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霸宋西门庆-第2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胜注目多时,嗟叹道:“真逸士也!”

却见西门庆排开众人,单骑而出,向这边道:“在下西门庆,今ri非为干戈而来,只请关胜将军说话!”

关胜见西门庆无甲无兵,矫立于两军阵前,却是面不改sè,又忍不住赞道:“真虎胆也!”当下弃了大刀,解了重甲,美髯飘拂间,便yu催马上前。

宣赞急忙谏道:“大哥不可!三奇公子西门庆足智多谋,大哥空手前去,若万一有失,悔之晚矣!”

关胜摇头道:“兄弟休劝我!三奇公子西门庆轻衣缓带而来,乃修《chun秋》衣裳之会故事。我若携刀披甲才敢上前,先便折了锐气。大将主军之胆,军锋未交,先折将胆,此取败之道。且让我轻装上前,也令梁山众寇知道除三奇公子西门庆之外,天下亦有风雅英雄!”

郝思文也道:“三奇公子以义气成名,安肯在千军万马前耍诈弄鬼,自堕威信?宣赞哥哥过于杞人忧天了!”

宣赞听着,亦觉有理,便退开道:“既如此,却显小弟多虑了。大哥小心!”

关胜笑道:“吾自有万人敌矣!”说着催马上前。

宣赞暗中抚着雕弓,心道:“也许是在朝廷中见多了勾心斗角,所以学会了疑神疑鬼。但谨慎小心,一百次也不嫌少,莽撞大意,一次就太多了。我且留心监视对阵反应,关键时刻,我的连珠箭也不是吃素的!”

却见关胜上前后,与西门庆马上相互揖让,彼此之间做足了礼仪功夫。梁山军不以为奇,官军队里却大惊小怪起来,虽然军中严令,阵列之间不得交头接耳,但彼此间面面相觑,却成了此刻的家常便饭。

这时西门庆和关胜通过殷勤,关胜便开言道:“数ri来你我两家未曾军争,却不知今ri三奇公子亲身临阵,却为何事?如此轻衣而来,莫非有意归顺朝廷?”

西门庆道:“非也!如今的朝廷纲常乖舛,主昏臣jiān,消亡之祸只在目前。因此有无数俊士逼上梁山,竖起替天行道大旗,非求一家一姓富贵,实yu洞明天下清浊。上了梁山,此身便脱樊笼,安有昧心改xing,自甘下流,再重投鬼蜮之理?”

关胜听了,垂首不言。他是个忠直的汉子,此番虽来征剿梁山,但亦不愿意文过饰非,给这个腐恶的朝廷加以美化,于是顾左右而言它道:“既如此,公子今ri临阵,所为何来?”

西门庆拱手道:“却因敝山寨新设一书局,yu刊印新书,版于天下。小弟不才,新作一书,自信颇足寓目,只是写到一半时,却遭逢瓶颈,因此不得不厚颜前来求见将军,求将军指点一条明路。”

关胜听了,只觉得匪夷所思,暗想道:“这些贼寇,竟然也设起书局来?这……这……这究竟是何世道?”

目瞪口呆之余,听西门庆说得客气,只得回应道:“却不知公子所著何书?莫非是《chun秋正义》?若是如此,在下幼传家学,还可胡言两句。”

却见西门庆从怀中取出一个锦囊来,打开时,里面却是一本薄薄的书册。西门庆向前催马两步,双手递过,庄容道:“还请关将军斧正。”

关胜心说:“却不知这西门庆沽名钓誉,在书中胡说八道些甚么?”当下接过书来一看,却不由得又惊又喜,原来这书版面jing美,描画人物栩栩如生,五字书名更是动人心魄。正是《三国关羽传》!

封面有如人之脸,圣手书生萧让和玉臂匠金大坚亲自制版,自然一目之下,便令人魄荡神摇,再移不开目光。

关胜捧了书,赏玩半晌,这才揭开封面,看扉页时,却是一篇有关于梁山先贤堂书局的喻文,写道:“宇宙之所以浩瀚也,除有太阳太yin互为表里,尚有群星璀璨,拱卫其间,方垂星斗明煌之天象,人道亦如此。至圣先师,百世配享,如太阳离离之明,然至圣之外,竟无群贤布列其侧,孤星寥落,何失道如此?梁山不才,替天行道,设先贤堂,凡农商工医等庶众,有能利国利民,遗泽后世之创举者,不分胡汉,莫问贤愚,皆请列矣。如此得大星垂天,小星流明,方为普天一宇之壮观气慨。吾辈虽处人生逆旅,但既存此心,便行此道,特设梁山先贤堂书局,请为天下庶众张目。一一一四甲午年辛酉月丙戌ri乙未时,梁山西门庆书于先贤堂小轩窗下。”

这一篇虽只寥寥数百字,但读来却令关胜目荡神摇,忍不住抬眼向西门庆一望,暗道:“想不到斯人竟有如此之浩志!无论成败,其气慨亦足甲于天下英雄!”

再揭一页,已是书目,密密列出正文章节,第一回便是“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想到文中记载着先祖关羽的事迹,关胜哪里还按捺得住?急急翻到第一回,跃目便是调寄一阙《临江仙》,却写道。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chun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默默吟诵几遍,关胜只觉得颊齿留芳,其中真意,不醉人而人自醉,禁不住便想手舞足蹈起来,但还是勉强抑制,于马上深施一礼,喟叹道:“三奇公子大才,关某今ri拜服矣!”

西门庆急忙道:“关将军佩服错了人!此书并非在下原创,实乃一位罗姓奇人流传,在下今ri将之付印,只是借其jing华,加以变化而已,实不敢掠前辈之美为己用。”

关胜听了愕然。但转念之间,更敬服西门庆胸襟之坦荡,再拜道:“真义士也!”

西门庆谦称不敢时,关胜已是归心似箭,于是抱拳俯首道:“在下有一事,想求恳于三奇公子。”

听关胜说得客气,西门庆心中已经明白了捌玖,但还是拱手道:“关将军有话请讲,何来求恳二字?”

关胜便捧着非宜阵上仓促所观,在下yu请回营去,焚香净手,细品慢读,却不知……”

西门庆谦道:“关将军客气了,既蒙青目,便携去何妨?只不过此书草稿初版,尚未完本,而且史料难明,其中多有落笔犹豫处。因此在下今后还要冒昧拜托关将军,于令祖当年豪杰之事多所求证,务要做到尽善尽美,方不堕了三国英雄之威名!”

关胜听了,义不容辞道:“此事在下责无旁贷!”

按辔对语已毕,二人相向一揖,拨马各归本阵。

宣赞眼见关胜安然回马,心下大定,和郝思文联骑接出,问道:“哥哥何以面多喜sè?”

关胜大笑道:“昔ri三奇公子《下河东》一出,有识之士评论,便是在正史中为呼家将立传,也没那等彪炳后世的光彩。今ri我关家近之矣!”

郝思文奇道:“哥哥何出此言?”

关胜抚着胸前书册道:“兄弟们随我回帐说话。”

两军各自收兵。关胜回到中军帐,迫不及待地捧出那本《三国关羽传》向宣赞、郝思文照宝,宣赞、郝思文看到了,亦不由得见猎心喜。

宋时三国故事已经流行,孩童们最喜于此。每闻曹cāo兵败,则欢欣鼓舞,听到刘备落难,则愀然不乐,甚至于有哭泣垂涕者。宣赞、郝思文也是打孩童过来的,哪儿能免俗?眼前竟有现成印好的三国书,真叫他们心痒难搔,只恨不能抢了过来。

没奈何,三人只好挤在一处观看。罗贯中大神千锤百炼后的三国,自然看得三人目不交睫,赞不绝口。

正看得如痴如醉的时候,却忽有小兵来报。“三位将军,有宫、道二位监军已经驾到,正在营门前喝令弟兄们开营!”这正是:

对阵方将衣裳会,归营又碰jiān佞来。却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jing彩推荐:

第一百零二章 金山

西门庆的《三国关羽传》写到白门楼吕布殒命,曹cāo征讨刘备,关羽坐困孤城时,戛然而止,只在末页上淡墨批了一句——关圣关圣,既为义勇,奈何降曹?

关胜正看到意犹未尽处,下面却没有了,真是心痒难挠。而更多的,还是对下文的期待和徬徨。

期待,自然是恨不能一览为快;徬徨,却是对祖先名声不知会去向何方的隐隐担忧。

其实,历史上关家先祖关羽得到的评价并不高。关羽的谥号是“壮缪侯”——依照字面的解释,“壮”指的是武而不遂,寓意关羽乃是兵败身亡;“缪”本意是名与实爽,就是名不副实。两字放在一处,等于再说关羽名不副实,兵败身亡,这相当于恶谥了。

还好,关羽本人在生时已经被公认为万人敌的勇将,他死后直到南北朝,还和张飞一起被引证为英雄模式,供武将参照。到了唐贞元十八年(公元八零二年),第一座关羽神庙兴建,关羽被封为玉泉伽蓝,但这个神在佛教阶位是最低的,基本没甚么影响。

直到进了宋朝,宋真宗开始尊崇道教,封关羽为义勇武安王,将之纳入道教诸神圈,由此在中华大地,影响ri隆。到宋徽宗当政的时候,更加封关羽为崇宁真君,从此完全彻底地走上了神坛,为官民顶礼膜拜。

做为后人,关胜当然乐于看到先祖名望指ri高升。但此时虽有官方为关羽张目,但民间力量还未完全接受崇宁真君这个新神,如果西门庆的这本《三国关羽传》在后文中抓着关羽降曹的痛脚对其人大加诋毁,让人联想起从前“壮缪”的谥号来……劝官不必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被民意抛弃的关羽神格,终究会走向没落的吧?

西门庆有这个实力。他本人大名风靡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三奇公子已经成了传奇。近ri更有《下河东》一笔神来,呼家将因此誉满天下。大宋境内不敢明目张胆地翻唱这部对开国太祖不敬至极的戏文,但到处都有改头换面的选段如雨后chun笋般冒出;而辽国西夏则没有那般顾忌,全文照搬,唱得不亦乐乎。更甚者,当年杨家将杨业在抗辽战争中因被监军暗害,孤军奋战,力尽被俘后绝食而死,辽国敬其为人,在古北口为他修了杨无敌庙——现在又在杨无敌庙的对面,修了呼家将庙——三奇公子之无形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关胜绝对不愿意看到因西门庆在下文中一番贬损,先祖的名声就这么被打压下去。此刻他心中之忐忑,实在是难以形容。

偏就在这个时候,宫、道二监军,终于施施然来到关羽营寨前叫门。

关胜只好强自按捺下心头的隐忧,和宣赞、郝思文二将迎了出去。毕竟北宋以文抑武,文贵武贱,两个监军就是军中的太上皇,谁也不敢得罪了他们。

宫、道二太监一路上发了一笔不要太肥的横财,正是心情振奋的时候,看什么都顺眼。所以当早早来到关胜营中替他们打前站的阉毛子们向他们暗禀这几ri营中动向时——几ri里关胜如何按兵不动,今ri早间怎的与梁山匪首西门庆按辔笑谈,还有从西门庆手中接过了不知什么物事后一向沉稳的关胜竟然笑得如沐chun风——尽管听了这么多不利于关胜的传言,心情正爽的二太监还是很大度地宽容了过去——为将者,举动中自有神机,何须咱家cāo心?

与关胜相见后,二太监的好心情得到了延续。关胜和郝思文都是一表非俗,看着就让人舒服。另一个宣赞虽然骨骼清奇,但那厮有自知之明,始终落在人后低头不语,没碍着两位监军大人的眼,功德无量。

将两个监军接入军营后,寒喧两句,摆宴与贵人接风洗尘。阉几代们一路上从衮州刮着地皮出来,已经进去了惯xing状态,不假思索地便叫嚣起来:“这等粗茶淡饭,也能入得了我家公公之口吗?这般起夺人,真真是别叫过ri子了!”

早有阉毛子呼应起来:“大人说得是!这般糟了的腐食,只配丢进菜园子里沤肥料!”

宫太监便将面sè一沉,冷哼一声:“岂有此理!这是哪里?这是军中!军中能有这等饮食,已足见关将军用心了,尔等还想怎的?快与咱家闭了你们那鸟嘴!”

道太监则向关胜微笑道:“儿辈无知,倒叫将军看笑话了!”

关胜起身谢罪道:“军中ri子淡泊,实在怠慢了两位贵人!”

道太监摆手道:“哪里哪里!关将军请坐。我等过惯了锦食玉食的生涯,今次在将军营中换一换油腻胃口,亦是养生惜福之道。”

阉几代和阉毛子们见风转舵,异口同声恭维起来:“天道贵谦——咱家二位公公久侍天子,亦得悟了天道,此官家之幸、万民之福也!”

宫、道二太监矜持地一笑,抄起粗木筷子搛了一口粗食放进嘴里,以示自己与众三军同甘共苦的诚意。菜肴进口,二阉货脸上肌肉都是一僵,彼此对望一眼,已经做出了重大决定——这福不惜、生不养也没甚么遗憾的,回到自己帐篷里,就叫随行的厨子给自家开小灶。

菜肴既已如此,那酒水也就不必领教了。宫太监便把筷子一搁,咳嗽一声,正sè道:“如今酒菜已用过,咱们言归正传——关将军ri前擒得两个梁山有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