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雪白血红-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就像老战友郑洞国的美德早已变成负数一样,杜聿明现在对蒋介石愈是披肝沥胆,对他的将来也就愈加不利。
4月16日,杜聿明返回黑土地时,局势是这样的。
四平方向,新1军和71军攻击受挫,非增加兵力打不开僵局。本溪方向,4月17日,熊式辉亲自指挥52军25师和新6军14师攻击,25师一个团被重创,逐放弃攻击。
从兵力看,四平和本溪共军各有10万余人。论火力战斗力,四平优于本溪,林彪又亲自在四平指挥。而本溪与沈阳唇齿相依,为沈阳门户,共军集结本溪,直接威胁沈阳安全。如将本溪共军压迫至连山关以南,即可抽离一个军以上兵力增援四平。而且,新6军主力在辽阳,52军主力就在沈阳附近,稍加调整,即可攻击。
不到100斤的身子朝大衣里一裹,杜聿明驱车奔沈阳南郊的红庙前进指挥所了。
行前,在报纸上发条消息,说他已到四平前线督战。
林彪也惯会来这手。
从沈阳起飞的飞机,带着隆隆啸声,一批批从头上掠过,再一批批转来。在远方那心驰神往的蓝天与大地交接处,炮声、炸弹声就像沉雷似的日夜轰鸣。还有身边几部电话机不时响起的铃声。这铃声突然响起来是最讨厌的,特别是对一个身体衰弱的病人。可杜聿明喜欢听,因为那铃声是从前线传过来的,他已经两个月没听到这铃声了,更何况这铃声传递的都是好消息,据说音乐可以治病,他需要的就是这种音乐。他觉得此刻就像置身在一座现代化的音乐厅里,倾听一曲由他创作并指挥的交响乐。
也出了点不谐和音。
坐在原苏军司令部的东北行营大楼里的熊式辉,听着南方一阵紧似一阵的轰隆声,唯恐杜聿明重蹈覆辙,心头像有堆蚂蚁在爬。一大早,就让参谋长赵家骧打电话,要杜聿明回来,另谋万全之策。
对于这位像自己一样腿不大好,被人并称“东北二瘸”的行营主任,杜聿明在心头是没怎么瞧得起的。若论官场倾轧、角斗,他或许不是对手。可现在是战争时间,东北的一切只有通过战争才能解决。熊式辉也军装笔挺,耀眼的红领章上,每边还比他多一颗金黄色的星花。可那不过是聋子的耳朵而已。他杜聿明司令长官才是堂堂正正的驰骋疆场的国军将领,蒋介石是靠他来打黑土地这块天下的。
不过,他也不敢得罪这位陆军上将,他毕竟是他的上司。熊式辉只要随便往老头子耳朵里吹吹风,他杜聿明打几个好仗,再瘦下去一圈,也是难以抵销的。
从战场到官场,他都不想吃亏。
但他现在不想回去。他理大,熊式辉官大,理没官大。蒋介石两次限令攻占四平的期限都过去了,熊式辉一筹莫展。进攻本溪失败后,听说每天晚上都用安眠药安眠。没有平地不显高山。现在正是大展身手的当口。只要能迅速打开僵局,首先是打开本溪方面的僵局,他就能用事实征服熊式辉,使熊式辉放手让他指挥作战。同时也在重庆谈判桌上压下一个沉重的砝码,给老头子送去一份最好的礼物。
他决定拖到晚上再说。打得好,熊式辉不会强迫他改变决心。碰了钉子,再改变计划也来得及。
他给新6军军长廖耀湘和52军军长赵公武打电话,命令他们全力猛攻。
他成功了。
他在四平也得手了。
5月12日,新6军向开原集结时,杜聿明在沈阳向廖耀湘交代任务,指出:共军若继续据守抵抗,新6军就向左旋回,直接攻击共军左侧背;共军若撤退,即进出辽河套南岸,截断共军向北退路,压迫共军主力于辽河套内歼灭。
林彪跑了。
杜聿明逐下令向长春推进。
蒋介石有些犹豫。他担心在长春会遭到顽强抵抗,又会形成四平那样旷日持久的胶着状态。不如养精蓄锐,待与中共彻底闹翻时再打。反正和战开关都在他手里。
杜聿明进攻长春腹案,是在本溪战斗进入尾声时就打好了的。
他向蒋介石派来视察的副参谋长白崇禧,据理力争:第一,攻击四平街的目地,就是为了击败共军主力,一举收复长春、永吉(即吉林省)。如果不乘胜追击前进,必将前功尽弃。第二,停战后,我军整补,共军也会整补。而共军扩充非常迅速,我军却不能尽量扩充。鉴于从去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到锦后奉命停止前进,到今年三月底为止,这四个月之间,共军兵力增加了一倍多,我军当时以两个军可以顺利打到锦州,而现在有七个多军却到处被共军牵制,尚不能顺利打下本溪、四平,说明停战是对共军有利而对我军不利。第三,现在命令已经下达了。大军作战收回成命不是那么简单,中途变更部署也是很困难的,反而引起部队的疑虑混乱,有被敌人各个击破的危险。第四,长春为东北首府,永吉小丰满水电站为东北的动力资源,一举收复,在政治上影响很大。在军事上,可与共军隔江(松花江)对峙,形成天堑,对我军有利。在经济上,可以依靠小丰满的电力,供给长春、沈阳、鞍山等处用电,发展工业。否则,小丰满电站被共军控制,东北用电都成问题。(39)
他又如愿以偿了。
鞍马奔劳的疲苦,由一连串的胜利加倍地补偿了。
杜聿明的身体增大了一圈,原来那张灰黄粗糙的脸上,竟像喝了杯醇酒似的,泛起了淡淡的红晕。
站在黑土地潮润的春风中,以雍容稳健著称、轻易不喜形于色的杜聿明,笑了。笑得那么开怀、X意,又笑得那么矜持,稳重——一派儒将风度中的春风得意。两年半后,共产党人在决定他为哪级战犯时,大概是不会忽略他的这段经历的。
会笑的人最后笑。
(可林彪就笑到最后了吗?)也许更令人忍俊不禁,却又笑不出来的,是杜聿明和廖耀湘这些名将做为战犯走进监狱时,竟和当年的日本战犯生活在一起。中国战犯除了写材料和养病的,是必须劳动的,洋战犯却不必拿中国锄头。中国战犯除了病号吃小灶,别的都是中灶,洋战犯则全部吃小灶。这似乎是很难理解的,又似乎是很容易理解的。
四平不是马德里
——4A电报之三
从4月18日国民党在四平市郊打响,到5月18日民主联军撤出四平,四平保卫战正好打了一个月林彪不想打这仗。
4月11日深夜,林彪在给中央和东北局的电报中,在叙述了阻击新1军新38师和71军两个师的推进情况后,说:在此种情况下,及在蒋介石继续增兵东北的情况下,我固守四平和夺取长春和可能性和东北和平迅速实行的可能性均不大,因此我军方针似应以消灭敌人为主,而不以保卫城市,以免被迫作战其结果既不能保卫城市又损失了力量,而造成以后虽遇有利条件亦不能歼灭敌人,故我意目前方针似应脱离被迫作战,采取主动进攻。对于难夺取与巩固之城市,则不必过分勉强去争取,以免束缚军队行动。
这是基于双方实力而得出的判断和建议,是林彪的又“一个根本意见”。
4月27日,毛泽东致电林彪:林彪同志:一、四平守军甚为英勇,望传令奖励;二、请考虑增加一部分守军(例如一至二个团)化四平为马德里。

  军委
5月12日,黄克诚致电中央:中央:(甲)由关内进入东北之部队,经几次大战斗,战斗人员消耗已达一半,连、排、班干部消耗则达一半以上。目前虽尚能补充一部新兵,但战斗力已减弱。
(乙)顽九十三军到达,如搬上大量炮兵及部分坦克用上来,四平坚持有极大困难,四平不守,长春亦难确保。
(丙)如停战短期可以实现则消耗主力保持四平,长春亦绝对必要,如长期打算下去,则四平长春固会丧失,主力亦将消耗到精疲力竭,不能战斗。故如停战不能在现状下取得,让出长春可以达到停战时我意让出长春,以求得一时期的停战,也是好的,以求得争取时间,休整主力,肃清土匪,巩固北满根据地来应付将来决战。
(丁)东北如已不可能停战,应在全国打起来以牵制国民党向东北调动,东北则需逐步消灭国民党主力,来达到控制全东北的目地。
(戊)我对整个情况不了解,但目前关内不打,关外单独坚持消耗的局势感觉绝不利。故提出面意见请考虑。

 黄克诚

  辰文
毛泽东不给黄克诚回电,是因为毛泽东不同意黄克诚的意见。
林彪不给黄克诚回电,是有难言之隐:他同意黄克诚的意见,却不能不执行毛泽东的决定。
4月18日攻占长春,林彪精神为之一振。第二天清晨,即发出一封电报:东北局中央:⒈长春攻占意义甚大。
⒉敌新一军三个师,七十一军两个师正向四平进攻,现一个师已被我大部歼灭另一个师被我歼灭两个营,我方伤甚大(开原起义约四千人)。
敌昨日已直接开始攻四平,我守军决战至最后一人。
⒊望令攻长春之杨国夫部曹里怀部及第八旅等有战斗力的部队星夜南下,至四平急进,决不可以攻长春伤亡与疲劳而有所影响,否则对大局极不利。
⒋长春只留少数部队保卫城市。

 林
本溪、大洼的胜利,长春、哈尔滨和齐齐哈尔的迅速夺占,使黑土地局势一时变得好看了些。于是,林彪调兵遣将,“守军决战至最后一人”。
其实,没有这些,林彪也不会违背毛泽东“化四平为马德里”的决定。
1945年11月21日,林彪在锦西发出那封“应避免仓促应战应准备放弃锦州以及以北二三百里”的4A电报后第二天,又接到刘少奇代表中央拟定的《全力消灭锦州顽军》的电报(40)。这无疑是与林彪那个“根本意见”相悖的,但他仍然回电表示执行中央决定。
有必要把这封电报抄录如下。
军委:⒈我决心在锦西高桥以西山地进行大规模的歼灭战。
⒉梁师黄师应迅速到江家屯地区附近一带迅速休整恢复体力鼓舞士气,同时派出高干侦察地形提供作战意见度以小部控制大小虹螺山(岘)构筑据点。
⒊已令沙李部在高桥锦西(三十里)附近正面抗击敌人牵制敌先头,目前则派出小部队逼近敌人进行骚扰与夜袭。
4杨国夫部应以一个团接近铁路逼近与吸引敌人,其主力应到杨家杖子毛家屯一带望立即行动。
⒌此战关系全国政治形势关系东北前途,必须以最高度的积极与勇敢组织与进行这一战役,望加速休整部队尽可能求得部队的足衣足睡蓄养精力以便猛冲敌人向敌人肉搏。

林彪
 廿三日十一时
虽无“决战至最后一人”的话,但决心和气魄都是够大的。
但要以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他都会命令他的部队死守死地,直至战至一兵一卒,那就不是林彪了。
林彪调集十四个师(旅),以四平市区为中心,构成一条东西蜿蜓百余里的防线,先后击退敌人正面进攻和迂回,打成对峙。
5月15日,杜聿明调集十个师,分三路突击四平。以新1军担任正面攻击;71军两个师向四平以西攻击,威胁侧翼;以新6军等五个师向四平以东迂回,企图截断民主联军退路。
四平,危机四伏!
四平北不到20里的一个小镇梨树,这些日子变得格外热闹,简直有点车水马龙了。民主联军的在车、驮车,偶尔也有几辆缴获的美制道奇,和接收的烧木炭的像患老年慢性气管炎一样吭哧着的日本汽车,使仅有的一条十字小街愈发显得狭窄、拥挤了。在南面轰轰隆隆的炮声中,绸布店,粮米店,酱菜店,杂货铺,大都关门了。几家饭馆倒是格外兴隆,穿着灰色、黄色和灰不灰、黄不黄的军装的人,进进出出。老板们点头哈腰迎送着,一个个笑逐颜开。不过,在迎进送出和数票子的同时,也都在察颜观色,并不时打着眼帘向那炮声隆隆处望一阵,随时准备带上早已打点好的金银细软“跑屁头”(东北话,即“逃难”)。
小镇东南角一栋平房里,林彪在踱步。
这是一个中学教员的家。如今的中学教员家庭,除了书外,内外观很难与周围居民找出差异。此时非同一般,起码这3间青砖瓦房的那几扇玻璃窗,就可与七品“县太爷”相比。明亮的屋子里,最显眼的是墙上那幅以四平为中心的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和地图上那些挤挤匝匝的红绿色小旗。
林彪踱步的起始点都是这幅地图。踱着踱着,就站到地图前望一阵,有时踱到院子里,踱回来还在地图前止步。有时好像什么也没踱出来,望一阵子又继续踱。有时就说:小季,记录。于是,一封电报就飞向前线,或是东北局,或是延安。如果说这期间还有什么动作,就是伸手到桌上那支布袋里抓把黄豆,像如今银幕和荧光屏上一些外国人嚼口香糖那样嚼着,脚下继续踱着。
流血的政治的轮子在黑土地上飞旋着,也在林彪的脑子里飞旋着。
世界上没一个比喻是完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