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外交-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此承诺,同样也具有放弃传统孤立主义立场的重大意义。
法国领袖们太过热衷于获得正式保证,以致忽略了一项重要事
实,即这两个盎格鲁撒克逊国家“史无前例”的决定,基本上是战术
的运用,目的在诱使法国放弃让德国分裂的要求。在外交政策上,
“史无前例”这个词永远都有可疑之处,因为它实际突破的程度太受
到历史、国内体制及地理等因素的限制。
当时达赫狄欧若能与闻美国代表团的反应,应该就能了解这保证
其实有多么不可靠。威尔逊的顾问群一致反对他做如此的保证。倡议
新外交岂不正是明显地为了要消除这种由国家提出的保证?美国辛苦
作战难道是为了追求这样的传统联盟?豪斯在日记中写道:


“我想我应该提醒总统注意签订这种条约的害处。一则,
这条约会被当做是对国际联盟的直接打击。照说联盟应能做
到条约中所规定的事项,更何况各国若有必要签署这类条
约,那还要国际联盟做什么?”
这问得很有道理。因为国际联盟若像倡议者所宣扬的那么好,就
无需额外的保证;若这种保证有其必要,则国际联盟便名不符实,而
一切战后谋和的概念均值得怀疑。美国参院内的孤立主义议员又有他
们本身的疑虑。他们倒不担心英美对法国的保证会与国际联盟起冲
突,反而更在意心术不正的欧洲人企图引诱美国陷入其泥淖一般的由
来已久的纠葛之中。这个保证没多久便夭折了,参院拒绝批准凡尔赛
和约,使它不了了之;英国也趁机以此为借口推卸了责任。法国放弃
原有的主张后已无法反悔,但所得到的保证却不堪一击。
在所有这些反反复复的力量激励之下,最后终于得出一个凡尔赛
条约,它是因在凡尔赛宫的明镜厅( the Hall of Mirrors)签署而得名。
选此地点似会招来不必要的侮辱。50年前俾斯麦在此宣布德国统一,
如今战胜国却自取其辱。它们的作为也无助于平息国际环境。从言和
的角度来看处罚太重,从防止德国复苏的角度来看又太宽大,凡尔赛
和约注定使百废待举的民主国家长期不得安宁,必须不断地面对卷土
重来桀骜不驯的德国。
尽管有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这个条约却涵盖了领土、经济及军
事上的惩罚。德国必须让出13%的领土。经济地位重要的上西里西亚
( Upper Silesia)交给新建国的波兰,波兰还得到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
口及波森(Posen) 带的地区,形成“波兰走廊(Polish Corridor)”,
使东普鲁士与德国其他地方硬生生被分开。欧本和马尔梅迪( Eupen
 et Malmedy)这一小片土地割让给比利时,阿尔萨斯与洛林则还给法
国。
德国丧失所有的殖民地,而这些殖民地的法定地位在威尔逊与
英、法、日三国中间引起争执,这三国有意就地分赃并并吞各自所分
得的殖民地。威尔逊则坚持私相授受是违反民族自决原则。最后协约
国终于想出所谓的“委托原则( Mandate  Principle)”,此计十分高明,
却也言不由衷。在此原则下,德国的殖民地及过去奥斯曼帝国在中东
的领土,以受国际联盟监督的“委托”方式分配给各战胜国,以促成
其独立。但委托究竟代表何意义从未有确切的规定,而委托的结果也
没有使这些地方的独立快过其他地区的殖民地。
和约中设下的军事限制将德国陆军减至十万名自愿军,海军则缩
小为6艘巡洋舰及数艘更小的战舰。德国不得有潜艇、飞机、坦克或
重炮等攻击性武器,其参谋人员也被解散。为监督德国裁军,特别成
立了盟国军事管制委员会( Allied Military Control mission),但所
获得的授权却极为模糊,很难发挥功效。
劳合·乔治在竞选时虽保证“榨干”德国,协约国却发现若德国
民生凋敝,可能引起全球经济危机,使它们本身也受害。但战胜国的
民众对理论经济学家的警告充耳不闻。英法两国人民要求德国赔偿民
间一切的损失。威尔逊虽看得很清楚,但终于同意在和约中列入一
条,强迫德国支付战争受害者养老金并给予其家人补偿。这种规定闻
所未闻,以往欧洲的和平条约中从未出现过这种条款。赔款的金额也
没有确定,留待日后再商讨,造成后患无穷。
其他经济上的处罚包括立即交出50亿美元现金或实物。法国可
获得大量的煤,以弥补德军占领法国东部期间对其矿区的破坏。为补
偿被德国潜艇击沉的船只,英国接收了德国大部分的商船。德国总计
约7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与众多德国的专利被没收。由于凡尔赛和约,
拜耳药厂( Bayer)的阿斯匹林成了美国货,不是德国货。德国各主
要河川国际化,在课征关税上也受到限制。
这些条款无助于建立新国际秩序,反而在消耗它。战胜国代表齐
集巴黎时,他们号称将开创历史新纪元。他们亟欲避免重蹈心目中所
认为的维也纳会议的覆辙,英国代表团还特地委请知名史学家韦伯斯


特爵士(Sir Charles Webster)就此主题撰写一篇论文。然而最后所得
出的成果,却是美国的乌托邦理想与欧洲的恐慌症妥协下,不堪一击
的产物——有太多的妥协使美国的美梦难以成真,又有太多的权宜之
计而难以平息欧洲的恐惧。仅能靠武力维持的国际秩序很不可靠,尤
其当必须负责执行此一任务的主要国家,当时是指英、法两国,又不
和时,更令人忧心。
很快大家便意识到,民族自决原则在实际实行时,无法像十四点
原则中所说的那样简单明了,这在奥匈帝国解体后形成的各国之间尤
其明显。到头来捷克(Czechoslovakia) 1500万左右的人口当中,有
300万德国人,100万匈牙利人,50万波兰人,有近1/3的人口既非
捷克( Czech)亦非斯洛伐克(Slovakia)人。而斯洛伐克对于加入以
捷克人为主的国家也不是很有兴趣,由1939~1992年它两度脱离捷
克便可见一斑。新成立的南斯拉夫( Yugoslavia)实现了南部斯拉夫
民族知识分子的愿望。但要建立南斯拉夫,就必须跨越欧洲史上的障
碍线。这条线曾使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使欧洲信仰分为罗马天
主教与希腊正教,语文分为拉丁与斯拉夫语系。它大约是穿越克罗地
亚(C。oatia)与塞尔维亚(Serbia)两国之间。在这两国复杂的历史
当中,它们从不曾属于同一政治实体。为建国所需付出的代价出现在
1941年后的一场惨烈内战,到1991年又历史重演。
罗马尼亚涌人了数百万匈牙利人,波兰得到数百万德国人及一条
分隔德国与东普鲁士的走廊。以民族自决为名的这个重整过程结束
后,受帝国统治的人民其人数几乎不下于奥匈帝国时代,差别只在于
他们是分散于更多、更弱小的民族国家内,而这些国家龃龉时起,使
这个地区更加不稳定。
劳合·乔治后虽觉悟到协约国将自食其果,但已太迟。他在1919
年3月25日致威尔逊的函件中说:
“我想不出将来有比这更可能掀起战火的原因了,世上
数一数二积极进取与实力雄厚的德国,居然被一群小国所包
围,而其各民族中有不少从未能建立稳定的政府,但每一国
中都有大批吵着要与祖国统一的德国人。”
但此时和会已进行得差不多,快到6月的闭幕日期了。同时在均
势原则已被废除后,也没有其他的选择可资重整国际秩序。
后来许多德国领袖声称,德国是被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所骗才同
意议和,他们在一步步地破坏和约。但这种说辞根本是自我安慰地自
说自话。德国在自以为有胜算把握时全不理会十四点原则,并且在这
些原则宣布后不久,强迫俄罗斯接受罗马对迦太基式的和平,签订了
布列斯特一立托夫斯克条件,违反了十四点当中的每一点。到最后德
国休战的唯一原因纯属实力上的对比,由于美国已参战,德国战败已
是指日可待。当德国要求停火时,它已是强弩之末,其防线已逐渐瓦
解,盟军也即将长驱直人。威尔逊的原则其实使德国得以幸免于更严
厉的报复。
史学家对为什么凡尔赛和约注定会失败有更好的解释,其原因即
美国拒绝加入国际联盟。美国未能批准这个条约,无法保证法国与此
约相关的边界,当然令法国大失所望。但以当时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
气氛,即使加入国联或批准对法国国界的保证,也不会有多大差别。
不论是哪一种结果,美国都不会出兵反抗侵略,要不然美国也会把侵
略的定义定为不适用于东欧的情形,就如同英国1930年代的做法。
凡尔赛和约的祸害在于其结构。维也纳会议带来的百年和平,有
三大支柱为支撑,每一个都不可或缺:与法国怀柔修好;维持欧洲均
势;对正统观念的共识。对法国采取低姿态不见得能防止法国再次侵
略。但法国明白四国同盟与神圣同盟一定可以集结优越的实力,使法
国向外扩张的风险太大。另一方面,欧洲定期集会使法国有机会以平
等地位参与欧洲协调。最重要的是,大国拥有相同的价值观,使各国
既有的不满不致累积成想要推翻国际秩序。


  凡尔赛和约不符合以上任一条件。其条款对修好而言太烦琐,对
彻底使德国屈服又不够严苛。事实上,要在令德国满意与害怕之间求
得平衡并非易事。德国既觉得备受战前的世界秩序所限,在战败后大
概也不会对任何可行的条款感到满意。
法国有三个战略选择:可以设法组成一个反德同盟;可以设法分
裂德国;也可设法向德国示好。但法国屡次想要结盟,均因英美拒绝
而未能成功,而俄国此时已不属欧洲均势范围。分裂德国也受到英美
反对,但法国在危急时又必须仰赖这两国的支援。至于向德国示好,
此时不是太迟,就是太早,太迟是因为凡尔赛和约已成,示好有违条
约精神,太早是因为法国民意尚不能接受。
矛盾的是,凡尔赛和约虽不乏惩罚性条款,法国的脆弱与德国的
战略优势反而因此加剧。战前德国在东西两面均有强国压境,不论向
东向西,只要向外扩张一定会遭遇强邻,或是法国、奥匈帝国,或是
俄罗斯。但凡尔赛和约签订后,在东欧已无制衡德国的力量。法国国
势衰弱,奥匈帝国解体,俄罗斯一度消失于欧洲社会,因而已无可能
重建旧的均势,更何况英美两国不肯保证凡尔赛和约的执行。
早在1916年,英国外相贝尔福爵士( Lord Balfour)便预见到至
少一部分欧洲未来将面临的危险。他当时即提出警告,若波兰独立,
可能使法国在再度遭逢战争时无力反击;若“波兰被变为一个独立王
国,形成德俄间的缓冲国,法国将在下次发生战争时任德国宰割,因
为俄国若要援法便不可能不违反波兰中立。”这正是1939年时的难
题。法国为围堵德国,就需要在东欧有一盟国,以迫使德国必须两面
作战。俄罗斯是唯一强大到能牵制德国的东欧国家。但有波兰从中将
德俄分开,俄国要向德国施压就势必侵入波兰。波兰则太弱,不足以
担任俄国的角色。凡尔赛和约的建树却是使德俄继20年前瓜分波兰
后,再生同样的野心。
法国在东欧找不到大国暗中支持,便想壮大新成立的国家,以制
造德国腹背受敌的假相。法国支持东欧新兴国家,向德国或匈牙利所
剩的版图攫取更多领土。这些国家显然有其吸引法国误以为它们可制
衡德国的可取之处。但它们绝无可能取代过去奥地利及俄罗斯所处的
地位。它们都太弱,又陷于内部纷扰与彼此敌对而无法自拔。它们的
东面环伺着革命后的俄罗斯,也正为其领土损失而喧嚷不已。一旦俄
罗斯恢复实力,它对这些小国家的威胁性不下于德国。
于是欧洲的稳定全恃于法国。先前是结合了美、英、法、俄的力
量才使德国投降。如今这四国当中,美国再度倾向于孤立主义,俄国
由于其革命及所谓的东欧诸小国“防疫( cordon sanitaire)”妨碍其向
法国施援,而与欧洲相隔绝。法国为维护和平便需扮演全欧的警察。
然而法国不仅没有采取如此干预性政策的意图与实力,而且就算有意
这么做,也会发现自己孤单无援,被英美两国所遗弃。
不过,凡尔赛和约最危险的弱点是心理上的。维也纳会议所建立
的国际秩序,有符合均势要求的保守势力团结原则为后盾,而实际上
最有能力维持维也纳和解的各大国,都认为和约内容很公平。但凡尔
赛和约却注定短命,因其标榜的价值观与执行和约所需的诱因相互冲
突:有能力维护和约的国家大多认为其内容在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