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说无妨。”太子也不顾此时场合乃是在遴选之中,也就允二丫继续说。
“据臣女所知,这‘江南双殊’有两名闺秀小姐,一名是王氏阿瑜,也就是王良娣,另一名则是世家辛氏九娘,辛芷兰。”
ps:
好困,睡觉了。
☆、第一卷 京城篇 第二百零四章 入宫已定
二丫不知太子如何会问,但太子却是知道这名号的。而这名号也因为口口相传,所以才至他的耳旁,也才让他因慕名而识得‘双殊’之一的王瑜。
“如此,你应是见过阿瑜吧?”太子以为二丫幼时居于江南,那么也自会有机会碰到王瑜。
可事实是,王瑜的名声在江南虽是让二丫如雷灌耳,可真让她得以见到本人却是到了京城之后。所以她遂道,“回太子殿下,臣女初进京之时,有幸见过良娣。”
“恩,虽说你不是江南人士,但毕竟客居江南多时。而且听你之言,这江南之事你应是甚懂,所以如此一来,你们两人应可相谈甚欢才是,只不知顾小姐你愿意进宫否?”太子此言是在主动相邀,可进宫二字却不那么简单,也就引得殿上的贵人们开始纷纷猜测着。
因为如是单纯的进宫,那也就如太子所言,二丫是以江南故人身份进宫,而目的只是为了陪王瑜说说话而已。但如若是以太子之妃的身份进宫的话,那就恐怕不是太子一句相问愿意与否便可决定的。况且这明知两位闺秀小姐已定,却还要有此一问,这岂不是让人浮想联翩。
所以贵人们都紧盯着二丫接下来要如何回答。但对二丫来说,这答案几乎就是呼之欲出的这当然是不进宫!可现在的情况是,面对的贵人又不是寻常嫔妃,如这皇后势力可能只限于后宫,但太子如无意外的话,那便是未来的一国之君,所以二丫不敢直说,只也不知该怎么开口才能在不让太子不悦的情况下,委婉地道出她不想进宫的意思。
“回太子殿下,按理说臣女能再见良娣那真该是件高兴的事,只是听闻良娣临盆在际…而臣女又不太会说话,只怕是…”二丫想着以王瑜即将生子不可动得胎气为由,想着太子为着她的安危着想,也应不会让她进宫才是吧。
可太子却道,“这岂不正好?阿瑜为人喜静,你如此性格,倒是很合她的意。”
二丫有些哑言。她不知太子如何想,而就她认为,这相对无言的两人,还会有什么话可说的?还是说她只负责陪着她坐坐就好?“这…那臣女就谨遵太子殿下之命吧。”
太子本可不问,而就算二丫拒绝也自是无用,但她应了,也就让太子满意了。可皇后却更关心这身份之事,“那太子的意思是要让这顾小姐以何种身份进宫?”
“母后,儿臣只是让顾小姐进宫陪陪阿瑜,而后过几日便会派人送她出宫。”太子知道许多人紧盯着这侧妃之位,所以他当然知道只需自己的一个举动,便会让包括他母后在内的后宫众人草木皆兵。他本不欲解释,但内定人选他知定然有阮家女子,加之此时他还需那阮氏支持,也就要说多几句以安太子妃之心。
所以太子话一出,这众人脸色均有所变化。
皇后只觉无妨,反正只要是太子有意,那便就赐个身份就是了。但于太子妃来说,如果二丫真以太子之妃的身份进宫的话,那便就会再次打乱她的如意算盘。因为她本想着借此机会招来新人分得王瑜的宠,但如果进宫的人又是为太子所喜,那么她此时的处境,便真乃是赶不着狼还招来狐了,所以这对于她来说,自然是得不偿失之举。
不过既然太子这么说了,那阮氏也可稍微松口气了,也就附和着太子的话道,“臣媳也觉得殿下想得周到,毕竟瑜妹妹此时身子要紧,而如若有人相陪,定是可心情开怀许多。”
“那便让顾小姐进宫吧,太子妃可要安排妥当才是。”皇后又道。
“臣媳知晓。”
二丫见三人如此你来我往的便就把她给留在了宫里,所以此时她还真有种她为鱼肉,而皇宫就为刀俎之感。
可即使这样,她还得谢恩。“起来吧…”皇后让二丫起身。
☆、第一卷 京城篇 第二百零五章 错认良媛
二丫没想到她入宫遴选之日,便是她留于皇宫之始。
可其实太子成年后,便会在皇宫之外建府,但因当今圣上圣体欠安,遂太子以表孝心,也就暂留在了宫中的府邸。所以,自然太子妃阮氏及良娣王瑜也随之暂居宫内。
二丫与阮笙一起进的太子府,而另一名被封为良媛的闺秀小姐,则因位份低于阮笙这太子侧妃的缘故,而需迟一天进府,而这也是以显尊卑之分。
而太子府里,知道要来两位新人,一众佳人们便都纷纷出来相迎。但又因不识这两名佳人的模样,也就一时以为二丫乃是这新人之一。
所以被误认的结果是,这些互相表面亲热,实际内心里已斗得不可开交的佳人们,在得知二丫只是被封为良媛而已,便还有些冷嘲热讽。
不过于这方面缺根弦的二丫,自然是有些不以为然,她其实想解释自己不是那新封的良媛,但一看这些自称是姐姐妹妹们都拉着她边说话边赠礼什么的,她还真是一时没有那机会插上嘴。
至于阮笙,所谓的有树遮荫好乘凉,便是说的她吧,所以她冷傲一贯,虽对旁人不理不睬,可这些个太子府里的姐妹们均还都不敢多有怨言。
这区别还真大呢,二丫心道,还好她只是来陪人的,不然真如果留在这里一辈子,那她肯定会受不了吧。
不过这认错人的情况,并未持续多久,因为太子妃回府了。所以作为这太子府的后院之首,她一来,大家便都很及时的闭上了嘴巴。
整个太子府似乎在一瞬间安静了许多,而二丫也正等着太子妃为她解开误会。但她一落座后,先扫了周遭一眼,她寻不得王瑜的身影后,便道。“去请王良娣过来,今日阮侧妃入府,她如何能不出来相迎?”
二丫也瞄了眼周围,这确实没有王瑜的身影,但她有了身孕。而且即将临盆。那不方便出来相迎也自是可理解,但是作为太子妃而言,又似乎是在为阮笙立威。毕竟太子侧妃比之良娣的封位更高,所以出来相迎也是规矩所定。
而只得须臾后,一位嬷嬷便带着已然是行路也艰难的王瑜进了殿中。
“见过太子妃。”王瑜因大腹便便,遂只缓慢地行了半礼。
太子妃一双凤眼一昵,也不让王瑜落座,只道,“今日阮侧妃入府,你去向她见礼吧。”
“是。”王瑜只得点头。
太子侧妃有专门的宫装,所以王瑜见阮笙与二丫的着装后。便知阮笙就是新封的太子侧妃,“王瑜见过阮侧妃,姐姐安好。”王瑜道。
阮笙进宫前,便被阮家人提醒过,入太子府就是为了帮其堂姐太子妃阮氏的,更何况她本就不喜王瑜。也就在此时没什么好脸色,“良娣妹妹无需多礼,我今日也是初次进府,遂也不知妹妹喜欢什么,但是呢。我自家中带了针线颇好的丫头进宫,这眼看妹妹就要临盆了,不如就为妹妹缝制些小公主的衣物吧,你看可好?”
小公主?明明太医院御医都说王瑜这胎可是要生的皇子,不过此时阮笙这么一说,太子妃倒是顿觉解气许多。可周遭人却不这么想,而且还纷纷于心中有疑,这阮笙是真不怕,还是说真傻?这为太子妃出头,不就是与太子对着干么?
但王瑜也许在宫中待得久了,也知道封位予一女子来说,那便是一种权利,就如本来她是先进的太子府,却要在此时,喊一声阮笙为姐姐,这便是封位高于她的原因。所以她面上不露任何不悦,还浅笑着,“孩子知道有阮侧妃姐姐疼他,自是会很开心的,如此先谢过侧妃姐姐了。”
阮笙心中也是大快,她想着以前在平日里,这遇到王瑜她还得行礼,而如今可不是风水轮流转了,反倒是她要向她行礼了,而且虽然她分明是在出言相欺,可对方仍只能忍下,还别说,这原来就是进宫的好处么?
“良娣妹妹免礼。”阮笙有些得意道。
太子妃见这王瑜还真沉得住气,也就稍稍顺了意,便想着就此让她落座了,可此时殿外太监却宣道,是太子回府了。
而太子一回府便见王瑜站着。他当即有些怒气,也就对太子妃质问道,“太子妃怎么明知阿瑜不得久站,却为何仍不赐座于她?”
太子妃是故意为之,可她身为太子正妃却被太子在纵目睽睽之下斥问,当然就感觉没有了脸面,而她本来脾气就倔,也就不肯认错,“殿下才回府不久,怎么就知道是臣妾不让良娣妹妹落座?”
太子没理会太子妃,只搀扶着王瑜欲于一旁落座,可王瑜却不坐,还祛祛道,“殿下,太子妃并未让阿瑜落座。”
“本殿下让你坐便坐,你怕甚?”太子怒道。
此话虽无指名道姓,但就似刺中太子妃的心窝般,她知道太子是在说她,而且他为王瑜撑腰的态度明显,这…这还让她以后在太子府如何立足?
“臣妾…有点不适,便先退下了。”太子妃虽说是与太子说话,但她眼中无神,似在自言自语,不过太子继续没理会太子妃,所以她也就如那自言无异吧。
“太子妃姐姐?”阮笙见阮氏有些不妥,便向太子行礼后,也紧跟了上去。
而其余佳人,早知太子一来就会护着王瑜,也就有些讪然而无趣,她们有些各自告辞退下,有些则是三两成群而去。
但是二丫呢,没有太子妃的安排,她定是不知住哪的?不过太子和王瑜在这,兴许还可问问他们?可此时两人一副恩恩爱爱的样子,这让二丫还真有些走也不是留也不是之感。
“殿下,这位妹妹还在。”还是王瑜先发现了二丫。
可太子一听王瑜唤二丫为妹妹,方才没了怒意,反还笑道,“你年纪比她稍长,喊妹妹原也不错,但是顾小姐却只是为了进宫陪陪你而已。”
王瑜一听,才注意到二丫并非穿得宫装,而且太子如此称呼,便定真是如他所说一般,不是那进府的新人之一,“顾小姐别见怪,我不知你是…”
二丫当然是摇头道,“无妨…无妨…”
☆、第一卷 京城篇 第二百零六章 宫中女子
而对王瑜而言,这太子府里的莺莺燕燕多一个与少一个其实并无多大区别,因为她自认为在意也无用啊。
之前她还真为此事而伤心过,但是至意识到以后这太子如若登得那九五宝座后,那么相比较之下,这如今太子府内的莺燕们也只是冰山一角,所以往后她的姐妹恐怕只会更多,所以她才觉这多一个太子侧妃和良媛又有什么关系呢?
但是太子对她还是有些真心的,不然也不会让这顾小姐进宫陪她,所以她理应向太子道谢,“阿瑜谢过殿下。”
“阿瑜何必道谢,只要你心情好些,对胎儿有益便好。”太子轻扶起王瑜,柔声而道。
王瑜含羞而笑后,兀自转与二丫道,“顾小姐可是江南人士?”她猜到太子让人进宫,应也是有理由的,比如这条件之一便是自江南而来,所以她才会如此问二丫。
二丫恭声道,“回良娣,臣女只是幼时居于江南。”
“原来如此。”王瑜了然。
太子自然欣喜地见得王瑜与二丫可以很快的健谈起来,所以他自以为可以先行离去了,他走前看了眼王瑜,而王瑜与二丫恭送太子出了殿后,王瑜才道,“顾小姐与我回宫吧。”
二丫心道果然还是得住在王瑜的宫里,“谢良娣。”
东宫作为太子在皇宫的府邸,自然也是王瑜等人所居住之地。东宫内的毓秀宫现为王瑜所居,而它只比太子妃的宫殿小些。
二丫跟着王瑜身后走着,而她为贵客自然是走在宫女们的前头。其实她一直都觉得,这从江南到京城,闺秀小姐们身边的丫头数量,似乎呈递进之势,而且随着这官家的官职越高,这府里面的丫头们的涵养似乎也就越高。
不过这宫女又与官家丫头们不同。丫头们除了家生子外,往来变卖中便不能保证一定是清白人家的女子,所谓贩卖人口的牙婆,其实也不管这女子的来历,只道是卖个好价钱即可。
但是于宫女而言,这清白人家是首要条件之一,当然也有官家女眷因罪充入宫中的,这虽比充入教坊司要好的多,但宫女的出头之路不多,如有心思自然是惟有攀得贵人,但如若是不想争强,那么便是要么跟个好主子留在宫中当嬷嬷,要么就是待年纪到了,求主子恩准放出宫外。
二丫当然都是从宋嬷嬷之口而知得这些。可她最为不能理解的是,这听说有些宫女还与太监对食!可…可这太监已不能算是正常男子了吧,这怎么可以如此呢?宋嬷嬷了解二丫的想法,因为她年轻时也想过这个问题,但至年纪大了,才觉得世间所有的事情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因此,她才对二丫说,这也许就是入宫女子的命运吧。
命运啊,这听起来真无奈呢。二丫结合宋嬷嬷之说,又看了眼跟在她身后的宫女们,突然就觉得她自己是不是算是幸运的呢?毕竟如今她都成了表小姐了,而且还到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