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法理上,她没有错,但从感情来说,她做得未免有些不近人情――不过是个庶女嘛,权当给老人的玩伴儿,为何这般较真,摆明就是不尊重长辈呀。
崔幼伯知道了,也会觉得她太过冷漠,对‘婆婆’不孝。
所以,萧南必须在反击的同时,还要洗白自己,让任何人,包括郑氏都说不出她的半个不字。
心里想着,萧南笑得很冷,她淡淡的说:“我与郎君还住在葳蕤院……”
ps:嘿嘿,谢谢亲们的支持,看到大神之光又多了两枚,某萨真的好开心,继续求订阅啦!
、第011章 好戏开锣
却说崔幼伯安顿完郑勤兄妹,又将外院的事儿安排了一遍,觉得有些累了,这才将剩下的琐事交给管家管事们,自己准备回房休息一会儿。
刚走进大门,崔幼伯便被赵妈妈拦了下来。
崔幼伯原想着等安顿完了,再带着妻子儿女去给父母请安,没想到却碰到了赵妈妈,他刚要打招呼,赵妈妈已经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哭诉起来。
“什么?阿娘病了?请太医了吗?情况怎么样?”
崔幼伯一听大夫人病了,很是紧张,拉着赵妈妈连声追问。
心里更是担忧不已,崔幼伯很清楚,他家阿娘年逾六十,放在这个四十岁都可以称‘老’的年代,绝对算得上高寿了,这个年纪的老人,但凡有个头疼脑热、一不留心就会拖成大病,甚至是――
而且老夫人去世没几年,崔幼伯头一次亲眼目睹了亲人离世,知道生命是怎样的脆弱,乍听到生母生病,他的心顿时被提到了嗓子眼儿,唯恐再听到什么不幸。
尤其赵妈妈顶着一双红肿的眼,脸上满是凄然,让人瞧了就忍不住心里直打鼓。
赵妈妈暗自得意,脸上却还是一副伤心难过的样子,她故意抽搭了下鼻子,用鼻音说道:“回郎君,大夫人说是老毛病了,并没有请太医。”
说到这里,赵妈妈欲言又止,满是褶子的脸上写着‘为难’两个大字。
崔幼伯原就因担心生母的身体而打起了十二分的仔细,这会儿看到赵妈妈如此明显的表情,他哪里会放过,忙连声催促:“赵妈妈,可是有什么为难的事?放心,你只管说,没人会责怪你。”
赵妈妈等的就是这句话,她拿着帕子在脸上胡乱擦了两下,然后才动情的说起自崔幼伯离京后。大夫人是怎样惦记、怎样思念他的话来,只把大夫人说成了一个思儿成疾的可怜慈母。
这话若是萧南听了,定会不屑的指出其中破绽――大夫人既这般思念儿子,为何不时常给崔幼伯写信?洛阳又不是西北苦寒之地,交通不便,写封信也要等半年。
要知道,从长安到洛阳,千里良驹只需一日便能抵达。慢一点儿的两三日也能抵达,以崔家的财势,饶是在战时,也养着几匹快马呢。
而自从崔幼伯夫妇回到洛阳后。大夫人每年只给崔幼伯写了几封信,每次都是很公式化的问题,并没有太亲昵的话语。
崔幼伯与萧南不同,大夫人是他的生母,对他一直都非常疼爱,对于大夫人说的话,崔幼伯虽说不能百分之一百相信,但也不会轻易怀疑。
眼下又听到阿娘因思念他而生病,心里更是愧疚的不行。当即转身去了荣康堂。
荣康堂正院正寝室里,大夫人头上搭着巾子,脸色有些姜黄,正有气无力的躺在榻上呻吟。
崔幼伯一进门就听到了母亲熟悉的声音,只是让他揪心的是,他从小听到大的声音里竟带着一丝痛苦和虚弱。
难道阿娘的情况真的不好?
想到这里,崔幼伯抬脚便进了门。几步跑到榻前,抓着大夫人的手,疾声呼唤着:“阿娘,阿娘,您怎么样了,阿娘~~~”
大夫人‘虚弱’的睁开眼睛,看到小儿子英俊的面庞,忙用闲着的那只手捉过一条帕子。只轻轻往眼睛上一搭,眼泪便似开开的水龙头一般,哗哗的留了下来。
一边哭,大夫人一边‘挣扎’着坐起来,双手不住的摩挲着儿子的面庞、脖颈以及双臂,最后才又握住他的双手。
大夫人泣道:“我的儿啊……呜呜。我不是做梦吧,我、我竟看到了我的小八――”
一旁的赵妈妈也忙用帕子擦泪,听了大夫人的话,连忙回道:“不是不是,大夫人,真是郎君来看您了。大夫人,郎君从洛阳回来了,他一回来就来看您了!”
大夫人正卖力的哭着,一听到‘洛阳’二字,眼中闪过一抹寒意。
洛阳?洛阳!
崔幼伯回洛阳是为了什么?还不是给那个老虔婆守孝?
这个可恶的孩子,他的嫡亲爹娘还没死呢,他就颠儿颠儿的跑去守孝。
一守就是三年。
三年呀,这可是五服中最重的斩衰呀,是给嫡亲父母才服的孝呀。
可她们夫妻还活得好好的呢,崔幼伯这么一弄,岂不是咒她们夫妻死?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谁的挑唆,还是大夫人自己钻进了死胡同,她非常不理解崔幼伯为老夫人守足三年孝的行为。
以至于,大夫人也恼了她最疼爱的儿子,明知他在洛阳,也不愿给他写信,更不肯像过去一样关心他。
今儿若不是为了告状,大夫人断不会在崔幼伯面前示弱。
深吸了一口气,大夫人调整了情绪,故作惊喜的捉住崔幼伯的手,连声喊道:“八郎回来了,真是阿娘的八郎回来了?!”
崔幼伯连连点头,他见大夫人哭得伤心,自己心里也不好受,忍着心底的酸楚,他道:“没错,阿娘,是儿回来了。您身体到底怎么了,为何不请太医?来人,快去请太医!”
大夫人伸手拦住,“不用了,阿娘这是老毛病了,歇一歇就好。再说,原就是想你才得了这病,如今你回来了,不用看太医、不用吃药,阿娘的病也好了七八分呢。八郎,快站起来给娘看看,呜呜,你这个狠心的孩子,一去就是三年,你不知道阿娘会想你呀!”
一边说着,大夫人一边用力捶了捶崔幼伯的背,仿佛是真的发泄,大夫人的力气很大,只捶的崔幼伯暗自咬牙。
用力狠捶了崔幼伯一通,大夫人的气似是消退了不少,换了条帕子,擦了擦泪水,大夫人又恢复了往日的慈母模样,柔声细语的问着崔幼伯在洛阳的情况如何、平日吃穿可还顺心、来回的路上安不安全,有没有遇到什么麻烦之类的问题。
听大夫人这么一说。崔幼伯想起郑勤兄妹的事儿,便想向大夫人回禀。毕竟郑勤打着的旗号是郑家的表亲,是大夫人娘家的亲戚,崔幼伯还一厢情愿的以为,知道娘家有亲戚来,大夫人也定会高兴。
还不等崔幼伯开口,大夫人口气一转,略带伤感的说:“唉。你虽回来了,却受宗法限制,并不能时常在阿娘榻前。阿娘若是想你了,又该如何是好?”
赵妈妈则故意做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崔幼伯见了。疑惑的问道:“赵妈妈可是有什么话要说?”
赵妈妈等的就是崔幼伯问话,这会儿正主儿发话了,她忙道:“还不是郡主娘子――”
大夫人怒喝道:“住嘴!乔木最是个贤惠的,岂容你这婆子污蔑!好了,念在你多年伺候我的情分上,我就绕过你这遭,还不给我退下!”
崔幼伯一怔,阿娘与娘子不和,他是知道的。且阿娘曾不止一次的当众不给萧南面子,有时还有些无理取闹,也正是因为这些,崔幼伯才会在这对婆媳起纷争的时候,第一时间选择相信娘子。
但此刻,他家阿娘竟称赞娘子‘贤惠’,这、这又是怎么回事?
难道过去的阿娘。只是受病痛所扰,所以才会乱了心智,进而情绪失控?
现在阿娘见了他,旧病去了大半,他那个慈爱敦厚的阿娘又回来了?!
崔幼伯正胡思乱想着,一旁的赵妈妈却委屈的只掉眼泪:“呜呜,夫人,奴在您身边伺候几十年了。奴是个什么脾性您还不知道。分明就是郡主娘子不把您这个长辈放在眼里,奴、奴绝对没有说半句谎话,更不曾污蔑郡主呀。”
大夫人很生气,继续斥责道:“还不住嘴?!我的话你也敢辩驳?足见你在郡主面前也很是放肆。来人,把赵妈妈给我拖下去!”
话音一落,琉璃和珊瑚走了上来。柔声劝着赵妈妈,让她别再惹大夫人生气了,还是听话的退下去吧。
赵妈妈却似受了天大的委屈,此时若不说她会冤死一般,噗通跪下来,哭喊道:“夫人,奴确实没有说谎呀,郡主娘子确实是那般说的――”
“不许说!”大夫人还是喊着让赵妈妈住嘴。
“呜呜,夫人不过是――”赵妈妈死活不听,顽强的辩驳着。
崔幼伯一时听得头大,不由得大声喊了一句,“阿娘,您让赵妈妈说。赵妈妈,你说,到底发生了何事?娘子、娘子做了什么?竟让阿娘这般气恼?”
赵妈妈低垂的眼眸中闪过一抹得意,她用力擦了擦眼泪,缓缓将自己去荣寿堂传达大夫人的命令、萧南却直接无视的事全都说了一遍。
说到最后,赵妈妈又呜咽道:“呜呜,郎君,大夫人知道小大郎和小大娘是郡主娘子的心头宝,也从未想着把她们从郡主娘子身边带走。这次要的不过是个奴婢生的庶女……郎君,您千万别怪大夫人,她实在是太想您了,可碍于宗法、也碍于老夫人,她并不敢经常唤您来荣康堂。无奈之下,才想了这个折中的法子,哪成想,郡主娘子居然这么强横,全然不把大夫人放在眼里。”
“是,奴知道,您已经过继给了老夫人,大夫人只是您的‘伯母’,可,您终归是大夫人的亲生骨肉呀,又跟着大夫人十几年,这血脉亲情,尤其是说断就能断的……不是老奴僭越,胆敢非议主人,实在是郡主娘子太过分了……”
ps:厚厚,谢谢tianjiaxin亲的打赏,谢谢sss小雪花亲的蛋糕,谢谢影の子丶、凼凼大人、满堤柳亲的小粉红,谢谢亲们的订阅,谢谢!!!
、第012章 你演我也演
崔幼伯乍听完赵妈妈的话,也不禁埋怨起萧南来,觉得她太刻板了,对婆母也太冷漠。
还是那句话,大夫人是崔幼伯的生母,过继只能改变她们的名分,但却无法割断母子间的亲情。
在崔幼伯看来,阿娘想抱养阿,无非是老人家上了年纪,儿女又大了,自己觉得寂寥,想养个孩子打发时间罢了。
作为儿子,崔幼伯觉得他有责任完成母亲的心愿。
说起来,祖母想把孙儿或者孙女养在自己身边,这样的情况在彼时太常见了。
慢说是阿这样的婢生女,就是阿沅,甚至是长生,母亲想抱走的话,崔幼伯也说不出个不字来。
嫡子嫡女被抱走,崔幼伯肯定会不舍,但绝对谈不上担心——他自己就是阿娘养大的,阿娘与孩子们又是嫡亲的祖孙,把儿女交给阿娘,他还有什么不放心?
但转念又一想,崔幼伯觉得萧南不会这么蛮横无理。
不是他不信自己的阿娘,而是他更信任他的妻子。
不得不说萧南这几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在崔幼伯心目中,萧南绝对是个黑白分明、知书达理的好妻子。
她或许不是完人,但绝对是个讲道理、守规矩的人。
赵妈妈果真如她说的那般规矩守礼,萧南断不会如此不给阿娘面子。
崔幼伯心里左右矛盾,抬眼又看到老母白发苍苍、老泪纵横的憔悴模样,忍不住心底一酸,忙向母亲保证:“阿娘放心,儿、儿这就去寻娘子问个清楚。”
说罢,崔幼伯又交代了赵妈妈几句,无非是好好照顾大夫人、有什么事马上回禀他云云,说完这些,崔幼伯便神色凝重的匆匆离去。
望着崔幼伯远去的背影大夫人脸上的无奈与黯然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则是无法掩饰的得意,她心说话:哼,萧氏凭你也敢跟我斗!小八是我养大的,他的性子我还不知道,你呀,就是再‘贤惠,,对他再重要,还能越过我这个亲娘?!
崔幼伯疾步赶到了荣寿堂,抓住个路过的小丫鬟问道:“娘子呢?可在葳蕤院?”
小丫鬟行了一礼,恭敬的回答:“好叫郎君知道,娘子在正堂。”
正堂?
崔幼伯愣了下,随即想到阿婆的孝期已过,按照规矩,她们夫妻也该移居正堂了。
打发了那小丫鬟,崔幼伯抬腿朝正堂走去。
一进正堂的门,崔幼伯有些怔愣他发现,正堂里的摆设,竟然与阿婆在时一模一样。
四周忙碌的奴婢们她们不是忙着往里搬运他与萧南的行礼和物什,而是忙着摆放、整理老夫人的遗物。
正愣神间,耳边忽然传来萧南的声音:“咦?郎君,你回来了?郑家兄妹都安排妥当了吗?”
崔幼伯顺着声音回过头,看到萧南正一头大汗的指挥丫鬟们摆放老夫人日常所用之物,而裘妈妈则在一边打下手。
他心中升起疑惑,不答反问:“娘子,你、你这是做什么?咱们不是要搬过来吗?为何——”
萧南将手里的白瓷凤首花瓶交给玉簪,笑着迎上来,轻声道:“原来我也是这么想的但一走进正堂,不知怎的,我竟有种阿婆还在的感觉。而且坐在阿婆的寝室里,她生前那慈爱的样子更是历历在目……我觉得这里属于阿婆,咱们虽承继了荣寿堂,但这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