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想的北宋-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想的纸坊已经开工两个月了,九月地里的活儿忙的差不多之后,李想顺利的招到了二三十个工人,大部分是男工,也有几个女工。分工很明确,男工做那些重活累活儿,女工做细致活儿。
  纸坊开工以后,李想惊讶的发现一个现象:他带回的这群小娘子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精细操作,都比村里的小娘子强很多。他略一思索就知道了缘故:这几个姑娘家境不差,或多或少都念过点书,但凡念过书的人,不管再学习什么,理解能力肯定比文盲要强;而且她们现在孤苦无依,凡事只能靠自己,自然比村里那些只是想赚点钱补贴家用的人更用心。再有,女性做活确实细致没错,但是村里的女性说起细致活儿,最多就是缝个衣裳,会刺绣的都没几个,可这几位,却几乎都是女红高手。这年月的女孩子,就是家里再富裕,也免不了学习各种生活技艺,家里条件越好,学的技术可能越精细,并不像后世的孩子条件好就娇生惯养不去干活儿。而这样得到过技艺培训的姑娘,干起细致活儿,肯定比粗手大脚的村妇强。
  李想觉得,那几个专门从事拐卖适龄少女活动的人贩子眼光实在是好,这几个姑娘从长相到修养都比普通姑娘高出一大截,这样的姑娘,一转手起码能卖个几百贯。信息不畅的古代,拐卖人口的难度非常低,而受益如此可观,难怪虽然这时节对拐卖人口的处置力度比后世严厉的多,可还是挡不住这些人铤而走险了。
  不管怎么说,发现这些姑娘确实能够成为很好的纸工而不是单纯的负担,李想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可是又有新的问题出现了,上工的时间并不算长,每天下午申时中就结束了,那么闲暇的时候干什么呢?
  干什么呢?干什么呢?一般十几岁的孩子应该干嘛?上学呗!
  没错,李想就是这么认为的,十几岁的孩子,最主要的事情不应该是学习么?虽然这几个姑娘现在的情况不太好,可越是这样子才越该学点儿东西,任何东西都没有自己的头脑与双手可靠。李想从来都是个说干就干的人,一旦做了决定,立刻通知小娘子们以后每天要上一个时辰文化课。
  这实在是件太考验人的工作了,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几个小娘子是读过一点书,可这时节读书自然都是读圣人书,小姑娘再学点诗词歌赋装点一下门面——别以为这是很高深的东西,词这种东西为啥叫做词?它就是给固定乐谱添上歌词儿。宋词这玩意咱们觉得雅致,放宋朝就是流行歌曲罢了!所以李想崩溃的发现,年纪稍微大一些的小娘子,比如杜十一娘,天上飘下来几朵雪花都能顺口唱一曲《莺啼序》……天,这是莺啼序啊!二百多字的超长词牌,这位小娘子顺口就给填出来了!这太可怕了。
  不过显然,小娘子们眼里李想教她们的东西更可怕。天哪,什么长度面积体积,什么密度质量酸碱度?阿郎啊,奴奴实在弄不懂这些,咱们换点别的学成不成?
  当然不成啊,李想脑子里这些知识最系统全面,当然要教这些,作为一个标准理科男的升级版无敌技术帝,李想对于基础科学的重视态度绝对不是别人能扭的动的。再说李想认为:诗词歌赋那些玩意,当日作为富裕人家的小娘子自然用得上,可现在,很显然,小娘子的首要目标是生存。不想落到只能把自己典给人家当小老婆或是降低标准随便找个人家嫁了的地步,就必须得有让人瞧得起的本钱!
  在李想眼里,他教给这些姑娘的知识绝对是有用的,对她们日后的生活有帮助的,所以不管这些姑娘怎么哀叫连连,他还是下了死命令:不好好上学的,扣工钱。学得好的嘛……嗯,阿郎我最近正在研究保护皮肤的香脂,前几天给你们那几瓶你们不是都说好用么?其实我昨天才做了两瓶带香气的,还有一瓶儿混了胭脂色的,该给谁呢?
  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尽管光是阿拉伯数字就把小娘子们学的脑袋发晕,可一旦她们意识到学的东西听起来稀罕,可实际生活中确实有用,她们学习的热情就一下子迸发出来了。现在纸坊每旬第一天往外头出货基本不用李想管,几个小娘子算得清清楚楚的。出货量少是一回事,这些女孩子的学习能力强是最重要的一点。
  作者有话要说:注1:襻膊:又称臂绳。古代的一种挂在颈项间,用来搂起衣袖方便操作的工具。私以为这种系法颇具美感,尤其当露出的胳膊曲线漂亮且属于一位美人的时候……许多影视剧里出现过这个东西,有兴趣的可以百度一下图片。


☆、第二十四章

  李想的纸坊生意目前只是一般,收支平衡都还没达到呢!不过李想并不着急,毕竟好多东西都在摸索阶段,产量小,销路也只是赵明诚给介绍的几家青州的文具铺子。这种情况正在改善,李想的纸坊造出的纸的质量实在是好,虽然价格高,可是奢侈品这种东西本来就是走的撇脂路线,头次给几家文具铺子送过货之后,便有两家的掌柜的主动上门来谈长期供货的事情了。
  商业谈判什么的根本不是李想能做的事情,这本来是个头疼的事儿,不过这群小娘子里年纪最大的欧温仪表示这种事情交给她就行了,于是她跟着李想跑到会客室,跟那干巴黑瘦的掌柜的噼里啪啦一顿侃,硬是把上等花帘纸的出货价从四十二文给抬到了七十文“丈人莫要哄我了,你哪里会赔?你把这纸拿了去,一张可裁十六笺,百张就卖一千钱。我们辛辛苦苦折腾半个月,还不如你随便裁几刀,丈人好歹也让我们有口饭吃!”
  李想听得目瞪口呆,怪不得前日欧温仪跟钱奎偷偷嘀嘀咕咕了半天,后来钱奎就进城了,他还以为她让钱奎帮忙买什么东西呢,闹半天是让他去城里那几家铺子打听纸价去了,这小娘子也太了不得了,未雨绸缪做到这个地步,哪里像是十五六的女孩子干的事儿啊!
  说起钱奎来,他现在基本上已经成了李想这个小纸坊的护院了。赵衙差在这里呆了半个月,就回城了。临走前安排了就在隔壁村的李想的老熟人钱奎过来照看,钱奎说好听点是衙差,其实只是在乡间招募的民壮,一般也就是在临近村镇维持治安跟处理一下杂事儿,让他顺便看顾这些小娘子是非常方便的。钱奎每天只需要蹲在纸坊里当个门神,就可以拿到一百文,米一升,工作轻松报酬高还能顺便看看美貌的小娘子;李想也很开心,这钱不用他掏,钱奎虽然只是临时工,可临时工也是政府工作人员啊!自然工资由政府发。而这么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呆在李想的纸坊里,威慑力还是相当不错的。
  不管怎么说,意外发现了欧温仪这么个商业人才实在让李想高兴极了,欧小娘子实在是太给力了!从她接受了跟外面商人打交道的工作之后,纸坊产品的出厂价蹭的一下子就涨上去了,更让人无语的是她还不给送货“儿这里就这么丁点个地方,一二十个人,送一次货便要到城里先雇辆车。要不然丈人每次再贴与儿三贯钱,儿每次都让人雇个马车与您送去?”李想听得嘴角直抽抽,温仪小娘子你就扯吧,咱家虽然没有马车,可是驴车却造了两辆,驴子也买了三头,这玩意便宜,三头驴还比不上一匹老马的钱,又好伺候,女孩子出个门抬腿就上驴,方便的很。
  不管怎么说,纸坊的发展比李想预计的好的太多了,李想真心觉得吴知州是个好人,若没有这群小娘子,就凭他带个小桃,指挥一群村妇村汉,能把纸坊开成什么样子真不好说。
  转眼进了腊月,小年的前一天李想给纸坊放了假,清点了一下,发现他已经又有了二百贯的现钱,要知道当时纸坊开业的时候,他可是把钱花的只剩下七八十贯的。给大家开了工资后还能剩下这么多,情况真是不错。
  过年是件大事情,小娘子们商量了一下,决定进城去采买些过年的货品。其实过年能用什么呢?无非是吃吃喝喝的东西,新衣服是别想了,好冬衣是很贵的,尽管李想很想给她们置办点衣裳首饰,可女装历来比男装贵,他那二百贯,买不到什么像样的冬衣。吃吃喝喝的东西镇上都有,还便宜,可是小娘子们显然是很想逛街的,于是李想决定带她们去城里玩一天。
  一大早,李想让钱奎往驴车里抬了三十贯,准备做今日进城的开销,这年代白银黄金不是普遍流通货币,大家买东西基本都用铜钱,这真是个坑爹的事实,三十贯铜钱就是二百多斤啊!怪不得有钱人出门都要前呼后拥的,不多带人不行啊,谁拿钱呢?李想自娱自乐的想:常见古装剧里大侠们什么行李都不带一人一马就游遍天下,不知道他们吃什么喝什么?用银票?别开玩笑了,银子都不怎么流通呢哪里来的银票!交子?亲,那东西主要在四川境内流通,而且十年前就已经改名叫钱引了;钱引这东西坑爹无比,不兑换不增发,贬值的速度就跟高台跳水似的。谁乐意要那种鬼东西啊!
  想到可笑之处李想不小心笑出声,却不妨小桃塞了个热乎乎的东西到他手里,低头一看,却是个精精致致的铜球,温温热热的不烫手,里面还散出来淡淡的香气。李想十分的纳罕,忙把那铜球举到眼前仔细观看:铜球里隐隐的透出点红光,显然里面烧了东西的,他慢慢的把铜球调了个方向放,发现里面燃烧的东西的亮光角度却没有变。显然,这是个设计极为精巧的小物件,里面盛炭火与香饼的容器与外面的壳是相对独立的,无论外面的壳子怎么转动,里面的容器永远都是口朝上,炭火绝对不会洒出来。而且由于隔着空气,里面的炭又并不多,慢慢的烧着没有火苗,所以这铜球摸着一点都不烫手。
  李想抬眼看小桃,小桃解释道“昨日去给娘子送纸的时候,奴随口提了纸坊里太冷,小乙哥冻得慌,娘子怕你冻坏了,就让我把这熏球拿来。”
  小桃向来是个细心的姑娘,其他的小娘子或许会抢着给李想倒洗脸水,可却绝对注意不到他喜欢热到哪种程度的洗脸水;可能会在闲暇的时候下厨去做些吃食让李想尝,却少有人注意到他并不喜欢水煮的菜蔬跟腊制的肉制品。前几日小桃才给李想缝了兔子皮的手套,今天又给他拿了熏球……李想有些内疚,这阵子他净忙着纸坊的事儿以及给小娘子们上课,不知不觉对小桃的关心少了很多。
  “一会儿上街,我与你买个珠钗带带。”李想小声跟小桃说。小桃抿嘴一笑,声音也压得很低“小乙哥给奴买簪子,给其他小娘子买什么?”李想愁眉苦脸道“你便说是你自己掏钱买的吧,我是个穷鬼,可买不起这么多小娘子的簪子。”小桃扑哧一下笑出声来,扯了他回房换衣裳“今日进城,好歹穿身体面点的衣裳,娘子昨天给你捎来的那件羽缎儿直裰就很好……”
  李想苦着脸道“小桃姐,换一件成不成,我又不是十几岁的少年郎,那红彤彤的颜色,怎么穿的出去!”小桃嗤道“特特的给你做了,难道你还不穿不成?那料子起码值八十贯,看着就体面。”一听这话李想更不肯穿了“我坐个驴车进城,就是穿八百贯的衣裳也体面不到哪里去。”话是这么说,到底没拗得过小桃,还是换上了那身深红的衣裳出了门。
  加上小桃,跟着李想一起出门的有整整八个小娘子,李想一到院子就发现大家都穿的很是整齐,虽没什么好衣裳,可头发却都抹了油,脸上擦了香脂,嘴上甚至涂了口红——这都是李想实验制作润肤膏的时候顺便弄出的副产品,虽然颜色单一,色泽也有些艳了,可到底都是青春年少明媚动人的小娘子,随便擦点东西都越发显得光彩照人。
  李想身上的新衣裳果然得到了小娘子们善意的嘲笑:这是谁家的新女婿,打扮的这般整齐?李想这阵子早被这些小娘子调戏的皮都厚了三分,也不像一开始那样一不小心就脸红了,嘿嘿一笑便跳到了车辕边,冲几个年纪较小的小娘子跟小桃招手道“怜怜,阿暖,九娘,你们跟着你们小桃姐到我这里坐。”
  怜怜九岁,阿暖十一岁,九娘十二,这三个小娘子是被拐的姑娘里最小的三个,李想觉得这些小家伙实在是最可怜的,还是孩子呢就无家可归了。尤其是怜怜,看着就让人觉得她是个小可怜,一双眼睛大大的,总是不言不语的坐在不引人注意的地方。怜怜的情况跟大家都不一样,不是父母没来接她,而是她压根说不清楚自己是哪里人,只知道住的地方叫做何家坳,这种名字多了去了,哪里能找得到?更不要说她一口的南方口音,显然不是附近州县的人。这也难怪,这年月好多人一辈子都走不出自己住的方圆几十里地,只知道自己村子叫什么,甚至连属于哪个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