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在欧洲-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味。室内装潢以黑白为基调,配上诡谲的隐藏式灯光设计,一派后现代风格——
这是晦暗颓倒的小冷吗?
小房间里头的布置,像任何最讲究的柏林、巴黎、伦敦或纽约的旅馆,可是,
女主人抱歉地说,这一间的浴室抽风机还没装上,因为供货来不及。那一间,什么
都齐了,唉,就是没有门。门板嘛,就搁在走廊上,还没装上去,您不知道呀,小
冷镇到处都在施工,工人赶场似的一天奔跑好几个工地,今天下午,这门还没装上,
工人就被人抢走了。
我的房间很好,有门,浴室里有抽风机,墙上贴着美丽的粉红色壁纸,床头小
柜上搁着两颗包装精巧的糖。
躺下来之后,发现天花板上缺了好大一块。
   ※  ※  ※  ※  ※
女主人打开一瓶香槟酒,殷勤地斟在我的酒杯里。
“这栋房子,是我家祖产。共产党来了,而且看样子不走了,我们全家就逃了,
逃到西德。”
一个女人伸头进厨房里来,“克莉斯汀,三号房间的枕头套颜色不配呀,红色
的都到哪去了?”
女主人想了想,说:“大概在楼下洗衣间,你去看看。”
“我妹妹!”克莉斯汀回头解释,“我们一块儿经营这个。”
“这个房子,就变成了警察宿舍,上上下下住了好几户人家。做梦也没想到,
过了四十年,有这么统一的一天!”
我们举杯相碰,水晶杯声音像高音阶的钢琴响。
“我就从柏林回到小冷,向镇公所要回祖产。”
门铃响,克莉斯汀的妹妹带进来一个客人。一个五十来岁的女人,面容憔悴,
但是眼睛透着精干,一股不服输的神情。
“一块儿坐坐吧!”女主人取出另一只酒杯,“考夫曼太太!四十年前我们一
起读中学的,现在是邻居。”
考夫曼太太对我点头微笑。克莉斯汀好整以暇地坐下来,继续说:
“在自己的老家建设投资,当然有些感情因素在,可是累呀!所有的材料都要
从西方来,因为这里什么都没有。然后整个德东都在动工,所有材料供不应求,缺
三缺四的……幸好工人都还很合作,我特别拜托他们:广告已经作出去了,客人就
要上门了,他们是满打拼的,倒是那些雇主,哇,神气得很,对工人颐指气使的,
工人也都不敢说话,有时候,雇主的要求简直就没道理,工人也不吭声。我觉得,
东德人对自己的权益还没什么概念,不敢争取自己应有的……”
考夫曼太大直摇头:“不不不不,不是这样的!我在镇公所上班我知道。克莉
斯汀,现在德东所有的雇主对他们的员工都是这么呼来使去的,可原因不是什么民
主不民主、权益不权益……”
“克莉斯汀,”考夫曼身体前倾,急促地说,“这里的雇主明白,工人也明白,
每一个工作缺位大概有五百个人在门外挤破头等着要。谁不听使唤谁就走路。我问
你,你敢不听话吗?”
“好嘛, 我承认失业严重使业主嚣张, ”克莉斯汀摆摆手,然后另辟战场,
“可我还是觉得东边人比较——比较缺独立判断能力,因为他们有四十年的集体教
育。”
克莉斯汀看看考夫曼,考夫曼抿着嘴不吭气。
“东德的女人都上班,生了小孩,才一岁就往托儿所送,早上天还没亮就送去,
晚上天黑了才接回来,一天反正只要付托儿所一块半马克,作妈妈的可以生了孩子
不养孩子,坐在办公室里喝咖啡聊天——”
考夫曼太太面无表情。
克莉斯汀越说越生气:“那么小的孩子,那么长的时间,没有爸爸妈妈,过着
军队一样的集体生活,接受共产党什么领袖主义国家乱七八糟的观念——这些孩子
长大——”
“长大得很好,我觉得。”考夫曼打断了克莉斯汀的话,“我不同意你的说法,
我觉得孩子们在托儿所幼稚园里过团体生活,可以学习合作、容忍、谦虚……种种
美德,那是西德小孩没有的美德。”
女主人一个劲儿地摇头,“喏,你看那些用汽油弹攻击外国难民收容所的东德
青年,他们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从小在托儿所长大,没有来自父亲母亲的呵护、温
暖,集体教育只教他们服从,所以一旦自由了,没有党在指挥他们,没有警察在监
视他们,他们就杀人放火了……”
大概为了缓和一下气氛,克莉斯汀为客人又斟了一点酒,可是嘴巴不停:
“你别生气,我可是说真话。我觉得,一个一岁不到就被送到托儿所去的小孩,
长大了一定头壳坏掉不正常!”
考夫曼不动新斟的酒,只是冷冷地,从鼻子里发出丝丝的声音:
“这么说的话,我们新邦一千七百万人都是头壳坏掉的怪物了!”
克莉斯汀不说话。
我愉快地保持静默。
我们就那么僵坐着。在小冷镇一个小小的厨房里。
   好朋友米勒
一个身材高大、头半秃的男人背对着我们,弯着腰,正在擦车。
“就是他,”卡斯纳缓缓把车靠边,“米勒,小学同学。你看,头比我还秃!”
米勒转过身来,很爽朗地笑着,热情地伸出大手。
“这两年啊,”我们并肩走着,“两年里的建设比四十年还多哟!”
四十九岁的米勒,曾经当过小学教师;曾经坐过一年牢,因为他拒绝入伍;曾
经是东德大电脑厂的一个小主管。
我们站在一户人家院子外面。冬天,叶子落尽,树篱因而空了,露出院子里一
堆小山似的黑煤。煤堆旁,摆着个像防空洞那么大小的铁罐。
“这是液态瓦斯,”米勒指着大铁罐,“渐渐的,煤就要被淘汰掉,我们就可
以呼吸新鲜一点的空气。”
米勒的眼睛下面有很深的眼袋,看起来人很疲倦。
“我还在电脑厂上班,不过只上半天。下个月,大概就要走路了。”
多少人要跟着走路?
大概有五千多人。
退休金呢?
什么退休金?每个人头给三千块,我在这厂干了十五年!人家西德人的退休金
还是遣散费——我也不知道这该叫什么——比我们多好几倍。
“嘿!”卡斯纳突然插进来,手臂搭上米勒的肩膀,“老朋友,你不怪我直说。
西边人退休时领到的每一分钱,都是他平时一点一滴存起来的,是他流汗工作的收
获。不努力的人照样没有。德东人领三千块钱当然是少,不过,你要想想,米勒,
要多的话,谁来出这笔钱呢?西边人负担已经够重了!”
米勒尴尬地搔搔头,自我解嘲地,喃喃地说:“是嘛是嘛,谁来出这个钱?”
一直默默走在旁边的米勒太大笑着打岔,“我看哪,昂纳克的共产党应该出这
个钱。他欠咱们的。”
“哦——”我转头看她,“所以您认为昂纳克该受审判?”
米勒抢着说:“那当然。他把我们害得多惨。我今年五十岁了,马上要失业,
你要一个五十岁的人重新去做学徒不成?我最近常做梦……”
高处一扇窗户打开,一个女人倚出窗口,奋力抖动着被子。
“梦里老在想,怎么这革命不曾早来个十年?早来十年我才四十岁,一切都还
可以重新来过,现在呢?”
窗户关上,一只大胸脯的鸽子拍拍翅膀,停在窗沿,往下俯视走动的行人。
   ※  ※  ※  ※  ※
树林里有一家度假旅馆,餐厅里燃着灯;在这冰冷的下午,那灯光透着温暖。
进去坐坐吧?
米勒踌躇着。还是不要吧!这是小冷镇最豪华的度假旅馆,一向是那些特权干
部和特务去的地方。时代固然变了,“总是感觉不舒服。”米勒皱着眉头。
“我们听说,”米勒太太说,“那些特务大多隐姓埋名躲到西德去了。在西边
比较不容易被认出来。其实,认出来又怎么样?我们这些被欺骗、被迫害了四十年
的东德人,现在只顾得及往前看,看明天的日子怎么过,前头的路怎么走,实在没
有精力去追究过去的是是非非……”
‘可我们隔壁那一对,”先生不同意地瞟着太大,“不吵得厉害?”
“那是由于失业,以前社会主义大锅饭,男男女女都工作,现在不是男的失业
就是女的失业,要不然两个都失业。每天窝在家里,谁都看谁不顺眼。我跟你说,
这时候呀,要离婚的人家特多呢!”
“您问我究竟统一好不好哇?”米勒太大闪着明亮的眼睛,“当然是好。东德
已经坏到底、烂到底了,真是谢天谢地统一了。现在这一切的辛苦,我觉得都只是
过渡的、暂时的。只有一点我搞不懂……”
她抬起脸望着丈夫,仿佛在征求他的意见,“怎么说呢?就是,不知怎么的,
过去有势力的人现在还是有势力。说是改朝换代了嘛,怎么从前党部的头头什么的,
现在摇身一变就成了什么有限公司总经理……您说奇不奇怪?”
米勒沉默着。
我们在他擦得发亮的欧宝车前握手道别。
往小冷老街慢慢踱过去。卡斯纳扯扯我的袖子,要我回头再看看米勒的住宅。
嗯,确实是栋好房子。两层楼,占着市中心枢纽的地位。墙壁经过粉刷,在灰
黯的街景中特别显得漂亮。
“你大概觉得,”卡斯纳用揶揄戏弄的眼光睨着我,“五十岁的米勒要失业了,
可怜死了!?”
我以静默自卫。
“这房子,值好几十万,他可是小冷镇的资产阶级哪!我问你,这房子怎么来
的?”
我们在人行道的板凳上坐下。卡斯纳慢条斯理地点起一支烟,对着他家乡的天
空长长喷出一口烟,看着烟回旋缭绕。
“我从头说给你听。米勒工作的这个电脑厂,当然是国营的了,生产电脑。后
来,党中央里头有人说,共产党得为小老百姓多效劳,所以下了个新命令,这电脑
厂也得开始生产什么螺丝起子之类的东西。电脑厂当然做不来,就偷偷向别人买成
品,拿买来的成品向上面交待。我的好朋友米勒先生嘛,当年就专门负责这秘密采
买的任务。既然秘密嘛!当然账目就不必十分清楚。”
“总而言之,”卡斯纳弹掉一节烟灰,站了起来,“总而言之,他那栋价值连
城的房子,就是他长年收取回扣的收获。懂了吧?”
我懂,咱们走吧,我说。
   效率就是等待
苏联驻西德大使馆的铁门前,有一个小房间,那是签证的地方。
和别的国家一样,发给签证的人和需要签证的人隔着一扇玻璃窗;和别的国家
不一样,苏联这一扇玻璃是一面障眼的镜子——里头的官员可以清楚地看见你,你
却看不见他,完全是“敌暗我明”的设置。
轮到我了。“藏镜人”却将我的证件粗鲁地推出来,冷冷的声音说:
“台湾护照,不能办观光签证。没有外交关系。下一个!”
跟一个你看不见的人理论就好像跟影子打架。我张口结舌地试图说服这有权威
的影子,影子却把证件推得更远。用德语我不会骂人,于是改用英语:
“你这个人真是蛮横无理。电话上不跟我说明白,让我订了旅馆、买了机票,
现在才说不行。你简直可恶!”
影子静默了一会,伸出手取回证件,竟然客气地说:
“我会给莫斯科外交部电话,要等他们决定。但我相信是不可能的。”
所有不可能的都变成了可能,就是今天的莫斯科。五天之后,外交部来电,给
了台湾人观光签证。
到了苏联,排山倒海而来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低效率,躲都
躲不过它的折磨。
机场的各个门口,耸着肩的男人在暗淡的灯光下徘徊,用眼睛打量外国来客。
大部分是没有营业执照的司机,来赚取外快。
“廿块美金到宇宙大饭店。不要卢布。”
几天大雪,机场外面像个劫后地区,肮脏的雪泥堆成小丘,把汽车埋在里头。
每一辆汽车都包着一层黄泥。透过泥泞的玻璃窗,看夜晚的莫斯科,莫斯科在泥泞
的覆盖之下。车辆过处,泥泞喷溅,穿着厚重大衣的行人在雪泥中跋涉。
饭店接待柜台前,已经排着长龙,疲倦的旅客争着一张床。站了一个小时之后,
轮到我。取出事先付款过的旅馆订单,接待服务员却摇摇头:
“不是正本!不算数!”
“正本被你们大使馆收走了。只有副本,怎么不算数?”
“不算数就是不算数:我们只认正本!”
好了!你知道事情总会解决的,不必绝望,但是你已经在路上奔波了六个小时,
排了一小时队,然后还要打起精神来和服务生理论、求情、愤怒……算了!
提着行李,离开饭店,投奔朋友。我知道签证上写着:“外国人抵达苏联,必
须径自前往预定地点,并立即申报流动户口登记。”现在的莫斯科,大概可以不管
它了。
坐在客厅里,我想打电话给其他饭店,可是我忘了,莫斯科没有电话簿这种东
西,电话何从打起?而事实上有了号码也没有用,因为旅馆并不个别作生意,招袜
客人,而是由一个中央机构,叫做Intourist统筹分配旅客。
一年几百万的旅客, 都由一个中央机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