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柔听完申诉。问她:“你怎么知道你丈夫不是逃亡?”盈哭道:“我丈夫久经沙场。站杀过数十个犯边地胡人。从不惧怕战场上地刀光血影。绝不会逃跑。另外。他对我十分珍爱。亦不是那种轻薄浮华不顾家庭妻小地人。我以为他地失踪定另有隐情。请大人公断。”高柔听后觉得有理。就问道:“你丈夫与别人有过仇恨吗?”盈回答:“丈夫为人良善。从没跟人有仇怨。”
高柔想了想。又换了一个角度问:“你丈夫没跟人有钱物上地交往吗?”盈本想直接摇头。又突然想起了什么。她低着头想了半天。这才答道:“对了。我丈夫曾经借钱给同营军士焦子文。我夫多次向他索要。他不肯归还。”高柔心中一惊。这焦子文为人狡诈刁蛮。前天酒后伤人触犯军纪。正被押在监狱。窦礼失踪此事会不会与他有关呢?想到此出。他便对盈说:“你暂且回去。待我调查之后再作决断。”
高柔待盈走后,立即传令将焦子文从牢中提出,询问几句前日伤人之事后,谈锋一转问道:“你曾借过人家的钱吗?”焦子文措手不及,面容失色,过了片刻方才回答:“我孤单贫穷,不敢借人家的钱。”高柔见他神态有异,便单刀直入地问道:“你曾借过同营军士窦礼的钱,为什么说不曾借呢?”
焦子文闻言脸色大变,知事已败露,无言以对,唯唯诺诺不再说话。高柔怒喝道:“你已经杀了窦礼,我证据在手,趁早招认,方可减罪,否则休怪军法无情!”焦子文顿时魂飞魄散,连忙叩头招认了犯罪事实。此事传出之后,大家一方面对高柔信服,使这个年轻人威望大增;另一方面又对破格提拔他的曹铄也是十分佩服,能够不计前仇,破格提拔自己先前竞争对手的亲属,这肚量也是够大的。
大家更加信服曹铄,于是他的并州刺史位子也越来越稳当,曹铄也开始准备对并州进行一场改革……!
第三卷 走马中原心未伤 第六章 初掌并州(下)
掌控并州除了需要那些官场人物的支持以外,民众的拥护以及具有威慑力的武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必备条件。曹铄还记得当年在老虎岭旁边的那个无名的小山上,他讲过的那些话,也许大家可能觉得有点假,但是那确实是自己的心声,现在终于有实现的机会了。
并州古属冀州之域,虞舜以冀州南北太远,分置并州。应邵曰:“地在两谷之间,故曰并州。”夏仍为冀州地,周曰并州。《周礼&m;#8226;职方》:“正北曰并州,其山镇曰恒山,薮曰昭余祁,川曰滹沱、呕夷;浸曰涞、易。”它是一个穷地方,但是也是一个有发展前途的地方。此时的并州并没有经过后世千百年的过度开发,还可以看到遍地绿树、河流密布的好好景致,水土流失更没有后世那样严重。在这并州这片尚属富饶的土地上,有着沱河、汾水、涅水、沁水、清漳水等大大小小数十条河流,不断为这片土地输送着养料,也养育着并州的人民。
而并州人民身上有着沉重的包袱,他们要叫越来越多的田赋,还要交纳口赋、算赋等人头税,还要定期或不定期服徭役,这样的局面下,人民就像被榨干了血液的行尸走肉,只是勉勉强强活着而已。对于这种情况,曹铄非常担心,他广泛征集大家意见,不但和南华囚仙、高柔等人商议,还广泛听取乡老、小吏等基层人士的意见,最终决定开始减负,他的第一步就是减轻田赋的份额。
田赋即田租,是国家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的土地税,属收益税性质。田赋地征课范围。为土地的出产物,包括粟米和刍稿,均以实物交纳。田赋的征课方法:田赋的征课依据是土地册籍。核实土地数量的方法,是“令民得以律占租”,是指农民自己申报。报告的内容包括耕地面积,大小人丁。土地产量等;经乡一级主管官吏(三老、啬夫审查核实,统一评定产量后,再根据实有田亩数,评定地亩产量和国家规定的税率,求出应纳税额。登记入册,按户汇编,上报到县,经批准后,由乡佐组织征收。
后来,因国家无事,社会稳定,在土地税收变化不多的情况下。为简化征收手续,就根据连续几年的征收情况,规定一个固定的税额,据以征收。把全国地土地。按照土地的肥瘠分为上、中、下三等,每一等根据连续几年的生产情况,确定一个平均收获量,对上、中、下三等不同的土地课以同一税率,这样,税率虽然一样,但每亩土地缴纳的税额不一样。
在汉代,田赋的征收,除了粟米之外,还有刍稿。刍稿是农作物的秸杆。用以充当饲料、燃料和建筑材料之用。有人认为刍稿是一种附加税。其实。从秦到汉,刍稿都是同粟米同时征收的。都应属于田赋收入地范围。如秦二世皇帝元年因灾减免。两者都是结合在一起进行的,刍稿属于田赋无疑。
大体情况了解以后,曹铄确定了一条还兵于农、恢复生产、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方针具体到田赋,其征收原则是:“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田租一律用实物交纳,且实行轻税政策:实行三十税一制,废除边境的十五税一制。这样一来,就极大地减轻了农民地负担,曹铄的第二步就是削减人头税。
新抵晋阳的曹铄顾不上休息,就一头扎进并州刺史部的户籍档案所在地,了解并州的情况。并州共有九个郡县,九十八个县邑以及侯国,在籍的共计有民十一万五千零一十一户,七十万三千六十五口人。这个数目也太少了,曹铄还记得小时候跟曹操翻看司隶户籍,那里有六十一万户,约三百一十万六千人;而后来在兖州跟从义父曹操学习处理政事时,他清楚地记得兖州有七十九万九千户,约四百零五万两千人,足足是这并州的六倍左右!
并州一方面直接面对外族的入侵,战事频繁,另一方面赋税徭役太重了,许多平民百姓不堪重负,纷纷逃亡。留在原地的百姓就要分担更重的徭役,不久也跟着逃亡了。这种恶性循环就像一个大大地毒瘤,不断抽取并州地生命潜力。那么有什么办法呢?曹铄待在书房里一想就是一整天,可是什么头绪也没有,因为他对这大汉的赋税、徭役了解地不多,闭门造车当然想不出什么好想法。
第二天,曹铄专门从晋阳找来几个熟知这些事物的老吏,听他们解说。这才知道原来过去人是要叫人头税地,又称口赋、算赋。汉代的口赋又叫口钱,征收对象是七岁至十四岁的少年儿童。汉代规定,凡适龄的少年儿童,不论男女,每人每年要交纳口赋钱二十,充作皇室收入。而算赋,是对成年人征收的人头赋。算赋的开征始于汉高祖四年,当时规定:凡年龄在十五岁以上至五十六岁的成年男女,每人每年需要向国家交纳算赋一百二十钱,叫一算,作国家购置车马兵器之用。
另外,为限制商贾谋取暴利,在赋税上对商人加重征敛,每人每年两算,即纳二百四十钱;为保障农业生产有足够的劳力,鼓励人口增殖,对家有奴婢课重税,每人每年两算,占有奴婢越多,纳税越多。为了鼓励生育,对晚婚者课重税,凡女子十五岁不结婚,到三十岁,分成五等,每升一等,加征一算。到三十岁加到五算,即一年要交六百钱。这种累进课税法,在税制上说来,倒也是一种进步。
曹铄自己拿了个草棍。自己在地上列了个算式:并州现在约有七十万三千人。其中成年人约站六成。每人按一年一算一百二十钱计算地话要交五千零六十一万六千钱;老年人免税。不用交钱;少年人约占两成。每人每年交二十钱。要交二百八十一万两千钱。这样一来并州光每年地口算钱就要交五千三百四十二万钱!
周围那些个拿着算筹地老吏用崇拜地眼光看着曹铄。天呢。刺史大人这么厉害。在地上随便花了几个弯弯曲曲地小图就把数字推算出来了。既快捷又准确。难道这就是传说中地河图洛书?要知道当年刺史大人可是从皇宫之中协助蔡琰抢了不少图书出来。一时传为天下佳话。保不齐里面就有那被藏匿许久地河图洛书。
大家看着曹铄。心里越发敬服。可是曹铄根本就没有心情注意这些。他在心里暗暗感叹:怎么会有这么大地数目啊!自从洛阳战事频繁以后。虽然这些钱款招收。可是并没有再押解出并州。而是一直放在府库之中。要不是曹铄临时起意。这笔钱可能就要不明不白地流失了。现在该怎么办?全免了?并州可没有这么富裕。何况这笔钱中有八成是要划归并州。作为讨伐胡人地军费地;可是如果不免除。居民地负担也太重了。他们不但要按十税一叫田赋(佃农还要拿出更多份额交田租)。还要承担这部分人头钱。而且还要定期服徭役。怪不得好多人逃匿呢。
曹铄想了很久。最后他一咬牙。下了决断。他在心里想着:反正我回到这汉末。老天不是让我来收税地。如果那样地话还不如让个地税、国税地人员来穿越呢。起码他们业务熟练。既然坐上了刺史这个位子。就要为百姓谋好处。替自己扬美名。
曹铄下令:从即日起。并州废除口赋。所有七岁至十四岁儿童不用再交一枚铜板。不但不用交钱。从今日起。凡是生男孩地。赏酒一坛、猪一只;生女孩地。赏酒一坛、羊羔一只;如生子女四人以上者。加赏牛犊一头。不但如此。从今日起。商人、赘婿所交算赋与常人同。而且一律降至一百钱。而且待并州财政有结余时这数目将会逐渐降低直至免除。这样一来。虽然交地钱地总数少了。可是由于不用往京城押解。并州实际所得钱数与往常所分地大致相等。并没有降低。
同时。继续实施累计课税法:为保障农业生产有足够地劳力。鼓励人口增殖。对家有奴婢课重税。每人每年两算。占有奴婢越多。纳税越多。但是家有中外族奴隶不受此税限制;为了鼓励生育。对晚婚者课重税。凡女子十五岁不结婚。到三十岁。分成五等。每升一等。加征一算。到三十岁加到五算。即一年要交六百钱。
此令一下,并州欢声雷动,那些个平民百姓每家只是要少交六七十钱,虽然数目不多,但对于穷苦百姓还是一个不小的减负之举。尤其是关中连年征战,赋税也越来越重,开始有些人悄悄跑到并州来讨生活。对这些人,曹铄自然举双手欢迎,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移民优惠政策,规定凡是移民至并州的,免除十年算赋及徭役,租种荣军农场田地的,由当地荣军农场借给种子及口粮,并免除三年田赋。此令一下,迁移地幅度更大了,尤其是关中、司隶一带的穷苦百姓,往往整村整县地往并州跑。
曹铄看着户籍上越来越多的名字,欣慰地笑了,想要在汉末称雄实现自己的梦想,就要手上有兵,而这兵源如果没有雄厚地物质基础,没有广泛的人员基础只会越来越少,逐渐枯萎。实行削减田赋,减免人头税,正是为此,初掌并州,干得还不错!不过接下来,他的任务更重了,难度也更大了,因为他将要挑战的,是那越来越沉重的徭役!!
第三卷 走马中原心未伤 第七章 千里救曹操(上)
不回到古代不知道古代百姓的负担之重,他们不但要交口赋、算赋等人头税,还要交比例越来越高的田赋,除此之外,他们还要服各种各样的徭役,包括为皇室和郡县所服的各种劳役,还包括在地方、郡县、京城和边境所服的各种兵役。曹铄听取各方意见,削减田赋,减免人头税,接下来他瞄准的就是那沉重的徭役。
汉代规定,平民年龄在二十三至五十六之间的,均有义务服役。凡民达到服役年龄,就要进行登记,叫“傅”。凡成丁登记到名册上后,就意味着准备应征服役了。
平民被征发服劳役,一般包括建筑宫室、陵墓、城池、边境和冲要的障塞,修筑驰道,治理江河,修筑大规模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堵塞黄河决口,往边境运送粮草物资,军队出征时军需用品的运输,以及皇帝出巡时所经过道路桥梁的修筑和维护,运输工具的供应、随行人员的招待等。这些项目,虽然工程规模大小不一样,但沉重的劳役,给贫苦人民带来了诸多不便。
在这个去五十里外就算是出远门的汉末,服劳役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不但要自己准备来回路程的粮食,还得不到任何医疗保证,很多人一旦在工地病倒了,就会被监工偷偷扔进荒山。运气好、身体底子好的,还能勉强撑下来;体质弱的基本上都活活病死,喂了野狼。可是如果不去服这劳役,就会被抄家,甚至要在牢里待个十二三年!
不光是劳役,还有兵役,此时的兵役,包括正卒、更卒和戍卒等三种。不得不说当初设立这些个役法的人想法是好的,但是考虑有点欠缺。像正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