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陶渊明集译注及研究-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绸缪(ch6umóu 仇谋):犹缠绵,情意深厚的样子。
(7)荏苒(rěn rǎn 忍染):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十载:陶渊明从二十九岁开始出仕为江州祭
酒,到写此诗的时间为十年。
(8)庭宇:庭院和屋檐。翳:遮盖。余木:很多树木。倏忽:忽忽,转眼之间。日月:指时光。
亏:损耗。
'译文'
闲散之时多自由,
光阴逝去却难留。
如今驱使总行役,
眼下乘车东崖走。
天气阴沉似薰麝,
气寒激荡我怀忧。
日月运行有常规,
我来留滞岁月悠。
慷慨忆昔情意厚,
此情离我已很久。
忽忽度过十年整,
暂且为人忙不休。
忆我庭字多树荫,
不觉岁月似奔流。
其十一(1)
我行未云远。回顾惨风凉(2)。
春燕应节起,高飞拂尘梁(3)。
边雁悲无所,代谢归北乡(4)。
离鹃呜清池,涉暑经秋霜(5)。
愁人难为辞,遥遥春夜长(6)。
'注释'
(1)这首诗通过对春景的描绘,表现思念家乡的情怀。
(2)行:指行役。云:语助词,无意义。惨风:悲凉之风。
(3)应节:按照季节。起:指飞来。尘梁:落满灰尘的屋梁。
(4)边雁:边疆的大雁。无所:无处所,没有停总之处。代谢:更迭,交替。指一群接着一群,
陆陆续续。
(5)离╧ūn 昆):离群的Αy{鸡,似鹤之鸟。
(6)愁人:诗人自指。
'译文'
此行离去家不远,
回顾悲凄风正凉。
春燕依时已返家,
高飞恋恋绕屋梁。
悲哀大雁无居处,
陆续北飞归故乡。
落落γ宄兀�
历经夏暑与秋霜。
我今惆怅言难尽,
漫漫煎熬春夜长。
其十二(1)
袅袅松标崖,婉娈柔童子(2)。
年始三五间,乔柯何可倚(3)。
养色含津气,粲然有心理(4)。
'注释'
(1)这首诗借咏幼松以喻童子,幼松培育得当,便可成材,童子也是如此,寓有把希望寄托于新
生后辈之意。
(2)袅袅(niāo 鸟):摇曳,纤长柔美的样子。标:树梢。崖:逯本作“雀”,各本均作“崖”,
今从后者。婉娈(luán 峦):年少而美好的样子。柔:柔美。(3)三五:指十五岁。乔柯:高大的树
枝。
(4)色:神色,精神。津气:津液精气。《素问?调经论》:“人有精气津液。”粲然:鲜明的
样子。心理:神理,谓有神气。
'译文'
松梢摇曳在山崖,
恰似弱柔美少年。
年少大约十五岁,
高枝尚嫩不能攀。
保持生气细培养,
光粲有神可参天。
咏贫士七首
'说明'
这组诗大约作于晋。宋易代之交,是陶渊明晚年的咏怀之作。这些诗歌
通过对古代贫士的歌咏,表现了诗人安贫守志、不慕名利的情怀。
其一(1)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2)。
暖暖空中灭,何时见余晖(3)?
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4)。
迟迟出林翩,未夕复来归(5)。
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6)?
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7)!
'注释'
(1)这首诗以孤云、独鸟自况,象征着诗人孤独无依的处境和命运,表现出诗人守志不阿的高洁
志趣。
(2)万族:万物。族,品类。托:依托,依靠。孤云:象征高洁的贫士,诗人自喻。
(3)暖暖(ài 爱):昏暗不明的样子。余晖:留下的光辉。此句喻东晋灭亡。
(4)朝霞开宿雾:朝霞驱散了夜雾。喻刘宋代晋。众鸟相与飞:喻众多趋炎附势之人依附新宋政
权。相与:结伴。
(5)翩(hè河):鸟的翅膀,代指孤鸟。喻贫士,即诗人自指。这句诗人自喻勉强出仕。未夕复
来归:天未黑时又飞了回来。喻诗人辞官归隐。
(6)量力:根据自己的能力,犹尽力。守故辙:坚持走旧道,指前人安守贫贱之道。
(7)苟:如果。已矣:犹算了吧。
'译文'
万物各皆有倚靠,
孤云飘荡独无依。
昏昏消散灭空中,
何日才能见光辉?
朝霞驱散夜间雾,
众鸟匆匆结伴飞。
孤乌迟迟出树林,
太阳未落又飞归。
量力而行守旧道,
哪能不苦受寒饥?
知音如果不存在,
万事皆休何必悲!
其二(1)
凄厉岁云暮,拥褐曝前轩(2)。
南圃无遗秀,枯条盈北园(3)。
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4)。
诗书塞座外,日昃不遑研(5)。
闲居非陈厄,窃有温见言(6)。
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7)。
'注释'
(1)这首诗与第一首都是这组诗的概括,前一首自叹孤独,世无知音;这一首自咏贫居之状,并
向古代寻求知音,以安慰自己的精神。
(2)凄厉:凄凉寒冷。云:语助词,无意义。拥褐(hè贺):围裹着粗布短衣。曝(pù 铺):
晒。轩:有窗槛的长廊或小室。
(3)圃(pǔ浦):种植蔬菜瓜果的园子,即菜园。秀:指菜苗。盈:满。
(4)余沥(lì力):指剩下的残酒。沥,液体的点滴。(史记?滑稽列传):“侍酒于前,时赐余
沥。”窥:看。
(5)昃(zè厌):太阳西斜。遑(huáng 皇):闲暇。研:研读。
(6)陈厄(è饿):在陈国受困。事见《论语?卫灵公):孔子“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厄:困苦,危难。窃:谦指
自己的意见。温(yùn 运):含怒,怨恨。
(7)怀:内心。贤:贤士,指安贫乐道的古代贫士。
'译文'
寒冷凄凉已岁末,
裹衣晒暖在廊前。
南园不剩可食菜,
枯萎枝条满北园。
壶内未余一滴酒,
灶炉不见有火烟。
诗书堆满在身边,
过午腹饥没空看。
我与孔丘困陈异,
心中不免有怨言。
如何安慰我心情?
幸赖古时多圣贤。
其三(1)
荣叟老带索,欣然方弹琴(2)。
原生纳决履,清歌畅商音(3)。
重华去我久,贫士世相寻(4)。
弊襟不掩时,黎羹常乏斟(5)。
岂忘袭轻裘?苟得非所钦(6)。
赐也徒能辩,乃不见吾心(7)。
'注释'
(1)这首诗歌咏古代贫士荣启期和原宪的安贫乐道,表现了诗人安于贫居、不慕富贵的高尚品
质。
(2)荣叟:指荣启期,春秋时隐士。叟,对老人的称呼。老:年老。带索:以绳索为衣带。这两
句见(饮酒二十首)其二注(4)。
(3)原生:指原宪,字子思。孔子弟子。原宪清静守节,贫而乐道。《韩诗外传》载:原宪居鲁
国时,一次子贡去看他,他出来接见时,穿着破衣服和裂开口的鞋子,“振襟则时见,纳履则堕决”。
子贡问他为什么会这样?原宪回答:宪贫也,非病也。仁义之匿,车马之节,宪不忍为也。讥笑了子
贡的华丽车马装饰,“子贡惭,不辞而去。宪乃徐步曳杖,歌《商颂》而返。声沦于天地,如出金石”。
纳:穿。决履:坏裂的鞋子。清歌:清新、清亮的歌曲。商音:曲名,指原宪所唱的《商颂)之曲。
(4)重华:虞舜名。相传尧舜时代,圣人治世,天下太平,无贫穷之人。《庄子?秋水):“当
尧舜而天下无穷人。”去:离。相寻:相继,不断。
(5)弊襟:破衣。襟:上衣前襟,代指衣服。黎(lí离)羹:野菜汤。藜:植物名。一年生草本,
亦称“灰菜”,嫩叶可食。斟(zhēn 针):“糂”(sān 伞)的借用字,以米和羹。(墨子?非儒):
“孔丘穷于蔡陈之间,藜羹不糂。”《吕览》引作“斟”。《说文):“糂,以米和羹也。古文糂从
参。”
(6)袭:衣上加衣,即穿、披。轻裘:轻暖的毛皮衣。苟得:不义而得,非正道的获取。《论语?述
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赐:即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子弟子。徒:徒然,只会。善辩:善于巧辩。《史
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论语?子罕》记子贡劝孔子出仕的话说:
“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洁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意思是,
子贡说:假设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放在匮子里藏起来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呢?孔子说:
卖掉,卖掉!我是在等待识货者哩。“善辩”当指此。乃不见吾心:意谓自己隐居不仕的决心是不可
以为劝说所动摇的。
'译文'
荣曳老年绳作带,
依然欢乐把琴弹。
子思脚下鞋开绽,
商颂清扬歌唱欢。
虞舜清平离我远,
世间贫士常出现。
衣衫破烂不遮体,
野菜汤中无米添。
谁不想穿轻暖裘?
得非正道我不羡。
子贡徒然善巧辩,
无人理解我心愿。
其四(1)
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2)。
好爵吾不索,厚馈吾不酬(3)。
一旦寿命尽,蔽服仍不周(4)。
岂不知其极?非道故无优(5)。
从来将干载,未复见斯祷(6)。
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7)?
'注释'
(1)这首诗咏赞古代贫士黔娄,借以表现诗人安贫守道的节操。
(2)黔娄:战国时齐国的隐士。齐、鲁的国君请他出来做官,他总不肯。家中甚贫,死时衾不蔽
体。他的妻子和他一样“乐贫行道”。见刘向《列女传)、皇甫谧《高士传)。
(3)好爵:指高官。不萦:不系恋于心。厚馈(huì愧):丰厚的馈赠。
不酬:不理睬、不接受。酬,应对。(高士传)说:黔娄“修身清洁,不求进于诸侯,鲁恭公
闻其贤,遣使致礼,赐粟三千钟,欲以为相,辞不受。齐王又礼之,以黄金百斤聘为卿,又不就。”
(4)蔽服仍不周:破衣被盖不住尸身。《列女传?黔娄妻传》:黔娄死,“曾子与门人往吊之。
其妻出户,曾子吊之。上堂,见先生之尸在牖下,枕塈席槁,组袍不表。覆以布被,手足不尽敛,覆
头则足见,覆足则头见。”
(5)极:指穷困到了极点。非道故无忧:与道无关的事情是不值得忧虑的。此句化用《论语?卫
灵公》“君子忧道不忧贫”句意,谓不为贫穷而忧虑。
(6)从来:从此以后,指自黔娄死后。复:再。斯俦(chóu 愁):这类人物。俦,类。
(7)之两句用《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之意,表示安贫守道的决心至死不渝。
'译文'
安于贫贱守道者,
自古黔娄为典范。
其心不恋高官位,
丰厚赠金他不羡。
一旦命终离世间,
破衣难把身遮全。
哪能不晓极贫寒?
与道无关不忧烦。
从那以来近千载,
世间不再有高贤。
早晨能与道同生,
晚上即亡无所憾。
其五(1)
袁安困积雪,邈然不可干(2)。
阮公见钱入,即日弃其官(3)。
刍藁有常温,采莒足朝铮�4)。
岂不实辛苦?所惧非饥寒(5)。
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6)。
至德冠邦闾,清节映西关(7)。
'注释'
(1)这首诗咏赞贫士袁安与阮公,表彰清尚廉洁、安贫守道的节操。
(2)袁安,字邵公,后汉汝南妆阳(今河南省商水县西北)人。家甚贫。《汝南先贤传》载,时
袁安客居洛阳,值大雪,“洛阳令自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
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
为孝廉”。邈然:本义是遥远貌,这里形容安详的情态。干:求取。
(3)阮公:其人其事未详。按诗句意,阮公本为官,当有人向他行贿时,他当天就辞去了官职。
(4)刍藁(chúgāo 除槁):喂牲口的干草。藁同“稿”,谷类植物的茎秆。温:指取暖。穷人无
被眠,睡在干草上取暖,故曰“有常温”。莒(jū举):植物名。古代齐人称芋为芭(见《说文?艸
部》)。铮和安汀薄�
(5)所惧非饥寒:意谓所惧在改变节操。
(6)贫富常交战:安贫与求富两种思想在内心产生斗争。《韩非子》:“子夏曰:‘吾入见先王
之义,出见富贵,二者交战于胸,故臞(qú渠,瘦);今见先王之义战胜,故肥也。”道胜:道义取
胜,指安贫乐道之义。戚颜:忧愁的脸色。
(7)至德:最高尚的品德。冠邦闾:名冠家乡。邦,国。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指乡里。这
一句评袁安。情节:清风亮节。映:照,辉映。西关:地名,当指阮公故里。
'译文'
袁安贫困阻积雪,
不去乞求心地安。
阮公见人来贿赂,
当日弃官归家园。
干草当床可取暖,
采芋足以充早餐。
岂不实在太辛苦?
忧虑变节非饥寒。
贫富二心常交战,
道义得胜带笑颜。
袁安德行成楷模,
阮公廉洁映西关。
其六(1)
仲蔚爱穷居,绕宅生蒿蓬(2)。
翳然绝交游,赋诗颇能工(3)。
举世无知者,止有一刘龚(4)。
此士胡独然?实由罕所同(5)。
介焉安其业,所乐非穷通(6)。
人事固以拙,聊得长相从(7)。
'注释'
(1)这首诗咏赞东汉隐士张仲蔚。诗人与张仲蔚的性情、爱好、志向大致相同,算是真正的知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