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京宰相-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馕弧傅车耐檎摺刮从心芰ν槊先露谑前队⒘熳帕礁龅艿芰髀渖虾=滞罚晌∑蜇ぁ@隙肚嘣谝淮纹蚴呈痹馊艘蕴魃送凡浚率购罄瓷裰静磺濉D昙妥钚〉拿读蛴谝惶焱砩献呤В罄丛僖裁挥姓一亍�

九岁的毛岸英和七岁的毛岸青,为了糊口活命,曾进过一家烧饼铺当童工,挨打挨骂,受尽折磨。两兄弟逃出了烧饼铺,在街上靠拾破烂、拣烟头、卖报纸,以及帮人推三轮车等,挣点钱谋生。晚上则露宿在街角巷尾,过着乞丐小童的非人生活,凡六年之久。

一九三六年,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率领中央红军在陕北安顿下来。毛泽东总算亲子之情未泯,委托周恩来设法替他寻找三个失落在上海的儿子。周恩来则把替毛寻子的任务交给了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上海地下组织费尽周折,总算找到了毛岸英、毛岸青兄弟。毛岸龙则泥牛入海,生死不明了。毛泽东并未让人将两个孩子送到延安来父子团聚,仍由周恩来出面,请西安的张学良将军帮忙,乘东北义勇军李杜将军赴西欧考察的机会,将岸英、岸青兄弟及另一名中共干部的孩子带到法国巴黎,交给了中共旅欧支部留守人员。旅欧支部人员与苏联驻法国大使馆取得联络。苏方审核三名孩子的身分,只接受了岸英、岸青兄弟赴苏联读书,而将另一名中共干部的孩子排除在外。大约是那名儿童的父母级别名分不够。

一九三七年初,岸英、岸青兄弟来到了全世界共产党人的红色首都莫斯科,开始在异国土地上生活,接受教育。他们起初进的是莫斯科郊外的莫尾诺国际第二儿童院,不久又被转到伊万诺夫城的国际第一儿童院读书。两所国际儿童院均为收容世界各国共产党及游击队领导人的年幼子女所设立,以培养未来世界的革命者。毛岸英学习努力,吃苦耐劳,并乐于助人,进步甚快,加入了共青团,并当上了团干部。毛岸青则因脑部受过伤害,一直迷迷糊糊,神志不大清楚。这期间,延安的毛泽东开始给两个儿子写信,寄中国图书。

一九三九年秋至一九四0年春,周恩来携邓颖超、孙维世在莫斯科治疗臂伤,曾两次赴伊万诺夫城看望岸英、岸青兄弟。岸英从此十分敬爱周副主席,并一度想认周恩来做义父。周恩来怕引起毛泽东的不悦,未便答应。

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凌晨,纳粹德国悍然向苏联发起闪电突袭,德、苏大战拉开战幕,年已十九岁的毛岸英,已长成一个身高一米八0的高大小伙子,讲一口流利俄语,取了个俄国名字——谢廖沙,当上了国际儿童院的共青团书记和伊万诺夫市列宁区的团委委员。像当时所有的苏联热血青年一样,他强烈要求上前线。因他的背景特殊,申请迟迟未被批准。

一九四二年,苏、德战争愈打愈酷烈之际,二十岁的毛岸英怀着对德国法西斯的仇恨和对收容他的「第二祖国」苏联的热爱,再也没法安心读书和工作,他以俄文直接给史达林写下一封信:最高统帅部敬爱的约瑟夫。史达林: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国青年,我在您领导下的苏联学习了五年,我爱苏联就像爱中国一样,我不能眼看德国法西斯的铁蹄蹂躏您的土地,我要替千千万万被杀害的苏联人民报仇。我坚决要求上战场,请您一定批准我的请求!致革命敬礼谢廖沙(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荚)一九四二年五月于伊万诺夫尽管毛岸英在自己的俄文名字后面特意注明了自己是毛泽东的儿子,但信发出后却杳无音信。他又写了第二封、第三封。也都石沉大海。苏联最富饶的西部和南部领地几乎全部被德军占领,首都莫斯科城也一度被德军包围,俄国民族的确到了面临生死存亡的最危急的岁月。最高统帅史达林此时怎幺可能给他——中国毛泽东的儿子回信呢?毛岸英却很有心劲。

一天,他趁一位苏联将军来国际儿童院视察之际,硬是缠住人家,要求上前线。苏联将军知道他是中共领袖毛泽东的长子之后,只得报告上级并经研究批准,安排他进了红军士官学校快速班,完成步兵教程;随着又进了莫斯科列宁军政学院,完成政治教程;最后转入苏联的最高军事学府——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并在那里加入了苏联共产党。苏联最高统帅部,是有意将毛岸英作为中共新一代的军事将领来刻意栽培了。

一九四四年春天,毛岸英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被授予中尉军衔,分派到作战部队,担任了坦克连的党代表,参加了苏联红军对德国侵略者的大反攻。他头戴坦克帽,胸挂报话机,随坦克部队千里长驱,英勇杀敌,穿越了乌克兰、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当然,他受到了秘密的安全保护。最高统帅部绝对不会让中共领袖毛泽东这位在苏联长大的、大有出息的长子,牺牲在自己的部队里。

一九四六年夏天,毛岸英返回中国前夕,史达林大元帅给了他一个极高的荣誉,亲自在克里姆林宫接见了他,并送给了他一支手枪,作为对他参加苏联卫国战争的特殊奖赏。史达林紧紧拥抱了他,称他为好儿子,让他回到延安父亲身边后,不要忘记苏联党,苏联人民。毛岸英当即向史达林行了军礼:「敬爱的约瑟夫。史达林!我永远不会忘记,是苏联党和人民在最困难的日子里,收养了我和我的兄弟,苏联是我的第二祖国、第二母亲。我永远牢记第二祖国和第二母亲的养育之恩!」

毛岸英、毛岸青经新疆回到了延安。当年离别父亲时,岸英只有五岁,岸青只有三岁。一别十九年,兄弟俩都长成了大小伙子。特别是岸英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驾驶坦克长驱过东欧数国的经历,使他在延安成为青年英雄,传奇人物。延安的中共领导人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林伯渠等,都分别在自己的窑洞里宴请他,欢迎他。周恩来与他作了彻夜长谈,请他详细介绍苏联党、政、军、情组织结构,有关领导人的情况,以及苏联的地理物产、民族民俗、文化艺术等等。江青作为后母,更是对这位年纪仅小她七岁的毛家长子恩宠有加,衣食住行无不细心照料。吃饭时,则不停地给他们兄弟俩夹菜、添汤。兄弟俩又吃上了中国饭菜,吃的那个香啊,看着教人心疼。江青几乎每顿饭都要暗自擦眼泪。从小失去母爱的岸英、岸青兄弟,对于年轻美貌的后妈的细心照料,自是十分感动,几天之后,便对江青一口一声「妈」的叫上了,令到父亲毛泽东十分欣慰。

此时的毛泽东头脑冷静、清醒。令他不快的情况接二连三地发生了:一是好些自认为面貌姣好的女青年主动找岸英交朋友;二是中央党校、共青团中央、延安自然科学院、延安军政大学、鲁迅文艺学院、陕北公学等单位,纷纷约请岸英去作报告,介绍苏联国情及其卫国战争;三是中央军委、中央团委、陕西省委、陕甘宁边区政府、中央西北局等单位,都争着向毛泽东要儿子,要求岸英去他们那里担负重要工作。

毛泽东望子成龙。他自有一套培养儿子的长远设想。他明白,让岸英留在延安,任由大家这幺捧着哄着恭维着,再好的孩子也要被宠坏。党内也会留下不良影响,总不能说,毛泽东的儿子就接毛泽东的班吧?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天,毛泽东让人从延安郊区找来一位劳动模范在家里吃饭,介绍给儿子认识:「岸英,你在苏联长大,国内的生活你不熟悉。你在苏联读的是洋学堂,我们中国还有个土学堂,就是农业劳动大学。这位劳模叔叔就是你的校长。」

接着,毛泽东侧过身去,对那劳动模范说:「我现在送给你一个学生,他住过外国的大学,没有住过中国的大学。他还是娃娃,我就拜托给你。他要和你一起住,一起吃,一起劳动作息。你要教他种地,告诉他,庄稼是怎幺长出来的,怎样样才能多打粮食。他要在你的农业大学里毕了业,再回来上「延安大学」。」

毛岸英此时已认识了一个十六岁的女孩子,名叫刘思齐,烈士后代。

彼此都有了好感。但他还是高高兴兴下了乡,去读另一所大学。他在延安郊区劳动了五十多天,已是一九四七年春天。时值胡宗南部署大军进攻延安,劳动模范不敢大意,把毛岸英送回到毛泽东身边,让毛泽东摸着儿子双手上的厚茧说:「他已经从我的劳动大学毕业了,这茧子就是证书。」

毛泽东很高兴,送了一件羊皮袄、一双牛皮靴作为酬劳。延安保卫仗打响的前夕,负责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工作的周恩来,出于对毛岸英的喜爱,提议毛岸英留在军委工作,给自己做个助手。毛泽东没答应,分派儿子去了中央马列主义著作编译局,随刘少奇、朱德率领的中央工委到华北。根据毛泽东「继继让岸英熟悉农村工作」的指示,刘少奇安排毛岸英和刘思齐两人都到河北农村去参加土地改革。

一九四八年春天,中共中央机关转移到了河北省西柏坡村。二十七岁的毛岸英跟自己心爱的人儿刘思齐确定了关系,刘思齐并有了身孕。但毛岸英不敢告诉父亲,而请朱德夫人康克清出面,去向毛泽东提出,批准他们结婚。毛泽东却认为儿子胸无大志,沉迷于男女之情,不思建功立业,而且在跟他耍小聪明。便把儿子和刘思齐一起找来,问刘思齐的年龄。刘思齐不敢虚报,她还不满十八周岁。毛泽东说:「等小刘满了十八岁,再批准你们结婚。」毛岸英与之争辩:「妇方未满十八岁结婚的人多得很,为什幺我们就不行?」毛泽东说:「你举出例子来。」毛岸英说:「我不说具体的,反正你们老一辈的,好多叔叔伯伯们的对象,结婚时都没到十八岁。」毛泽东却认为儿子在隐射自己当年在井岗山上跟十七岁的贺子贞同居的事,一时大怒:「你们走吧!我从来不收回成命!谁叫你是毛泽东的儿子呢?」

毛岸英灰溜溜地领着刘思齐出了父亲的书房,看着眼泪含含的刘思齐,想想不对,便嘱咐她先走一步,自己则又返回到父亲的书房,说:「父亲,我已经二十七岁了,我的事还是由我自己作主吧,我和思齐想马上结婚。」毛泽东余怒未息,瞪圆眼睛吼道:「我是你的老子!我订的纪律你不遵守谁还遵守?再说一次,刘思齐不满十八岁不准你们结婚!」

父子俩激烈争吵了起来。毛泽东拍桌打椅,吼声如雷。室外值勤的卫士不敢进去劝解,连忙报告江青。江青也不敢进去,让快去请周副主席来,岸英要挨打了。周恩来立即赶来了,身手灵活地靠在窗边听了听里边父子俩的争吵声,朝江青晃了晃手,又干咳两声,才轻轻推门而入。

周恩来总算把毛岸英劝出到书房外,再又返回去劝那脸色铁青、双拳紧握的怒目金刚毛泽东。可怜毛岸英急火攻心,呆立在院子里,两眼一黑,晕倒在地。江青连忙叫医生护士急救,一时院子里乱作一团。

毛泽东铁石心肠,明知道书房外发生的事,却认为是儿子在跟他「演戏」,不予理睬。周恩来急得院里院外的两头跑,毛泽东则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肯作出宽容。

年轻的毛岸英,总算领略到了父亲的独裁性格及不通人情的滋味。父子俩的关系一度闹得挺僵。亏了周恩来两面说和,毛岸英才没有离家出走。其实,他又能走到哪里去呢?至多到某个野战兵团打仗去。他从小丧失了母爱父爱,至今也找不回来。

一九四九年春天,中共中央机关进驻北平。毛岸英被任命为北平机器总厂党总支副书记,行政级别已相当于部队的副师级。其实,毛泽东作为一位严父,对自己的长子寄予了大望,并有心替儿子安排下一条建功立业的道路:有了苏联的学历和从军资历,回国后第一步是让儿子下乡学习农业,参加土改熟悉农村工作;第二步是让儿子热悉城市,又主要是熟悉工业;最后是让儿子从军,熟悉中共军事。这样,既种过地,又做过工,也当过兵,做为一名革命接班人,资历才算完整了。——二十年后的文化大革命中期,毛泽东就是依此标准刻意提拔上海的造反派首领王洪文作为党中央的接班人的。

同年十月十五日,在中南海菊香书屋院内,毛泽东替长子毛岸英和刘思齐举办了简朴而隆重的婚礼。办了三桌喜酒,请来了朱德、康克清夫妇,刘少奇、王光美夫妇,周恩来、邓颖超夫妇,李富春、蔡畅夫妇,谢觉哉、王定国夫妇,陈瑾昆、梁淑华夫妇等。毛泽东举杯走到亲家母张文秋面前敬酒:「谢谢你教育了思齐这个好孩子。」婚后,毛岸英、刘思齐生活和谐,恩恩爱爱,令人赞慕。由于一年前刘思齐被迫打了胎,手术做的不好,此后再没有怀孕。这也是严父毛泽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