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佳情侣-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決定改嫁給韓德讓。當時契丹族的風俗是允許的。她私自對韓德讓說:“我曾經許嫁於你,願諧舊好。當國王的柚子,也就是您的兒子。”蕭燕燕又秘密派人鳩殺韓德讓的妻子李氏。從此之後,韓德讓就無所避摺婚g斷地出入於蕭燕燕的帳幕之中。過著事實上的夫妻生活。撸}宗對韓德讓也以父事之。韓德讓忠心輔佐承天太后與撸}宗,政績卓著。
蕭燕燕在攝政期間,勵精圖治,選用漢人,開科取士,泯除番漢不平等待遇,勸農桑,薄賦徭,内政修明,軍備嚴整,綱紀確立,上下和睦,與宋講和,坐收歲幣之力,經濟文化高度發展,使撸_到鼎盛時期。 
統何二十四年(1006)十月,撸}宗率群臣給蕭燕燕上尊號為“睿德神略應邌⒒ǖ篮槿事}武開統承天皇太后”。統合二十七年十一月,蕭燕燕把權力交給撸}宗,不再攝政。同年十二月,蕭燕燕因病崩于行宮,享年五十七歲。
公元953年,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妻子——应天太后述律平,走完了她75年的人生旅程,寂然去世了。但紧接着,她的娘家又传来一个女婴响亮的啼哭声。这位女婴就是日后契丹政坛上叱咤风云的承天太后萧燕燕。
一死一生,契丹族两个重量级的女人,在历史上擦肩而过。
萧燕燕的父亲萧思温是“断腕太后”述律平的族侄,他长期担任南京留守,却从来没有依靠自己的本事打过一场胜仗。唯一的一次“大胜”,也不过是后周世宗柴荣在战事中途病重,让他拣到了个现成的大便宜。不久,他因功被召回京城,做了侍中。
萧燕燕的母亲是太宗耶律德光的女儿,萧思温娶了这位燕国公主后,一连生了3个女儿。长女名叫萧胡辇,二女名字不详,三女就是萧燕燕。据说,“燕燕”之名,就是来源于她母亲有燕国公主的封号,而其父也曾在燕地做官的缘故。
燕国公主没有为萧思温生下传宗接代的儿子,但萧思温并不像别的契丹贵族那样,纳妾生子,只是过继了自己的族侄为子。夫妻俩鹣鲽情深,萧思温经常亲手给妻子梳头画眉,羡煞旁人。这样的家庭,对于萧燕燕的成长自然是极有好处。
3个女儿被萧思温视若掌上明珠,从小就让她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尤其是美丽聪慧的萧燕燕,更是深得父亲喜爱。《辽史》上夸她“早慧”,并记载了一件很有趣的小事:萧燕燕小的时候,有一天,漫天风沙过后,萧思温故意叫3个女儿去打扫庭院。两个姐姐敷衍了事,马马虎虎,仅仅做个样子。唯有萧燕燕非常认真,把庭院的每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萧思温见状,暗暗点头:“此女必能为萧家立下功业!”
酒鬼皇帝给了萧燕燕机会
萧思温被召回京城当侍中时,正值辽穆宗耶律璟统治时期。
耶律璟是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儿子,这个表面英武的家伙对治国、对开疆拓土,甚至对女人,一概都不感兴趣。唯一能吸引他的只有酒精。
穆宗在位19年,《辽史穆宗本纪》对他的记载却统共不到20页。其中,除去记载进贡的、反叛的、天灾人祸的,剩下就记录了这位穆宗皇帝醉心于喝酒、杀人的事迹。因为嗜酒,穆宗大多数时候都处于非清醒的状态,经常喝的烂醉如泥。要是喝醉了乖乖睡觉也好,偏他酒德不高,常常醉话连篇,看见谁说杀谁!
公元969年2月,穆宗皇帝带着萧思温等亲信大臣前往黑山,游猎罢回到行帐后又喝多了。顺嘴说了句要杀掉某某侍者,然后就昏睡过去了。早就被吓破了胆的侍者们,看着酩酊大醉的皇帝,决定彻底地给自己一个解脱。于是近侍小哥、盥人花哥、厨子辛古等6人合力将睡梦中的穆宗皇帝送上了黄泉路。
从目前的史料来看,完全没有关于这位皇帝宠幸过哪个女人的记载。到38岁被害为止,穆宗连子嗣都没有留下来。萧思温向来与辽世宗耶律阮的次子耶律贤来往甚密,他决定做个大大的投机,一面封锁消息,一面连夜报讯给耶律贤。
耶律贤闻讯,立即率亲信高勋等人,带着千余名铁甲骑兵奔赴黑山。抵达时,正是穆宗遇刺的次日黎明。他立刻在穆宗的灵柩前举行了继位之礼,接手了耶律璟留下的烂摊子,当上了辽国的皇帝。是为辽景宗,年号“保宁”。
为了表示感激,耶律贤一回上京,就晋封萧思温为北院枢密使、北府宰相、尚书令、魏王,并且下诏征选早慧聪明、美丽动人的萧燕燕为妃。
带兵打战没什么本领的萧思温,看人却很有准头。16岁的萧燕燕嫁给耶律贤后,很快就从贵妃晋升为皇后。17岁步入朝堂代夫理政。
耶律贤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契丹帝国的政治开始显现出一派清明气象,国力也随之上升。立志要做治世贤君的辽景宗,整日捧着《贞观政要》研读,倒是颇有乃祖之风。可惜天不遂人愿,没给他一个好身体。做了皇帝后,又患上了风疾,身体非常虚弱,严重的时候,连马都骑不住,更别提处理军国大政了。
就这样,萧燕燕适时地走到了前台,每逢耶律贤犯病时,萧燕燕都代他上朝处理国事。一开始,萧燕燕还仰仗父亲在朝中的支援,但时间一长,她对政务越来越熟悉,内外周旋之中,竟然可以游刃有余了。耶律贤发现了妻子的才干,干脆放心地将朝政交给她,自己以养病为由开始了休闲娱乐。
萧燕燕大权在握后,父亲萧思温也迅速成为朝中的重要人物。然而树大招风,这种显赫引来不少人的妒恨。公元970年5月,萧思温随景宗出外行猎时,遭到了政敌的刺杀,猝不及防,一命归西。父亲的死,使年仅17岁的萧燕燕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如此残酷的权力斗争也使她的政治阅历迅速地成熟起来。两年之后,19岁的萧燕燕在治理国家的同时,为辽景宗生下了长子耶律隆绪。景宗后继有人,对萧燕燕更是宠爱无比。
在萧燕燕的努力下,几年后,辽国经济形势好转,军事实力日益增强。朝野上下,对年轻的皇后刮目相看。为了对妻子几年来的辛劳表示回报,景宗将一个皇帝所能给予的最高嘉许和信任都给了她。公元976年2月,辽景宗传谕史馆学士:“此后凡记录皇后之言,亦称‘朕’暨‘予’,并著为定式。”这就是说,景宗将妻子的地位升到了与自己等同的位置,把契丹王朝的军政大权,彻底交到了萧燕燕手上。
公元979年,统一了南方的宋太宗赵光义发动了征伐北汉的太原之战。萧燕燕清楚,宋太宗征伐北汉,最终目的是夺取燕云十六州。萧燕燕不希望失去北汉这个辽宋之间的缓冲地带,于是,派人到北宋交涉,希望北宋不要征伐北汉。但是,赵光义自恃兵强马壮,对萧燕燕的警告置若罔闻,在消灭北汉之后,宋太宗不顾胜利后不得奖赏、心有怨恨的将士们的反对,强令疲惫不堪之师,徒步600余公里,越过连绵险恶的太行山脉,去进攻辽国。
战争开始时,宋军兵不血刃,连克军事要地,并对辽朝的“南京”幽州城(今北京)形成了合围之势。一时之间,赵光义不禁有些飘飘然了。却全然不知自己长途奔袭,孤军深入,已正中了萧燕燕“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计谋。
在接下来的高粱河会战中,宋军三面受敌。原本疲惫、厌战的将士在酣战之时突然叛变,顷刻间,宋军全线溃败,死者万余人。宋太宗本人也身中流矢,腿部受伤,乘驴车狼狈狂逃。辽军追至涿州,缴获宋军兵器、粮秣无数。宋太宗腿上的两处入骨箭伤,竟成了他日后病死的主因。
次年10月29日,萧燕燕与丈夫亲率大军进围瓦桥关(河北雄县)。赵光义命宋军严密设防,阻截辽军南下,并亲率大军驰援瓦桥关。但辽军进展迅速,宋朝援军尚未赶到,辽北院大王耶律休哥已率前锋军将瓦桥关包围。萧燕燕抓住战机,命令耶律休哥出击。辽军兵锋锐猛,奋力冲杀,宋军不敌,退至莫州(河北任丘北州镇),被辽军追及,展开决战。宋军损失很大,几员战将被俘。心有余悸的赵光义,怕重演高粱河之战的悲剧,不敢再进,只好草草。
公元982年9月,在瓦桥关决战之后两年,35岁的辽景宗到达云州(山西大同)境内,游猎于祥古山时得了重病,最后在赶往云州的途中死在了焦山行宫。
当时,萧燕燕刚刚30岁,太子耶律隆绪12岁。诸王宗室二百余人拥兵握政,虎视眈眈地盯着皇位,局势马上变得险恶起来。
萧燕燕手握一纸“长子隆绪继位”的遗诏,牵着12岁的儿子,召来景宗临终前委托后事的大臣韩德让和耶律斜轸,问道:“母寡子弱,族属雄壮(指契丹皇族势力),边防未靖(宋军威胁),你们来说,我该怎么办?”
韩德让、耶律斜轸两位股肱之臣忙跪地表忠心,“只要您信任我们,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韩德让建议萧燕燕下诏让各诸侯王回到自己的领地,相互之间不得互通消息和见面。在解除了宫廷政变的危险之后,萧燕燕宣布景宗遗诏,立太子耶律隆绪为皇帝,是为辽圣宗。萧燕燕则被尊为“承天皇太后”。
韩德让是汉族人,在景宗大量提拔运用汉官时崭露头角。为景宗朝的政权巩固,百姓安居乐业出了很多好主意。因此他屡屡升官。此次,韩德让又因拥立有功,官升一级。萧燕燕命其统掌御府禁卫军,总理宿卫事,参决大政。于是,韩德让一面主持朝廷政务,安抚臣民,一方面兼起保卫皇太后和小皇帝的责任。他对上京临潢府实行戒严,使得以萧燕燕为首的领导核心,很快稳住了局势,渡过了危机。由此,萧燕燕对韩德让也愈加宠信,并迁升他和耶律斜轸分掌南、北枢密院。
由于萧燕燕临危决断,处变不惊,赏罚分明,治国有方,一时间,契丹内外和睦,兵强马壮。
经过多年与北宋的交战,萧燕燕早已彻底摸清了北宋政府的实力和君臣怯战的心理。但即便如此,辽宋之间的战争——对燕云十六州的领土争端,也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的。萧燕燕敏锐地意识到:与其这样无休止地相互征伐下去,不如互不侵犯,和平共处。但双方进行了这么多年的战争,怎么个“和”法,还需要讲求策略。萧燕燕深谙“进攻是最佳的防守”,所以,采取了以战止战,以攻求和的策略。
公元1004年,萧燕燕发动了一场长驱直入北宋腹地两千多公里的南征——澶州战役。萧燕燕发动此役,本意就是以战求和,宋朝的表现正合其意。于是,双方和谈就此开始。契丹提出的议和条件是要宋朝“归还”后周世宗北伐夺得的“关南之地”。宋朝的条件则软弱的多。只要契丹能尽快退兵,宋朝愿以金帛代地。
经过讨价还价,引人注目的“澶渊之盟”就此签订。燕云十六州维持现状,宋朝每年给辽国十万两银、二十万匹绢以为“军饷”,宋与辽结为兄弟之国,宋真宗为兄,辽圣宗为弟,真宗皇帝称萧太后为叔母。
“澶渊之盟”是辽国一次军事上的胜利,也是一次外交上的胜利。此后118年间,辽宋之间再未发生过大的战事。契丹百年和平基业自此奠定。
表面看起来,萧燕燕的日子过得很舒心。丈夫在世时,身体虽然不是很好,但是两人十分恩爱,甚至可以说是到了专宠的地步。萧燕燕16岁入宫为后,到丈夫英年早逝,夫妻二人共同生活了将近14个年头。14年中,萧燕燕为丈夫生下了4子3女共计7个孩子。这是历代君王难以想象的鸾凤和鸣,也是帝后之间“多子多福”的性爱见证。在中国历史上,几乎见不到一个后妃给皇帝生这么多孩子!丈夫去世后,儿子耶律隆绪即位,小小年纪却也十分懂事。朝中有一批贤能之士辅佐,对其他政权的战争也取得了开国以来最大、意义最为深远的胜利。她执掌朝政期间,帝国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不过,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萧燕燕的这本经,难念的程度更是非同寻常。
萧燕燕大姐嫁给了齐王耶律罨撒葛,二姐嫁给了宋王耶律喜隐。萧燕燕的两个姐姐嫁给两位皇叔,并非因为郎才女貌,实在是一场政治联姻。因为这两个皇叔有一个共同的嗜好——爱谋反。早在穆宗时期,这两位亲王就因为谋反而被穆宗查处。
景宗即位后,罨撒葛、喜隐等人被释放,而且得到进封。为了进一步笼络、监督两位皇叔,景宗将萧燕燕的两位姐姐嫁给了他们。但是,事与愿违,对“皇命婚姻”不满的两位姐姐,却搞起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把戏,成了两位皇叔夫唱妇随的同路人。于是,原本就心怀不轨的两位皇叔,更是有恃无恐,一次又一次发动叛乱。叛乱虽然都被挫败,但碍于景宗的仁慈,碍于姐妹之间的情分,萧燕燕不得不一次次赦免他们。
公元972年,齐王罨撒葛病逝,萧燕燕与大姐的关系得到缓和,并且逐渐重归于好。公元994年8月,契丹西北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