比伦帝国的苏美尔人以及新石器时代盛行“蜷葬”的欧洲人,如果据此来衡量男子的社会地位就很难得出统一的结论。而且,即使是同样的信仰在不同的地方也无统一的发展轨迹可循;同样,在一个国家内,也会有多种不同的信仰并存。比如在威尔士这样一个“寸土之地”,对于未来的描述,就有数种截然不同的“版本”。民间传说和中世纪的诗集中都有关于地下世界的描述,在那里死者可以继续延续他们的生命,他们也有秩序井然的社会,也同他们生前的人间一样有劳作,有争斗,他们也渴望来到远离大海的幸福岛,他们的灵魂可以在河流或者湖泊的下面像精灵一样的生活,他们甚至会像他们的祖先一样,回到远古时代的苏格兰家园,那里古木参天、绿树成荫、群山环绕、宛如仙境。在一首威尔士诗歌中,那个世界被描绘如斯“地球上的阴暗牢狱,死亡者的安乐家园,一块苍凉无爱的土地”。'23'古巴比伦的地狱判官同样如此阴森恐怖。因此,司爱情、生育和战争的女神依诗塔便从天而降——
那里毫无安乐家园……
光明的窗口尽被魔鬼堵死,
尘埃成为魂灵们争抢的美食,
暗黑之神有如巨鸟身披双翼。
但是在前王朝时期的埃及,人们也像威尔士民间的一部分人那样信奉冥王欧西里斯(Osiris),他们相信那个世界同人间一样,也有春华秋实五谷丰登。其中一个关于天国的传说被认为与苏格兰极北部的一个民间传说十分相似。这里所指就是在佩思郡流传的一个神话故事。故事的梗概大致如此:一位产婆被带到一个幻境中的土墩旁为一个仙女接生婴孩,仙女给她一种绿色的液体,让她用来擦亮孩子的眼睛。然后,那仙女又用这液体润湿产婆的右眼,并为其诵念开启天门的祷语。随即,“她便眼清目明”,故事继续讲道,她看到她已故的一些朋友熟人正在那里劳作,收割庄稼采摘水果。仙女说,“这是对他们生前所行恶事的惩罚。”'24'而在古埃及,据说这个仙女来到人间便是“对多行善事的人的赏赐”。
殡葬习俗并不能为我们提供确凿的证据,以证明与那些形形色色的土生土长抑或从外地舶来的宗教信仰之间到底存在何种关联。在埃及,膜拜冥王欧西里斯和太阳神拉(Ra)的信徒们相信将死尸制成木乃伊后就会升入天堂,尽管人们也相信,如果能在另一个世界获得幸福;那是天神对凡人今世善行的赏赐。另一方面,普通人通过祭拜神名的仪式也可以掌握“通天之术”,即通过这个“开门咒”可以确保亡者的灵魂顺利登上太阳之舟。

内容简介(7)

同样,其他的传统祭拜仪式在历史的各个时期也并不是总是代表同样的意义。在《伊利亚特》中,魔灵帕特罗克洛斯(Patroklos)宣称只有满足他得到天火的要求,他才返回冥府,永不再为患人间。现代印度人采用火葬的风俗,'25'但他们认为死者的灵魂既可能被超度升入天国,也可能继续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只是生活在人类看不见的介质中。在印度的梵语文学中有一位火神阿格尼,即“尸体吞噬者”,他负责引领死者的灵魂抵达“天父之国”。而古代波斯民族中的拜火者却并不会焚烧死者的尸体——尽管他们也曾一度那样做过,他们是将尸体曝于露天供飞禽啄食。与世界大多数民族相比,生活在贝加尔湖畔的蒙古人的一支——布里亚特人的葬俗格外引人注目,当地人通常将在秋冬季节去世者的遗体存放在树林中的一个木屋内。当次年五月春暖花开,布谷鸟开始鸣叫的时候,这座木屋会被点燃,所有摆放在那里的尸体被集体火葬。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夏季死去的人则会被立即火葬。'26'要想对印度雅利安人(AryoIndians)时期的印度宗教有所了解,只要读一读印度古代梵文叙事史诗《摩诃婆罗多》便能洞悉其中的方寸。书中在描述阎王世界的章节中,援引那烂陀长老(Narada)的话说他看见“所有在人间犯有罪过以及那些在冬至日死去的人”都在那里。'27'从这些话中,我们感觉到在这个世界上似乎天然存在幸运与不幸的时辰、日期以及月份,这些都决定着每个人生与死的宿命。一颗生命在出生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甚至预见他将来死亡的方式。一位苏格兰产婆这样预言:
月满之日,潮水漫溢,
此时将有伟人降世,
亦将有人暴疾而毙。'28'
关于死亡的预言也揭示了人们的身后命运。布利亚特人的葬俗很显然由来已久。也许这最初是因为人们相信那些在冬季过世的人命中注定就要在这个世上停留得更长久(严寒的天气与漫长的黑夜正是保留尸体的天然条件)。但是,当这种风俗传入印度后,它便迟早要失去其原本的意义。在新的国度人们对自然又会产生新的恐惧,随之传统的一些风俗也将逐渐被取代,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一个民族宗教信仰的发展。
但是在希腊阿卡亚人(Achć;an)、印度雅利安人及其他一些民族中,人们并不相信灵魂可以通过火被传送到天堂,相反,他们认为用火焚烧尸体是对人的一种惩罚。在古埃及和苏格兰的民间传说中,作奸犯科的妇女通常会被捆绑在树桩上烧死。'29'同样,女巫也会被活活烧死。阿瑟·伊文思先生搜集了大量充实的证据证明“在中世纪以后的近现代欧洲,火葬习俗便再度复兴以剔除吸血鬼的传说。”'30'关于吸血鬼的传说也曾在欧洲大陆盛极一时,传说中有些人死后灵魂会变成吸血鬼,他们会攻击熟睡中的人,吸食活人的血液,为了彻底消灭这些吸血鬼,使他们不再为患人间,人们会把死尸从坟墓中掘出当众焚毁。据古希腊“历史之父”希罗多德记载的一个故事,当波斯大帝居鲁士(Cyrus)的残暴成性的儿子坎彼塞斯(Cambyses)焚毁了法老王阿玛西斯(Amasis)的木乃伊后,他便触怒了波斯人和埃及人。他说,“波斯人奉火为神,从不会用火焚烧尸体。事实上,这种行为在当地是违法的,在埃及也同样如此,因为人们认定将人的尸首送给神是对神的不敬;对于埃及人来讲,他们认为火是一种活的动物,它威力无比,能够吃掉任何被它捕获的‘猎物’,它的胃口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