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君临天下-第1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侧头问向一旁御史中丞,“请问唐大人,按本朝例律,若大臣家人或部属叛乱,该大臣该如何处置?”
御史台本为监察纠劾百官过失而设,份位清贵,官员多耿直敢言。这御史中丞唐震职位仅次于御史大夫,亦是刚正不阿之人,闻言张口便道:“依律当连坐受罚,按情节轻重削职或流放、斩首。历朝历代谋逆乃头等大罪,焉能等闲视之!”
卫辉闻言不禁冷笑,“依你之意,莫非现在便要办了临邛王?”
唐震抗声道:“臣职责所在,只知依律该如何,从未想过私意该如何。卫相这是堵人口舌,不容我御史台出声了么?”
纪叔明忙道:“老临邛王丰功伟绩,彪炳史册,便是后人出一二不肖之徒,想来皇上也会从宽发落。只是此事既与慕容家、卫将军都有些关系,可否请临邛王、卫将军都避下嫌疑呢?”
张珉语击掌道:“甚妥,甚妥!请卫白川将兵马暂时移交给秦襄,由秦襄领兵去救护皇上,既可见得卫白川无叛乱之意,又可见慕容家无袒护之心,岂不是三全其美?”
许思颜登基两年,根基稳固,如今有人出头与临邛王等抗衡,早有忠心大臣点头附议,无疑也认为此事可行,再不肯任由慕容氏夺权。
卫辉、临邛王对视一眼,都已有些惊骇之意。
眼见得皇帝被雍王拖在数百里外,久久不得脱困,今晨又得到些有利消息,他们早已商量妥当,要趁机逼退禁卫军在无处不在的制衡,掌握京城主动权。再不料纪叔明翁婿三言两语竟将他们尽数绕了进去,反而要迫他们交出好容易保住的卫白川那支兵马。
需知许知言、许思颜父子顾忌慕容家兵力一再扩张,除了留意培养自己亲信武将,更对直属皇帝的禁卫军再三清洗壮大,乃至如今京城附近慕容一系的兵马只剩了卫白川一支。
若将卫白川再交出,便是广平侯在陈州、宁州的兵力再强再盛,只要皇帝不死,这京城就轮不到慕容家做主。
可这对翁婿一个三起三落蒙许思颜起复重用,一个恃才傲物得许思颜知遇之恩,绝对的忠贞不二,即便足以抗衡卫辉的左相楼小眠不在,居然也能耿了脖子与位高权重的卫相和临邛王抗衡,且咄咄逼人,寸步不让……临邛王好容易扯出了一个笑容,说道:“纪大人说得不错,我等的确应该回避。只是卫白川所部不少是原先随他平叛剿匪、出生入死过的,若即刻令他交权,恐会激起兵变。不如咱们先遣人过去试探下军中情绪,再作打算如何?”
纪叔明点头道:“也好。”
张珉语却皮笑肉不笑,“先去知会他们要换主将?自然群情激愤,叫你怎么也换不成了!”
他说话向来尖锐刻薄,官声与才识恰成正比,人缘甚差,当年才会差点连个七品县令都干不下去。但许思颜最欣赏的正是他的刚正敢言,多次褒扬,迫得群臣也不得不习惯他针尖般锋锐的言辞。
此时卫辉等听他语带嘲讽,只得装作未曾听到。
正在角落里拿了银著给香炉添香的许知捷却顿了顿,饶有趣味地看了他一眼。
这时,殿外忽然传来号哭悲泣伴着混乱杂浊的脚步声,飞快卷向涵元殿来。
众臣惊愕回首,却见门槛内蓦地扑入一名满身是血的禁卫军,在几名面无人色的太监引领下,奔入殿内扑通跪倒在地。
那禁卫军哭叫道:“各位大人,皇上……皇上罹难了!”
恰如一道闷雷响在当头,群臣一时都已懵住。
殿中便只余了那禁卫军和太监们的号哭,一众大臣震惊得呆若木鸡,千种话语、万般疑惑,一时也无法问出口来。
卫辉第一个回过神来,冲上前问道:“你说什么?若敢谎报军情,本相要你死无葬身之地!”
那禁卫哭叫道:“小人不敢!小人是翼军校尉南宫凌所部,一直随南宫校尉保护皇上向北撤行。皇上身中毒伤,高烧不退,不时昏眩,今日凌晨行至鸳鸯坞预备返京时,偏中了雍王埋伏,皇上中箭后从马上栽倒,南宫校尉拼死带了皇上突围,可行不多远,便发现皇上伤势过重,已经……”
他伏地,竟像孩子一般号啕大哭。
众臣听他说得真切,不觉骇极。也不知谁起开始,便见众人陆续跪倒,冲着东北方向叩下头去,或真或假都已哭倒在地。
忽听“咣当”一声,众人忙回望之际,便见许知捷大踏步走上前来,喝道:“既然你是南宫凌的部下,为何没和他在一起,却单单一个人跑到京城来报讯?南宫凌他人呢?”
他行得仓促,竟将沉重的貔貅香炉带翻在地,扬起一阵香灰,迷了多少人的眼,倒让泪水更容易憋出眼眶。
====
 奇兵伏,今古河山无定据(二)
更新时间:2014130 0:47:43 本章字数:3169
瞬间浓郁得呛人的香气里,那禁卫哭着答道:“回英王爷,南宫校尉见皇上崩逝,悲恸不已,一边与前来驰援的安陆郡守、顺阳县令会合撤往顺阳,一边先遣小人和其他几名弟兄回京报讯,要小人禀报楼相、卫相,并请示二相,下面他该何去何从。睍莼璩晓我们一路遭雍王所部追杀,人越杀越少,最后爬到京的,便只剩了小人一个。”
他爬上前几步,又向卫辉磕头道:“众位大人若是不信,即刻遣人去鸳鸯坞打听,想必附近被击溃的游兵散勇尚记得凌晨举军号哭!”
卫辉已失声痛哭道:“皇上,皇上聪睿明哲,仁孝有才,不意竟会年纪轻轻便遭此不幸……”
他这一哭,那绝望便愈发蔓延开来,连荆王、夏王都已怔怔地落下泪来。
正哭成一片之时,忽闻得女子绝望悲泣的哭声传来,抬眼看时,正是慕容雪素衣披发,在一众宫人的扶持下踉跄而来燧。
她泪痕满面,几乎站立不稳,却冲那禁卫哭叫道:“皇儿呢?哀家那皇儿呢?”
禁卫惶恐叩首道:“太后!太后娘娘节哀!皇上……皇上还在南宫校尉那边,等着二位丞相商议该怎样请回皇上梓宫,并且……雍王那边还在步步紧逼呢!”
慕容雪哭得肝肠寸断,声声唤着“皇儿”,已是泣不成声猷。
桑夏紧扶住她,强忍悲伤劝道:“娘娘,娘娘节哀呀!”
她身后还有一人苍白得跟石雕似的,容色枯槁如木,呆愣愣一步一挪跟在慕容雪身后,竟如行尸走肉一般全无光彩。
正是沈南霜。
“不会,不会,怎么会这样?”
她茫然看看被抛在殿外的阳光,只觉眼睛被烧灼得厉害,才有泪水大串大串地滚落下来。
她不是要害许思颜,绝对不是。
哪怕他再冷落她,伤害她,无视她的痴情和伤心,她还是愿意百般待他好,哪怕以性命来回报他,——而不是站在他的对立面,看着他在太后的算计里一步步走向深渊,步入地狱……
众大臣不及回避,慌忙伏地行礼。
“臣等拜见太后娘娘!请太后娘娘节哀,万事以凤体为重!”
方才附和纪叔明翁婿的大臣,已有胆小的忍不住冷汗涔涔。
若皇帝罹难,整个朝堂翻天覆地,眼看只在顷刻之间。纪叔明等失了皇帝支持,秋后算帐重则抄家灭族,轻则丢官罢职,支持过他们的大臣自然也不会有好果子吃。
禁卫军虽能基本掌控京城,可所效忠的皇上罹难,皇后下落不明,八大校尉群龙无首之际,只能听从皇家最尊贵的皇太后吩咐,忠于皇太后随后立的新君。
——至于新君是谁,听命何人,便不是他们所能干预的了。
临邛王虽然神色悲戚,却已站到慕容雪身后,坚定不移地扶住她,目光扫过满地的文武官员,眼底已有掩饰不住的得意和兴奋。
待慕容雪坐了,见她依然哭得泣不成声,临邛王等跪地劝道:“皇上罹难,如今尸骨未还,雍王叛乱未平,尚祈太后娘娘以江山社稷为重,尽快出面主持大局,稳住这大吴江山啊!”
那边卫辉等素与临邛王等交好的大臣也齐齐叩首道:“请太后娘娘以江山社稷为重,出面主持大局!”
纪叔明、张珉语等面色冷沉,跪于地上各自以目示意,虽有万分不满,亦无法出言相阻。
其他大臣更是面面相觑。便是有人性情耿直不屈,想搬祖宗律法阻止后宫干政,可皇帝既无子嗣,又无兄弟,此时一并连中宫皇后失了踪影,整个皇宫最尊贵、最有实力、最可能主持大局的,当然只剩了慕容雪。
于是,除了支持太后出面主持大局的,便再也没有其他声音。
慕容雪在众人劝慰下终于勉强止了泪水,兀自眼圈通红,端坐于上说道:“论起朝堂之事,本不该哀家一介深宫妇人出面。自先帝大行,哀家早已心如槁木,若非牵挂皇帝,早就追随而去。本想在宫中虔心礼佛,颐养天年,再不想横次里竟出来这等祸事!社稷攸关,哀家不敢推托,也只好先守了这大吴的江山再说!”
她侧头看向卫辉,“卫相,当下急务,一是迎回皇帝梓宫,二是平息雍王之叛。这两者其实亦是同一件事,若不能平叛,只怕哀家那孩儿也迎不回来……”
她又有呜咽之声,拿帕子掩住眼睛,却止不住那泪水顺着眼角的皱纹一串串挂下来,令人见之恻然。
原来心存异议的大臣瞧见,本踌躇着要辩上几句,此时也不得不低下头,一时作声不得。
卫辉已安慰道:“太后一心为了江山社稷,谁人不知?自然团结一心,襄助太后平叛。雍王之所以阴谋得逞,无非因为皇上不曾防备,京中禁卫军虽多,八大校尉拘于陈规墨矩,不知变通,如一盘散沙般各自为政,方才营救不力,出此奇祸!如今请太后先传来宫中的护军校尉崔稷、皇城外的左军校尉匡幼安,让他们随临邛王同去城东大营,统领卫白川部及南宫凌部一起前往鸳鸯坞,不知太后意下如何?”
慕容雪抹泪道:“如今广平侯远在陈州,盛大将军尚在江北,苏大将军巡边未回,算来也只有临邛王尚有资历统领这些天子近卫了!”
一旁便有魏国公咳了一声说道:“临邛王幼随老王爷出入沙场,素有声望,又是两朝元老,自然合适。”
临邛王犹豫道:“可到底不合规矩,恐怕盛大将军、苏大将军等不服;听闻青州谢韶渊已经自己率兵前往救驾,只怕也会有意见。”
卫辉道:“既然皇上罹难,自当一切从权。太后何妨以请出御宝,由百官议定,再以圣旨颁谕下去,令禁卫军听从临邛王号令?如此便是盛、苏、谢诸将在,也将无可异议。”
“哦!”
慕容雪抬起眼,黑幽幽的眸子扫过众臣。
眼见此事即将尘埃落定,正该是争相表功之时,中书省石仆射、兵部袁侍郎等纷纷附议,纪叔明等却只能皱眉缄默。
张珉语几度欲要开口,却被纪叔明以眼色止住,只得强忍了不出声,却不由地悄悄回头,眼睛余光看向殿外。殿外没有任何动静,倒是殿内喧闹一阵,很快确定下来,那边太监急急备下纸墨,又去取御印,即刻令中书舍人起草诏书。眼见得百官就在跟前,楼小眠却未在京中,连门下省复议的例行程序都可以免去,直接可制敕颁下了。
英王许知捷正与荆王、夏王低低说着什么,却未曾理会周围动静。
而荆王、夏王明显有些畏怯之意,似有几分犹疑烦恼。
待草诏拟好,那边太监也从武英殿找出皇帝御印,却是由涵元殿的大太临王达抖抖索索地托于黑檀填金的托盘内慢慢呈上前来。
这时,忽闻许知捷喝道:“王达!过来!”
王达一路行着,早已汗流浃背,闻言如蒙特赦,忙侧身紧走几步行到他跟前,陪笑道:“英王爷有何吩咐?”
许知捷一抬袖,已将盘上的御印握到手中,随手放入了自己怀中。
王达怔了怔,“这……”
他看了眼慕容雪那边,悄悄退后了一步。
慕容雪脸色一沉,已然皱起了眉。
卫辉忙道:“不知英王爷这是何意?”
许知捷淡淡道:“本王并无他意,暂代皇上保管御印,以免为人所乘,矫诏行事而已!”
众臣无不愕然。
中书舍人所拟诏书的确未经皇上同意,说矫诏行事也不错。
可如果皇帝罹难,又怎可能再经他同意再颁旨?
而若不颁旨,那八个缺心眼的禁卫军校尉,又怎肯听临邛王命令行事?
张珉语及御史台、门下省诸许思颜提拨诸官已经眼睛亮了,凝神看向他。
临邛王变色,“英王,皇上罹难,如今尸骨未还,你还不想着怎样平叛报仇,想打算让雍王得寸进尺,趁着我们人心不齐,挥师攻入京师吗?难道你念着和雍王的叔侄情义,连君臣之义都不顾了?”
===
 奇兵伏,今古河山无定据(三)
更新时间:2014131 0:34:42 本章字数:3204
许知捷猛地挥袖指住他,“君臣之义?仅凭一个来历不明的小卒一面之辞,便断定皇上罹难,乱轰轰假借皇上名义矫诏行事,便叫君臣之义?别叫我替你们羞了,剥开那层皮,肚子是什么盘算,当老子看不出来!”
“你……”
临邛王再不料这个闲王竟突然站出来说话,且如此气势凌人,不由惊怒,待要发作,转头又看向慕容雪。睍莼璩晓
许知捷与先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