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夺权野兽朱棣-第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行子说,与上次不同的是,他在奏疏中第一次划定了奸臣的圈子,这圈子够大了,不只是齐尚书、黄太卿几个人了,一应左班文职官员在劫难逃不说,连宫中侍病老宫人、长随内宫、太医院官、礼部官、营办丧事官、监造孝陵驸马官,都成了奸臣。

朱允炆恨恨地说:“他居然让朕把这些人绑赴燕军阵前由他来定罪,这太不成样子了。”方行子说:“他这是制造口实。”

朱允炆说:“是呀,朕不送去,他就要发三十五万大军来南京索取,说大军到处,赤地千里。他还说自己不是造反!”

这不过是恫吓之词,方行子劝皇上不必介意。但朱棣说郑村坝一战,官军丢盔卸甲,败退德州,围北京也没成,这可是大事,李景隆为什么不报?是朱棣说谎,还是李景隆有意隐瞒败绩?

朱允炆说:“如果真是李景隆又败个一塌糊涂,那真是不堪设想了,朕还指望谁呢?”

这时总管太监宁福上来,说:“齐尚书、黄太卿要单独陛见。”

方行子便退了下去。

齐泰二人上殿,齐泰已知郑村坝惨败的事。他忧心忡忡地奏道:“郑村坝一战,李景隆连失几阵,逃到德州去了。臣早就说过,他寡谋骄横,不知用兵,听说朱棣称他为膏粱竖子,他怎能不败。他本人至今隐瞒败绩不报,可已有山东、河北地方官员陆续报了。”

黄子澄此时懊恼不迭,说:“这都是臣鼎力荐他,所用非人,臣甘愿受罚。”朱允炆说:“罚你又有何用!现在朱棣来势汹汹,口气又这么强硬,如何能遏阻他的势头,朕看只有做一点妥协了。”他斜了齐、黄一眼,说:“他不是口口声声要清君侧吗?”

齐泰与黄子澄交换了一个眼色,齐泰料想皇上可能要丢卒保车了,他说:“妥协退让如果能止住朱棣用兵,那倒也容易了。皇上把我和黄子澄绑到朱棣面前去就行了。”

黄子澄说:“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我们俩不过是他抢夺大位的障眼法棋子,他不敢公开说自己要夺皇位而已。”

方行子在殿外都听了个一清二楚。

朱允炆说:“这个,朕岂不知道?只是朝廷不妥协,他就会杀到南京来,又没有人能撄其锋、挫其锐……”他现在只求朱棣别往南京打。

齐泰与黄子澄都很伤心,这不是丢车保帅了吗?他们不由得相互看看,齐泰跪下,先发话说:“陛下,如果斩我齐泰一颗头可安天下,臣决不惜此头。”

黄子澄也流泪说:“臣也愿自绑于朱棣面前以换得天下太平。”

朱允炆又于心不忍了:“二位爱卿快起来,朕只是说说而已,岂能把你们推入火坑?更何况你们并没有什么过错。朕只不过是想使个缓兵之计罢了。”齐泰试探地说:“既如此,皇上一定有了良策。”

朱允炆沉吟着说出自己的想法,一会上朝时就将他二人罢了官,并告知朱棣。不过不是真罢官,是掩人耳目而已。他们照常每天到宫里来,虽不上朝,仍与皇上密议天下大事,与从前无异。待有了转机,随时可官复原职。齐泰和黄子澄虽不情愿,也不认为是良策,却也无话可说,都跪下谢恩说:“谢皇上,这样甚好。”

? 用小人治小人

与其说是朱棣击败了李景隆五十万大军,倒不如说李景隆是不战自溃。不管怎么说,朱棣都以得胜者姿态回到了夫人、世子花心血保住的北平。

朱棣的庆功很实惠,论功行赏,升官、发银子,连虽无战功但肯遵守军规的人都有份,上下皆大欢喜。

之后,朱棣在闲下来时,不忘接待了纪纲,纪纲详细报告了监视景清的事。朱棣又恼火,又怨艾,也有一丝轻松和幻想,已经埋在坟里的可人儿居然还活在人间,匪夷所思,一直压在他心上的那块无形的石头被掀掉了。

这时道衍进来,纪纲便站了起来:“殿下没事,那小的走了?”

朱棣吩咐他再到玄武门客栈去看看,景展翼走没走。

纪纲说:“是,殿下。估计没走,他们收留了一个哑巴,正在北平弄偏方给哑巴治病呢。”

道衍很感兴趣地问:“谁哑巴了?是先天还是后天?”

纪纲说:“好像是后天得的。”

朱棣想起来了,道衍法师好像有什么偏方治聋哑的。

道衍点点头。他旧年云游时,在普陀寺结识一位太岳真人,与他切磋佛法,很投机,他圆寂前,特地托小沙弥把一本专治聋哑的医书留给了道衍,偶尔试过几个,都救过来了。

朱棣心里一动,说他可要有求于法师了,请他帮忙去救治一个哑巴,问他肯不肯?道衍不知道朱棣要救的是什么人?

朱棣说是一个朋友的女儿,她收留了一位哑女。

道衍说:“殿下真是一片菩萨心肠啊,这弯拐得太远了点吧?”

纪纲也觉得很奇怪,燕王怎么会发善心,救一个素不相识的哑女。朱棣叫纪纲去打听准了,这女子的哑病治没治好。

纪纲走后,道衍目视着纪纲的背影说:“殿下离这人远点为好。”

朱棣问:“为什么?”

道衍说,他不就是南瓜饼捏成狗屎状,令殿下念念不忘的吗?这未必不是他为进身设计的台阶。

朱棣说,他若知道我当时是假疯,这人就太有先见之明了。道衍细细体察过,称此人是首鼠两端的人,到处钻营,没有他不打听的事,一句话,小人。殿下还不应该远小人而近君子吗?

朱棣承认法师说得太对了。不过治小人你就不能用君子了,君子只能治君子,小人既能治君子,更能治小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各有千秋。

道衍说:“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不知殿下招我来干什么。”

书归正传,朱棣说,建文皇帝把齐泰、黄子澄罢免了,说此二人已屏窜遐荒,对朱棣大讲“骨肉有伤,大乱之道”,所以他就“欲舍小怒,以全大道”了。

道衍哈哈大笑起来。这不是雕虫小技吗?不过是缓兵之计耳。他听说,齐、黄二人表面上罢官了,每天照旧用大轿从后宫门悄悄接到宫中议事,依旧是建文皇帝身边摇羽毛扇的。

朱棣并不会因朱允炆这小把戏而为之所动,今冬先休整,天寒地冻,李景隆龟缩德州,他更不敢北上讨战。道衍也赞成,正好用此机会养精蓄锐。朱棣忽然转移话题,问起景清近来情绪如何?

道衍很觉奇怪,比起白沟河之战那时,好像突然又消极了很多。

朱棣分析,这都因为他女儿来了,一定告诉了景清,不但他女儿没死,族人也赦免了死罪。

道衍说,景清一定后悔了,他已经当不成徐庶了。朱棣不知怎样才能让他死心塌地。

这好办。道衍说,反间计不是现成的吗?他问朱棣,景清与朝中哪个大臣最要好?朱棣说:“那还用说?当然是方孝孺了。”

道衍献计,找人模仿景清的字,给方孝孺写一封劝降信,想办法落到建文皇帝手上,不就大功告成了吗?

朱棣摇头,方孝孺很容易想到是离间计,一般来说,景清做不出这种事来,会弄巧成拙的。道衍又出主意,在同一封信中,再附上一封燕王招降方孝孺的亲笔信,用上殿下的燕王大印,再把珍贵的大东珠也送给方孝孺,这不就真实了吗?

朱棣担心万一方孝孺心里害怕,隐匿不报呢?道衍说:“我了解方孝孺。他接到劝降信,必上奏皇帝以表白心迹,他不会隐而不报的。”

朱棣拍手称赞,这就万无一失了。怕是这回景清的三族真的要被诛了,他终觉得有点愧对景清。

道衍说,若这样心慈面软,殿下就不必费心思了。

朱棣说:“好吧。模仿字,非法师不可了。”

道衍说:“那老衲就勉为其难了。”

? 天上掉馅饼

玄武门客栈也很冷,景展翼房间的墙角都挂了白霜。

屋地中间升着一盆炭火,景展翼和桂儿围着火盆烤火取暖。火盆上有一把药壶,正咕嘟嘟地开着,这是给桂儿治病的汤药。桂儿把药壶提下来,将熬好的药汤倒在碗中晾着。

这时孟泉林悄然进来,像小偷一样,景展翼小声问:“没碰上要账鬼吗?”

孟泉林说:“真奇了,今个日头从西边出来了,店小二、账房先生、店掌柜的,都在账房屋子里喝茶呢,全都看见我从外面进来,却没有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地讨债,还笑着冲我打招呼,一口一个大官人地叫着呢,太怪了。”

原来他们滞留北平日久,盘缠早用光了,店家白天黑夜地催讨店钱,弄得他们鼠避猫一样,不敢照店家的面。

景展翼说:“混一天是一天吧。肚子都饿得咕咕叫了,不会什么也没带回来吧?”孟泉林腋下夹着一个包袱,打开,是热气腾腾的包子。

景展翼眉开眼笑,抓起两个包子,一个递给桂儿,另一个整个塞到口中,差点噎住。孟泉林说:“这狼狈相,可不像御史家的小姐了。”

景展翼相信,就是皇上饿他三天,也斯文不了啦,比她还得狼狈。她又吃了一个,这才说:“好香啊。”孟泉林说:“才品出滋味来呀?”

景展翼笑,桂儿也跟着笑。桂儿拿了一个包子让孟泉林吃。

孟泉林让她们俩吃,他在饭馆里先吃饱了。他说吃过这顿,他可没办法了,景小姐的钗环首饰卖了,他的弓箭都押到当铺去了,再卖,就得卖活人了。

景展翼开玩笑说,要卖,先卖桂儿,换包子吃。谁也没笑。桂儿吃不下去了,她在纸上写了一行字:哑病不治了,白花钱,连累了你们。

景展翼说,你别又说这话,我们走不了,也不是你拖累的,先前是北平被围,后来又到了冬天,欠一屁股债,店家看得紧,更走不成了。

突然外边有人敲门,几个人面面相觑,景展翼小声说:“来了,要账的上门了。怎么办?”

“发昏当不了死呀。”孟泉林硬着头皮去开门。出现在门口的是客店老板,人很胖,腿没还进来,肚子先进了门。

孟泉林只得赔笑脸:“啊,是张掌柜的,你看,我正要去见您呢,您看,太不好意思了,我们实在……”

话还没说完,张掌柜却满脸堆笑地说:“我实在抱歉,对不起,我也是小本经营,不得不小家子气,请海谅……”

他道什么歉?这话说得景展翼和孟泉林一头雾水,莫名其妙地互相看着,不知该说什么好。

张掌柜又说,从明天起,他们三位就不必到外面去吃了,冬天跑来跑去的也吃不着热乎的。小店可以给他们包伙,一日三餐,两荤两素,外加一个汤,各位吃着不可口,可随时改换口味。

孟泉林赶紧说就不麻烦了,自己在外头吃也方便。景展翼补充说,店钱能缓些时日就感恩不尽了。

张掌柜的这才恍然大悟地说:“唉哟,听你们这口气,你们还不知道吧?你们放心吧,所欠店钱全有人给交齐了,连后面日子里包饭伙钱也都预交了。”几个人惊得张大了嘴巴闭不上,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吗?景展翼忙问是谁替他们交的。

老板说:“人家不让说,小人不好多嘴呀。”说完讳莫如深地一笑,笨拙地开门走了。几个人如坠五里雾中。

景展翼判定,最大的可能是父亲偷偷来把住店钱给补上的。

孟泉林说:“想来想去也只有他了。别人谁会发这个慈悲?又有谁知道我们是谁?”又一想,也不像,景展翼很费心思,他为什么不露面明说呢?这用不着瞒人啊。孟泉林提醒说:“忘了难言之隐了?”

两个人着实感慨了一番。

? 朱棣想拉拢方孝孺

方孝孺并没有因时局不宁影响他的复古改革。晚上,他挑灯伏案书写,方仁进来了,手里捧了一个黄色锦缎包袱,放到桌上,他说:“老爷,这是白天一个客人送来的,从济南过来,是姑奶奶那边捎来的。”

方孝孺只瞭了一眼:“什么也不缺,又捎什么东西?”

恰这时方行子背一把剑从宫中归来,她接话说:“别不领情啊,我看看姑母又捎什么好东西来了。”

她放下剑,打开包袱,里面是一个漂亮的木匣,再打开匣子,黄缎子上衬着一颗硕大的东珠,她不禁惊讶地叫了起来,这引起了方孝孺的注意,放下笔。

方行子托起东珠,举到灯下看着,那颗珠子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方孝孺说:“好亮的一颗珠子,你姑妈送这个干什么?”

方行子爱不释手,这么大、这么亮的珠子,真是珍品啊。连方孝孺也不认得这是什么珠子。但方行子突然记起了去年在临淮关的事,朱棣用来笼络姑父的那颗东珠与这个很相像。

方孝孺倒认不出,也没印象。他让女儿找一找,看看有信没有?妹夫、妹妹不能跟他打哑谜吧?

方行子放下珠子,果然在盒子里找到了信,一共两封。方孝孺接过信,先拆开一封,讶然道:“什么姑妈呀,写信人是景清啊。”

他没来得及看这一封,又去拆另一封,这一次他的震惊程度更大,呆得一屁股坐到了板凳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