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斐缮撕Α3思痪榈纳”猓蟛糠秩硕嘉薹ㄔ诮德渲锌刂谱约旱穆涞恪N瞬蝗蒙”诼涞厥北苊庑啵贾率苌恕MǔI”嫔沓松【咄猓恍智埂⑹至竦级不嵝宸媲埂J勘恼蕉纷氨竿ǔ6际欠旁谌萜骼锼嫱且黄鹂胀断氯ァ�
3、武器
德国人为他们的空降部队设计了大量的特殊和先进的装备,最著名的就是FG-42步枪。这是一种单发半自动步枪,只装备了德军的空降部队,产量仅10000支左右。口径为7。92mm,配有一个20发的弹夹,并且有脚架支撑。枪重大约10磅,在自动射击时,即使有脚架支撑也是相当难以控制的,因此,有经验的射手为了提高射击的准确性,往往都是选择单发射击。
大部分伞兵使用的是毛瑟98K步枪和MP-38、MP-40冲锋枪。战争后期,在阿登战区的伞兵第3师和第5师先于在意大利的伞兵1师和4师装备了MP-44型突击步枪。口径为7。92mm,分为全自动和半自动两种射击方式。MP-44是现代突击步枪的始祖。这种武器从1944年开始批量生产,但是产量从没有达到所需要的数量。大部分德国伞兵在战争结束时还是使用的老式的毛瑟步枪。
德国伞兵在二战中配备的最好的轻机枪就是MG-34和后来的MG-42。MG-42大规模的替换了MG-34是因为其简单的构造而且极易大量的生产。由于大量使用了冲压配件,MG-42的枪重仅11。5公斤,但是可在1分钟内发射1300-1400发子弹。枪管可以迅速更换,而且十分简易。安装到3脚架上之后,就成为十分优秀的重机枪。每个德军的步兵班(10-12名战斗兵)都装备有1挺MG-42机枪,可以有效的弥补毛瑟步枪火力上的不足。快速而密集的射击是MG-42在德军防御战中最重要的一种防御手段。现代的通用机枪很多都是仿制于MG-42。
德国伞兵是第一支把炮兵成建制的编入部队的。在克里特岛战役前,德国伞兵使用的是75mm火炮,重量为321磅,可以由滑翔机运载或者直接空投。后来一种新型的105mm火炮投入使用,重量达到了855磅,德军的山地部队也开始使用这型火炮。另外,德国空降部队还装备了28mm和42mm两种型号的反坦克炮,以及81mm迫击炮。
4、武器装备容器
德国伞兵在空降时仅仅携带随身的手枪和手榴弹。而大部武器装备必须放在容器内空投。1个40人的作战排的武器装备和基本弹药大约需要14个容器携带。每个容器大约能携带200磅的装备,最大载重量为260磅。容器的一端有防撞的垫子,另一端系在降落伞上。一些容器还加上了轮子和拖把,便于士兵携行。士兵在落地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寻找装有自己装备的容器,不同颜色和标记可以让士兵区分出哪个是属于他们的装备。
5、运输车辆
德军从来没有装备过可供空降使用的类似于盟军吉普车的运输车辆。而是使用摩托车进行作战侦查,通常使用的是宝马公司生产的750cc的摩托车。摩托车后面还带有挂钩,可以拖带轻型的反坦克武器和火炮,但是效果十分差。
6、德军伞兵的军服和装具
德国伞兵装备了多种特殊的制服和作战服。由于属于空军编制,他们的制服是空军常见的蓝色制服,并非陆军所穿着的田野灰色。空军制服腰身短,开领的夹克衫,裤子宽大,在大腿旁边还有一个大口袋。这是放置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的伞兵刀。伞兵部队使用的是高腰、系带的皮靴,战争后期,也使用普通的长靴。德国伞兵的战斗服颇具特色,为了避免衣服会挂住伞包,德军伞兵的战斗服是连体的。早期的色彩为灰色和绿色,后期则出现了迷彩战斗服。德国伞兵的钢盔也不同于陆军的M-35型钢盔,是把M-35去掉了护耳,因为在空降中护耳常常会挂着伞绳。
德国伞兵斜挂在肩上的子弹袋由帆布制成,共有12个弹夹袋,可以携带120发子弹。还有一种可以装FG-42弹夹的子弹袋,只是上面只有8个弹夹袋。MP-38/40的弹药
天兵奇袭“荷兰要塞”
早在1939年10月德国就开始策划对西欧的进攻,希特勒为此下达了第6号指令,陆军总司令部拟制了行动计划,代号为〃黄色方案〃。这个作战计划实际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施里芬计划〃的翻版,即通过比利时的中部向法国首都巴黎实施主要突击。1940年1月10日,一名携带西线作战计划的德军军官因座机迷航在比利时期降,使该计划落入英、法手中。有鉴于此,德军〃A〃集团军群参谋长曼施坦因认为,如果再执行这一计划,势必难以达成战略突然性。他在各种场合不断强调:法国阵地的弱点位于马奇诺防线的西北端,即马奇诺工事与盟军机动地段的接合点。因此,进攻部队的大部分兵力应直奔这个方向。曼施坦因不顾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等高级将领的反对,建议改向阿登山区实施主要突击。希特勒对此建议非常感兴趣。1940年2月24日,德军最高统帅部发布了一道指令,正式采纳了曼施坦因的意见。经过修改后的作战计划,主要进攻方向将通过阿登山区,首先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的北部,击溃法国北部之英、法军队,尔后再从西、北两个方向进攻巴黎;在马奇诺防线正面,开始只以佯动进攻牵制,待主力攻占巴黎绕至该防线侧背时,再进行前后夹击,围歼该线法军主力。
临战受命
德国占领丹麦并在挪威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以后,认为进攻西欧的时机已经成熟。到1940年5月初,德军已在从北海到瑞士一线集中和展开了136个师(其中包括10个坦克师、6个摩托化师)、坦克3000多辆、飞机4500多架,编为3个集团军群。具体部署如下:
〃A〃集团军群,由博克上将指挥,辖第6和第18集团军,共28个师,由第2航空队支援,配置于荷、比国境线直至亚琛地区,任务是突破德、荷边境上的防线,占领荷兰全境和比利时北部;
〃B〃集团军群,由龙德施泰特上将指挥,辖第4、第12和第16集团军,共44个师,由第3航空队支援,配置在亚琛至摩泽河一线,是主要突击集团,任务是经过卢森堡和比利时的阿登山区向圣康坦、阿布维尔和英吉利海峡方向实施突击,割裂法国北部和比利时境内的英、法军队;
〃C〃集团军群,由莱布上将指挥,辖第1和第7集团军,共17个师,配置在马奇诺防线正面,进攻开始时先实施佯动,牵制该线法军。
德军战略预备队共47个师,配置在莱茵河地区。
英法等盟国在战前均无充分准备。法国认为德国打败波兰后可能会继续向东进攻苏联,即使要进攻法国,也要在四五年以后。英国则指望地面作战由其盟国承担,自己只负责海上封锁和对德国进行战略轰炸。荷、比、卢三国则抱有严守中立可免遭侵略的幻想。盟军的作战计划直到1940年3月才确定。该计划规定,如德国向比利时实施主要突击,则以两个法国集团军和1个英国集团军向比利时机动,在比利时军队的协助下,将德军阻止在代尔河一线;如德军向马奇诺防线实施正面进攻,则以1个集团军群坚守防御,以另1个集团军群进行增援;英国海军从海上封锁德国。
荷、比、卢、法和英国远征军共有135个师(其中包括3个坦克师、3个摩托化师)、3000余辆坦克、1300多架飞机,还可利用英国本土1000多架飞机。荷兰的10个师、比利时的22个师,均配置在本国东部边界线附近。英、法军队共103个师、编为3个集团军群,分别配置于法国北方各省和德、法边境的马奇诺防线及其以东地域。
1940年5月10日,德军向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展开了全线进攻。荷兰首当票冲。德军在进攻荷兰时,再次使用了空降部队,进行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个战役规模的空降作战。
进攻荷兰的德军为〃A〃集团军群第18集团军,共10个步兵师和1个伞兵师、1个机降师,指挥官是库赫勒将军。德军对荷作战的企图是:以空降兵的突然袭击保障地面部队快速越过荷兰边界,突破哥雷比-皮尔防线的防御,向鹿特丹、海牙两地进击。
保持中立的荷兰是1939年9月欧洲首批进行战争动员的国家之一。在波兰被入侵的第二天,荷兰政府就下达了战争动员令,此后一直保持着防御作战准备状态。荷兰的防御计划是根据英、法、荷、比四国联合抗击德军进攻的协议而制定的。计划规定荷兰军队在英、法陆军到达前,只在边界线上和纵深内的筑垒地域进行防御,迟滞德军进攻,保障英、法军队展开。
荷兰军队兵力有限,不足以防守由马斯特里赫特到北海的400公里长的边界,为防御德军入侵,他们设有3道防线:在边境地区构筑有一般的筑垒阵地,只部署少量兵力;而后是哥雷比-皮尔防线,荷兰的10个步兵师主要依托这一防线组织防御;最后是〃荷兰要塞〃,即鹿特丹、阿姆斯特丹、乌德列支和海牙地区,这一地区有海湾、河流和大面积水域,构成了良好的天然障碍,而且东有北临艾瑟尔运河的格雷伯筑垒地域,南有从瓦尔河到鹿特丹的防御工事做屏障,〃荷兰要塞〃是荷兰中枢神经所在地。为了能在哥雷比-皮尔防线迟滞德军,尽量拖延时间,必要时可把下莱茵河、马斯河和瓦尔河的防洪坝打开,以大水在这一地区构成障碍,并有利于主要港口城市的防御。
德军对于荷兰可能利用水障防御这一点是清楚的。当时有一个办法可以打破荷军的计划,使德军的装甲部队避免遭受洪水的威胁,这就是在地面部队突破主要防线的时候,同时攻占上述三条主要河流上的要害桥梁,以保障德军迅速通过。这就是空降作战的主要任务。
早在1939年10月27日,德军第7空降师师长斯图登特将军就被希特勒召到柏林的帝国办公厅密谈。希特勒说,在波兰战役中,我们有意不使用空降部队,为的是避免过早地暴露秘密。但是现在准备立即展开西线的大规模攻势,该是使用空降部队的时候了。斯图登特奉命着手制定作战计划。
斯图登特把这次空降作战行动分为夺占海牙和鹿特丹两个重要地域。在海牙,空降作战的部队为第22机降师的两个团和第7伞降师的1个营,由第22机降师师长斯庞尼克将军指挥。其任务是首先以伞降的方法夺占海牙周围的瓦尔肯堡、奥肯堡和伊彭堡3个机场,然后机降两个步兵团,攻入荷兰首都海牙,俘获荷兰皇室、政府机关和高级指挥部成员,瘫痪其中枢神经,同时阻止这一地区的荷兰部队向受威胁的哥雷比-皮尔防线增援,并使荷兰空军不能使用〃荷兰要塞〃的军用机场。在鹿特丹,空降作战的部队为第7伞降师的4个营和第22机降师的1个团,由第7伞降师师长斯图登特指挥,主要任务是夺取瓦尔港机场和鹿特丹的维列姆大桥、多尔德雷赫特大桥、默尔迪吉克大桥,为正面进攻的第18集团军打开进入〃荷兰要塞〃的通路。为保证夺取和扼守这些桥梁,除使用伞兵直接在大桥附近伞降外,在瓦尔港机场还将机降1个步兵团,作为预备队,以支援各桥的战斗。参加空降作战的兵力为1.6万人,其中伞降部队4000人,机降部队1.2万人,由第2航空队约500架容克-52运输机运送。德国西部的威塞尔、明斯特、利普施塔特、帕德恩博等9个机场为空降出发机场。空降纵深为40.100公里。为了达成最初空降的突然性,规定运输机从北海上空绕道飞行,从西北方向由海上进入目标。
斯图登特的计划在后来的6个月中虽然经过修改,但其基本设想并无大的改动。希特勒一方面观察西欧事态的发展,与英、法保持着和平信件的往来;一方面又寻找实施突然袭击的良机。在此期间,斯图登特曾11次接受了准备袭击的命令,每次命令都是在临起飞之前被撤销。第12次接到袭击的命令是在5月9日,这一次空降作战计划终于得到了实施。
荷兰当局根据其驻柏林武官从德国最高统帅部谍报局搞到的情报,预料到德军将要进攻。荷军总司令温克尔曼中将对德国空降部队突击〃荷兰要塞〃的威胁了如指掌,他不断提醒起部下注意防范。因此,从5月7日期,荷兰采取了一些反空降措施:在各机场的跑道上和公路的重要地段上准备了载重汽车、设置了地雷和其他障碍物;加强了机场、城市的警戒和伪装;加强了值班飞机和增加了高射火器;在沿海组织了猛烈的对空火力。但荷军大多数军官对此并不重视,他们过于相信哥雷比-皮尔防线、洪水的威力和法国实施支援的诺言。
海牙受挫
5月10日凌晨,德军航空兵袭击了荷兰、比利时、法国的40多个机场,夺取了制空权。对荷兰之战来说,最激烈的战斗并不是后来地面军队的突破,而是随后德军和荷军在“荷兰要塞〃内的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