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4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部尚书殷特布想来已经有了章程,躬身回道:〃启禀万岁爷,臣部几位大人商议后。已经联名书了折子。〃说着,从袖口中取了折子,双手奉到头顶。

康熙点点头,内侍已经从殷特布手中接过折子,递到御前的书案上。

兵部几位堂官的意思,按照先外后内的规矩,遣兵部司官与理藩院司官各一人,去哈密上次汗王白克额敏。至于那奋勇杀毒的二百旗兵,不管是阵亡受伤。还在继续坚守哈密地。则等事定日再议叙。

〃准奏!〃康熙将折子合上,开口说道。

随后。殷特布退回他地位置,兵部的差事也算是回禀完毕。

在听闻了西北地战况后,众人心里越发眼热。

一个从三品的汉人游击都能占了这个〃便宜〃,捞了这么一份军功,那他们这些八旗子弟,岂能落在南蛮子后头?

康熙接下来吩咐大学士与尚书等人的话,却听得众人晴天霹雳一般:〃泽卜尊丹巴胡土克图处,著派贤能司官一员,驰驿前往,令胡土克图速遣人前往策妄阿喇布坦处去云,中国至圣皇帝大沛仁恩欲天下共享太平,尔无故发兵,被驻扎哈密二百缘旗兵及哈密回子尽行击败。今既败北,如何度日?何不速遣使至皇帝前跪请伏罪。尔若不如此恳求,必加天讨……〃

这是要招抚,而不是剿灭了!

不过是几千不安分地厄鲁特人,胆敢行如此大不违之事,自当严惩,岂能姑息?

这样的话,往后再二再三,朝廷的威严何在?

曹对于武事并不热衷,心里想着的是那个战报上提到的笔帖式常保住。

说起来,这个却不算是陌生人。

他是永庆的族弟,伯爵府的旁支,其祖父是永庆祖父的庶弟。

早年永庆在京时,联系不多的完颜氏族人中,就有这个常保住。

曹还曾遇到过两遭,一起在永庆家喝过酒。

永庆出京后,曹没有再见过常保住,只知道他补了笔帖式,后来出京当差了。实没想到,他竟然去地是哈密。

笔帖式,正八品的顶戴。

能名声直通御前,不晓得是哈密那边人才匮乏。还是沾了〃完颜〃这个姓氏的缘故?

只是,策妄阿喇布坦难道是吃饱了撑得,来征战玩儿?

曹浑浑噩噩的,好像有什么东西在脑中闪现。

要是因雪灾的缘故,策妄阿喇布坦就该带着人马多多劫掠四方,而不是在想着围城。

没有后勤供应。攻打城池那简直是玩笑一般。

能够底气这么足,倚仗的是什么?这幕后有没有其他人的操手?

曹的脑子里出现地是北边地那只大熊,如今正是沙皇彼得当政的时候。

莫不是鄂罗丝有了南下扩的打算,这可是件大事,得需要小心提防。

就连曹这半吊子,都能想到其幕后倚仗之人上,康熙自然也是晓得的。

曹想到这点,寻思刚才的所谓〃招抚〃,看来更像是〃安抚〃京里地人心……

少一时。散朝。

曹已经是没了困意,十六阿哥凑上来,低声道:〃曹。有话对你说,跟我来。〃

曹原是同兵部的几位属官一处,闻言对几个下属摆摆手别过,自己个儿随着十六阿哥出去。

鲜少看到十六阿哥这般郑重的模样,曹心里也是纳罕,猜不到他到底想说什么。

说话间,两人到了个海子边上。

这里甚是静寂,水波荡漾,几只水禽在在岸边飞来飞去。

〃什么事。还巴巴地来这边说?〃曹见十六阿哥沉吟不语,笑着开口问道。

十六阿哥却是没有笑模样,看着曹,皱眉道:〃孚若,有件事儿不对头,你心里要有个数。〃

曹闻言诧异,道:〃十六爷,这是哪一出?〃

十六阿哥犹豫了一下,道:〃昨儿派去你家的人。虽说打地是额娘地口号,但是你也当知道,我额娘是做不得主的。皇阿玛同姨夫是总角之交,又念及先前老太君地情分,多关照些也不算什么。奇就奇在太后那边,不晓得有谁在太后面前吹了风,她老人家好像是姨娘有所误解……我额娘听着她话音不对,心里有些不放心,昨晚寻我。让我转告你。让姨娘称病,先别往宫里谢恩了!等太后消消气。或是过了这阵再进宫也不迟。〃

能有什么误解?

李氏行事循规蹈矩,没有闹出了不得的笑话,名声甚好。

太后那边,该不会是因李氏地身世,才心中恼怒的吧?

曹点了点头,道:〃嗯,晓得了,谢过娘娘与十六爷……〃说到这里,却是想起昨儿听初瑜说起,她们婆媳今儿就要进宫谢恩。

他忙掏出怀表看了,已经是在辰正(上午十点)。

十六阿哥见他神情,道:〃怎么,姨母今儿就进宫了?

曹点了点头,道:〃看来要先到园子门口看看,母亲进园子没有。要是没有的话,我骑马回城,却是真可好拦住。〃

十六阿哥道:〃如此最好。那咱们也别耽搁了,这就去园子门口问问!

却是刚好来迟一步,李氏与初瑜婆媳两个已经进了园子。

李氏性子柔弱,早年虽也进过宫,但是不过是以王嫔地亲眷进的,很少接触其他宫妃。

却是不晓得太后这位老人家,会如何对李氏。

十六阿哥见曹脸上多了担忧,拍了拍他的肩膀的:〃你别担心,还有我呢。再说太后老人家不快虽不快,却不会行是歹毒之举。姨母是诰命,又不是后宫,最多一个冷脸子到头了,不用放在心上。〃

要是李氏身上没有身世之谜,自然是如此,如今却有些不保准了……疼难忍。

西北用兵,虽说派出的两路人马数量都不多,但仍是烧银子。

康熙正想得跑身,就听魏珠低声道:〃万岁爷,奴婢奉命往太后宫去送吃食,出来时,遇到了进宫谢恩的曹夫人与和瑞郡主。〃

〃谢恩?〃康熙沉吟了一下,起身道:〃晓得了,难为你用心,走,过去瞧瞧去……〃

又码到这个时候,泪,争取今晚正常过来,睡觉去,梦中求票票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五百五十二章 血亲(上)

畅春园,寿萱春永殿。

太后坐在炕上,笑眯眯地看着宜妃抱在怀里的重孙女。

她十几岁就离开科尔沁,进了紫禁城。虽说没有生育一儿半女,但是嫡后的身份却使得她儿孙满堂。

孙子、孙女就有数十人,到了重孙子这一辈,已经上百人。很多人,她都没有得见,如今不少重孙、重孙女长大成人,连玄孙都有了。

宜妃原是坐在挨着炕边的小凳子上哄孙女,见太后有兴致,笑着将小姑娘放在炕上,用蒙语对太后说道:〃太后,您瞧,这小丫头的耳朵,同她阿玛一样,都随了主子爷,看着着实可人疼。〃

太后一辈子不会说汉话,太后宫中,使唤的都是蒙古与满人奴才。就是康熙来这边请安,也多是用的蒙语,偶尔也用满语。

早在太皇太后还在世时,后宫中没有汉妃,上至嫔妃,下至太监宫女,多是说满语,还有说蒙语的,说汉话的少之又少。

太皇太后去世,才算终结了大清后宫中的满蒙语时代。

虽说还有个太后,也是不谐汉话的,但是因她向来荣养,鲜少插手宫务,所以在后宫的影响完全比不上太皇太后。

不过,其他的地方说汉话可以,在太后面前,众人还是要蒙语或者满语对答。宜妃入宫早,又是个机灵人。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讨好太皇太后与皇太后,她的蒙语也学得甚是用心,说的极为利索。

因这个缘故,在后宫诸位嫔妃中,太后待宜妃最为亲厚。

加上宜妃地长子。又是太后亲自抚育地。所以相处起来又是不同。

这被宜妃抱到炕上地小姑娘。一岁半大小。看来是见天被人瞅来瞅去地。她也不怕生。站在那里。眼睛乌溜溜地。带着几分好奇地望向太后。

太后见了。很是喜欢。伸手拉她到跟前。抱她在膝上坐了。用蒙语赞了几句。

小姑娘抿着小嘴。看了看坐在凳子上地宜妃。又看了看侍立在其身后地母亲与祖母。歪着小脑袋。巴巴地看着太后胸前地一串金珊瑚手串。

太后瞧了。便将前襟前地手串解下。挂到小姑娘胸前地扣子上。

小姑娘好像很意外。睁大了眼睛看了看太后。又低头看看自己地前襟。已经笑得露出两个小酒窝。她伸出一双胖胖地小手。把玩着那串珠子。

太后眯着眼睛。用手摩挲着小姑娘的后背。

小姑娘可见是真高兴了,小嘴咧着,〃咯咯〃地笑出声来。

突然,她停止了把玩,伸出两个小胖胳膊,一把搂住太后地脖颈。

太后先是唬得一怔,随即却是被小姑娘给逗笑了。

小姑娘搂住太后的脖颈,探出脑袋去,在太后脸颊上〃吧唧〃一声。亲了一口,留下了湿乎乎的口水印。

这小姑娘不是别人,正是十六阿哥的嫡长女。

今儿,她是被母亲郭络罗氏抱着给宜妃请安,又让宜妃给带到太后宫来。

十六阿哥现下只有这一个女儿,又是嫡出,自然是爱之如珍似宝的。

平素见了,他就是将女儿抱在怀里,不肯撒手。看到什么好东西,都想着淘换过来给闺女玩儿,倒是比对儿子更亲近几分。

父女之间的互动,就是来〃香香〃。~~~~

变着法的哄姑娘高兴,让闺女〃香〃自己一个,就是十六阿哥平素的乐事。

小姑娘一时欢喜之下,便主动〃香〃了太后一下。

太后虽说已经五代同堂,儿孙众多,但是彼此难得相见。

就算见了。孩子们也都被大人教了规矩。只会磕头请安,守一个〃礼〃字。像小姑娘这般天性流露的还是头一遭。

太后也是添了欢喜,见曾孙女喜欢这金珊瑚地物件,便叫人将首饰匣里的几样金珊瑚首饰都送了过来。

有项圈,有朝珠、佛珠,还有戒指与耳环。

七七八八的,摆了半炕。红彤彤地,分外醒目。

小姑娘已经是看不过来,不晓得摸哪个好了。

太后见她伸手要抓戒指,忙递了个项圈给她把玩,随即吩咐宜妃道:〃那小物什,让十六媳妇帮孩子收着,要不,送到嘴里,可是了不得。大的东西让她先玩儿,走时也都给她。〃

屋子里除了太后与宜妃外,德妃也在,坐在宜妃对面的凳子上。宜妃身后侍立的是王嫔与十六福晋婆媳,德妃身后是十四福晋与几个在园子里伴驾的年轻贵人。

这半炕的金珊瑚首饰,足有一二十件,说赏就赏了,连宜妃都有些眼热。

宜妃笑得花枝乱颤,转过头来对王嫔与十六福晋道:〃还不快点谢赏,连我都眼红了,这曾孙女一来,可是入了太后的眼了。〃说着,又笑着奉承道:〃借太后吉言,今儿得了太后的赞,又得了太后的赏,也是这孩子地福气呢!〃

王嫔与十六福晋上前,身子已经插葱似的,矮了下去谢赏。

太后笑着摆摆手,叫她们起了。

宜妃又笑着说道:〃太后,这孩子十五个月了,还没起名儿,要不然就恭请太后赐个名

太后笑着点了点头,寻思了一会儿,道:〃小名就叫宝音吧。〃

屋子里众人,除了几个年轻贵人与十六福晋进宫年头短,对蒙语不甚熟外。其他德妃、宜妃与王嫔都是学了半辈子蒙古的,自然是晓得这〃宝音〃的意思。

宝音,是蒙语,换成汉话,就是〃福〃的意思。

用这个做孩子的小名儿,又吉利又大方,甚是妥帖不过。

这次却是连宜妃也起了,同王嫔与十六福晋一起谢过太后赐名。

屋子里一片其乐融融,就听殿外太监扬着公鸭嗓道:〃启禀太后,礼部侍郎、二等伯曹寅之妻李氏同和瑞郡主奉懿旨前来请安。〃

屋子里的热闹瞬间冷了下来。太后看了看德妃,又瞧了瞧宜妃,微微皱眉,吩咐边上的内侍传人。

早些年,太后这边也是有不少外命妇请安的。

因这几年体力不支,老人家怕吵闹。除了圣寿节一并受礼外,其他地命妇都见的少了。

偶尔召见两个,也不外乎是经年地老人,过来讲讲古什么的。

这次破例召见李氏,太后心里却是置着气。

老人家上了年岁,这性子就执拗起来。

她有个嫡亲的侄孙,想要留在京里这边当差,却是因各种家法制度约束,只补了个虚缺。整理日无所事事,隔三差五便要来太后这边撞一次钟。

曹家倚仗的,不过是孙氏当年照看康熙十来年的情分。

这点。让太后心里很不舒坦。

她同康熙现下虽是母子情深,但是早年的关系生疏得紧。

曹家不过是包衣奴才,只因沾了孙氏地光,儿子为高官,孙女栓婚郡王,孙子指了郡主,加上阖家抬旗,这已经是天大地体面。

如今,连个妇女怀孕。都要使唤内务府地嬷嬷,这依然是王府待遇。

太后这边的亲戚,却是连个奴才也比不上,老人家心里怎么会舒坦?

虽说李氏在去年圣寿节时,也曾随同其他诰命进宫请安,不过是站在人群里行礼罢了,太后没大留意过。

少一时,李氏与初瑜已经随着内侍进来。

走进屋子几步,婆媳两个都蹲了下去。

李氏操着生疏地满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