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左手参禅,右手修佛-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溪明丽;时而挑逗着游鱼,满眼欢快。自由自在的鸟儿,时而展翅于蓝天之下,时而跳跃于枝叶之间,时而滑翔于碧波之上。
此时此刻,蓝天,绿水,青山,飞鸟,置身其中,不禁拥有一种“人在画中游,影从波上过”的“行至水穷处”之感。如此一来,时间仿佛怅然若失,路程仿佛置于身外,徜徉在其间的人也仿佛被融入此种意境之内。;
坐看云起,是斜坐还是侧坐?是端坐还是仰坐?只有选择一种舒适的姿势,才能将身托付于蓝天,将心交给蓝天,从而达到人生的大境界。
当今社会,不计其数的人们急功近利,趋炎附势已成为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心态与姿态。相比之下,选择一种舒适的姿势坐看云起,则显得弥足珍贵。在这个欲望横流的时代,诸多人都由于欲望太大得不到满足而深感郁闷,因此,只有修炼一下“坐看云起”的人生态度,才能驱走浮躁,疏散郁闷,从而走向平和、健康的智慧之路。
读禅悟人生
“坐看云起”既是一种人生态度,又是一种静观其变的智慧。它需要人们沉得住气而看待世事,观其动静,思其道理。一般而言,年轻气盛者与颓败丧气者均不具备这种精神境界。气盛者随云起舞,颓丧者无心看云。只有体验过人生的甘与苦,才能达到“坐看云起”的境界;只有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才能收放自如地观看云起云落。
5.持有登高望远的开阔心境
禅的智慧:登高望远是一种开阔的心境。
曾在昔日,古人早已意识到“登高望远”的重要性,故有出自孔子的名句:“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然而,它只是空间尺度方面的认识。后来,其又发展至“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但陈子昂又对此种境界加以推敲,便斟酌出这样的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些均是千古传颂的名言佳句,看似漫不经心,但细细体味,却拥有着无穷之意。
保有“登高望远”的心境
一位颇有智慧的禅师,谆谆告诫前来抱怨的弟子们:“在平日的修行中,当你遭遇困境或心烦意乱的时候,请去登高远望或眺望大海吧!”
从禅师的话语中,弟子们深深受到了启发,他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一位弟子向禅师说道:“师傅,在平日的生活中,我总觉得自己需要更多的肯定,更多的自由。然而,当我登高远望的时候,极目远眺,视野宽广,但不知为什么,平日的那种欲望却不怎么强烈了……”
另外一个弟子说道:“说句心里话,每当面对苍茫的大海,放眼望去,一望无际,刹那间便会顿生平静无缺之感。师傅,为什么会这样呢?”
禅师心平气和地说道:“这是由于心境不同,心是一个尤为矛盾的东西:最大的东西是心,最小的东西也是心;最公的东西是心,最私的东西也是心;最好的东西是心,最坏的东西也是心;最明亮的东西是心,最黑暗的东西也是心;最快乐的东西是心,最痛苦的东西也是心;最甜蜜的东西是心,最酸涩的东西也是心;爱是这颗心,恨也是这颗心;助人的是这颗心,损人的也是这颗心……”他舒了口气,接着说道:“在平时的生活中,由于缺少解心而不能了解人生的真正目的。然而,在登高望远或放眼大海的时候,大心、公心、好心、明心、乐心、甜心、爱心乃至助人心将会纷纷呈现出来,致使那些小心、私心、坏心、暗心、苦心、涩心等种种不正常的心无缘伸展,无处躲藏。”
登高望远是一种开阔的心境,“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海茫茫去不返。”“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有在登高的过程中,才能磨掉浮躁,直抵人生的本质;只有在望远的过程中,才能忘记烦恼,进入博大的世界。
在登高望远,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同时,山河大地将皆系于心。在不断的生活中,如果能够保有登高望远的心境,我们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广阔无比。
登高望远,宠辱不惊
当你经过一番辛苦的攀登,气喘吁吁、心旷神怡地立在高处向远处眺望时,猛然间将会惊奇地发现:只有眼前的一切,才是真实的景象。天是瓦蓝瓦蓝的,草是青绿青绿的,空气是异常清新的。天朗气清、山风阵阵……刹那间,一切浮躁、一切烦恼都将会烟消云散。
一个人在某个岗位或在某种情形下呆的时间长了,不可避免地会有些“近视”,甚至时常为一些功名利禄而相互争逐,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耿耿于怀。而当你一旦走出这座无形的围城并登高望远,就会惊叹世界是如此博大,自己的追逐又是那样渺小。那些曾被自己苦苦相争的东西,竟然只是不足为道的身外之物,犹如过眼云烟一般,根本不值得一提,甚至不值得为此争得“头破血流”。
对于一个人来说,不论其位于高层还是身在低层,不论其处于顺境还是居于逆境,都要始终拥有一种良好的心态:位于高层,不忘乎所以;身在低层,不怨天尤人;处于顺境,不盲目乐观;居于逆境,不妄自菲薄。只有保持一种开阔的心境,才能使生活得以充实而满足。
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能在登高望远中得以诠释:身居高颠,既能体味到“山高人为峰”的喜悦,又能感受到“高处不胜寒”的恐惧;向远眺望,既能品味到一个人的力量是那么微不足道,又能感悟到“成功时不必惊喜,遇挫时不必惊慌”……总而言之,只有登高望远,才能赋予你一种宠辱不惊的心境。
读禅悟人生
只有持有登高望远的开阔心境,才能感知大山是如此宁静,白云是如此娇丽,苍翠是如此清甜;只有持有登高望远的心境,才能亲见“一览众山小”的雄奇,领略“起舞弄清影”的畏惧;只有持有登高望远的开阔心境,才能感知生命的高度是一个永恒的变量,而快乐则是赋予跋涉过程的函数。
6.一路听鸟语闻花香
禅的智慧:每个人都需要一份好心情,它是生命赋予其独特的本能。任何人均不会为了凄苦、阴郁而降生于这个世界上。
对于不计其数的人们而言,活一辈子并不容易。忧伤是活,开心也是活。人生苦短,与其使自己幽怨一生而辜负此般大好年华,还不如开开心心地生活。站在人生的舞台上,你的真实表演并非仅仅只是为了博得他人的掌声,而是为了使自己拥有源自心灵深处的快乐。
只有一路听鸟语闻花香,才能平凡但不平庸;只有一路听鸟语闻花香,才能自尊但不自负,只有一路听鸟语闻花香,才能不断为自己喝彩。
听鸟语,闻花香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一只漂亮的鸟儿站在来回摆动的枝头上悠然地放声歌唱。如此一来,树林里便到处回荡着它的甜美歌声。一只田鼠正“不停蹄”地在树底掘洞,它从草皮底伸出自己的鼻子,并大声喝道:“鸟儿,请闭上你的嘴巴,为何要发出如此可怕的声音呢?”怡然自得歌唱的鸟儿回答道:“噢,亲爱的先生,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歌唱。你看,春天是多么美好,阳光是多么灿烂,世界是多么可爱,我的心中充满着甜蜜的歌儿,难以抑制……”
“是吗?”田鼠睁大眼睛,疑惑不解地问道,“这个世界美丽可爱吗?你简直是胡扯!世界上的任何事情均是毫无意义的。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这么多年,对周围的一切了如指掌。一直以来,我不停地从各个方向进行挖掘,但最终却仅发现两种东西:一种是草根,另一种是蚯蚓,再也没有发现其它东西,真的,没有发现任何值得珍爱的东西。”快活的鸟儿反驳道:“亲爱的田鼠先生,你从草皮底下爬上来看看吧,看一下森林,看一下阳光,张望一下美丽可爱的世界,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倘若这样,你也会情不自禁地流泪。朋友,上来吧,让我们一起放声歌唱。”
事实上,快乐的鸟儿与困惑的田鼠代表着人生当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乐观主义态度与悲观主义态度。尽管世界上依然存在着一些邪恶的东西,但我们仍应听鸟语闻花香,相信它存在着真善美。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高的幸福。
一路听鸟语,闻花香,需要一种良好的心情。拥有好的心情,既不需要选择天时,又不需要选择地利,而是无处不在,关键看其是否愿意发现。同样行走在生命的旅途中,有些人死盯目的地,既苦又累;而有些人却注重过程,涉泉河跛丘岗,瞻冷雨怀秉烛。虽然景色无异,但却由于不同的心情而酿就不同的结果。
拥有美丽的心境
美国阿肯色州一个寺庙的小徒弟在提到禅师对他的指点时,曾这样说道:“当师兄牢骚满腹的时候,师父就会把我叫到跟前,不厌其烦地告诉我‘小徒弟,不论是黑人还是白人,富人还是穷人,每次夜幕降临的时候,他们中的一些人们都会酣然入梦,但却一睡不起。对于与世永诀的人而言,温柔乡中不觉暖和的被窝已成为其冰冷的灵柩,羊毛毯已成为其裹尸布,他们再也不能为糟糕的天气或倔强的驴子而抱怨了。不论何时,均应记住:牢骚太盛防肠断,对任何事均不要在意,若要改变它们,就要尝试着改变自己的心态,千万不可抱怨唠叨……’”
禅师意味深长的话语告诉我们:满腹唠叨不仅容易使人颓废,还易导致危险。如果我们不能改变周围的一切,就应尝试着改变自己的心态。
朱德元帅诗云:“开心常见胆,破腹任人钻,腹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只有一路听鸟语闻花香,才能驱散萦绕心头的乌云;只有一路听鸟语闻花香,才能化干戈为玉帛,只有一路听鸟语闻花香,才能拥有美丽的心境。
读禅悟人生
若要做到一路听鸟语闻花香,就要平静、平淡和甘于平凡。平静地对待精彩的世界;平淡地看待荣辱得失,不要使过眼云烟的名利占据纯净的心灵;以平凡的心态不断努力,从而拥有不平凡的收获……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一种快乐的人生。
第七章拥抱和谐,将宽容感恩进行到底
学禅让人成熟,学禅让人懂爱,爱他人、爱自己、爱世界,宽容感恩地对待每一个生命,每一个生命都是挚真挚爱。幸福的生活由幸福的生命创造,生命的幸福创造幸福的人生。禅是一种博大,禅是一种宽容,禅是一种感恩,禅既让你提升涵养,又让你培养度量。
1.拓开心量,包容别人
禅的智慧:只有帮助别人,别人才能帮助你;只有包容别人,别人才能包容你。
老子曾经说过:“有容乃大——心量广大,无所不容。”只有具备这种胸怀,才能被称之为“大人”,然而,他们为什么能够拥有如此之大的心量呢?主要源于其能够拓开心量,包容别人。
拥有一颗包容之心
春秋时期,楚王请了诸多臣子前来喝酒吃饭,宴席之间美酒佳肴,歌舞曼妙,烛光摇曳,与此同时,楚王还吩咐两位他最宠爱的美人许姬与麦姬轮流向各位臣子敬酒。
猛然间,一阵狂风刮来,吹灭了所有的蜡烛。席间漆黑一片,一位官员趁机揩油,不自量力地摸了一下许姬的芊芊玉手。许姬立刻甩手,扯下他的帽带,匆匆忙忙地回到座位上并对楚王悄声说道:“刚才有人乘机对我加以调戏,我扯断了他的帽带,你赶快命令手下点起蜡烛,看一下谁没有帽带,就知道是谁调戏我了……”
听了许姬的话语,楚王并没有慌忙令手下点燃蜡烛,而是若无其事地对各位臣子说道:“今天晚上,我一定要与各位一醉方休,来,大家都把帽子摘掉,痛痛快快地畅饮一场……”
由于众人皆没有戴帽子,也就看不出究竟是谁的帽子带断了。直到后来,楚王攻打赵国,一健将独自率领几百军士,为三军开路,斩将过关,直至郑国的首都,而此人正是当年揩许姬油的那位官员。他激动万分地对楚王说道:“当年正是由于楚王想方设法包容他,才使其在众人面前保全面子,自此以后,他发誓毕生效忠于楚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绝大多数境遇下,我们均需拓开心量,包容别人。包容不仅是赋予别人一定的机会,也是为自己创造一定的机遇。有些时候,为下属保全尊严,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
当今世界,人物各异,好坏并存,我们何必念叨世风日下、世态炎凉呢?“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万事万物均有其不足的一面,倘若我们能够拥有一颗火热的包容之心,就能觉察到它的另外一面;倘若我们能够包容他人,就能品味到别有风味的人生。
拓开心量,包容过失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国君齐襄王被杀。襄王有两个兄弟,一个名为公子纠,当时曾在鲁国;一个名为公子小白,当时曾在莒国。在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