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玩笑,这不留下来,谁知道是不是她本人写的?这钱要是那么好赚,不就成了笑话了?
何况,这事儿已经找到人了,她还要给老太太那边说说呢,让老太太那边也派个人过来,看看自家小姐是真的请了个穷人家的小丫头来写佛经了。这一切,都要这小丫头在这边呆着。
可是胡氏却不放心自己的女儿在这里,齐氏也说道:“能不能把我儿媳妇也留下来,她也是不放
心她一个小丫头,怕给你们惹事儿。”
那媳妇子想了想,点了点头,留下就留下,他们也不在乎多一个人。
胡氏立刻道:“多谢您,您放心,就给我一个住的地方就成,吃的我自己会出去买。”
“对对,”齐氏也反应过来,他们家可不是随便占人便宜的人家。
那媳妇子哭笑不得,说道:“我们家还不至于穷的管不起一个人的饭菜,就是给你女儿,我们每天都要准备吃的,你和你女儿睡一个屋,也不多占地方,我们有什么不放心的?”
事情就这么谈定,齐氏先拿了二百个定钱回去了,留下胡氏和杜榆在这里。
杜榆想尽快的把书抄起来,这大户人家的人,接触的时间越短越好,不过,人家也要问他们一些事儿,比如,杜榆怎么会认字之类的,毕竟一个乡下小丫头,能认字是很少见的。
杜榆也实话实说,他们听说自己的祖父是读书人,也就明白了,估计没有考上功名,所以就一直落魄呗。这样的情况也很常见,毕竟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能考上功名的,大部分人还是碌碌无为。
但是能有远见教孙女读书,这就少的很了。连吃饭都吃不饱了,哪里有那个精力?小子都还说的过去。
、46 杜有忠的打算
杜榆和胡氏就留了下来;胡氏在这边;也不打算白吃白喝的;每天都把院子扫的是干干净净,还把这边的人的衣服也都洗好了,农村的媳妇;这点儿勤快劲还是有的。
那守门的婆子人家都叫她秦婆子;见胡氏这么勤快;也很喜欢她,没事儿的时候,两人都唠唠家常。
这边白马寺有给这边厢房准备的伙食;都是素菜,不过也比他们平时吃的要好。
胡氏也不问这县城米家是干啥的;因为他们不过是来赚这个钱的,问这么清楚干啥?那不是多事儿吗?也不攀关系,就本本分分的,秦婆子倒觉得这母女两个挺好的。
杜榆每天都在抄那经书,一页一页的,还没有装订成册,这也是为了中间要是某一张有了错别字或者污渍,能够不影响整册。
要是都装订好了,那一个字,这一册就完蛋了。
杜榆发现写经书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你还得心里静下来,不能想东想西的,而且她写的不快,因为快不起来,墨迹干得也慢。
赚钱不易啊,来的时候,还豪言壮语,想要写十本,现在看来,五本都不错了,算下来,两天一本。
晚上这边就不让她写了,只能是白天的时间,幸亏这寺里苍天大树多,不然就热死了。
这中间,杜榆得了几套旧衣赏,料子不是普通的料子,连胡氏也得了两套。
大户人家穿了几遍的衣服,很多都是不穿了的,送出去赏人是很常见的事儿。
杜榆在后面写的熟练起来,终于在第九天的时候,把第五本给写完了,完成了任务,她好好的伸了一下懒腰,又洗了个热水澡,准备第二天就回家去呢。她也想家了!
齐氏这次来的很早,那媳妇子也过来了,昨天都已经检查完了杜榆写的经书,都没有问题,今天也痛快的把帐给结了,一共是二两五钱银子,减去上次给的定金二百文,还需给二两三百文钱。
真的是货银两讫,杜榆他们就和这边结束了,然后还另外得了一些衣服。
齐氏很高兴,这样赚钱比那辛辛苦苦的劳作要快多了,但是也知道这种事儿是不可能经常出现的,那得有机缘,幸亏她抓住了,这十天就赚了二两半的银子。
齐氏把杜榆和胡氏都夸了一番,杜榆写剩下的纸和笔墨砚台都给带了回来,相信那米家的人也不喜欢用一个小姑娘用生下来的,倒是便宜了杜榆,这纸可都是好纸呢,回去了给爹和哥哥们用着,不比那草纸强?
而且这样一来,奶奶不反对自己认字了吧,就算是爷爷那边不同意,可是奶奶的同意可是要强有力多了。
齐氏还专门在村里屠户家里买了几斤五花肉,准备全家都来打打牙祭。
杜榆和胡氏十来天不在家,杜老爷子肯定也发觉了,后来知道了事情是咋回事儿,还发了好大一通脾气。
可是就算是发脾气,齐氏也没有退缩,而且还跟老爷子说了,这家里是县城的大户人家,定钱都拿了,他们就算是把钱退回去,那也是得罪人,这得罪人的事儿她可不干。
杜老爷子还能说什么?只能是接受了这个事实,但是觉得有辱斯文,圣贤书哪里是用来卖钱的?
齐氏一听就火了,骂道:“啥叫卖钱?咱不偷不抢的,又没有做亏心事儿,你倒是清高了,你吃的穿的,难道不是我赚来的?你读书,难道不是为了考功名?考功名做官,你拿了俸禄了,这不是读书赚的钱?跟我说这个,我只知道,没有钱,啥都干不成?我堂堂正正的赚钱,我不怕别人说我啥!”直接把杜老爷子给说趴下了。
杜榆回来,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她五叔还把杜榆给举起来转了好几圈呢。
“咱们榆儿有能耐了,现在赚钱比五叔还多呢。”杜有全笑哈哈。
“行了行了,别把你侄女儿转晕了!”齐氏说道:“今天晚上有肉吃,都补补油水。”
杜老爷子没有说啥,他这个时候扫兴,估计齐氏又要把他给说一顿。
而杜榆回到自家东厢房,和爹,大哥二哥显摆好东西。“爹,这个是给你的,大哥,这个给你,二哥,这些是你的。”她都分成了好几份了,主要是纸比较多,而且都是白花花的好纸,杜大郎和杜二郎看着就喜欢,“你们妹子给你们带来的,好好用,别糟蹋了。”杜有忠对大郎和二郎说道。
两个人都点头称是,杜榆还有一沓纸给爷爷送去,不过会不会被骂啊,她是看到了自家爷爷心气不顺的,自己去了,岂不是成了炮灰?
自己爹却认为没有事儿,杜榆就带着纸去了上房,果然还是自家爹了解爷爷,她爷爷见了这雪白的纸,立刻也不生气了,很是高兴的把纸收了起来,还不忘说道:“你能想到不浪费,这很好很好,不过我们读圣贤书,可不是为了去做那买卖交易的,以后别钻到钱眼里去了!”
“是,爷爷说的,我都记住了!”杜榆忙道。不过对爷爷的话却不怎么认同,读书再好,没有饭吃,饿着肚子,能读啥圣贤书啊,人首先是物质的,然后才能追求精神食粮。
“又说啥呢?”齐氏进屋来,杜老爷子立马不说那些话了,杜榆说道:“我给爷爷送些纸来。”
“你这东西算是送到你爷的心坎上了,他老是抱怨自己写字的纸不好。老头子,看见了没有?要不是我接下这个活儿,你哪里有这么白花花的纸用?”
趁着奶奶唠叨爷爷,杜榆溜了出来,她这算是为家里做贡献了吧。
然后去看了三叔,三叔已经好的差不多了,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再歇几天,杜有贤也很着急,如今大家都在干活儿,他却是要躺在床上养伤,尤其是一早一晚,兄弟们都去挑水去了,他更是着急。
高氏平时做活儿也更卖力,就怕别人心里会抱怨。
晚上的时候,大家吃上了久违的猪肉,五花肉,齐氏还做了她拿手的红烧肉,又对大家说道:“这次呢,你们能吃上肉,别的不说,榆儿的功劳最大。”又亲自给杜榆夹了一块儿红烧肉。
这可真让杜榆受宠若惊啊,齐氏平时对这个孙女是不怎么看中的,就说夹菜,除了老爷子,就是杜有忠了,现在杜榆也有了这个荣幸。
这就是鼓励大家呢,能赚钱的,在她心里都能记一个功劳。
好在齐氏没有说杜老爷子迂腐是错的话,不然老爷子肯定不干的。
一转眼,中元节就过去了,对杜家来说,这中元节顶多是给上山的先人们烧点纸,绝对不会像大户人家那么隆重。
至于说的什么这天晚上人最好不要出来,因为阴气最重的话,对乡下人没有什么,因为乡下的人到了晚上,乘会儿凉就洗洗睡了,没有人会大半夜的还在外面晃荡。
不过据说有钱人家,那天是各种隆重,务必要底下的祖先们吃好喝好。
杜榆没有那个荣幸见识这个隆重的场面。
七月十五一过,地里的稻谷就抽穗了,眼看着就要慢慢的成熟了,到了八月十五中秋前后,就是收获的季节。
虽然今天收成肯定没有往年好,但是也还是要收的,比颗粒无收要强,加上这一季没有田税,收多少就是多少。
杜有忠去了一趟县城,然后杜榆就知道自家爹带了好几本的书,每天抽空又是看又是抄的,开始还以为自家爹是因为没有这样的书,所以借来抄的,最后才知道,这是书坊要过来抄的,并且在书坊都是交了押金的。
但是这种抄书,却没有杜榆的经书贵,一本也才二十来文钱,杜榆那次的事儿,是可遇不可救,书坊的人可不会做亏本的买卖,所以抄书肯定不会发财,要不然读书人都去抄书去了。
杜榆的字还没有达到能给书坊抄书的水平,大郎倒是可以帮忙了。两父子都是悄悄的在做这个事儿,瞒着杜老爷子呢,因为知道杜老爷子是个什么性子。
“我看你爹啊,是想把书给拾掇起来呢。”胡氏跟杜榆感慨。
难道爹还想去考一考?毕竟也跟着爷爷从小学到能出去干活了,可是却一次都没有去考过,这对读书人来说,未尝不是一个遗憾。
以前爹是为了整个家在干活儿,如今是这个光景,找活儿也不好找,他的差事也没有了,所以这个想法也起来了?
抄书既可以练字,也可以温习以前的书本,还可以赚一点儿钱,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爹身上还有帐房的事儿,他是绝对不会去考试的,但是现在没有了,除了干农活儿,也没有别的事儿,他这个想法就起来了。
只是要考试,得要钱那,奶奶那边是绝对不可能把钱拿出来给自家爹去考试的,这可怎么办是好?
荒年,谁家都没有钱。“你操的啥心?我和你爹会想办法的。”胡氏反正觉得自家的丈夫是得考一次,不然他心里就一直遗憾,原来能赚钱,他也从来不说什么了,闷头为家里赚钱去,现在反正是啥活儿也没有的,趁着这个时间多看看书,多学学,也没有什么关系的。
况且,她知道自家男人是有分寸的,考一次不成,绝对不会接着考第二次的,从此以后就会死心的。
但是如果考上了呢?那他们家就不会再出田税了,今年这么旱的,那收的麦子折成钱都全部交了公,如果她丈夫是秀才,那么这麦子不就是自家的?反正就试这么一次,好不好的,也有个了结。
、47 见闻
八月十五前后;大家都忙着秋收,杜榆家的水稻也要收起来了;每个人都要下田去割稻谷。
不过大家看着这稻谷,完全是没有往年的穗大;稀稀拉拉的;估计产量也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
这是三叔他们几个说的,种了十几年的地,这还是能算的出来的。
不过因为这稻子收起来了,不用再另外交田税,收起来多少就是多少;大家的干劲儿还是很足的。
杜榆是提着篮子在后面捡稻穗,前面的长辈们把稻子都给捆起来;这中间绝对会留下一星半点的,杜榆要捡的就是这个。
好在没有雨,也不担心突然下雨,然后稻子烂在地里发芽了。
如果能赶在八月十五之前收割完毕,还能好好的过个中秋。
到了快中午的时候,胡氏和高氏就会轮流回去给大家做饭,杜榆也会跟回去帮忙。
干体力活儿,就要吃点好的,不然力气不大,肚子里没有油水,所以这个时候,齐氏是很舍得用油的,而且也会隔个几天让人去屠户家里割点肉,好歹有油气。
托了杜榆上次抄经书的福,齐氏手里的银钱还算宽裕,能时不时的给大家补补。
杜榆家的稻子很快就收割起来了,不过这中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那边张氏又要和他们这边一起合着来收割庄稼。齐氏这回是死活都没有答应。
开玩笑,这张氏打的什么主意,她还不知道?平时嫌弃他们人多,这个时候觉得他们壮劳力多,想着使劲的用呢,脸皮子也太厚了!
加上他们家还有一头毛驴,这完全是给他们那大房来帮忙了,齐氏都已经因为自己的二儿子那边和张氏吵了好大一架,现在要再过去,那是门都没有!
按照齐氏的说法是,她不稀罕别人帮忙,她儿子多,用不着还要请别人!
以前儿子小的时候,被人嫌弃干活儿的少,吃闲饭的多,现在完全是形势颠倒了!齐氏也有底气说话了。
杜榆觉得大奶奶这人真是遗忘性很大,完全忘了以前自己做的那些事儿,还能好意思过来提这个要求。她是只想着把人朝死里用,但是一到吃饭的时候,就特别的抠门,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