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之,在美国主流社会的宣传中,伊朗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邪恶国家。
《阿尔戈》的视角乍一看上去好像很公允,实则瑞恩写出的剧本美国立场远比前世更加明确,完全是以美国中情局工作人员的视角俯瞰伊朗,通过多处侧面情节描绘那是一个疯狂、丧失理智、一片恐怖的国度。
如果深究电影内在的精神价值的话,瑞恩和乔治?克鲁尼都有意厚此薄彼,从而制造一种影迷观影上的错觉——伊朗全民恐怖,是一个恐怖主义国家,只有逃离德黑兰,才有得到平安的可能。
这是一部标准的美式主旋律电影,甚至比《美国队长》还要主旋律,符合全美公众的观点和政治正确那是最为基本的前提。
既然美国社会认定了伊朗是个邪恶国家,不管是为了舆论,还是为了票房,这部带有鲜明政治色彩的电影,都会将伊朗塑造成一个大反派大坏蛋。
说起来,政治电影并非好莱坞原创,它最早流行于欧洲影坛,带有鲜明的政治观点。不过当政治电影进入好莱坞。很快就被包裹了商业外衣,好莱坞一直有拍摄政治电影的传统,题材风格各异的政治电影历来也都很有观众缘。
作为政治色彩浓厚的电影,《阿尔戈》所反映的主题和观点,肯定会受到主流社会的欢迎,必然会有大批主流媒体为之叫好。
“从类型上来说,《阿尔戈》自然是归到政治惊悚片一类,不过从首映的回馈来看,影片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做到了将生死攸关的戏剧性及机智的喜剧性成功结合。影片的严肃性是必然存在的。因为这毕竟涉及到美国人敏感的伊朗、人质、反恐等诸多热点,这简直可以称得上中情局历史上最诡异的一次行动!”
“影片呈现出来的纪实风格,配合上历史画面的穿插让人有回到现场的感觉;加上层层推进的剧情和恰如其分的配乐,氛围烘托的恰到好处,cia的特工回归现实中的职业,不再耍酷扮帅、技艺高超,而是同样负担着生活中的种种困惑的普通人;影片没有爆破飞车,没有子弹横飞,却始终牵动着人的神经。甚至最后逃离的阶段轻易就能让人心跳加速!”
——《洛杉矶时报》
媒体对于这部电影的好评,占据了绝对的主流。
《好莱坞报道》评价说,“《阿尔戈》是一部精彩绝伦的政治惊悚片,影片的讲述手法充满了智慧。又有着丰富的年代细节,更让人意外的是,在这样一部讲述伊朗人质危机的严肃电影里,竟然还加入了不少令人会心一笑的幽默成分。”
《娱乐周刊》的评论认为。“《阿尔戈》并非那种典型的娱乐大众的电影,但其主要的震撼力在于它捕捉到了我们当下世界的一些不祥预兆。””
尽管迪士尼没有邀请职业影评人参加试映会,引起了这个团体的不满。但电影上映后,他们还是乖乖买票进入了影院,原因很简单,这是一个在北美乃至全球都拥有着恐怖影响力的人的最新力作,如果他们连这种主流电影都不去评论,地位只能更加边缘化。
而且,他们未尝没有期盼着电影出现大问题,然后群起而攻之的想法。
不过,看过电影后,这些过往习惯了对电影和观众指手画脚的人,发现根本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行动,因为这部电影的政治立场是如此的鲜明,透射出的主题和价值观又是如此的正确
“《阿尔戈》是一个成功之作。它有张力、诚挚的情感、神秘、艺术责任、娱乐价值和专业技术,用最少的虚饰和最大的影响讲述了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它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脚注,是2004年最佳影片之一,绝对是明年奥斯卡之夜各大奖项的有力争夺者。”
来自《纽约观察家》的影评人雷克斯?里德直接给影片亮出了满分十分,他在纽约的另一位同行,《纽约邮报》的影评人卢?拉姆尼克同样给了电影十分的评分,并在专栏里如此写道。
“一个绝对靠谱的奥斯卡奖项争夺者,同时也是一部活跃、让人振奋的出色电影,瑞恩和乔治?克鲁尼联手打造的的《逃离德黑兰》,给我们展现了很多远超出你在伊朗人质危机这一残忍背景下能想象到的那些让人神经紧张的刺激情节,以及很多有趣的场景。”
而作为迪士尼少有的还在暗中支持的影评人,最近几年才崛起的克劳迪娅?普格毫不犹豫的为电影亮出了十分,“一部超乎寻常的制作和有趣的黑暗现实政治惊悚片,结局部分让人震撼,影片透射着的那种自强精神的回归正是今日美国急需的,还有瑞恩在其中的表演堪称完美,乔治?克鲁尼干得也不错,他拍摄了一部极好的、让人血脉喷张的惊悚片,留给观众的是无尽的欢呼。”
影评人这个行业虽然越来越没落,但他们不是傻子,知道该如何对待这种题材的电影。
“影片展现了罕见的编排技艺。用追车和枪战生产一部惊悚片容易,拿捏节奏并让观众信服这场极易被人戳穿的骗局的成功实施,却难上加难。毕竟,哪个脑袋没病的人会相信有人会跑到人质危机一触即发的伊朗拍一部太空歌剧这样扯淡的事呢?事实证明,基本上所有人都信了。好莱坞干的太漂亮了!”
最近几年,一直对瑞恩的电影看不顺眼的罗杰?艾伯特,不但发表了称赞的评论,给出十分的满分,还罕见的亮出了两根大拇指。
即便有几个影评人批评影片‘对白和加入的虚构元素过多’,却影响不到电影的口碑。
影片在metascore上得到了86分的高分,在21家主流媒体中有13家给了满分,只有2家给了中评,烂番茄上的好评率也高达91%
特别是,瑞恩的剧本中没有对英国和新西兰不当的言论,影片的最后还用大号字幕打出了——cia营救德黑兰的六名滞留者的过程得到了加拿大大使的全力帮助,至今这个故事已经成为跨政府国际救援的不朽典范——的感谢言论,并没有在英语区五基友之间引发什么争议。
abc电视台的记者,还在全美一些主流影院中,随即采访了一些观众。
来自芝加哥的迭戈?诺亚说道,“这是一部好电影,扣人心弦,其拍摄流露出的真实性能将人深深引入故事情节中,这是一部记载着历史的故事,每一段过去都值得铭记!”
他大概四十岁左右,应该还对当年的事件有所记忆。
相比与这些年龄大的观众,青少年则另有看法。
“节奏还蛮不错的一部电影,虽然不是我喜欢的题材,但其中的悬念很吸引人,瑞恩塑造的英雄形象非常成功,在伊朗那样恐怖的国家,演一部假的好莱坞科幻大片很刺激很危险,影片后半段的逃离简直惊心动魄,我几乎集中精神从头看到尾。”
纽约的丹尼尔?亚博夫还在上大学,他对于当年的事件基本上一无所知,只是因为电影中有瑞恩,才走进了影院。
而他的女朋友阿曼达也接受了采访,“很难得的题材,剧情紧凑有序,后半段看的好紧张啊,了解历史很有意义的一部影片!”
“没有激烈的动作场面,但实在扣人心弦,完全体现了瑞恩的好剧本的作用。”
艾登?亚森伯格作为洛杉矶的资深影迷,在imdb上如此写道,“明明已经知道了结局,但是结尾的紧张程度还是出奇的高,只能说瑞恩的剧本好、演技好,乔治?克鲁尼的导演工作做的也非常出色!”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专业媒体的口碑早就不是电影票房的决定性因素了,虽然《阿尔戈》在普通观众中口碑也不错,但其题材和类型的限制,在商业上无法与那些超级大制作相比,否则瑞恩也不会避开竞争激烈的感恩圣诞档,将上映时间提前到竞争压力相对较小的十月份了。
《阿尔戈》预期中最大的竞争对手是《亚历山大大帝》,而这部电影上映后的票房表现,已经算不上竞争对手了。
《亚历山大大帝》在这个周末三天的时间里,才拿到了147万美元的北美票房,放映的院线直接滑落到了600家,这根本不是一部总投资超过2亿美元的商业大作的表现,反而更像是好莱坞众多粗制滥造的b级片。(未完待续。。)
第六百四十六章 最迷人的一幕
迪士尼为这部影片,连制作成本带宣传费用总共投入了6000万美元,原本的首周上映计划只有3224家院线,但是作为十月份最被看好的超级大片,《亚历山大大帝》的表现实在是太差,为数众多的院线放弃了此片的放映,纷纷加入到了《阿尔戈》的放映行列中来。
幸好,迪士尼拥有着足够的冲印能力,在首映式前就为新加入的院线提供了充足的拷贝。
这样一来,《阿尔戈》的首周院线激增到了3586家,成为了今年十月份上映院线最多的电影。
受题材和类型的限制,电影的票房与瑞恩过往那些大制作相比,算不上出色。
周末三天中,周五只拿到了1255万美元,是他成年后,仅次于《钢琴家》的第二差开画成绩。
不过,影片的快节奏,以及紧张刺激的情节,还有观众中的良好口碑,拉动了周六和周日的票房。
特别是周六,票房迎来了爆发的时刻,1755万美元的单日票房,抵得上《亚历山大大帝》首周的票房成绩了。
到了周日,影片票房没有逃脱下滑的规律,1350万美元的单日票房,也是《阿尔戈》最后一次单日票房成绩超过1000万美元大关。
首周三天,《阿尔戈》在北美拿下了4350万美元,跟那些动辄首周票房亿元左右的商业大片没法比,但相对只有6000万美元的总投资来说,已经是非常出色的成绩了,足以坐上北美票房排行榜冠军的宝座。
因为增加了上映院线的关系,首周票房比瑞恩和迪士尼方面的预期高了一些,资本永远都想利益最大化,迪士尼加大了宣传力度,将剩余的宣传费用陆续投入到了市场中。
剧组还特意上了安东尼娅?基德曼的晚间脱口秀。这个节目如今已经成为了abc电视台的招牌节目之一,虽然采访的重点放在了乔治?克鲁尼、艾伦?阿金、约翰?古德曼和小罗伯特?唐尼身上,但瑞恩最后也回答了几个问题。
“电影属于全人类,每当有一部出色的好莱坞电影降临,所有人都突然变成了影迷。”当安妮问到他对电影中哪个情节最满意的时候,瑞恩故意扔出了一段过后肯定会被很多媒体议论的话。
“片中最迷人的一幕,是托尼?门德斯一行人向努力隐藏自己好莱坞影迷身份的伊朗伊斯兰卫队成员展示他们筹拍电影的故事板。当托尼最后把故事板送给伊朗士兵时,他们像收到了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亲自赠送的《e?t外星人》海报的小孩一样,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所以”瑞恩很认真的说,“伊朗影迷的狂热丝毫不输给我们美国观众。”
包括乔治?克鲁尼、安东尼娅?基德曼等人同时笑了起来。舞台下坐着的观众,在笑声中热烈鼓掌。
他们回想电影的时候,发现那段情节确实如同瑞恩所说,那些伊朗人真的像是好莱坞的影迷。
瑞恩只是参加了华盛顿、纽约和洛杉矶三站的宣传,就将剩余的宣传工作交给了乔治?克鲁尼,在《阿尔戈》上映之后,他绝对是受到赞誉最多的人——媒体和公众早就习惯了瑞恩的成功——甚至成功摆脱了以前比较尴尬的男花瓶身份,电影的成绩越好,他所能获得的实际的和隐形的收益也就越多。
在密集的宣传攻势下。《阿尔戈》第二周的票房虽然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大幅度下滑,但3350万美元的成绩,还是保住了北美票房排行榜冠军的位置;而被视为它最大竞争对手的《亚历山大大帝》,这个整周的票房只有几乎可以忽略掉的57万美元。
用媒体的话来说。《亚历山大大帝》用无比悲惨的方式,血淋淋的向好莱坞演示了大制作如何遭遇票房大败的这一过程。
随后,《阿尔戈》陆续登陆海外市场,最新进入的自然是几个英语区国家。尽管影片充满了好莱坞式的自以为是和美国人的自大,在这些地区的表现却还算不错。
特别是那几个铁杆盟友国家。
澳大利亚的首周票房高达580多万美元,在英国拿到了490多万美元的首周票房。就连新西兰也有50多万美元
只是除了这些铁杆小弟外,《阿尔戈》在其他国家的表现就不怎么样了。
像巴西、法国、德国、日本、南韩、阿根廷和意大利这些主要的海外市场,首周票房几乎都在100万美元以下。
这种情况也在瑞恩的预料之中,如果《阿尔戈》这种题材的电影,能在这些非英语区国家大获成功,那才叫奇怪呢。
不过,电影在北美的成绩很稳定,虽然第三周被迪士尼新上映的《国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