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法师伊凡-第3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联军负责突袭的轰炸机还在微土星上空盘旋,全力寻找每一处值得打击的目标,对刚从灾难中逃生的人群赶尽杀绝时,帝国在前线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
就在这场防御战进行到第172个小时的时候,双方在最关键点的决战爆发了,为了保证效果,帝国一次性动员了二十多个“亿”中最精锐的那部分施法者,卡梅尔方面也竭尽全力,把所有能动员的魔法资源全部用于这场战争,光在前线预备的魔法战斗人员就超过三万之数,几乎是现役魔法部队的大半。
这场战争还是延续了之前那场战争的老路,只不过双方在投入的规模上,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说之前帝国使用空间盒子还有一点试探和实验的意味,那么现在他们已经明白,地球人基本上已经“黔驴技穷”,认定了这种作战方式的有效性。
以无数道指示激光在空间中交汇指示为信号,一场决定双方命运的决战在这片完全陌生的世界中开始了。
因为巨大的数量,敌人的规模用肉眼都能看的出来,因为战前就散布的无数灯泡形成的背景光源,空间盒子让灯光在行进过程中,发生了细微的扭曲,再加上这些空间盒子相互“穿过”,让光线形成多次扭曲,原本就像镜面一样平滑的背景开始扭曲,就好像在星夜中,无数的雨滴打乱了湖面,让星光破碎成点点碎金。
无数用于进攻的空间门在一瞬间出现,空间盒子的伪装被切开,许多穿着黑色衣服,以及蓝色防化服的敌人影子就像显行的隐身人,出现在空气中,没穿防化服的立刻就毙命当场。
在之前的几天战斗中,帝国的施法者也逐步适应了地球人的战斗方式,他们的反击也立刻开始了——大量的空间盒子开始朝着既有阵地,也就是几十个作为战场要塞的空间站移动,当他们接近之后,立刻开始用魔法大肆破坏每一处电路——他们已经非常清楚,空间站内的大部分武器都是需要用电的,只要破坏了电路结构,整个体系就会轻易陷入崩溃,一些富有经验的破坏者甚至已经从之前的俘虏脑袋里,理解了一些基本的电路知识,知道什么是开关,什么是短路,也隐约知道他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有效率。
守军对此毫无办法,帝国一出手就是全力进攻,根本不留任何余地,空间盒子出现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战争一开始,前线的兵力就开始骤然吃紧,每一个魔法军人都不断从意识网以及耳机中,收到拦截目标的命令,平均一名施法者一分钟要释放三次以上用于进攻的空间门,以及五次以上用于移动自己的空间门。
按照帝**队之前的经验,这样的破坏工作应该不会浪费太多的时间,只要找到空间站中的总线,任意将其中的电线短路,除了一部分特别重要的,自备电源的设备,空间站中大部分设备都将陷入瘫痪,但是这一次,让帝国前线施法者纳闷的是——他们完全找不到之前看到的任何电线设备,让他们感觉诡异的是,空间站内所有的激光武器,以及照明设施都还维持着正常的工作。
尽管帝国的军人已经学会了释放假的空间之眼吸引火力——在空气中,真假空间之眼都是一模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在于,假的空间之眼背后并没有眼睛,用这种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空间之眼受激光打击的可能性,但专门负责反魔法对抗的kl3014也很快根据战场情况,找到了应对方法——真的空间之眼移动轨迹和假的存在很大区别,一个施法者可以同时制造几十个空间之眼,但不可能同时控制这几十个眼睛各自维持**的运动轨迹,kl3014可以从它们的移动方式来判断具体哪个是真的,尽管这种办法准确率并不是特别高,但是因为反空间之眼对于激光发射器的极低门槛(仅仅几十毫瓦而已),所以打击的效果还算不错。
在之前的几次战争中,对付反魔法网络一直是帝**队一开始需要注意的事,切断电力已经成了他们视作习以为常的工作,但是在这次的战斗中,帝**人突然发现,以往这个战争中最通常的环节,今天突然变得异常艰难起来——除非直接破话用电器本身,不然根本没有破坏的方法,因为到现在位置,他们连一根电线,一个闸刀都没看到。
战前被认为是只要承受一定伤亡,轻而易举就能办到的事突然变得异常艰难起来——逐个破坏空间站中的全部用电器是不可能的,几十毫瓦的激光笔,反魔法监视器,照明用的灯光……这些用电器的体积都相当之小,从施法精度的要求来对比,破坏一个激光发射器可能要比杀死一名士兵还要难,而他们的数量更是……什么叫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就是只要是有需求,能批量生产的产品,在数量上就根本看不到尽头,想用人命来换这些工业品,也许穷尽帝国的全部力量也难以做到。
因为这个意外的因素,在开战之后不久,战争就完全进入了联军的节奏——因为空间之眼使用带来的威胁,大部分空间之眼中的施法者都不可避免成了瞎子,战斗力打了大大的折扣,而与此相反,占据主场优势的联军施法者们已经放弃了空间盒子和空间之眼的战斗方法,改为战前就一直训练的“跳跃”战术,所以尽管在施法者数量上,帝国一直占据优势,但实际战场上却一直被压着打——战争有时候就是这样,胜败的天平往往被一个很小的技术细节所左右。
……
无线输电技术在地球上并不算是很新鲜的名词,其方法在19世纪末就被著名的发明家兼物理学家、电机工程师的特斯拉所提出,本质就是利用无线电携带能量的特性传输能源,只是因为限于现有技术,这种方法比起通常的电线传输存在着很大的中间损耗,因为工业制造体系中赢家通吃的原则,所以无线体系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许多成果一直都躺在实验室,在电器市场上只占有很小一部分份额,这种情况一直到“魔法电站”出现之后的这几年,因为电力价格大幅下降,才有了稍稍的转机,但也只是略有发展而已,一直到这场“魔法战争”的出现,这项技术才真正迎来了春天。
之前发生在地球上许多许多城市,以及后来纽约一带的战争,都让地球方面认识到,传统的有线输电是这场战争中,联军最大的一个薄弱点,不管地球人研发的新武器有多么精良,提出什么样的作战方案,只要敌人不顾一切干扰破坏电力网络,很容易就将这些武器变成摆设,在进行战争的这段时间了,联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度考虑过很多办法,比如之前的尝试的双重电力系统,战前储电系统……
但实际战争的结果表明,这些方法终究只是治标不治本,双重电力系统只是稍微增加了敌人的破坏难度,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电力传输这个薄弱的环节,也正是因为如此,从纽约一战之后,各国都开始纷纷将注意力转到在实验室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无线传输。
战场是最不怕浪费的地方,相比较有线传输容易被破坏,无线传输的高损耗已经完全可以被接受,所以相关的技术攻关立刻在各国实验室开始,电学方面的知识在地球上已经被研究透了,只要有足够的动力,具体技术的发展技术是一日千里,地球人所需要做的,就是把有线传输的那套系统全部照搬到无线上去,对于大部分用电器来说,最大的技术修改只是把插头改成了内置的接收线圈,其他的工作,就是试验如何才能取得更好效率,更好的使用效果。
当联军决定反击的时候,各**方已经开始小规模试验这些无线设备的实际使用效果,以为日后的批量生产做准备,但谁也没想到帝国的反击来的这么快,眼下这里所有的很大一部分,之前还都躺在实验室里,属于“不太成熟”的那类产品。
但就是这么一批试验品,已经成了这场战争的最大变数。
……
帝国的施法者在前线热血奋战的时候,维伦则在后方着了魔似的翻找与电力相关的书籍,不论是从这些书籍,或者是从俘虏人员的脑子里,他得到的信息都是确凿无疑,而且相互一致的——能量绝对不可能凭空产生的,不通电还能亮的灯泡是不可能存在的!
这就和战场上的信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然,要让帝国的学者理解什么是无线输电,或者让这些俘虏主动帮他们思考这类问题,实在是有些牵强了。
在眼睁睁的事实和白纸黑字如此彻底的矛盾面前,维伦彻底茫然了!虽然理智上他相信书本上的知识没错,但限于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他不可能像一个真正的地球学者那样,以一种完全科学的态度来思考,在他眼里,看到的就只有意识网中的现象——不用通电,在任何地方都能发射的激光发射器。
无知最大的悲哀不是一无所知,而是明明知道答案就在眼前,所有的条件都具备,但他睁着眼睛看着这些条件,却始终一无所获,就像现在的维伦,从战场缴获的一个不用通电的“灯泡”就摆在他面前,他用魔法从上到下,盯着每一个零部件,却还是不明白它不靠电就能自己亮的原理,这让他不自觉的想起之前听过的一种关于地球科技的观点——地球人制造的东西都只有地球人能用,就像他们所谓的“ai”一样,每一个产品都是具备灵魂的!
以前维伦对这种论调很是不屑,因为它隐含着巨大的消极意味,但是现在,他内心深处也不免开始动摇了,就拿眼前这个最简单的灯泡来说——就在前几秒,战场上这个灯泡还亮着的,但当它离开地球人的控制区域,就像具备灵性一样熄灭了。
他询问了几个俘虏,他们都回答从理论上来说,要让ai实现控制一个灯泡是完全可能的——但要是说灯泡不通电就会亮,他们觉得肯定是什么地方出现了偏差——至于具体什么地方出现偏差,那他们就爱莫能助了。 

419 优势
就在两支军队在前线展开决战的过程中,帝国的铁铲和卡梅尔的那些实验员们,在不知不觉中,正在进行一场看不见的较量。()
实验最枯燥的那部分工作在一天前已经宣告结束,概率既是一种运气,更是一种科学,在大量的实验次数下,一个理想的“直角”终于如期被找到,按照早就制定好的预案,实验室在最快时间内,用四种不同颜色的激光制造出“超立方体”的一个直角,建立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物理意义上的高维坐标系。
正如英国人当年划定地球经度,把自己国家划为0度——丈量地球的一样,卡梅尔人也理所当然的把自己国家在四维上定位0——两者的意义都是类似的,只不过后者丈量的东西比地球更为宽广。
因为这次实验的成功,苏书已经被卡梅尔王国破格授予“施法者”待遇,可以不受限制的使用魔法,虽然现在的他对于卡梅尔来说,还是一名“外国人”。
在科研过程中,最大的障碍一旦被突破,之后的进程往往都是一马平川,实验员们乘热打铁,开始24小时轮班大量制造新位面,因为有坐标系的参考,这些位面不会像之前那样,完全互相重叠,像肿瘤细胞一样互相重叠在一起,实验员们可以很轻松的进行筛选,在高维上沿着“直线方向”,将一个个小的位面串联成射往未知之地的一支利剑。
……
作为卡梅尔最优秀的魔法军人,卡莫在实验过程中和苏书打过很多次交道,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他之前听说了无数次,但因为自己儿时的经历,一直无法在感官上产生认同,在认识卡梅尔之前,他一直认为力量就是军人手中的ak47,成为卡梅尔一员之后,他认为力量就是手腕上的这块手表,就是它赋予自己在空间中,任意穿梭的魔法能力。
但在苏书身上,他觉得自己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除了他是数学研究员这个身份,苏书其实是个很一般的人,在卡莫看来,很多时候他甚至显得有些孩子气,比如他得知卡莫曾经参与了数次战争,还饶有兴致的听他说起战争过程的细节,让他演示、模拟在战场上的行动,卡莫就像表演杂技一样,表演了一手他的绝活——在苏书眨眼之间,消失又再次出现,手上多出一支刚刚还被苏书牢牢捏在手上的铅笔。(_)
如果在其他场合卡莫遇到他,一定会觉得他就是再普通不过的,非卡梅尔,对魔法感兴趣的外国人——苏书在很大程度上符合这个描述,只是有一点,在面对和他本身专业相关的问题时,苏书就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卡莫曾经问过苏书一个所有人都问过,但又没有满意回答的一些问题——比如四维空间和三维有什么不同?他们现在做的实验有什么意义?
苏书的回答很简单:“没什么不同,只是更‘宽敞’了一点而已,实验的意义,就是为这个更宽敞的‘新房间’打上格子,方便找东西而已。”这个回答很朴素,卡莫一下子就理解了。
在苏书眼里,维度上的增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