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毛姆、欧·亨利、斯蒂芬·茨威格甚至刺激痛快的莫泊桑的长篇小说。
冬天,我在黑暗中奔跑,顶着凛冽滂沱的冷雨和劲风,在马尔库斯先生的书店六点钟关门之前赶到那里。那年月的耶路撒冷非常寒冷,寒冷刺骨,12月末的夜晚,饥饿的北极熊从西伯利亚来到凯里姆亚伯拉罕地区的大街小巷游荡。我奔跑时没穿大衣,因此套头衫全部湿透,整个晚上散发出湿毛那令人沮丧的刺痒气息。
偶尔,碰巧我没东西可读,在那些漫长空虚的安息日,我在早上十点钟把从图书馆里带来的军火全部用光。我发狂似的随意从父亲书架上抓起史龙斯基翻译的《蒂尔·艾伦施皮戈尔的恶作剧》、瑞夫林翻译的《一千零一夜》、以色列·扎黑、门德勒·莫凯尔·塞法里姆、沙洛姆·阿雷海姆、卡夫卡、别尔季切夫斯基的书,拉海尔的诗歌、巴尔扎克、汉姆孙、伊戈尔·莫辛松、费尔伯格、纳坦·沙哈姆、格涅辛、布伦纳、哈扎兹,甚至阿格农先生的作品。我几乎一点也读不懂,也许只能通过父亲的眼睛看到一些东西,即东欧犹太村落的生活可鄙、可憎,甚至滑稽可笑,在我愚蠢的内心深处,并不为它可怕的结局彻底震惊。
父亲拥有世界文学多数重要作品的原著,因此我几乎对它们看也不看。但是,只要那里有希伯来文版的书,我如果没有真正阅读,至少闻闻它。我会尽一切努力。
当然,我也阅读《达瓦尔》上每周一期的儿童栏目,以及每个人甜点单上都有的那些儿童文学作品:莉娅·戈尔德伯格和范妮娅·伯格斯坦的诗歌、米拉·洛贝的《孩之岛》以及纳胡姆·古特曼的所有作品,罗本古拉的非洲、比阿特丽斯的巴黎、特拉维夫周围的沙丘、果园和大海,所有这些都是我最初游弋享乐世界的目的地。耶路撒冷和特拉维夫——已经成为大世界的组成部分——的差异,在我看来,就像我们寒冬般的黑白生活和充满色彩、夏日与光明的生活之间的区别。
茨维·里伯曼——里夫尼的《在废墟上》是部尤能抓住我想象力的作品,我读了一遍又一遍。很久以前,在第二圣殿时期,有一个偏远的犹太村庄,宁静地坐落在高山、山谷和葡萄园中间。一天,罗马军队来到此地,把所有的村民,男人、女人和老人全部杀光,抢夺他们的财产,纵火烧毁建筑物,继续向前赶路。但是,村民们在大屠杀发生之前便把小孩,尚未满十二岁无法参加保卫村子活动的小孩,藏进一个山洞里。
灾难发生后,孩子们从山洞里出来,看到村庄毁于一旦,他们没有绝望,而是召开类似基布兹举行的全体成员集会,经讨论决定,生活必须继续,他们必须重建满目疮痍的村庄。于是他们成立委员会,女孩子们也在内,因为这些孩子不但勇敢勤奋,而且进步开明,让人惊叹。他们一点一点,像蚂蚁一样劳动,设法治愈残存的牲畜,修理牲口圈和牛棚,修复烧毁的房屋,重新在田间开始劳作,建立起一个儿童模范社区,某种富有田园色彩的基布兹,鲁宾逊似的社区,里面没有一个礼拜五。
这些富于梦想的孩子过着均分与平等的生活,没有一丝阴影,既没有权力斗争,也没有你争我夺,嫉妒成性,既没有肮脏的两性关系,也没受死去父母冤魂的缠绕。不折不扣,与《蝇王》里孩子的遭遇截然相反。茨维·里夫尼当然打算给以色列儿童描绘出鼓舞人心的犹太复国主义寓意:荒漠上的一代人都已经死去,代之而起的是国土一代,大胆勇敢,凭借自己的力量提高自己的地位,从大屠杀到英雄主义,从黑暗到光明。在我自己的耶路撒冷版本中,在我脑海里的一连串臆想中,孩子们并非只挤牛奶、采摘橄榄和葡萄便可以心满意足,他们发现了一个武器秘密藏匿地点,或更好的是,他们设法设计并制造机关枪、迫击炮和装甲车。要么就是“帕尔马赫”设法把百代以后出产的这些武器,偷运到《在废墟上》的孩子们张开的双手中。茨维·里夫尼的(以及我的)孩子携带这些武器,急忙奔向马萨达,在千钧一发之际赶到那里。他们从背后发起强有力的拦阻射击,用命中率高的长管炮以及致命的迫击炮,他们出人意料地玫击了罗马军团——正是这支军队杀害了他们的父母,而现在又修筑斜坡,直捣马萨达的石筑堡垒。这样,正当埃里扎·本——亚伊尔'1' 就要结束他那令人难忘的告别演说,最后一批马萨达卫士就要拔剑自戕,不做罗马人的俘虏时,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我和年轻的勇士突然来到山上,把他们从死亡线上解救出来,把民族从险遭失败的耻辱中解救出来。
而后,我们在敌人领土上作战,我们把迫击炮安置在罗马七丘上,把凯旋门击得粉碎,使皇帝下跪。
或许这里隐藏着另一种病态的不正当的快感,茨维·里夫尼在写书时肯定从未想到过的一种阴暗、俄狄浦斯似的快感,因为这里的孩子们埋葬了自己的父母,埋葬了所有的人。整个村庄没有留下一个成年人。没有父母,没有师长,没有邻居,没有叔叔,没有爷爷,没有奶奶,没有克洛赫玛尔先生,没有约瑟夫伯伯,没有玛拉和斯塔施克·鲁德尼基,没有阿布拉姆斯基夫妇,没有巴·伊兹哈尔夫妇,没有莉莉亚阿姨,没有贝京,也没有本——古里安。因此,犹太复国主义特质那备受压抑的愿望,以及我一个孩子备受压抑的愿望,奇迹般地得以实现,这个愿望就是他们必须死去。因为他们如此格格不入,如此难以承受,他们属于大流散,他们是荒漠中的一代人。他们一刻不停地要求你,命令你,不让你有喘息之机,只有当他们死去,我们才最终可以向他们展示我们自己什么都可以做。无论他们想要我们做什么,无论他们如何期待,我们都能圆满实现。我们耕耘,收割,建设,战斗,赢得胜利,但前提是他们不存在,因为新希伯来民族需要与之断绝联系,因为这里的一切都要年轻、健康和坚强,而他们老了,虚弱,复杂,有点令人反感,颇为滑稽可笑。
因此,在《在废墟上》,整个荒漠中的一代人蒸发了,留下的是快乐、步态轻盈的孤儿们,像蔚蓝色天空中的群鸟一样自由自在。没有人终日操着流散地口音找碴儿,高谈阔论,强调陈腐过时的礼仪,用各种各样的沮丧、创伤、命令和野心来破坏生活,他们谁都没活下来整天向我们进行道德说教——这个可以,那个禁止,那个令人讨厌,只有我们,独自生存在世界上。
在所有成人的死亡中,隐藏着一个神秘有力的咒语。因此,在十四岁半那年,在我母亲去世两年后,我站起来灭掉了父亲和整个耶路撒冷,更改姓氏,前往我的胡尔达基布兹,住到那里的废墟上。
【注释】
'1' 埃里扎·本——亚伊尔,马萨达卫士的领袖。
55
我尤其通过改姓的方式来灭掉他。许多年来,我父亲生活在享有“世界声名”的伯伯的巨大阴影下。(我父亲在提到世界声名时声音里怀着虔诚的宁静。)许多年来,耶胡达·阿里耶·克劳斯纳梦想着追随约瑟夫·格达尔雅胡·克劳斯纳教授的脚步,克劳斯纳著有《拿撒勒的耶稣》、《从耶稣到保罗》、《第二圣殿时期的历史》、《希伯来文学史》和《当民族为自由而战》。我父亲在内心深处,甚至梦想有朝一日继承无子嗣教授的位子。因此他学的外语并不比伯伯掌握的外语少,因此他夜晚蜷缩在桌子旁边,周围堆起一堆堆小卡片。当他某天开始对做一位名教授感到绝望时,他开始在内心深处祈祷把火炬传给我,他会在那里观看。
我父亲有时开玩笑地把自己比作无关紧要的门德尔松,银行家亚伯拉罕·门德尔松,其命运就是充当著名的哲学家摩西·门德尔松和伟大的作曲家费里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的父亲。(“首先我是我父亲的儿子,接着我成为儿子的父亲。”亚伯拉罕·门德尔松曾经自嘲地说。)
尽管是在开玩笑,尽管他正出于某种发育不良的慈爱情感拿我打趣,但父亲从我很小时候起就叫我“殿下”、“阁下”。只有很多年以后,在他去世的那天夜里,我突然意识到,在这一固定的、使人不快甚至令人恼怒的玩笑背后,隐藏着他自己失望的野心,不得不含悲甘于平庸,把愿望隐藏起来,委托我以他的名义去实现某种使命,一旦时机成熟,实现已经离他而去的目的。
我母亲,在孤独与阴郁中,给我讲光怪陆离的事件、恐惧和幽灵,也许与寡妇奥斯给小培尔·金特在冬夜里讲的故事大同小异。我父亲,以他特有的方式,做我母亲奥斯的约翰·金特,培尔的父亲,希望他成就“大业”。
“基布兹,”父亲伤心地说,“也许并非不足挂齿的现象,但是它需要智商一般、身强体壮的体力劳动者。你现在已经知道,你无疑不一般。我不想对基布兹恶语中伤,因为基布兹在国家生活中拥有明显优势,但是你在那里得不到发展。结果,恐怕我不能同意。无论如何。就这样吧,商量完了。”
自母亲去世,他一年左右后再婚以来,我和他几乎只谈论日常生活需要、政治、新科学发现或者伦理价值以及道德理论。(现在我们住进了一套新房,本梅蒙大街28号,在热哈维亚区,他多年梦寐以求的耶路撒冷的一个地区。)青春期的我焦躁不安,他的再婚,他的情感,我的情感,我母亲生命中的最后时光,她的死,她的缺失,这些话题我们从来不谈论。我们有时会发生冲突,彬彬有礼,但相互之间充满紧张的敌意,争论比阿里克、拿破仑、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对我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而我父亲将其视为“红色流行病”,一次,我们就卡夫卡大吵了一顿。然而,多数情况下,我们的举动就像同一屋檐下的两个房客。卫生间没有人了。我们需要人造黄油和卫生纸。你不觉得天有点凉了,要我开暖气吗?
每逢我在周末和节假日去特拉维夫看望母亲的姐妹哈娅和索妮娅,或者去克里亚特莫兹金的外公家里,父亲给我车费,外加几块钱,“因此你用不着跟那边任何人要钱了”,“别忘了告诉那边什么人,你不能吃油炸食品”。或者说“请记着问问那边什么人,他们是不是想要我把她抽屉里的东西放进一个信封,让你下次带过去”。
“她的”一词掩盖了对我母亲的记忆,如同没有碑文的纪念碑。“那边任何人”或者“那边什么人”等词表明他与母亲的家庭割断联系,那联系永远没有恢复。他们责怪他。母亲在特拉维夫的姐妹们相信,他与其他女人的关系,给我母亲的生活布下了一层阴云。加上那些夜晚,他背对着她坐在书桌前,脑子里只有他的研究和他的小卡片。这一指责令父亲深为震惊,深深刺痛了他的心。对于我的特拉维夫和海法之行,他的态度就像阿拉伯国家在那个抵制拒绝的年代,对中立人士访问以色列的态度:我们不能阻拦你,你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但是请不要当着我们的面提起那地方,你回来以后什么也不要跟我们说。好坏都不要说。不要跟他们谈起我们。我们不想听,也没兴趣知道。总之,你要保证别让你的护照上盖上不受欢迎的印章。
我母亲自杀后三个月,该为我举行成人礼了。没有举行庆祝宴会。他们为应付此事,让我安息日上午在塔赫凯莫尼犹太会堂念《托拉》,我嘟嘟囔囔读上每周定期读的内容。整个穆斯曼家族从特拉维夫和克里亚特莫兹金来到此地,但是他们待在犹太会堂的一个角落,尽量远离克劳斯纳家族。两大阵营相互之间没有说一句话,只有茨维和布玛,我的姨父们,也许略微、几乎不被察觉地点点头。我像一个晕头晕脑的小狗,在两座军营之间来回奔跑,尽量让自己装出快乐孩子的样子,模仿父亲没完没了地说话,父亲始终憎恨沉默,为片刻沉默而责备自己,感到有责任驱逐沉默。
只有亚历山大爷爷毫不犹豫地穿过铁障,亲吻我从海法来的外婆和我妈妈两个姐妹的双颊,采用俄国的方式,左右左,共三下,使劲把我搂在他的体侧,高兴地大叫:“咳,那什么,一个迷人的孩子,不是吗?一个挺不错的孩子!而且非常有才华!非常非常有才华!非常!”
我父亲再婚后,我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以致遭到开除学籍的警告。(我母亲死后一年多,我被从塔赫凯莫尼转到热哈维亚中学。)我父亲将此视为奇耻大辱,勃然大怒,想尽各种办法惩罚我。逐渐,他开始觉察到,这是我发动的游击战争形式,直到迫使他让我到基布兹去,才会停止。他予以还击:我每次走进厨房,他都会起身离去,不说一句话。但是一个星期五,父亲超出常规陪我去雅法路中央的老埃格德公共汽车站。在我就要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