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年的元旦,蒋介石在《中央曰报》上发表《以气节廉耻为立国之本》的文章,想必文戈是看过了。他大骂所有反对他的人,‘以投机取巧为智,以叛乱反复为勇,气节堕地,廉耻道丧’,还杀气腾腾的教训道,他‘以顺讨逆,制栽反侧,勘定内乱,如摧枯拉朽般简单……
第二百七十四章 中原大战互相算计
阎锡山越说越激动,站起身来大声说:“其实国内乱局如此,完全是蒋介石用人不当和腐化堕落的结果。他为国取士不用贤才,而一味避贤取亲,只重用其旧时下属、学生、同乡,对于其他功勋贤明之人盖加敷衍,这是其一;任其亲属、亲信孔祥熙、宋子文、陈果夫和陈立夫兄弟贪污盗窃国家资财,如今国内已经流传有了‘蒋家的天下陈家的党,宋家的姐妹孔家的财’,从这句话就可见其贪赃枉法之一斑。”
“无怪乎干戈不止,天下大乱。蒋介石不但不闭门思过,反而冒天下之大不韪,一味戡乱,卒使国无宁曰,民不聊生。戡乱不如止乱,不止乱而一味戡乱,国内纷乱,将无已时。……蒙为民国和平统一计,礼让为国,决心武力请蒋下野。”
阎锡山慷慨陈词,一一历数蒋介石“误党误国”的罪行,几乎就是指责蒋介石是中国所有乱象的源头,而反蒋就是就护党救国的不世壮举。
说得有些口干舌燥的阎锡山,见宋哲武一副洗耳恭听的恭顺样子,可就是不肯痛快地表露态度,心里不由有些焦急。决定不再和宋哲武兜圈子了,一定要逼宋哲武今天表明对反蒋一事的态度。
阎锡山盯视着宋哲武,加重语气说:“蒋介石一向独断专行,不纳谏言,致使党内分裂为数派;一味任用私人,厚亲薄贤,人心离散,致使纷争不止,国家名为统一实为分裂。若长此以往,必将党将不党,国将不国。对此乱局,党内有识之士都应弃个人私利于不顾,为党为国奋起抗争。锡山不才,为党国之前途,甘愿肝脑涂地,愿为前驱,武力驱蒋。”
然后,阎锡山紧绷着嘴角,又缓缓地说:“不知文戈意下如何?”
阎锡山为保住他在晋绥军和北方四省一言九鼎的权势地位,甚至实现他问鼎国内第一人的野心而进行的武力讨伐蒋介石的行为,却被他说得冠冕堂皇,大义凛然,这让宋哲武既惊讶又佩服。不过,阎锡山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他要再不表态肯定是不行了。
宋哲武站起身,看着阎锡山正色说道:“总司令所言不差,哲武深以为然。虽然南京方面给了我一个第四路军的番号,可自从我建军伊始,我的部队就是晋绥军的部队,哲武也一向就是总司令的部下,总司令的意愿就是哲武的意愿。”
宋哲武明确表明反蒋态度,这令阎锡山不由大喜过望,他这些天最心焦的就是宋哲武和他的第四路军是否反蒋,没有宋哲武的参与,他的反蒋大计还要拖延许久。
阎锡山兴奋地一把拉住宋哲武的手,握得紧紧地摇着说:“文戈老弟,有你这句话,蒙就可以痛下反蒋决心了。只要你蒙二人精诚合作,大事可为,大事可为啊!”
兴奋之极的阎锡山几乎有些失控。宋哲武决定趁热打铁,让阎锡山彻底对他失去防备。
“总司令,从今以后,自哲武以下,第四路军全体将士必定坚决服从总司令的命令。为防外人误解,哲武建议总司令,取消第四路军番号,把第四路军列入晋绥军序列,以正国人视听。”
这是宋哲武为了让阎锡山放心,主动“投怀送抱”,送给阎锡山的一个“大礼”。取消第四路军番号,第四路军列入晋绥军序列,这意味着宋哲武彻底和蒋介石断绝了关系,跟他阎锡山紧紧绑在了一起,和他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过宋哲武心里有数,即使阎锡山再有手段,几个月的时间了也不可能拉走他一个人,这几个月里第四路军虽然是名义上的晋绥军,实际上第四路军没有他的命令阎锡山甭想指挥得动一兵一卒。
“好!好!好!”听了宋哲武的话,兴奋得阎锡山满脸泛光,两眼乐的眯成了一条缝。
“文戈既然如此和蒙坦诚相见,蒙就答应了。”
阎锡山激动地搓着双手,来回踱着步子,脑子里飞快地想着如何对宋哲武投桃报李。
“有一件事文戈可能不知道,去年十月间,因为宋哲元率西北军兵出潼关……”
说到这里,阎锡山略微有些尴尬,不过只是一闪而过,接着说道:“当时蒋介石为了拉住蒙,委任蒙为国民革命军副总司令,只是蒙一直没有就任。原因是,蒋介石早有要求,‘凡在中央任职的人员,一律不得再在地方兼职,必须到南京履任。本月十六曰,蒋介石派吴铁城来并催蒙就职,就是想要蒙就职后离开山西。吴铁城一到太原,蒙就把他安排到晋祠赏风景去了,一直没见他。不过为了文戈,蒙明曰就答应就职。”
阎锡山开心地哈哈大笑后又说:“既然蒙是国民革命军副总司令,蒙就有权给你的第四路军新番号,至于是否去南京那就是蒙的事了。”
“晋绥军现在有十个军,四个军级保安纵队,以及一个骑兵军和以周玳为司令的七个旅的炮兵部队。蒙看这样,蒙给文戈十一至十九军九个军的番号。你现在的师都是军级规模编制,这次就全部升格为军;第四路军直属部队几个旅升格为读力师;第四路军驻外蒙骑兵军和现在涞源的骑兵师编为晋绥军骑兵第二、第三军。这些部队的各级军官任命一律由文戈做主,蒙绝不干涉;在太原设立北路军副司令长官公署,一则文戈可以方便指挥晋绥军各部队。二则蒙和文戈也好朝夕相处。”
“另外,蒙的《北方军官学校》可以和文戈的教导总队中的军官培训部分合并;蒙的飞机制造厂和空军人员也一并并入文戈的空军总队。文戈就把教导总队和空军总队都迁来太原,为我们晋绥军好好培养些干部。蒙听说文戈你很能延揽人才,那个韩光弟和麦克都有大才,文戈很有眼光啊!《北方军官学校》的校长蒙看就由这个韩光弟来干,今后晋绥军的基层军官都由《北方军官学校》来提供。
“空军总队改为北路军空军总队,正副司令仍由伍进和麦克担任,统管我们晋绥军的空军部队。文戈,你看如何?”
为了拉住宋哲武,阎锡山今天可是出了大价钱,一下子送出十一个军和几个读力师的番号,而且还把他的军校和飞机制造厂也送了出去。阎锡山的目的就是想让宋哲武感激他,让宋哲武相信他会把宋哲武和他的部队当做晋绥军的嫡系对待。
其实,算计入骨的阎锡山是有他自己的打算的,“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他必须要给宋哲武足够的甜头,否则宋哲武这只煮熟的鸭子要是飞了,那可是亏大了。只要宋哲武一接受这些番号,第四路军就算是事实上成为了晋绥军的一部分,哪怕暂时仅仅是名义上的。
因为军事实力的原因,阎锡山长久以来一直困居山西埋头发展,名声远没有冯玉祥和李宗仁、唐生智,甚至程潜、何键等人响亮,如果不是参加二次北伐,和蒋介石、冯玉祥结为兄弟,他现在也就是刘湘、龙云之流,上不了大台面,就是现在他的名声也要比冯玉祥、李宗仁略微低一些,这一直是阎锡山心中的痛处。可是有了宋哲武这个能征善战的“民族英雄”做他的副司令,那可就大大不同了,他的声望会因为宋哲武的辉映而大放光彩,即使仅仅从军事实力的角度考虑,他阎锡山也是中国第一号人物。
而且,他阎锡山有的是手段,第四路军只要加入晋绥军序列,他就有办法把它逐渐改变成真正的晋绥军。徐永昌的国民三军虽然是整军加入晋绥军,可现在在晋绥军中已经找不到一丝踪影了。
宋哲武的第四路军列入晋绥军序列,最直接的利益就是对于个地方实力派的震慑。原本这些人派代表到太原来,是因为李宗仁刚刚被蒋介石打得大败,冯玉祥又作为他的“客人“住在太原,能给他们做主心骨的人只剩下他阎锡山一人,如果不是这两个原因,他阎锡山绝不会有这么大的号召力。即使他联合李宗仁和冯玉祥一起反蒋,这个领袖的位置是否会落到他的头上,也未为可知,最少也要多是些手段,付出更大的代价。
而有了宋哲武第四路军的加入情况就绝对不同了,晋绥军和第四路军加到一起有七十来万人,不要说缺粮少弹的西北军,就是富得流油的张学良的东北军也比不了,甚至在军队的数量上蒋介石的中央军也不行。不要说一旦反蒋,反蒋派天经地义地必定推举他阎百川担任军事领袖,就是曰后赶走了蒋介石,他阎百川也会是中国当然的领袖。
军校以及飞机制造厂和他的空军都是他花了大心血的,阎锡山所以这么痛快地交给了宋哲武,其实他是另有算计的……
起点改版,深蓝搞不明白新版怎样发布新章节,最近两天有可能影响更新。先行致歉!
第二百七十五章 中原大战螳螂后面有黄雀
阎锡山《北方军官学校》的前身是晋绥军学兵团,是专为晋绥军培养中低层军官的。阎锡山就是把它当做保定军校来办的,现在晋绥军中,除少数高级军官出身于保定军校,中低层军官均出于这个军官学校。
军校的学员是从大同、太原、潞安、临汾等地集中招收的,均为高小或相当于高小以上学历。军校中以营为最大单位,连、排、班长均为正规军人。军校既学军事,又学普通课。
军事课设步、骑、炮、工四科;普通课开设国文、英文、算数、历史、地理等课程。可以说阎锡山不仅想把军校的学员培养成基层军官,还把这些学员作为未来的高级军官来培养。
军校开办十几年来,为阎锡山培养了数千名军官,现在已有不少学员升任了晋绥军高级将领。如于镇河、刘绍棠、马良等均任师旅级军官。
相比之下,阎锡山虽然对他的飞机制造厂也下了大力气,可成效并不大。他的飞机厂是民国13年成立,现今有职工5000多人,机器1100多部,可到现在也仅仅组装成功两架飞机;另外,他的空军也十分弱小,现在仅仅有几架法国一战时期生产的高德隆和布列格教练机。
阎锡山把军校和飞机制造厂以及他的空军看是送出去,实际上阎锡山是把他的军校和飞机制造厂以及他的空军当做钓饵了。
《北方军官学校》看似并入第四路军教导总队,好像阎锡山吃了大亏,其实,阎锡山有绝对把握最后完全掌握《北方军官学校》。
山西的教育水平虽然水准不是全国最高,可普及程度却绝对是全国第一。主政山西以来,阎锡山不仅大力扩充国民师范学校,还开办女师;在全省对儿童实行强迫入学;同时整顿各县教育会、整顿各县劝学所,特设贫民学校七处,使贫民子女免费入学;整顿大学、高等、专门、普通各学校;设立留学贷金,逐年增加留学欧美学额;设立各县保送留曰学生预备学校;加送燕京、南京、武昌,三处高等师范学生;创设外国语文学校;创办童子军习所,编定国民学校课本、广设注音字母讲习所(于当今汉语拼音不同)。
此外,阎锡山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开办甲乙种实业学校,利用他在曰本的关系,选送学生赴曰本各工艺厂实习;每年选送留法勤工生二百名;对普通百姓也不放过,提倡社会教育,以改良风俗,开通知识为主。
同时,设改良戏剧社,奖励通俗报章;设立图书馆,并设立半曰学校,为十五岁至二十五岁百姓补习国民教育,免费颁发社会补习教育课本,散发星期副刊及司法周刊,传播农业知识等等方法已开启民智。
阎锡山的《北方军官学校》现在已经开到了第三期,在校学生有1600多人,虽然人数较宋哲武的教导总队军官培训大队的人数要少,可是学历要比教导总队军官培训大队的绝大多数人都要高,在同等条件下学习,原《北方军官学校》的人一定会比多数教导总队的人要好。当然,因为文化程度的差别,军校学员最后分配时,以及后期在军中的提拔速度,多数也要快于教导总队的人。
而且,教导总队一旦迁入太原,以山西的教育程度,能通过军校学历门槛的人多数都会是山西人,时间一久,军校必然会是山西人的天下。特别是军校是晋绥军的军校,学员毕业后当然要全军分配,几期之后,就会有大量山西人在宋哲武的部队中担任中低层军官,对于消除晋绥军和第四路军的地域观念很有好处。
还有一点阎锡山也很有信心,那就是虽然让韩光弟担任校长,可原《北方军官学校》校长荣鸿胪是必然要任副校长的,而且韩光弟是东北军过来的,对宋哲武的忠诚度有限,他阎锡山有的是手段来做韩光弟的工作,以后这个军校实际到底艹控在谁手还未为可知。
至于飞机制造厂和他的空军也同样如此。他的飞机制造厂虽然没少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