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234卷 第1868节:敢冒不韪只为己 (29)
马超小帅哥如今单论个人武力,也算是顶尖的了,但他跟关羽相比较,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需要追赶。想要成为一名坐镇一方的统帅,需要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武力,还需要通观全局的眼力和长久以来所积聚的威望。
关羽坐镇西域,刘虞可以放心施政,而军中诸如马超、田豫、徐荣、逄纪、周仓、颜良、文丑等武将也会服服帖帖的听从调遣,让他们往东,绝对没有一个人往西。
表面上看,关羽入西域的近一年时间内,并没有为赵兴打下多少新的疆域,似乎战绩平平,有负他护国军第一大都督的盛名。但赵兴心里最清楚关羽在这近一年内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也最欣赏如今去掉了桀骜孤高性格弱点的结拜大哥。
如今天下人皆知平西王麾下有十二万大军,可无人见识过这支部队真正的战斗力。
当初马超率领三万西凉军入玉门关时,这支成军时间较短的骑兵部队,在战力上就与老牌的飞虎军和苍狼军有不小的差距。后来,周仓率领三万昆仑军进入西域,这支部队的士兵全部来自于凉国各地的预备役,其战力莫说与先锋军相比,就是跟东莱军和青淮军相比都有差距。再后来,关羽亲自率领四万平西军进入西域,这支部队的士兵同样是预备役临时转正,只不过兵源来自于并州而已。
除此之外,从焉耆国、黑山国以及前后车师国挑选出来的四万青壮,一半作为预备役部队、一半作为本地主力,虽然也都是些刀马娴熟的好苗子,可毕竟没有经过系统全面的训练,其战力更是连昆仑军和平西军无法相提并论。
以上就是关羽刚刚接手平西王麾下十二万正规军外加两万预备役时的状况。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的话,便是“没长大的老虎,看着吓人,却咬不死人。”
西域地区虽然有周仓专门负责练兵,但他毕竟不是高顺和张郃那种很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将领,除了按照卧虎统帅部编发的统一训练教程来组织部队开展训练之外,想要取得更大的建树就显得有些力有不逮。
关羽清楚地看到周仓身上的不足,在没有更加合适的人选代劳时,为了让平西王的王师尽早脱离“纸老虎”的境界,关羽在这段时间内,可是没有少费气力狠抓部队的训练和编组。
为了让加入麾下不久的颜良和文丑充分适应晋国军队的作战理念,关羽带着这两位“哼哈二将”,深入各支部队的第一线,亲自督促和指导底层军官组织开展训练。为了增强训练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关羽还亲自带领士兵开展各类比武竞赛,选拔具备特殊能力的士兵进入与其能力相适应的部队。
第234卷 第1869节:敢冒不韪只为己 (30)
比如,从昆仑军和平西军中选择特别擅长骑射的士兵补充进入西凉军中;从西凉军中选拔不适合骑战却能够胜任步战的士兵,补充到重装步兵师之中;从各军选拔有发展潜力的士兵进入由焉耆、车师和黑山士兵组成的联军中,担任基层带兵头领。
在做到人适其职的基础上,关羽开始狠抓部队的协同作战和快速反应能力,让骑兵和步兵配合起来演练攻城之战,将重装步兵与长弓兵、刀盾兵、长戟兵、神火营混编起来,演练阵地防守作战以及攻城作战。
关羽在组织部队训练过程中,最为惊险和刺激的仍然是指挥步兵方阵硬扛西凉军的骑兵方阵。让步兵在这种万马嘶鸣奔腾的模拟战场上接受磨练,可以快速地提高步兵今后应对来去如风的乌孙骑兵时的能力和技巧,降低步兵对阵骑兵时的伤亡率。
经过半年多来的系统训练和反复演练,平西王麾下的四支部队的战力水平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今的西凉军与飞虎军和苍狼军正面对阵或许占卜了上风,但若是与定远军相遇的话,没有人知道最终获胜的会是哪一方。
昆仑军和平西军两支步兵部队,更是经历了从铁胚到精钢的质变,如今这两支部队无论是从气质上、还是战斗作风上,都像极了关羽曾经一手带出来的先锋军,不仅杀气腾腾地令人生畏,而且具备了强烈的求战和求胜的欲望。两支连骑兵军团都不放在眼中的步兵部队,想一想都让人觉得热血沸腾。
四支部队当中,从外形和气质上变化最大的自然是胡骑联军。他们当初心中的那份作为“地头蛇”的优越感,早已经在这半年的打磨中消失的无影无踪。马超、马岱和马休三兄弟,用许多经典的骑兵攻防演练,让这支联合骑兵部队的将士看清楚了西凉骑兵那种一往无前、狂飙突进的爆发力。
在最初的汉胡骑兵对抗性演练之中,马岱和马休小哥俩经常率领三千骑兵,就可以将马超亲自率领的五千联合骑兵部队打得落花流水。对于这样的结果,联合骑兵部队的胡族士兵们自然是非常的不甘,他们可是在锦马超的率领下,竟然还能败得如此彻底,那就只能说明一点,汉军骑兵的战术思想和单兵训练水平明显高于联合骑兵部队。
知耻而后勇,这支联合骑兵部队于是将马氏三兄弟和颜良、文丑等有名的骑兵将领请至军中,天天让他们为将士们将战术、将单兵战斗技巧,将原本用来休息和娱乐的时间全部投入到高强度的对抗性演练之中。
在年底对各军战斗力水平进行评估的考核大会上,联合骑兵部队终于大放光彩,与西凉军在人数相同的情况下,战成了平手。
第234卷 第1870节:敢冒不韪只为己 (31)
至此,关羽终于长吁一口气,然后给赵兴写了一封密信,信中有这么一句话:“吾已为三弟练得十数万虎贲大军,如今部队整装待发,只等出征的命令!”
第七四九章又是岁末年将至
在忙碌之中,光熹七年终于来到了岁末年终之时。
这一年里,发生了太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如果回头仔细盘点一番,就会发现其中的绝大部分似乎都跟一个人有关,此人便是新受封的平西王赵国昌。
如今的赵兴,已经是大汉境内人尽皆知的名人,就连老弱妇孺提起平西王赵国昌来,都能一口气说上许多关于这位充满传奇色彩大人物的许多故事和传闻。
声望这种东西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对于喜欢玩权弄术的人而言,却是一笔最重要的无形资产,积累的时候可能是千辛万苦,而支出的时候,有可能只是一个瞬间。零存整取的最大缺点就是过程漫长的让人窒息甚至是绝望,而优点就是可以在支出的片刻之间感受到坐拥天下的巨大快感。
上面的这些感受,对于绝大多数有志于改朝换代谋取天下的人来说,都是有效的,但偏偏不适用于赵兴。
下半年以来一直蜗居在卧虎城中哪里都不曾去的赵兴,既没有等待中的焦虑与烦躁,也没有受封后的轻狂与喜悦,而是整天忙碌着一些别人看不明白、也想不明白的事情。
赵兴找来太行书院的几位祭酒博士,与他们商议和争论着细分太行书院分类学科的事情,虽然最终还没有取得一致共识,但张俭、蔡邕、孔融、管宁、邴原等人还是接受了赵兴“术业有专攻,学科需分类”的思想,如今剩下的便是争论到底开几大门类,每个大学科下面又分几个小类,那些内容应该作为基础学科。
赵兴将卧虎城中最有名的一批手艺人邀请到府中,又拿出了一叠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图样,似乎想要掀起第二轮发明制作的浪潮。在赵兴这次列出的制作清单之中,照样是一些令人惊奇的名称,诸如:双层钢制保温暖水瓶、羊毛针织衣、鸭绒保暖服、防火酒精炉、熏制腊鱼罐头、狗拉爬犁、鹿拉雪橇、救生圈、救生衣、复合便携式多用途军刀、简易便携式司南针……
这批曾经跟赵兴合作过的工匠们,因为上次参与发明制作,从中尝到了巨大的甜头,天天盼望着平西王的再次召见。这次赵兴将更为复杂,甚至需要好几个行业联手研制的图纸交给了他们,使得这些工匠们一个个兴奋的如同打了鸡血。他们可不怕复杂,就怕的是无事可做。
第234卷 第1871节:敢冒不韪只为己 (32)
赵兴让陈珪和李儒分头搜集太平道教和五斗米教的详细资料,让吕蒙负责调查如今活跃在洛阳附近的沙门头陀都在搞些什么玩意,他最近似乎对如何装神弄鬼、天花乱坠的事情很感兴趣。
在考察子女功课情况的闲暇之余,赵兴仍然抽出大量时间接见来自各地的百姓代表,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或者建议,其中也有一些人对所在地的官吏不满,直接跑到赵兴这里来告状。
对于各地百姓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赵兴都非常重视,让人在他与来客交谈时都做了详细的记录。等到送走这些访客之后,他便会喊上李进思,带着这些谈话记录前往暗影总部一趟,至于到底做了些什么,则无人能知。
能够见到赵兴的人,或许是一位冀州平原上不起眼的种粮大户,抑或是徐州某位世家族老,又或者是幽州贩卖煤炉的小老板,他们在没有见到赵兴之前,都经过了暗影的考察还有李进思的亲自把关。
搞这么复杂的程序,并非是赵兴担心自己会在府中遇刺,而是要尽量选取具有突出代表性的百姓来与自己见面,尽量做到只见其中一人,便可以大致了解这个人所在行业和阶层的生存现状,以便于他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为下一步的修改完善内政策略提供真实的参考。
能够在卧虎城主府中亲自见到平西王赵兴,这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自然是莫大的荣耀,足可以让人回忆一辈子。但他们在抵达卧虎城之前,都接到了类似于后世问卷调查一般的厚厚一摞纸张,被要求在动身前往卧虎城之前分发给与自己类似的百姓手中,进行认真的填写。这些活动都是在专人保护之下开展的,不受地方官府的任何监督和干扰。
随着自己掌控的地盘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赵兴现在已经意识到需要建立一个类似于政务院的机构,对各州的内政治理进行协调和指导,避免各种恶性竞争、重复建设、盲目投资、土法治理等问题的发生。
就赵兴本人而言,他对于大唐帝国早期推行的内阁辅政制度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想让大汉帝国一步跨入君主立宪制、甚至是共和制,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执行起来无异于空中楼阁,或者说自毁长城。
在经过西汉董仲舒的一番折腾之后,现在的汉人骨子里都认可了“天下一统,君权神授”的观点,如果突然间来个“三权分立”之类惊世骇俗的言论,不仅会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冲击,而且会毁掉来自不易的统一稳定局面。
赵兴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够建立起一套可以长久运行并且能够自我修复的体制,就算后来遇到了重大的社会问题或者制度缺陷,也能够通过较为温和渐进的方式进行改革,而不是动不动就进行一场血腥的屠杀与反抗,在彻底毁灭之后再重新摸索和建设。
第234卷 第1872节:敢冒不韪只为己 (33)
赵兴目前已经对一些可能影响长治久安的问题有了深入的思考,他自己归纳总结出来了几条可能导致国家分崩、皇朝覆灭的因素,排列在第一位的是土地问题,第二位的是民族和宗教问题,第三位的是皇权不受限制和监督的问题,第四位的是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被限制甚至是扼杀的问题,第五位的是人口和生产力发展的问题。
或许赵兴的思考还不够深入细致,还没有挖掘到导致国家败亡、政权更迭的关键方面,但他现在能够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且愿意为了一些改变而付诸行动,这就足够了。
试想一下吧,如果赵兴为后世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制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皇室、官僚和有钱人对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进行不择手段地吞并,那么许多农民运动就可以被避免,这就让帝国的根基轻易不会动摇。
如果赵兴能够坚决彻底地解决北方游牧民族的问题,促进多民族大融合的实现,那么帝国就可以不再为各类异民族的入侵而焦头烂额,耗费财力和物力。
如果赵兴能够留下一套可以限制和监督皇权的机制,避免皇室子弟成天只是醉心于抢班夺权、倾轧内讧,避免因为一个混账皇帝的上台,而导致一个皇朝的覆灭,那么帝国的长治久安也是可以预期的。
如果赵兴能够让天下百姓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不支持你说的道理,但我支持你有说话的权力!”,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盛况重新盛世,为大家提供一个可以争论的平台,杜绝类似于董仲舒之流搞什么“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这种学术霸权主义,那么百姓们就会在“道理越辩越明”的盛世之中变得聪明起来,不再轻易被人愚弄和欺骗。
还有太多太多的如果,那怕只能够实现其中的一个方面或者一个方面之中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