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做许仙的日子 作者:徐州小吃-第2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朝。”
  往日里寂静无人的金銮大殿今日却灯火通明,明亮的烛火把大殿照的钎尘不染。本应该在家里抱着娇妻美妾做着黄梁美梦的文武大臣们却个个面露惊惶之色的站在大殿中央,目光随着一个身着龙袍的年轻人的脚步在不停的转动。
  静;十分的安静大殿里百十来号人。居然如此的安静,只有重重的呼吸声伴随着年轻人的脚步在不停的起伏。偶尔伴随着烛火的清脆响声,大殿被映照的忽明忽暗。
  虽说许仙来过大明世界,但是历史的惯性不,应该说是人心的惯性。朱元璋还是—口气杀光了几乎全部的老部下。
  一边是朱元璋大杀功臣,自毁长城。一边却是十一岁就被父亲朱元璋封为燕王。并于二十一岁就藩北平,朱棣在北平期间,在众多功臣猛将的指导下,迅速成长为了一位合格的军事指挥家,当时元朝的残余势力虽然已经被赶到了大草原上,但还具有相当强的军事实力,并不断骚扰明朝的北部边境。因此北平并不安宁,他是作为一个军事重镇而存在的。朱棣在对元朝残余势力的作战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自己的军事实力也由此得到了加强,在洪武末年已经成为北方最强的一镇诸侯。
  朱元璋将朱棣分封在北平,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代替功臣宿将掌握兵权,从而使明朝的政权更加稳固。可谁知就是这个四皇子,竟利用手中的兵权最终夺取了皇帝的位子,这是当初朱元璋无法预料到的。
  在他这样大杀一番之后,这朝堂上自然是一片寂静,根本不会,也没有人知道怎么办。
  至于朱允文身边人的那些鬼主意,不提也罢,就没有一个是靠谱的。
  “完了,完了。四王叔,孤怎么打的过。”
  朱允文失落的说道,随后又恨声说道:“朱棣这该死的叛贼,孤真后悔不听从齐爱卿的话,先把他给废了,不然也不会有今日之祸,皇爷爷,孙儿辜负了你的期望。”
  朝殿上没有表露自己的失落,是因为他不能,但是到了后宫,他毕竟依然是一个少年。
  失落、不安在他身上一览无疑。
  “对了,皇爷爷不是留下一个铁箱子,秘密收藏在奉先殿内,让我在将临大难时打开?”
  朱允文还是有所变化的,至少这老朱的遗策,他没有等到朱棣大军围城时才打开,而是甫—失败便想到了。
  “先皇先皇”
  刘公公脸色变的极为怪异,似乎是没有想到老朱还有这样的后手,喃喃自语:“皇上,先皇遗策先皇一定有所谋划,您快打开看看啊,或许还有救啊。”
  什么人都可以小看,唯有这朱元璋实在是没有人敢小看的。
  皇爷爷,对对对,孤还有皇爷爷给的锦囊,孤还有”
  这时的朱允文好像找到了救星似的,在也不负刚才的绝望。“在那呢在那呢哈哈,找到了。”
  朱允文大笑道。
  “皇上。快打开看看。”
  刘公公催促道。朱允文连忙打开锦囊。
  “允文孙儿,如果你打开了这个锦囊。就说明你最终还是削藩了,而且还是失败了,你到这一步,当年你王叔爷早有顶料。皇爷爷也无能为力了,只能保住你的性命。在皇爷爷的灵位下有一条密道,那是皇爷爷为你削藩失败后准备的,皇爷爷在密道的出口处还放了一个锦囊,那里边有你要去的地方。记住,到了那个地方后,不要想着报仇,安安生生的当你的富家翁,你不是老四的对手。城外有接应你的人。
  在你离去的时候一定要找一个人替你去死。然后放火烧掉宫殿,这样,老四就是知道你还没死。他也会将错就错对天下宣布你已经死亡的。不然他的皇位是无法坐稳的。好了乖孙儿,密道就在爷爷的灵位下边。赶紧逃命吧。
  皇爷爷留”“皇上,先皇怎么说的?”
  刘公公看到朱允文已经看完了锦囊急忙问道。
  朱允文把锦囊递给了刘公公,没有吭声。刘公公急忙接过,看完之后,脸上阴晴不定。最后放佛放下了什么负担似的说道:“皇上就这么办吧,先皇说的一定没错。”
  不是身份所限,他肯定会直接对朱允文说,你是打不过你四王叔。
  而按照历史剧情。朱棣陈兵南京城外时,朱允炆本想求和。但是朱棣没有答应。朱允文知道破城后,不但会受辱。还难免一死,于是就想自杀,被身边人拦住了。这时一个老太监告诉他说:“太祖临驾崩时,留下一个铁箱子,秘密收藏在奉先殿内,让我在您将临大难时交给您。”
  朱允炆一听,急忙命人抬出箱子,打开一看,原来是三张上面写好了三个名字的度牒,还有三件僧衣、一把剃刀和遗书一封。按照遗书所示,朱允炆剃了头,换上僧衣,带着九个人来到太平门内的鬼门。鬼门是内城的一扇小门,仅容一人出入,外通水道。朱允炆一行出了鬼门,只见水道上停着一只小船,船上站着一位老僧,老僧向朱允炆叩首称万岁,快速带他们君臣一行上船。于是建文帝便削发为僧,像朱元璋当年一样,当和尚云游四方去了。
  朱允炆失踪后,急坏了刚即位的朱棣,他在有生之年不断派人四处寻找,后来的郑和下西洋就有寻找朱允文的目的。他还专门派户科给事中胡分在穷山僻壤、市井城镇搜寻了16年之久。
  正如《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建文帝从南京逃出后,带着杨应能、叶希贤、程济一行,隐名易服,云游天下。学者根据地方志、遗迹、遗址等资料考证,认为建文帝曾流亡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江浙、广东等地,留有很多有关建文帝的遗址和传说。一些书中还记载有建文帝的诗文,虽然无法判断是否是后人假托,但还是有些符合建文帝身份的。
  当然,老朱还安排了后手。比如:漂洋出海,不知所终的传言。有传言建文帝泛舟出海,去了南洋,并在某个小岛上过着自食其力的恬然隐居生活。还有北京西山说、江苏吴县说、四川望京寺说等等说法,不一而足。显然在知道自己的孙子会发生的遭遇后,老朱早已埋下了种种手段。
  作为了解儿子本事的开国帝君,想让英雄—般的儿子找不到孙子,他安排再多后手也不为过。
  不过这一切都有一个前题,那就是朱棣已经打到了南京城下,而不是朱棣刚刚靠着800军士打穿了自己威逼的军队。
  威逼自己四叔的军队虽说不少,但是这是卫所建全的明初。不敢说九牛一毛,但是那些军队即便全没了,也明显无法对明帝国伤筋动骨。
  朱允文之所以表现得这么不堪,还是由于许仙这穿越者造成的。是,许仙是没有插手他们老朱家座位争夺赛。但是作为袅雄的老朱,又怎么会不打许仙的主意?这里的“打主意”其实也就是一些旁敲侧击什么的,毕竟当时许仙离开前,大明是一门“河蟹大神”许仙唯一暴露的,便是当年他与老朱谈天说地时,实在是不应该评价老朱的手下们。
  当时,既有老朱旁敲侧击的因素,比如为自己儿子选一些有才能的辅佐者。毕竟许仙是仙人,他这儿评价一定很准的。
  当时许仙也是不想看到“狡兔死,走狗烹”纯粹是好意。
  没有人觉得许仙的评价有什么不对,就是朱元璋—开始也只是抱着收集人才的目的去的,可是随着马皇后死去,太子朱标死去。慢慢地,朱元璋再看当年的评价,慢慢变了。因为这时期再看,文臣猛将都跑四儿子那去了。
  至于黄子澄、杨应能、叶希贤、程济之流。在许仙的评价下,不是教书先生,便是掌柜的,当不得大用。
  可偏偏自己的孙子朱允文,自己帝国的后继者,是—门心思认定他们有大才,为他们求官。
  如果没有许仙的评价,这官老朱自然要给,还会大大的给。一朝天子一朝臣,把自己孙儿的人尽早安排好,显然是有助于孙儿执掌朝堂的。但是许仙当年偏偏就评价过他们。这一下,老朱才后知后觉起来,开始了布局。
  老朱到底布了什么局?朱允文又为什么这么怕朱棣?许仙回来了这大明又有怎么样的变化?请听下文分说。


第359章、信任
  @@老朱杀起自己人来这就不用说了,都知道为了啥。而且这一杀起来,想停下来,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就像那啥十年动乱,抗战也不过才打了八年。洪武末年,@@正在手打中,稍后即将更新,热门书在5分钟内完成手打,请耐心等待,每隔半分刷新下页面查看内容是否更新
  如果是求月票之类的废话章节,请直接跳过


第360章 、没话说的皇帝
  不大会儿功夫,一个留着小胡子,身着官衣官靴的小胖子一路小跑进了来。他来到的时候,朱允文正在半截吊着呢?
  作为朱允文手下的人,自然是要紧张自己老板的。但是身为—名儒生,其劝人的话,不外乎就是那些,千金之子之类的。
  从前的朱允文,是长在红旗下,听老师话的好孩子,无论老师说什么,他都听。但是这—次,不好使了。他来了,朱允文反而克服心理障碍一般,是拼命向上爬。
  看自己这老师说话不顶用了。黄子澄的脸色可就不好了,书生火气上来了。但是他能训哪个呢?朱允文,那是他老板,这会儿只能好言相劝,绝不可火上浇油,加以激怒;至于许仙算了吧!就是太祖皇dì dū惹不起人家,现在又玩了出大变活人,他黄子澄又惹得?反正是据他所知,太祖皇帝今后几年是拼了老命地祭祀这位王叔。凡是说他不好的,都让老朱撸了帽子。
  朱允文是听他的,但是人家更是老朱的孙子。
  所以这团火便全发在了刘太监一行人身上。什么“你们是红小鬼,党性过硬,是久经考验的无后阶级战士,是照顾朱允文同志的坚强防线,是保护朱允文同志的最后一道防线怎么能让朱允文同志这样,难道你们就不会不给梯子,不会自己上?”
  当然也免不了讥讽许仙几句。“什么许仙这个同志,就是素质不过硬”
  许仙本来不想招惹他,毕竟这家伙虽然能力不行。但是好歹忠心不二。但是这家伙偏偏招惹自己,许仙就不能不出声了。“小黄,你又是哪个?如此呱噪!”
  许仙歪着身子,问道。
  许仙都说他是小黄了,又怎么全不知道他是哪一个?许仙绝对是故意的。本来么,一下子参与到叔侄夺位子大战,许仙已经很不高兴了。他还敢批评自己,不削他。削哪一个。更何况以这小子做的事,削他都是轻的。
  朱允文派老将耿炳文讨伐,初战不利。朱允文听从黄子澄的建议,以曹国公李景隆接替耿炳文,齐泰极力反对但无效。李景隆接任后,表现更令人失望,屡战屡败。损失数十万人。朱棣乘著李景隆战败之时,上书朝廷,大力批评黄子澄和齐泰,朱允文便免去二人官职,但仍暗中与二人议事。建文二年(1400年)李景隆在济南战败后被撤换。朱允文赦免了他,黄子澄哭著请求朱允文治李景隆的罪,朱允文没有接纳,子澄便说:“大事去矣,荐景隆误国。万死不足赎罪!”
  当盛庸在建文二年十二月在东昌大破燕军后,朱允文在建文三年正月恢复了黄、齐二人的官职。
  正所谓不怕神—样的对手。就怕猪—样的队友。显然黄子澄便是朱允文这边的猪。
  黄子澄见许仙动问,立即给跪了:“下官黄子澄”
  即便他明知道许仙在戏耍他,他也得跪。因为许仙这王爷可是与其他王爷不同,不是因为许仙是老朱平辈的王爷,也不是许仙是什么神仙,而是许仙手中捏着皇帝的官帽子。也就是说许仙是有权发起对朱允文同志皇位弹劾的,至少老朱的遗旨上是这么写的。
  如果朱允文是位强势的皇帝,先祖遗旨什么的,他照样可以不听。但是他朱允文偏偏不是一位强势的皇帝,更不必说现在还有个四王叔起兵了。
  不要多,只要许仙歪歪嘴,说朱允文同志不合格,那可就不得了,至少政统上出了问题。
  不要看政统不过是统治者的夜壶,想怎么编,就怎么编。但是你要说这东西没有吧?那还真不行,比如清末十九世纪,科技昌明,那些白化病奇奇怪怪的东西早已忽悠不了广大观众,统治者只好从别的地方寻找理据。清末这群**党寻找到的,是“华夷之辨”认为华夏是汉族人的天下,满清不过是窃取朱明政权的蛮夷,所以必须推翻,建立汉人的新国家。这个理念一经宣传,便深入人心。连赵家庄的阿q,也知道**党是“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正皇帝的素”兴中会、同盟会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光复会的口号“光复汉族,还我山河”华兴会的口号“驱除鞑虏,复兴中华”都是由此生发的。
  红朝在起事早期宣称阶级斗争,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