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奥巴马传-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努力吸引那些只参与活动,而不愿意掏钱的人们。攻克下他们会让奥巴马更有成就感。
话虽如此,但是实施起来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春季在华盛顿举行的国际消防员协会代表大会上,奥巴马决定不随大流,标新立异一下,谈点题外话,拓宽话题,以期望吸引人眼球。其他候选人到场之后,只是照本宣科了一下消防员重大事项,号召大家向他们致以最高敬意。而到了奥巴马这里,他谈完了消防员的事项之后,又谈到了伊拉克问题,以及给当地社区和应急准备能力,包括消防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呼吁做出根本性的改变。
这个拓宽后的话题明显偏离会议主题了。大家对奥巴马的反应非常冷漠。以至于奥巴马一退下场便对他的团队工作人员抱怨;“我倒是在那儿侃侃而谈,但是很痛苦啊,台下的观众就会呆呆的看着我。”
政治评论员们认定奥巴马这回输惨了,他们老早就看这个不按套路出牌的黑人候选人不顺眼了,他老是搞一些非传统的玩意儿,现在在这个传统大会上载了,他们甚至断定奥巴马会因此“一败涂地”。但事实并没有那么糟,也有人认为奥巴马独树一帜,把理念宣扬了出去,而且不是在小小的会场里。
自富兰克林·罗斯福以来,每位总统都说要医疗改革,实现全民医保。但是近60年来却没什么实质性的进展。于是奥巴马将这个议题重新提出,并准备了一个正式的计划。这也是奥巴马的第一份重大政策建议。
医保的重点在于是否提供了真正意义上的全面覆盖,而奥巴马觉得,在此之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还是成本问题。“我反对那种看法,说什么有千百万美国人不想参加医保,他们想参加,但是承担不起。让我们从各个方面把成本压下去,为小企业和家庭提供激励,让他们得以提供和购买医保。从道理上讲我不反对一个强制性法令,但是我认为不应该以此为出发点。如果在一段时间后没有达到覆盖目标,那么可以作为后备措施。”
看得出,奥巴马正在致力于为每个美国人提供医疗保险。正如普洛夫所说:“政治通常就是这样,当你依照正确的路子从实际出发去决策,而不是看民调的脸色揣度政治风向时,最终你通常会占上风。”
与此同时,通过网络注册的支持者人数疯长。6月20日,第二季度结束,奥巴马团队一共筹得3250万美元,而希拉里仅仅筹得2100完美元。这个结果引起了政界的一片哗然。奥巴马像一匹黑马,迅速窜到前面来了。奥巴马和他的团队仅用了15个月就把希拉里这做“政界印钞机”拉下神坛。正是奥巴马从“人民角度出发”的理念为他赢得了这个激动人心的小胜利。奥巴马的草根捐款者涵盖了各个年龄层、种族和收入群体。激发民众支持奥巴马的理由五花八门,但唯一不可否认的是,正是他们让奥巴马的力量逐渐壮大。这是奥巴马和希拉里的一个重大区别。奥巴马的筹款没有一分钱来自联邦说客和整治行动委员会。但是奥巴马也不愿意光拿钱说事,而忽略了他的其它努力。筹款季度收尾时,对手们纷纷召开电话会议,把自己筹款所得大肆炫耀和吹嘘,而奥巴马恰恰反其道而行之,着重强调捐款人数的增长,而不是捐款总金额。这样一来,也能防止媒体质问他:“是的,你筹款有一手,但是其他呢?”
筹款结束后,普洛夫在奥巴马的竞选网站上公布了一份详细的战况备忘录,让支持者们详细了解到奥巴马是如何看待这场选战以及为什么他们的资助和时间那么重要,这是尤为重要的事情。支持者们在网络上看到了这篇备忘录时,反响热烈。这无疑又给奥巴马打了一针兴奋剂。
但是,竞选路上不可能总是奥巴马独占鳌头。他的顺风顺水确实增添了他本人及团队的信心,但也带来了“树大招风”的危险。更何况,在候选人中,奥巴马还不是最雄壮的“树”,论资历和背景,有一个人的功力要比他深厚百倍,却迟迟未全力出招。这个人就是希拉里。先声夺人的开局虽然让奥巴马窥见了一丝胜利的可能,但是,希拉里会容忍他这样顺利下去吗?
(本章完)
第39章 “旁遮普门”事件
在奥巴马的调查团队所整理的文件里,有一份关于希拉里支持外包的文件。文件中有大量内容默示希拉里支持外包,如果这些内容被艾奥瓦州蓝领选民知晓,那么将引爆巨大问题。所以奥巴马的团队决定选择一些记者,将这份文件散发出去,给他们大做文章的机会。
这个做法在选战团队之间是被默许的。这些调查只是个诱饵,真正的目的是激发记者调查真相后做报道,而和散播这些调查的人无关。这是一个擦边球,如果操作不得当,那么极容易背上“诽谤对手”的黑锅。所以在奥巴马的选战团队里,这个策略使用起来是极为慎重的。
这份有关希拉里外包文件的题名叫做“希拉里·克林顿,旁遮普式的民主党参议员”。之所以会冠以这个题名,是因为有一次希拉里在访问印度时,和一个当地官员开玩笑的说,“旁遮普式的民主党参议员”这个称号很适合她,因为她对印度很多事情都很有政治兴趣。
结果,因为疏于看管,这份文件被泄露出去。而《纽约时报》借此大肆渲染,声称是奥巴马的人在媒体界暗地里散发关于希拉里的文件。奥巴马听到这个消息后大为恼火,“这是我第一次为我的团队感到蒙羞,怎么会出这种事?是不是有员工在背后捅刀子?”
普洛夫告诉他:“不是,文件在发给记者之前,已经给信息方面的高层人员过了目。我们都没有反对,因为只是一份调查文件,没料到会被公之于众。”
奥巴马强调道:“这种事情决不能再发生,我希望各方面都有人把好关。我不在乎其他选战团队都干了什么,我们不能用那一套惯例。给我把好关,否则以后除了日程安排,我不会再让你们再给媒体发送任何东西。”
奥巴马极度的气急败坏,他不能容忍看到他的下属卷入到他一直抵抗的那种勾心斗角的状态中去。
这件事情以后,奥巴马变得极为慎重,他基本上不往外散发调查文件了。就算发,也只是一些言简意赅的事实性材料。他还建立了内部控制机制,没有经相关小组审查和批准,不得向外发送任何东西。
这件事虽然最终在奥巴马的怒火中得以平息,但希拉里方作何感想,奥巴马并不得而知。他唯一清晰的预感时,一直没什么大动静的希拉里,很快就要反击了。
外交政策一直是奥巴马较希拉里劣势的地方。对手和政治圈一直认为奥巴马在这个问题上显得过于天真和缺乏经验。希拉里就针对奥巴马的外交政策给《阔德城时报》驻艾奥瓦的一名记者打了电话,猛批奥巴马,说他立场“不负责任”且“幼稚”。希拉里已经在制造冲突了,奥巴马也并没有退让,他也给这位记者回复了电话,阐明了自己的立场。在艾奥瓦就此问题进行民调时,奥巴马的立场赢得了更为广泛的支持。很明显,奥巴马更能代表外交领域的变革力量,而非希拉里。
8月的辩论是第一场真正发生在艾奥瓦的辩论。这次辩论事关重大,可谓是决定成败的一局。因此奥巴马显得尤为慎重。他必须尽可能多的接触民众,于是,选战团队为他安排了一场数日巴士之旅,向辩论进发。时间很紧迫,无论是准备的时间还是正式辩论的时间,为了节省时间,奥巴马和他的工作人员经常随便找一个经济旅馆随便凑合一宿,而希拉里则坚持在每次活动结束后都去固定的一家民主党下属的一家酒店。在这种争分夺秒的时刻,奥巴马显然比希拉里节省了许多路上的时间。这些时间足够奥巴马多举办十几场的活动了。
正式辩论赛的前夜,宣战高层们都很为奥巴马担心,因为这一次不同于以往的是,艾奥瓦的辩论赛在早上举行,这完全不符合奥巴马的生物钟,大家都担心他不能够自如应付。
但转天早上,当普洛夫和阿克赛尔看见奥巴马坐在SUV车里微笑时,都松了一口气。奥巴马看起来状态很不错,还懂得开玩笑,“艾奥瓦的辩论都放在这么一大早吗?难道是要和小鸟辩论吗?”
奥巴马乘车驶入会场时,看见了大群支持者早早的来到了会场等候,精神大为振奋。许多人都说当晚根本没有睡,清晨4点九来到现场竖立起了许多标牌,拉来大批支持者摇旗呐喊。奥巴马在艾奥瓦州的志愿者和选区长们也都前来助阵,这可是检验他们忠诚度最好的机会。
早在辩论会的准备期间,奥巴马就对这次辩论即将提到的主题——外交立场,怀有满满的自信。奥巴马坚持认为应该反战,这个观念根深蒂固,以至于任人抨击也不会动摇。辩论场上,前十分钟几乎都是围绕奥巴马的外交立场在做评论甚至是抨击。不知道是不是故意安排,主持人把每个候选人都叫上一轮后,最后才叫上奥巴马。这样一来,每个人都有机会抨击奥巴马了,一个候选人甚至再三强调,仅凭奥巴马的反战立场,他就没资格当总统。
终于轮到奥巴马了。他十分镇定,缓缓开口阐明立场。他指出,小布什那种拒绝与敌人对话的路线是失败的,与肯尼迪和里根这些真正强大的总统形成了鲜明对比,美国最好放弃这种路线。奥巴马整场表现都似这般强悍,先下手为强的风格并不适合他,他更擅长防守反攻,更易赢得选民和专家的心。总结起这次大获全胜的经验,奥巴马说:“我想这是因为我们让真实的差异自然浮现,而不是强求或故作惊人之语。我可以站上几个小时进行这种外交讨论。”
辩论结束后,普洛夫前往艾奥瓦总部向员工致谢。不得不说,他们所做的努力是奥巴马赢得辩论会的关键所在。普洛夫本人也很乐意去那个气氛超好的总部,给员工们加加油,打打气。艾奥瓦总部的办公室墙上画满了壁画,描绘出了奥巴马得到农民支持的场景。这里的氛围非常好,年轻的员工们畅所欲言,工作尤其干得出色。
这场辩论会的地点是在德雷克大学,牛头犬橄榄球队的老家。艾奥瓦的员工们竟然细心到在总部门口放置了一个一个超大的蓝色牛头犬头玩具,拉拉队长还穿着一套租来的德雷克大学橄榄球队吉祥物牛头犬的服装。在八月的炎热天气里,这位套着厚重服装的员工毫无怨言,“如果有需要,我可以每天穿着。”
就在奥巴马拼命在艾奥瓦积累人气时,全国舆论却越来越恶毒。舆论更倾向希拉里,毕竟在全国民调大选中遥遥领先。大多数评论家都觉得,奥巴马的成功不过是昙花一现,很快会被希拉里击退。除了奥巴马的老家伊利诺伊州,希拉里在全国各地都处于领先优势。而奥巴马还迟迟没有拿下艾奥瓦,这不禁让评论家们对奥巴马的实力产生质疑。媒体也趁机狂轰滥炸。选民们开始被这种声浪弄的人心浮动了起来,希拉里的地位似乎从未动摇过,而新手奥巴马又将怎样去攻克希拉里牢不可破的地位呢?
对此,奥巴马并不急于辩解和声明。他依然专注于估测在艾奥瓦和早期初选州的进度,稳扎稳打。他比较懂得朝好的方向去看。比如在很多州,很多草根支持这已经自发组织起来,帮助维护选战事宜,这很大程度的减轻了奥巴马的负担。另外一方面,FACEbook的创始人克里斯·休斯也帮助奥巴马在网站上传达这样一条信息:“自发动员起来,把自己当做选战的主人翁。”尽管抨击声不断,但那也只是片面,民众有自己的判断力,奥巴马也从未丢失过他的承诺与魅力。
希拉里方面传来的“前线战报”对奥巴马来说,称得上是好消息:希拉里几乎完全忽视了初州选。她的选战团队竟然还没有在大部分2月5日初选州行动起来。也许是希拉里自信得过了头,她笃信这场选战到那时候已经结束了。她以为自己会横扫早期初选,而奥巴马将溃不成军。所以,她放松了对州战场的警惕性,而让奥巴马继续大力占有更多战场。后来的事实证明了,希拉里的这个举动错得多么离谱。
奥巴马正在达到或者超过2007年秋季的内部工作指标。筹款领先于进度要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奥巴马在2月5日初选州中大幅领先希拉里。但是,艾奥瓦州仍然是奥巴马的竞争的焦点,如果他赢下艾奥瓦,才有赢的可能,如果赢不下,则一点机会都没有。这条路选择得确实有点窄,但是这条路也是唯一确实可行的道路。奥巴马坚信,有关选战的报道最终会转移到早期初选州上,届时人们会看清奥巴马的优势。只要再坚持几个月,报道的方向就会转变。
夏末和秋季是两个关键时刻,奥巴马必须在这两个时期聚精会神的做到万事具备,清楚每一个拦在成功面前的障碍,这才有机会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