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调了约20000人去增援陕西的胡宗南,但他们并没能守住延安,1948年4月延安再次易手。胡不得不放弃延安去追赶彭德怀,后者突然开始向四川行动。五月,彭在陇海线西端终点的宝鸡附近的一次决定性失利中被阻截住,被迫返回陕北。但尽管遭遇了这次挫折,共产党还是控制了这个省包括延安在内的大部分地区。
共产党人立即利用政府调兵入陕而造成的河南防御上的弱点,向陇海线上的洛阳进攻。这座城市三次易手,最后以1948年4月初陈赓部队的胜利而告结束。中共军队因而能够夺取临汾,这是政府在晋南的最后一个据点。5月中旬,共产党的山西解放区与华中的刘伯承的根据地连成一片。到这个月月底,陈毅、刘伯承、陈赓诸路大军在总司令陈毅的指挥下,经过数周协同行动,会聚于开封城下。6月中旬,他们夺取了这座城市,它是河南省会。尽管陈毅的部队未能守住开封,并且随后在附近的一次战斗中实际上遭到失败,但是洛阳开封战役成了这场战争的重要转折点。共产党军队展示了它们的能力,能够在几条战线同时展开持续的进攻,并在宽广的地域内进行大规模的阵地战,这是从游击战转向运动战的最后一步。先前的主要战斗是在山东和满洲,石家庄和延安战役之后不久,洛阳开封的军事行动已在华北开辟了一个新的主要战区。这些胜利也使得一直被分割的共产党各边区的扩大和合并成为可能。晋察冀边区和晋冀鲁豫边区在1948年5月合并为华北解放区。8月,统一的华北人民政府在石家庄成立。①东北。到1948年年中,满洲的力量对比出现逆转,最终的转折点到来了。1947年9月,林彪发起越过松花江的第六次进攻,这次行动的目标是完全孤立中满和南满的几座大城市,并通过切断北宁铁路以断绝与华北的陆上交通。这些目标在11月底基本上达到。②作为第七次进攻先导的预备性攻击,于12月中旬开始。东北国民党军队的指挥权已由陈诚交到了卫立煌将军手里。但是,林彪这时已强大到足以在三条战线上同时展开攻击。当第七次进攻开始时,共产党军队从北、西、南三面包围了沈阳。可是当国民党增援部队从长春和吉林空运进沈阳城时,林彪随即将其主要作战行动转到这两个城市的北面,包围了与它们邻近的四平街,这是两年中的第三次包围。这座城市在5月13日被攻占;国民党人在前几天已经放弃了吉林。从12月中旬至1948年3月中旬这三个月的作战中,林彪的部队总共攻占了19座城镇。③就在这个时候,蒋介石拒绝了美国军事顾问团团长大卫·巴尔少将提出的建议,即趁共产党对沈阳周围的压力减轻之机,在还有可能时撤出东北。①于是,蒋介石就此失掉了挽救那些被派去接收东北的残余军队的最后机会。到1948年年中,那里力量的对比发生了不利于蒋的不可逆转的改变。共产党此时宣称,他们在这一地区拥有70万正规军,还有33万地方部队和第二线部队,以及160万支前民工。士气日益低落的政府军,人数只有约45万,且没有能投入作战的第二线补充兵员。②根据政府的估计,到1948年6月,在全国范围内,政府正规军的实力与1945年年中相比已减少了1/3。政府军现在的人数为218万人,其中作战部队只有98万人。共产党方面有正规军156万,非正规军70万,据估计其中的作战部队为97万人。重武器的数量,政府方面有2。1万件,与之相比,共产党有2。28万件。③毛泽东在早些时候曾指出,政府方面的所失正在成为共产党方面的所得,因为缴获的敌人物资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武器弹药的主要来源,而投降的政府军士兵则是新兵的重要来源。
第三年,1948年—1949年:胜利
1948年3月,毛泽东已能通报:政府军只在华中的两个地区保持主动权,而在其他地方全是被动挨打。他预言,在取得一两个最大城市,并将东北、华北、山东、苏北、河南、湖北、安徽等地区连成一片之后,就有可能在1949年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他估计可在三年之内打败国民党。①共产党现在有人有武器,又有进行大规模阵地战所必需的体制和经验。这些战斗以1948年9月对山东省会济南的成功包围而揭开了序幕。共产党的春季军事行动使济南完全成了一座孤城,9月,出征河南的陈毅部队已返回山东。还是早在满洲时,美国顾问们就警告蒋介石说,他在济南的部队处境已经无望。但是蒋介石再一次拒绝撤走它们。对该城的攻击于9月16日开始,10天之内解决战斗。大多数士气沮丧的守军根本不肯战斗,有些部队实际上叛逃到了共产党一边,这是形势正在转变的一个无可置疑的信号。②在济南发生的由消极防御到叛逃和投降的变化,在战争的最后一年中多次出现,因为政府方面屡屡战败的心理影响很有支配力。这种情况无疑使政府军毁灭的时间表大为提前,它反映在从1948年9月中旬至1949年1月底的三次决定性战役的过程中。按计划对政府军的三大集团发动协同总攻的战役是:辽沈战役,9月12日—11月2日,结果是满洲的国民党军队彻底失败;平津战役,11月21日—1月31日,它结束了政府在华北的抵抗;淮海战役,11月6日—1月10日,它扫除了共产党南下长江和渡江作战的最后一个主要障碍。
辽沈战役。这是林彪在满洲发起的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进攻性战役,更加巩固了他在军事史家和中国公众中作为中国最伟大的军事领袖之一的声望。①考虑到作战的规模,东北的这次战役的结束对政府来说,来得几乎就像在济南一样快,虽然不像济南那样不光彩。林彪部队发动最后一次满洲攻势的人数接近70万人,而政府方面的部队大概不足50万人。三个主要攻击目标是政府军集结的几个地方,即北宁铁路上的重要补给中心锦州、沈阳本身和长春。最大的集团是兵力为23万人的沈阳守军。
对锦州的攻击于9月12日开始,不过由于佯攻长春,出击的目标并未立即暴露。锦州附近的政府军在不到两个星期之内,不是被包围,就是被孤立。至9月底,飞机场遭到攻击,弹药已经耗尽,不得不靠空投供应守军。尽管在附近一些地点尤其是在义县,最初的战斗很激烈,但锦州的守军在共产党军队不停顿的攻击下还是抵挡不住,政府军的两个师战败,该城于10月15日被攻克。
10月初从沈阳派出的约10万人的援军,未能及时突破阻击解救锦州。因而林彪接下来的第二个主要目标,就是将这股援军在其未能撤回沈阳之前全部歼灭。他假装向西南进军,却反而将其主力从锦州向东北方向移动。尽管再次激战,援军也没能逃脱林彪极其迅速地布下的陷阱,在10月28日遭到覆灭。由于沈阳守军已有半数兵力折损,该城只在极微弱的抵抗后,便于11月2日投降了。与此同时,长春军民因共军的包围,已窘迫到几近饿死的程度。以不可信任的云南人组成的第60军,于10月17日叛逃到共产党一方。该地的其余部队也在不久后相继投降,于是所有抵抗就此收场。
尽管杜聿明将军早先已被证明无能,但在这次会战期间,他又再次担任了东北的指挥,而蒋介石则从他在北平的指挥部亲自接手对军事行动的指挥。共产党的强大与政府的虚弱形成了对比,要想化解这一印象决无可能。但是如美国驻沈阳总领事10月27日的电报所说:“如果政府不是落得如此悲剧性的下场的话,那么它上星期在东北的军事策略就像是犯了喜剧性的错误。”11月中旬,恰恰在林彪渡过松花江发动他的第一次进攻的两年之后,政府在东北的最后一批守军不是投降,就是南逃。在东北会战的最后阶段,政府至少损失了40万人,包括它的某些最精锐的部队,以及他们的所有武器和装备。①平津战役。林彪的军队在取得满洲的胜利之后,立即开始南下。随后的平津战役中,华北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的共产党正规部队会合在一起,总兵力达89万人,由林彪全面指挥,而政府较为得力的司令官之一傅作义将军率领的部队大约有60万人。林彪的主力部队向长城以南疾进,进入平津地区,在西面得到已经威胁张家口的聂荣臻领导的华北野战军的支援。聂荣臻在张家口附近的任务,过去是阻止傅作义削弱北平的防御力量,派兵增援东北。现在随着东北地区局势趋于安定,聂的新任务是阻止傅作义向南增援苏北的政府军集团,这个集团是共产党11月初发动的决定性的淮海战役的进攻目标。因此,共产党在平津地区的战略意图是,先将傅作义的部队包围在五个点上,而后依次各个解决,以便切断他们的逃路,也防止增援部队向他们靠拢。
在主力部队于11月21日开始向关内进军之后的两个星期内,林彪的部队抵达天津外围至唐山西北的一个重要的新发展地区。在两个多星期内,他们已经巩固了自己的阵地。第一个主攻目标是傅作义最薄弱的一点,北平西北的新保安,那里的守军在12月22日被聂荣臻的部队击败。张家口也在两天之后陷落。与此同时,共产党对北平和天津的包围也在不断加强。天津的国民党守军司令决心抵抗,为阻止共产党前进,放水淹了城外大片地区。其后他拒绝未经战斗就放下武器,但共产党军队在1月14日—15日的天津会战后获得胜利。附近的塘沽港两天之后陷落,50000守军从海上逃走。傅作义值此紧要关头,逃路已被切断,左近所有集结的部队已经战败,他在北平的20万部队在人数上现已处于绝对劣势,于是谈判了一项解决办法。他同意于1月22日将其部队和平撤出城外,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共产党军队于1月31日进入北平。在平津战役中,政府又损失了近50万军队,丢掉了中国两个最重要的城市。①淮海战役。内战的第三个决定性战役,与平津作战同时展开。这一著名的65天的淮海会战,从1948年11月6日进行到1949年1月10日。其主要作战区域位于陇海线以南、淮河以北,故以淮海为名。战斗集中于政府的“剿总”司令部所在地徐州市周围,该市处于陇海与津浦铁路交会的战略位置上。这次会战使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和中原野战军的司令员陈毅、刘伯承和陈赓的合作达到了顶点,他们在这一地区已共同作战了一年多。
双方正规部队的兵力大致相当,每方都拥有50万人以上。但是,共产党已有很发达的民众支前网络,能够另外动员200万农民从事支持战场作战所必需的大量后勤工作。军方和民众的支前工作实际上扩展到江苏、山东、安徽和河南四个省,由邓小平领导的特设淮海总前委协调。政府军的主要司令官是刘峙、杜聿明和黄维,刘峙任总指挥,蒋介石还像最后一次满洲战役那样亲自督战。
淮海战役大体上——虽然不是精确地——是按照1948年10月11日发出的、毛泽东起草的三阶段“作战方针”展开的。整个战役如计划指示的那样,在两个月之内完成。第一阶段的目标是歼灭黄伯韬兵团。这一任务是陈毅的部队在陇海线徐州和大运河之间的碾庄附近的会战中完成的,这次会战按计划持续了两个星期,从11月6日至22日。
第二阶段,11月23日—12月15日,位于徐州以南、靠近津浦路的双堆集一带的政府军被歼。共产党原估计政府的援军将会来自陇海线的东端,即从青岛海运来。然而蒋介石却命令由黄维指挥的部队从华中开来增援。纵然有这种变化,黄维兵团还是被迅速合围。由安徽蚌埠附近淮河地区以北派来救援的纵队,被共产党的游击部队赶了回去,从徐州出动向南增援的大部队也没能靠近黄维,因为他们自己也被包围,并在战役的第三阶段中被歼灭。
第三阶段,也不是在共产党原计划所预料的作战地点作战,而是在徐州西南的一个地区——苏皖边界的陈官庄一带展开。共军把政府军的三个兵团装入口袋,并就地予以消灭。这支徐州地区的主力总计近30万人,他们是按照蒋介石增援黄维的命令出城后被围的。由孙元良率领的先遣兵团遭到包围,实际上在12月初就已被歼。杜聿明指挥的是徐州的残余守军以及邱清泉和李弥部。杜的军队最终被陈毅和刘伯承的联合部队团团围困,靠空运不能得到充分供应,陷入几近饿死的地步。在1月6日至10日的攻击中,他们终于全军覆没。
在淮海战役期间,政府又损失了50万人的军队,其中30万人被俘,其余非死即伤。司令黄伯韬和邱清泉阵亡,黄维和杜聿明被俘。孙元良和李弥将军分别化装成乞丐和商人逃离战场。这一失败消除了政府在长江以北的最后一道主要防线。①对于在淮海的失败,蒋介石及其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