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孝经智慧-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名教之奇变。”(见肖群忠《孝与中国文化》)
  2009年初,一个冬日的上午,笔者终于有机会来到广州花都的官禄()洪秀全故居参观。一进大门,便是洪秀全的青铜像,沐浴在冬日的阳光中。后面就是当初他亲手种植的龙眼树,在太平天国失败的那一年,此树曾被雷电劈成两半,可是没有死,奇迹般地活到现在,枝干崛兀,满目峥嵘。这里有洪氏宗祠,纪念祖德宗功;半月形池塘,映出丫山倒影。湖旁还有书房阁,据介绍洪秀全七岁在此读书,勤奋好学,“五六年间,即能诵读四书五经、《孝经》以及古文多篇,其他更自读中国历史及奇异书籍”。笔者突然想到,如果让后来的洪秀全再来谈谈对幼年诵读《孝经》的感悟,一定会有一番惊世骇俗、刻骨铭心的大议论了!难道不是吗?到后来,洪秀全的《幼学诗》又在讲孝悌了,从家道、父道、母道、子道、媳道、兄道、弟道按序排列出家规来。他的族弟洪仁也在教诲人们:“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钦定英杰归真》)历史留给人们深思!
  其次,后来的新文化运动,也许可以说是对传统孝道的再一次大扫荡。既然要打倒孔家店,自然《孝经》、孝道一类都属于打倒之列了。关于新文化运动,今人研究很多,从吴虞、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一路说下来的话太多了,大家较熟悉,这里也不再多评论了。只觉得张依萍《枕上随笔》有一段*,或许可以让大家感受一下当时“五四”时期的社会氛围:
  那时的青年,大家嚷着反对家庭,反对宗教,反对旧道德、旧习惯,打破一切的旧制度。我在南京暑期学校读书,曾见一个青年,把自己的名字取消了,唤做“他你我”。后来到北京,在北大第一院门口碰见一个朋友偕了一个剪发女青年,我问她:“你贵姓?”她瞪着眼看了我一会,嚷着说:“我是没有姓的!”还有写信否认自己的父亲的,说“从某月某日起,我不认你是父亲了,大家都是朋友,是平等的”。
  这段话转引自周策纵的《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一书,年轻人读了觉得好刺激,好新鲜!经过“*”的人,觉得似乎好熟悉,一点儿也不陌生;因为此后数十年掀起的“*”,不也是这样,甚至更有甚者吗?在一片“破四旧”、“造反有理”、“批孔”之中,孝的传统再一次被大扫荡。
  不过历史很有意思,自有运行的规律。今天孔子学院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办了,孝子评选在许多城市开展,孝文化在逐渐升温。
  老子说:“大音希声。”历史无语,历史却又无声胜有声地面对着一代又一代人。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孝经》的作者之谜(1)
《孝经》在流传和研究中,人们始终有个疑问:是谁撰写了《孝经》?
  其实人们只要读一读那些留下来的历史材料,每个人都会发生同样的疑问。比如:
  权威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死于鲁。”
  此则记载有几个信息:(1) 曾参与孔子的年龄比较。(2) 孔子把曾参看做是能通晓并传布孝道的最合适人选。(3) 于是孔子选定了曾子,专门传授了孝道。于是,撰作了《孝经》。但是,我们马上会发现一个问题,这里说到两个人,到底是孔子作了《孝经》,还是曾子作了《孝经》,没有清晰地指明,而是模棱两可。因此后人对此史料的解读,或认为《孝经》是孔子作,或认为是曾子作。
  再看一则权威史料,《汉书·艺文志》曰:“《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汉兴,长孙氏、博士江翁、少府后仓、谏大夫翼奉、安昌侯张禹传之,各自名家。经文皆同,唯孔氏壁中古文为异。”“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但是谁作了《孝经》,也没有说明确,因此又可以出现二说:或认为孔子作,或认为曾子作。
  再如《孔子家语》:“曾参志存孝道,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经》。”
  其实我们设身处地为两位作者司马迁、班固想一下,就会有一种同情的理解,因为他们也不能举出确切的证据来明确指出到底《孝经》的作者是谁,或是心中有某种指向,但是不便明说,因此只能含糊其辞了。
  不过也有明确是孔子所作的,如《隋书·经籍志》:“孔子既叙六经,题目不同,指意差别,恐斯道离散,故作《孝经》以总会之。”不过,这也是一家之说。
  后来人们又从各个方面质疑、考证、研究,于是自古至今大约形成了好几种说法:
  1。 孔子撰写了《孝经》
  《汉书·艺文志》认为《孝经》为孔子所作。其实依照我们来看,《艺文志》并没有说定。因此这一材料,既被一些人认为是孔子作的证据,也被另外一些人认为是曾子作的证据。
  杨伯峻说:《孝经》不是孔子所作,不待智者而后明,因为一翻《孝经》本书便会明白。孔子若作《孝经》,哪能称他的学生曾参为“曾子”,此其一。《孝经》抄了孔子以后的一些书,如《左传》、《孟子》、《荀子》,孔子怎能预见到他死后一两个世纪中某些人会说某些话?此其二。《论语》是比较可信的孔丘言行录,《孝经》的论孝,便和《论语》的论孝大不相同,甚至有矛盾处,此其三。所以越到后代,这种主张的人便逐渐少了。(《经书浅说》)关于这一问题后文还会讨论。
  2。 孔子弟子曾子作《孝经》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以为《孝经》乃孔子弟子曾参所作。比如陈克明《群经要义》中就说:《艺文志》“虽未明言曾参作《孝经》,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乃是曾参秉承孔子之意而撰成《孝经》”。其实在我们来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也并没有明说,也是两可的。
  关于曾子作《孝经》,杨伯峻也有说:这一说法,在司马迁时未受重视;到两晋以后,附和者渐多。但取《礼记》和《大戴礼记》曾子论孝诸事与《孝经》比较,相抵触者不少。如《孝经》主张“父有争子”,甚至说:“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指不义之令)又焉得为孝乎”?而《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上篇》说:“父母之行,中道(合理)则从。若不中道,则谏。谏而不用,行之如由己。从而不谏,非孝也。谏而不从,亦非孝也。孝子之谏,达善而不敢争辩。争辩者,作乱之所由兴也。”一个说不争就是不孝,一个说争辩是祸乱发动之源,究竟哪一说是曾子本意?何况《孝经》所用《孟子》、《荀子》诸语,曾子是不可能看到的。所以这一说也不可信。(《经书浅说》)

《孝经》的作者之谜(2)
3。 曾子的弟子作《孝经》
  宋代胡寅说:“曾子问孝于仲尼,退而与门弟子言之,门弟子类而成书。”(朱彝尊《经义考》卷二二二)
  杨伯峻说:“这是宋朝人如胡寅(朱彝尊《经义考》引)、朱熹(《孝经刊误》)开其端,并无实证,只是想象之词。”另外如宋代的晁公武也主此说,其《郡斋读书志》认为《孝经》乃曾子弟子所作。李学勤说:“《孝经》文中多称引《诗》、《书》,体例与《礼记》所收《中庸》、《大学》相似,确为曾子一系儒家作品。《吕氏春秋》曾引《孝经》,证明其书成于先秦。”(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
  4。 曾子弟子中的子思作《孝经》
  宋代的王应麟《困学纪闻》引宋代冯椅之说:“子思作《中庸》,追述其祖之语乃称字,是书当成于子思之手。”此认为《孝经》乃曾子弟子中的子思所作。杨伯峻反对,有评说:“尤不足信。”(同上)不过今人有一些学者较倾向此说。如彭林有《子思作〈孝经〉说新论》,认为是子思作《孝经》。主要理由是:《缁衣》、《中庸》、《坊记》、《表记》出自《子思子》,认为已经由郭店楚简的发现得到证明。《孝经》与《缁衣》四篇多在“子曰”之后引《诗》、《书》,风格相同。当属于同一时代、同一作者的作品。《论语》中孔子多言《诗》、《礼》而罕言《书》,与《子思子》判然有别。用《诗》、《书》发挥孔子思想,应该是子思的创造。孟子受业于子思之门人,“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继承了子思学派的传统。《孟子》原有《说孝经》等“外书四篇”,《史记》等曾引用。《说孝经》当是《孝经》成书于孟子之前、孟子论述其师门所传《孝经》的证据。郭店楚简内多次论孝,与《孝经》相表里,表明孝是子思学派讨论的热点之一。因此,认为子思作《孝经》。不过关于此问题,也尚可再讨论。
  5。 孔子的七十子或七十子的弟子作《孝经》
  宋司马光《古文孝经指解序》:“圣人言为经,动则为法,故孔子与曾参论孝,而门人书之,谓之《孝经》。”又清代毛奇龄《孝经问》:“此是春秋战国间七十子之徒所作,稍后于《论语》,而与《大学》、《中庸》、《孔子闲居》、《仲尼燕居》、《坊记》、《表记》诸篇同时,如出一手。故每说一章,必有引经数语以为证,此篇例也。”这是笼统地认为《孝经》乃七十子或是七十子之徒所作,可能是一种记录的转述,或是一种经过加工后的编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是这种看法,认为“蔡邕《明堂论》引魏文侯《孝经传》,《吕览·察微篇》亦引《孝经·诸侯章》,则其来古矣。然授受无绪,故陈、汪应辰皆疑其伪。今观其文,去二戴所录为近,要为七十子徒之遗书。使河间献王采入一百三十一篇中,则亦《礼记》之一篇,与《儒行》、《缁衣》转从其类。惟其各出别行,称孔子所作,传录者又分章标目,自名一经。”
  6。 孟子的弟子之作
  王正己在《古史辩》第四册的《孝经今考》一文中说:“从大体上看来,《孝经》思想有些与孟子的思想相同,不过是文字的变相而已。”“总之《孝经》的内容,很接近孟子的思想,所以《孝经》大概可以断定是孟子门弟子所著的。”
  7。 后人附会而作《孝经》
  宋代的朱熹主此说。朱熹《孝经刊误后序》引汪应辰的话,认为《孝经》是后人附会而成。其曾云:“《孝经》独篇首六七章为本经,其后乃传文。然皆齐鲁间陋儒家篡取左氏诸书之语为之,至有全然不成文理处。传者又颇失其次第,殊非《大学》、《中庸》之俦也。”
  8。 汉代儒生所伪造
  清代姚际恒主此说。姚际恒《古今伪书考》认为《孝经》是汉儒所伪造,姚说:“是书来历出于汉儒,不惟非孔子作,并非周秦之言也。”“勘其文义,绝类《戴记》中诸篇,如《曾子问》、《哀公问》、《仲尼燕居》、《孔子闲居》之类,同为汉儒之作。后儒以其言孝,特为撮出,因名以《孝经》耳。”
  到底是谁撰写了《孝经》?一直到今天还没有统一的结论。我们认为,从各种信息来看,不可能是孔子自作,也不可能是曾子自作,同样也似乎不可能是孟子弟子所作,亦然不可能是汉儒伪造。比较下来可能性大的选择方向是两个:一是孔子弟子所作,一是孔子七十子的弟子所作。如果偏重于后者的话,那么有可能是曾子的学生所作;如果再把视阈缩小,那么或者可能是曾子的弟子中的子思所作。但是在还没有十分确定是子思或曾子一系所作时,不妨采取较宽泛一些的看法,留有余地,有待今后进一步的考证、统一认识。
  虽然关于《孝经》作者的看法不统一,但是不妨慢慢说下去读下去,看看问题出在哪里,有哪些争论点,研究者又是怎样研究的,那么读者自己也会有个选择与判断了。
    

《孝经》汉代发现之谜
在先秦,《孝经》曾被《吕览》引用过,秦代因焚书坑儒而不见流传,汉代突然冒出了《孝经》。《孝经》是从哪里来的?这是个历史之谜。
  首先是汉代初年,一个叫做颜贞的人献出了《孝经》。
  话说秦始皇焚书坑儒,焚烧典籍,坑杀儒生;还不许民间私下收藏书籍,否则就诛族,这就是“挟书者族”之律令。因此许多经典由此而残缺,损失惨重,当然《孝经》也在被禁被焚之列。刘邦是马上得的天下,对于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性、文化的建设并不重视。
  然而传到第二代汉代的惠帝却很看重这些。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废除秦时所定的“挟书”令,鼓励民间献出所藏的书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