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说,快乐的存在就像猫咪追逐尾巴团团转,太多、会晕。
她说幸福不是每一天都有,有些快乐在怀中变成了泡沫。我们总是喜欢那么紧紧的握住手心自以为是的幸福。直到它死去。像是孩提时代在在小沟沟里抓小蝌蚪握在手心,想象着等它长大后会是青蛙还是拉蛤蟆,打开手心……害怕了。
她说以后要找一片在世界角落的小汪洋,面朝大海一整片的落地窗户,我们看每一天的日出日落潇潇洒洒的。有阳光的时候在海边吹风,说着遥远又美丽的梦想,说着有没有一天我们要离开这里,说着我的头发被海风吹很远很远。
她说下雨的时候靠在玻璃窗户上听雨降临的声音,她说他能听到她的歌声混在雨声中,她说她看到弯弯曲曲的雨水流下来终于没有想到那是眼泪的姿态。”皇上静静默语道,想诉说那些散落天涯的承诺。
“她说我希望中的家是不是这个样子,她说她想念她出生的地方。于是,朕知道她终究是要离去的。”皇上静静抱起容妃,哭泣道,让那个落寞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这个荒凉的夜色中。
她真的走了,帝妃看看天色,已经是深夜,她这么离开了,会去哪里?帝妃感觉内心很痛,她知道失去时一种无法承受的痛楚,只因自己还是那样徒然无力。听着皇上那种没有灵魂的喃语,帝妃知道这个世上有失去了两种欢笑。
天空下起缠绵的细雨雨,淋在皇上的脸上,同时淋进了他的心,钻心的痛……
姐姐是幸福的,起码最后能了无牵挂的去了,死在自己心爱的人的怀里。记得姐姐说过,要死在亲爱的人面前,这样自己不会心纠结的痛,不会颓然倒下去。自己爱的人一定会很坚强,在自己死后一定会建一座很美很美的坟墓,葬送着一份很唯美的爱情,那里充满传说,充满令人羡慕的欢笑。然后等着后代慢慢的流传着,慢慢品读着。爱不一定要天长地久,但是爱一定要轰轰烈烈。
姐姐,你是幸福的。我再次默默祝愿你。看着皇上渐渐消失的背影,帝妃在心中默默祝愿着。曾经这些爱都那么坚强,那么轰烈。
玉妃看着皇渐渐的离开,自己也生着闷气的离开了,这个皇真的太爱她。不过这也是一种命,怪责自己当初连保护自己的女人实力也没有,这也是他的一种默哀。或许这个世界就注定有些人是永远不必等,有些爱是不能承受的。
正文 第一百一十二章 将军的意想
第一百一十二章 将军的意想
明日将军眼中亮光一闪。的确,现在也没其他的办法了,只有文官用文官的和平谈判的方法,武官用武官的铁血战斗的方法了,毕竟嘛,大家无论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思,都是为了这个国家好,都是为了大家的未来着想啊,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家也还是敌人,但敌人也是有大小之分,有先后之分,有紧要与次要的区分嘛!
到时间一边让文官去谈判,一边自己等人招兵买马,训练新兵,调集精锐之士扼守要塞,那么就可以利用最小的代价达到最高的利益要求了!
也许很多人看来那种有名无实的谈判对于那些都没吃的,快要饿死的北方的草原民族来说是太遥远,很不可能的事情,谁会在饿得眼冒金星的时间还去和人讲礼仪,谈理想?相信最傻的家伙,哪怕是先天弱智也不可能吧。但有一个现象也许大家不是很注意这世界上淹死在水里的一般都是会游泳的!
草原民族固然是比较团结,比较暴力,比较野蛮,比较喜欢侵略的民族,尤其是这个以一天不杀人就心里闷得慌的匈奴民族来说,更是如此了。
但只要有人的地方那就会有矛盾的,只要有很多人的地方,拿就会有败类的,只要有了不平等现象的地方拿就有嫉妒的,匈奴族固然很团结,很暴力,大多数匈奴人也习惯于艰苦的生活,习惯于北方那苦寒的生活,而匈奴的冒顿大单于在匈奴族内部固然相当的有权威,有地位,但总有匈奴族人是不喜欢过那清贫的日子的,总有匈奴人是嫉妒匈奴冒顿大单于的权势和地位而不甘人下的,而且总会有很大一部分匈奴人表面看似高傲但内心其实很自卑,很惶恐的,只是用一些很极端的方式来表现他们很高贵,但他们的内心是极端的自卑的,是以只要有天朝上国的蓝屿国出人去劝说,诱导的话,是有很大的几率成功的。所以说,文官集团去草原民族那里谈判也是蓝屿国的一大助力啊!只是这谈判人选却是要好好考虑才行的,宰相李通是不可能的,礼部尚书韩礼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虽然博学,虽然德高望重,但那只是在蓝屿国内以及周边一些文明礼仪程度较高的国家而已,要他们这种严肃的老学究去和那些饿了可以吃人肉,喝人血的草原饿狼去交涉,去讲礼仪的话,那估计不但不会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把这两位国家栋梁给赔进去了,毕竟嘛,和那些草原民族去严肃的讲礼仪,别个才不会甩你呢,反而会想这俩老头实在是太没趣了,你就算再德高望重也是没人给你面子的,万一让那些紧张的匈奴人以为蓝屿国是派两个人去羞辱他们的话那就完了。
………………………………………………………………………………………………………
对于宰相李通和礼部尚书韩礼如果出使匈奴会将事情办砸,明日将军是一点也不怀疑的,他是深深知道这些读圣贤书的人的老毛病的,别说什么没受过多少教育的匈奴人了,就是中原国家好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君主都害怕这些人,最后不得不用电借刀杀人的方法把这些圣贤的弟子给宰了。
读圣贤书的人大多有个毛病,那就是自傲,或者说自恋,狂傲得有些病态。读圣贤书的人总会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总感觉自己是独自一人站在那高高的山岗上,四周是无比的萧瑟,自己一人是无比的孤独,无比的孤单,一眼向山下望去,到处都是没教养,没礼仪,不知文明为何物的野人,而自己一个懂文明,懂礼仪的人却孤单的站在山顶任随那萧瑟无比的风吹着自己,任随那无情的雨淋着自己。
总之,这些人都是有些与这世界格格不入的。是与这个世界的主潮流很不相符合的,基本上是办不成什么事情的。
想到这里,有些揪心的明日将军不由自主的想起一段故事来。
………………………………………………………………………………………………………
哪些读书人中,最出名的就是以前的某的朝代有位这样的人,名叫祢衡,这位兄弟到的确是很大才的,所以也就十分狂傲的了,根据史书是这样说的。
建安元年,曹操发布了《求贤令》,招纳人才。祢衡怀揣策文,自荆州而来,希图一展抱负。年轻时祢衡颖悟过人,过目不忘,才思敏捷,下笔成章。孔融称其“淑质贞亮,英才卓荦。初涉艺文,升堂睹奥。目所一见,辄诵于口,耳所暂闻,不忘于心。性与道合,思若有神。弘羊心计,安世默识,以衡准之,诚不足怪。”
可惜祢衡恃才傲逸,狂放不羁。《平原祢衡传》记载,当时许都虽新建,尚饶人士,祢衡却看不上任何人,只有两人能稍稍入眼,“大儿有孔文举(孔融),小儿有杨祖德(杨修)”,更上策说“遂至漫滅,竟无所诣”,可见其张扬狂妄之至。
……………………………………………………………………………………………………
看看,这什么样的狂人?别急,还没完呢!后面还有这位兄弟的事迹的。
年轻的祢衡对人往往“臧否过差”,“人皆以是憎之”,只有挚友孔融爱惜其才华,不计较他的无礼与轻慢。还多次上书向曹操推荐祢衡。而他却不齿曹操之为人,“疾恶之”,不但不愿与曹操相见,还“著布单衣練巾,手持三尺杖,坐大营门”,数骂曹操,既令推荐他的孔融无颜,也让欲起用他的曹操难堪。
祢衡的自恋表现在《某国演义》中有精彩的描写:初入曹营,就仰天长叹,一语惊人:“天地虽阔。何无一人也?”曹操深感疑惑,便列举手下能臣干将的英雄事迹,却被祢衡一一数落,连曹操最器重的谋士荀攸、郭嘉,武将张辽、许褚等,都被祢衡贬得一文不值,嘲笑他们都是酒囊衣架庸碌可笑之辈。祢衡说:“荀攸可使看坟守墓,郭嘉可使白辞念赋,……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牛放马……。”操问他有何才能,祢衡说:“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上可以致君为尧舜,下可以配德于孔颜……”如此自恋到天下唯他独尊却又不通人情的人,难怪连求贤若渴的曹操也难以忍受。
祢衡骂遍了曹操手下的得力干将,而他骂夏侯惇算得上最刻薄无情。一次作战,夏侯惇左眼被箭射伤,他拔箭时,连眼珠一同拨出,这眼珠舍不得扔,就把眼珠一口吞下,并言:“父精母血,不可弃也!”祢衡则嘲笑他是“完体将军”。祢衡所言,显示了他不仅缺乏尊重他人的基本礼貌,更是缺少同感共情的能力,无怪乎同僚关系极差。
这让人怎么说呢?实在是无话可说了。这样的人再有才,那也没用啊,甚至是还不如那些无才的人!
………………………………………………………………………………………………………
到这里要是作罢了,也就算了,但读书人的思想却真的不能用常理来揣度啊,这些人的思维实在是有些骇人了!
曹操知道祢衡善击鼓,就召他做了击鼓的小吏,以杀一杀他的傲气。所以到了八月朝会的时候,曹操让祢衡击鼓助兴,想借此污辱祢衡。祢衡穿着旧衣,拿起鼓槌便唱起《渔阳椮檛》。演奏完毕,祢衡不仅没有更换鼓吏衣帽。还当着众宾客的面把衣服脱得精光,继续击鼓。宾客们吓得纷纷用衣袖遮面。曹操勃然大怒,斥责祢衡的无礼之举。祢衡却神闲气定地认为自己不过是表现清白之身,更正气凛然地反斥曹操“不识贤愚,不纳忠言,不同古今”。曹操颜面尽失,满腔怒气,却也只能无奈地自嘲道:“本欲辱衡,衡反辱孤。”《祢衡别传》记载,曹操本想把傲慢无礼的祢衡杀掉,但考虑到自己宽容人才的名声,因而对孔融说:“祢衡小人无状乃尔,孤今杀之,无异鼠雀耳,顾此子有异才,远近闻之,孤今杀之,将谓孤不能容。”《文士传。祢衡》记载,“唯才是举”的曹操容不下祢衡,就派人把他扯上马,“两骑扶送至南阳”,祢衡至此投身到了刘表的帐下。
来到荆州,祢衡由于其才学的盛名,一度深得刘表及荆州人士的礼遇,把他奉为上宾。刘表让祢衡掌管文书,“文章言议,非衡不定”,荆州官府的文件材料,都要请祢衡过目审定。可算的上器重与信赖。但没多久,祢衡便依旧我行我素,目空一切。
一次,恰逢祢衡外出,而有份文件要马上起草,于是刘表招来其他谋士,让他们共同起草。他们“极其才思”,好不容易把文件完成,谁知祢衡一回来,草草一看,就大声斥骂其粗滥,然后把它撕得粉碎,掷于地下。接着他手不停挥地重新写一篇交给刘表。因“辞义可观”,虽甚得刘表好感,但却把别的谋士都得罪了。
就这样,祢衡的人际关系搞得极其糟糕,而且渐渐地连刘表也不放在眼里,说起话来总是“虽颂德;实讥讽”。刘表本就心胸狭窄,自然不能容忍祢衡的放肆和无礼,刘表的手下都进言杀死狂妄的祢衡,但刘表不愿背此骂名,就把祢衡打发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去了。
祢衡来到江夏,黄祖对他也是很优待,让他起草文件。起初,祢衡干得颇为卖力,凡他起草的文稿,“轻重疏密,各得体宜”,甚得黄祖的赏识,更夸赞祢衡所写乃“如祖腹中之所欲言也”。但祢衡秉性不改,依旧恃才傲逸,锋芒毕露。
一次,黄祖在战船上设宴会,祢衡不顾黄祖性情暴躁,竟当着众宾客的面,尽说些刻薄无礼的话。黄祖呵斥他,“大怒,令伍伯将出,欲杖之而骂不止,遂令绞杀”。黄祖手下的谋士早就对祢衡心怀怨气,得到黄祖的命令,便立时把祢衡杀了。时值建安元年,祢衡仅二十六岁。
祢衡之死。虽令人惋惜,却也在情理之中。《颜氏家训。文章篇》言,祢衡是“诞傲致殒”。他既无自知之明,也不通人情世故,更无容人之量。对于当时赫赫有名的割据一方的霸主,他心高气傲、出言不逊、狂傲无礼,对上不尊重不隐晦,对下不礼貌不通达。他的结局可以说是咎由自取。
这样的人说说是可以的,瞻仰一下也是可以的,但真要办什么事情,却是百无用处的!
………………………………………………………………………………………………………
想到这里,明日将军不由出了一身的冷汗,这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