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袖手看天地-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可以被言说,但这不是常道;名可以被定名,但这不是常名。无,用来表征天地的初始,有,用来表征生成万物的本体。所以对于常无,要观察它变化的妙要;对于常有,要观察他的结构。这两个东西是源于同一事物而名称不同罢了,把它们都叫做玄幻,玄幻相交迭,就是大千世界产生的原因。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天下都以为美就是美,这就不好了;都以为善就是善,这就不善了。有无仅仅是表征生的,难易仅仅是表征成的,长短仅仅是表征形的,高下仅仅是表征倾的,音声仅仅是表征和的,前后仅仅是表征随的。一切都是恒常的阿,所以圣人无为,不言,万物都是作而没有初始,生发而不占有,为而不仰仗,成功了而不自居,也是因为不自居所以不会有失去。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不崇尚所谓贤能,让人民无可争;不以难得的物品为贵,让人民不为偷盗之事;不突现可以挑动欲求的东西,让民心不混乱。所以圣人的治理,使人民心中空虚无所想,得到保暖,削弱它的志欲,强健他的筋骨。是他们恒常保有无知无欲的状态。让那些智者不敢动作。这样行无为就没有什幺不可以得到治理的。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虚不可见却不可竭尽,深远阿好似万物的宗祖。消挫万物的锋芒,消解万物的纷扰,和万物的光芒相追随,和万物的尘埃相融合,就那幺恍惚而明显的存在着,我无法知道他是如何生成的,应该是在帝之前。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是没有仁义的,只是把万物当作刍狗;圣人也是没有仁义的,只是把百姓当作刍狗。天地之间就好象一个大的风箱,空虚它气也不会穷尽,拉动它就有更多的气产生出来。多说天数总会穷尽,不如守中。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谷中之神是不会死的,叫做玄牝,玄牝的开合之处就是天地的根源。它绵延存在,其用永不止息。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天地恒长久远,天地之所以能恒长久远,凭借它不自我生发,所以能长久存在。所以圣人欲其身先就要置身于人后,要保存其身就要置身事外。不是因为它没有私心,只是这样能成就它的私心。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善和水有很多相近之处。水善于驭使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总是处在大家不喜欢居处的地方,这和道很相似。善于选择居处的地方,善于保有深远沉静的心态,善于用仁义的方式给予,善于使言辞有信用,善于选择治理之法,善于选用能人行事,善于选择时机行动,只有这样不与万物相争,才能没有忧患。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保持而穷尽不如让它消亡,时时打磨也不能长久保有锐利。资财丰厚难以守护,富贵而骄逸就会给自己造成祸患。成就而退身事外,这就是天道。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能魂魄与形体合一永远不分离幺?能收敛气息趋近柔和和婴儿一样幺?能除去芜杂深察幽晦没有遗漏幺?能爱惜百姓治理国家行无为之道幺?能象天门一样开合像母亲一样幺?能通彻明白万物之理而不用思辨幺?生它,养它,生发但不拥有,行为但不倚仗,使之生长而不宰割,这就是深幽的德行啊。


第九章 道德经论世(三)
更新时间201283 10:53:27  字数:2271

 写完第一章到第十章,陆子游又接着写第十一章到第二十章: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六根幅条共同撑起一个架子,妥当处置空虚,就有了车子的用处;团和粘土做成器皿,妥当处置空虚,就有了器皿的用处;开凿门窗形成居室,妥当处置空虚,有了居室的用处。所以说实物是被利用的,虚空才是被使用的。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五色让人视觉被蒙蔽,五音让人听觉被蒙蔽,五味让人味觉被蒙蔽,驰骋田猎让人心智迷乱,难得的财物让人行为受到妨害。所以圣人求温饱而不求赏心悦目,放弃那些得到这个。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什幺是宠辱若惊呢?以为下为尊,得之失之达到惊惧的程度,这就叫做宠辱若惊。什幺叫贵大患若身?我之所以有大的忧患,是因为我有身,如果我没有这个身,我还有什幺忧患?所以以合自我与天下者为贵,这样的才可以将自己寄托于天下;把合自身于天下作为一生的追求的才可以托付天下给它。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看它却看不见叫做夷,听它却听不到叫做希,捉它却捉不到叫做微。这三种都是无法穷究的,所以把它们混同在一起。它突现也不明亮,隐匿也不幽晦。绵绵不断不可名状,与无相勾连。这就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事物的象。这就叫做恍惚。相向而行看不到它的前部,跟在它后面看不到它的后部。秉承远古的道来统御现有,能知道的远古的初始,这就是道的轨迹。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古时候掌握天道的人,微妙玄邃无不通识,深晦而让别人无以辨识。因为大家不可辨识所以勉强描述一下它们的样子。人们以为它谨慎小心仿佛在冬天穿越冰河,以为它犹豫彷徨好像惧怕所有的邻人,以为它庄重严肃好像在做客,以为它散漫无形好像融化的冰。以为它敦厚纯朴的象石头,以为它心胸豁达的象山谷,看来难以辨识仿佛一条混浊的河流,恬淡广阔象大海,幻化流动好像永无止息。谁能使混浊在静置下逐渐清静?谁能使安稳在拨动下逐渐化生?秉承这天道者不会让它满溢,只有这样才能隐秘的造就新的事物。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进入虚无达到极至,恪守纯静达到深层。万物都在运作,我观察它们的本原。事物虽然众多,都要归附它们的本原。这种归附就叫做静,静也叫做复归它们的命。复命是恒常不变的,知道这个才可以叫做明。不知道这个,肆意妄为就会凶。知道恒常就要包容万物,有这样的心才能更客观的看待事物,也就成为事物的领首,这是顺乎天命的,顺乎大道的,这样才能长久,身躯消亡了也不会死去。
第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最高明的方法让人们不察觉,其次让人们亲近赞美,再次让们畏惧,再次人们就会指责了,信任不足了也就有不信任了。看起来遥远又少拨动,事业成就了,人们都以为自然如此。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大道被废弃才有仁义产生,有智慧的人出现了才有了大的欺诈,六亲不和睦孝慈才被推崇,国家昏乱了才有所谓的忠臣产生。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
放弃对圣人的推崇对智慧的宣扬,人民得利百倍;放弃对仁义的推崇和宣扬,人民也就重新达到孝慈了;放弃对巧妙利益的宣扬,也就没有盗贼了。这三点用来形成文字还不够,所以要给他们一个规范,这就是显现素有抱持纯朴,少去妄想克制执著。
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淡兮其若海,飙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去掉象的学习也就没有了忧虑。顺从和背逆,美好和丑恶有什么区别呢?别人畏惧你就要畏惧,这样永远也没有尽头啊。大家都愉悦的好像要分享祭品,得到什么情景了一样。只有我看到了那些大家察觉不到的东西,就好像婴儿还没有降生的景象。总是这样啊无所归附。众人都觉得得到了什么,只有我能感到在失去着,我是傻瓜么?人们都明了只有我糊涂,人们都感知大道到了只有我不言不语。大道啊象大海一样,无有止息,大家都所预谋,只有我顽固不化,和大家不同,而只是保养着那本原。


第十章 道德经论世(四)
更新时间201283 11:12:29  字数:2369

 写完第十一章到第二十章,陆子游又接着写第二十一章到第三十章: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大德的内涵从于道而已。道这东西恍恍惚惚。恍惚啊却总是有现象,恍惚啊,却总是有事物,寂寥啊却总是有精髓在其中,这精髓是很真实的。其中蕴含着信息。从古到今从未销隐而关照万物。我怎么知道万物如何达到今天的样子呢?就是凭借这个。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希言自然故。
弯曲才能成为圆,违背原有才能直顺。有坑才能被充满,旧的才能更新。少才能够积累,多了也就会疑惑。所以圣人只抱持大道作为天下的楷模。不抱持个人见解所以能明,不自以为是所以得到人们尊重,不自我炫耀所以成就功绩,不封闭自身所以能够长进。正因为不与天下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它争。古人说曲则全难道是空话么?不是都被验证了么,这是自然的真理啊。
第二十三章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