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营距离真定府不远,二十几里地的路而已,战马一路慢行也不过一个小时就到了。真定府是古城,上千年的历史,城墙低矮。城里人口也不算多,三万多人吧,但是真定府是大府,下辖的县和农村很多,又是冀中平原腹地,被接保定,南邻豫州。
街面上还算繁华,来来往往的行人不少,商铺多,商品还算丰富。随意问了几家粮行价格中等,至于食盐那一类的东西货源非常的充足,根本不用担心会涨价。府衙是老式的建筑,土木结构,历经战火还是那么的坚固。真定府知府依然是原知府冯通,据韩义说此人不错,能为老百姓做事情,好官一个。
原本刘宇打算让人通报一下,让这里的知府冯通出来迎接一下,必要的礼节还是需要的,就算刘宇想非常,大臣们也不答应啊,可是府门口几十名衙役正集合呢,每人拿着一条水火棍急急忙忙的,看样子挺着急的。
“你们这是干什么呢,李班头。冯知府在吗?”赵冲过去问。
那个李班头就是衙门里的一个衙役头目,负责衙役安全的那么一个职位,管理着几十个人。
李班头一看是赵冲,赶忙行礼:“将军大人,小的给您见礼了。你来的不是时候,冯大人在城北被人家困了起来,我这要赶紧的过去解围。”
“什么,堂堂知府大人,谁那么大胆。”赵冲问。
李班头看赵冲这群人可是一百多号骑兵呢,笑着说:“要不这样,赵将军过去看看。”
赵冲摇摇头回来了,地方上的事情他一个将军不可以随便参和的。
“冯大人不在衙门里,听说在城北出了点问题,衙役们正敢过去给他解围呢。”
刘宇也好奇,虽然说大汉对地方官权力限制的很厉害,可是要知道知府依然是四品的官员,在官本位的社会里,那权力不是一般的大,难道一个知府让人家给围殴了,还要衙役过去帮忙解围。
“噢,这个,咱们跟着去看看吧,你给那个李班头说说。”
李班头自然是乐意,他们在前面一路小跑,后面马队不紧不慢的跟着。
说来也算冯通点背,真定府北面有一条河流,叫做滹沱河,河水很宽,二十几米的水面,偏偏北上需要一座大桥。二十几年前,还是韩信做大齐帝国皇帝的时候,滹沱河大桥坏掉了,修这么一座石拱桥耗资不小。当时帝国连年征战,衙门根本没钱修这个桥,可是没有了桥出城去北面非常的不方面,来往的商贾都要绕行几十里地,或者通过小船摆渡。这时候河岸边有一个富户,大石桥村的石家。石家就找到知府大人,表示愿意修这个桥,而且修一座又坚固又好的大桥。但是人家也有要求,就是这座桥以后就归石家管理了,要收费,行人免费。衙门的公人、军队的车马都免费。但是来往的商贾运货车辆,马帮的马匹要收费。马拉大车每次五个铜币,拖货的马匹一个铜币。当时知府大人为了修好桥就答应了,也立下了文书,石家收费只能是把修桥的钱赚回来,最长不能超过二十年,可是今年已经都已经二十三年了。
冯通前几天北边查看农田,发现桥两边等的都是人,严重拥堵了交通,最重要的是这小小的过桥费严重影响了真定府的形象啊。
冯通来过大石桥村三次找石家商议,都没有成功。今天是第四次过来,带着二十名衙役和三十名壮丁,要把过去收费站给拆了。
桥两边的交通已经拥堵,北面是上百辆的马车,看到过桥无望已经找大车店休息了,南边的人看到根本过去不就回城了。桥北面,知府冯通正和一个白胡子老头子在理论,老头身后事三个强壮的大汉,再后面是上百名拿着铁锹农具的百姓。
知府这边比较惨,除了二十个衙役紧紧的站在知府大人身后,准备拆除收费站的民壮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刘宇等人远远的就看到他们正在对持呢,让人停住队伍。
“金兴霸,你带人在这里等着。走,赵将军,咱们过去看看。”
“这过去是不是很危险啊,我们还是跟过去吧。”金兴霸说。
刘宇没同意,只带了小猴洋子还有赵冲外加两个便装护卫过去了,这么去也是有讲究的,如果那里没有冲突,带领队伍过来无所谓的事情,可是有冲突,你就带军队过来了,这算什么事情,不用说大汉,就算是以前的朝代都规定了军队只能使对付外敌的,只要不是公开造反绝对不可以派军队参与这件事情。
刘宇等人过来的时候,双方对持的正激励呢。那个白胡子老头看样子有七十多岁了吧,站在桥边,下面就是滚滚的河水。
“冯大人,话再说多了没意思,今天你要是敢拆就给我准备好棺材,我老头子立刻从这里跳下去。”这老头说着已经站到了桥边上。
他身后的儿子和乡亲也不拦着,三个儿子还骂骂咧咧。
“姓冯的,我爹要是跳下去了,我一定把尸体抬到衙门里去,大家都看看啊,这是当年前任衙门签署的契约,这明明写着这桥归我们家管理。”
冯通也急眼了,他堂堂一个四品知府,一个过桥收费站拆了四次了好话坏话说尽了,就是听不进去。
第482章 收费站事件
石家老爷子要跳河,他的三个儿子也不拦着,但是冯通丝毫不惧。
“这桥是你们家建的没错,契约上还写着,收费二十年,或者把你家花到建桥上面的钱赚回来为止。可是今年到今年为止这座桥已经收费二十三年了,你说这个收费站该不该拆了。”冯通嗓门也大,旁边看热闹的群众纷纷表示赞同,过桥收费,虽然价格不贵,但是让人添堵吗,从古到今只有强盗这么干。
石家老爷子伶牙俐齿:“你不要光看着收费二十三年了,下面还有一条呢,要收回当时投资的成本。当年我家为了建这么一座大石桥那可是请的天下的能工巧匠,雇佣工人,石料开采,为此还死了几个人,一辆马拉大车不过收费不过五个铜币,可是大部分人都是乡里乡亲的,给个三两个铜币都让过去了,一天能多少车马拉大车,不过一百多辆,一条到晚都收不了五百个铜币。”
冯知府说:“五百个铜币还少啊,一天品均五百,一年多少钱啊。当年你家投入了多少钱,怎么可能还收不回来。”
石家大儿子说:“你当收的钱都归我们啊,地保捕快哪个不分一杯羹,还有啊,你当所有的人都愿意老老实实的交钱啊,没看到桥头上养着几十条大汉吗?一天五百个铜币,落到我们家的也就是百十个。”
“这个。”冯通也没辙,捕快地保都是些地头蛇类的人物,不管是酒楼青楼凡是来钱的地方他们总要插上一杠子,大汉成立以来,部分垃圾烂人捕快被清理出去,杀的杀,砍的砍,撤职的撤职。“那是以前的事情了,大汉成立以来哪个捕快敢随便伸手,不要脑袋了吗,监管那么严格,谁敢朝你伸手。”
石老爷子伶牙俐齿的说:“大汉成立才多久,不过半年的时间,以前收的钱没落下几个,现在我们要从新收费,我们再收二十年就一定不收了。”
冯通心道终于露出真实目的了吧,笑道:“就算你们二十三年来的收费不足以弥补你们修桥的花费,但是征收过桥费按照咱们大汉新规是不准许的。这座桥最多花费也就是一千金币,你们收费这么多年了,怎么也能收回七八成了,府衙就做一个让步,补偿给你五百金币,这桥就是永远和你们石家没关系了,如何?”
“做梦,”没等石老爷子发话呢,石家的二儿子说,“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啊。二十五年前可是知府大人亲自上门恳请我们家才勉强接了这活,历时两年才修成了这座大桥,那艰辛跟愚公移山差不多,五百个金币就给打发了?给要饭的呢。”
“那这么说就没得谈了。”知府冯大人看到从衙门请来的帮手到了,“那就一分钱不补偿了,来人啊,给我拆了。”
“是。”众衙役齐声喝道。在当时的那种环境下,衙役的优越性还是还是很强大的,早就看不惯石家了。几十名衙役拿着水火棍就要往前冲。
俗话说,民心如铁非是铁,官法如炉真如炉。一旦官府来真的了,石家请来的那些帮手都不敢上前了,按照前朝,也就是大齐国的规定,殴打、杀害衙役那可是重罪,轻者杀头,重了要灭族。只留下石老爷子,他三个儿子,还有五六十名石家村的大汉,他们平时都是靠着大桥收费过生活,现在自然是不肯让拆除的。
“别过来,别过来,再我过来我就跳了。”石老爷子大声怒吼着。
后面看的赵冲心情老激动了,心说冯通啊冯通,你早不有事,晚不有事,偏偏今天有事。这要是那老头跳河淹死了,不是你的错也是你的错。收费站是该拆,可是你不能逼死了人啊。
冯通当然不知道赵冲在想什么,他甚至都没有注意到后面多了几个人,更何况刘宇赵冲等人在人群里藏着看热闹呢。
冯通朝石老爷子深深鞠躬,“石老爷子您走好啊,我在这里送您了。您老走了,我们就可以更好更快的把收费站给拆除了。作为奖励,府衙将给送您一口上好的棺材。”
没人真的想死,石老爷子也不例外,都是七十多的人了,他自然不想跳水淹死。
“你可要想清楚,如果我跳河死了,被那些督察知道了,你这个知府恐怕是做到头了。”石老爷子广播没少听,什么事情都清楚,“你这是逼死百姓。”
“不用多说了,本官已经做好回家种红薯的准备了,陛下说了当官不为民做主,就要回家种红薯。”冯通振振有词。
石老爷的子的儿子们看到这个知府大人根本就不害怕自己的爹跳楼,赶忙给爹使眼色。石老头会意,转身过来了,“你让我跳我就跳,我还不跳了,我看你们能那我怎么着,反正咱有合约。要么补偿两千个金币,要么让我们再收二十年的过桥费。”
“不可能。”
石家父子立刻就大喊开了,说知府大人,衙门欺负老百姓云云,没多久百姓越聚集越多,居然达到了七八千人之多。
人群中刘宇不住的摇头,暗道这个冯通不过如此啊。不过就在此时,情况发生了变化。冯通拿出了一个铁质喇叭,大声的喊道:“乡亲们,现在的日子慢慢的富裕了,原来咱们的土地一年只种一季的小麦,现在还收了小麦还能加种一次玉米。粮食多了,日子好了,买马匹还能分期付款,你们说大家会买马车吗?一辆上好的环宇大车行生产的马车才两个金币,一车能拉两千多斤,能用几十年。”
百姓们经此提醒,纷纷说道:“会买,咱们这里是平原,用马车自然比用马匹载重的多。”
“买了马车好啊,可是让你们每次过这个桥一次要交五个铜币,不要几十个大汉就围上来了你们愿意吗?”冯通说。
“不愿意,不愿意。”百姓们纷纷附和。原本百姓对这个收费站根本不关心,为什么,因为他们没马车,有马车的都是有钱人,可是现在自己也将成为有车族,立场自然不同了。
第483章 冯通的见识
群情激愤,原本对是收费站漠不关心的百姓忽然间发现马车离自己如此之近,冀州连年征战,豪强大户很少,人口也不多,一共不过二百多万,农民每人二十亩的口粮田还是足够的。这里又是平原,自古都有养马的习惯,所以钱粮多了些之后就会买马车,有了马车不仅仅可以载人赶集,还能运输自己的粮食柴草,可谓是一车多能。
“你们可真是太黑了,花钱修桥把钱赚回来就行了呗,还想再收二十年,就不想想为儿孙积德吗?”一个百姓说。
另外一个拄着拐棍的老者对石老爷子说道:“修桥补路是好事,大家都感激你的恩情。这大石桥真叫一个棒,这质量没得说。”
石老爷子非常的激动,不住的点头,谁知道这老者忽然话锋一转又说道:“冯知府在咱们真定为官三年多了,那是颇有清名,亲自上门找你谈,又答应給五百个金币的补贴,你就把这收费站拆了吧。你石家良田数千亩,也不差收过桥费这点小钱。”
石老爷子气的转过头去不再理他了,这老者只看到一匹驼货的马两个铜币,一辆车五个铜币,就以为是小钱,他没想到的是,一天下来随便也有上百匹的马,上百辆的车过去,一天就是一个金币上下,如果赶到好时候,一天过几个大车队,那钱币哗哗的来,一年下来收来的过路费比地租要多很多。更何况现在大汉合并了大齐国,商业兴旺发达,来往的车马日渐多了起来,如果一天能达到上千辆马车的时候,一天就有五个金币,如此多的钱简直就是一台印钞机,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石家父子才商量了对策,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