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花落满庭芳-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惺榱罟右恰⒚畔率讨兄鞗伹┥纤堑拇竺咽ブ挤⒌缴惺槭∪ブ葱小

郭子仪因军功升至中书令、朱泚也因军功升至门下侍中。在安史之乱前,中书令、门下侍中本是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最高长官,也就是大唐的宰相。安史之乱后这两个职位逐渐成了朝廷奖励武将的荣誉头衔,实际宰相却成了中书、门下二省的副长官中书侍郎和门下侍郎,所以郭子仪、朱泚虽然荣誉官职比两位宰相还大,实际都不过问朝政,中书省、门下省发出来的文件,两位将军也只是签个名而已。

在安史之乱时的肃宗皇帝时代,事务繁琐,宰相设有多位,晚上如有什么圣旨,常常是由当值的宰相代其他几位签名发行,渐渐形成了不成文的规定,常衮就钻了这个空子,代替郭子仪和朱泚签了名,皇帝却以为圣旨通过了这两位挂名宰相的审核。

圣旨发下去执行的当天,郭子仪、朱泚同时上奏皇帝说崔祐甫无辜,不应当降职。皇帝惊讶地问:“两位爱卿昨晚都同意降他的职,今天又说他无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郭子仪、朱泚几乎异口同声说他们并没看到圣旨,根本就不知道有这回事。皇帝大惊,“两位爱卿既然没有看到圣旨,那圣旨上面怎么会有你们的签名?”

郭子仪、朱泚辩解说他们并没有签名,那签名应该是门下侍郎常衮代签的。

皇帝一听竟然是常衮一个人弄出来的把戏,他勃然大怒道:“真是岂有此理!常衮不是想把崔祐甫降为潮州刺史吗?朕现在就让他自己去做这个潮州刺史!”皇帝立即连下两道圣旨,一道圣旨将常衮降为潮州刺史;另一道圣旨则把刚刚被降为河南少尹的崔祐甫又从河南道上追回来,任命他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崔祐甫就这样接替了常衮的宰相职位。事情变得这样戏剧化,两位挂名宰相都暗暗心惊,但他们还是在圣旨上亲笔签了大名。

这么重大的人事变化,两道圣旨一颁下去就立即震惊了朝野。从这件事上,也可看出新皇帝李适性子太急,感情用事,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这恰恰是政治家的大忌。

  
 第三章 自从干戈动 '本章字数:2763 最新更新时间:20131108 12:48:25。0'
崔祐甫当宰相才两百多天,就不断破旧革新,废除了代宗皇帝时的许多弊政,罢免了一些不称职的官员,提拔了一批新的才俊,获得朝野一致的好评,新皇帝对自己任命的这个宰相非常满意,言听计从,不多久就提拔他为中书侍郎,还让崔祐甫自己另外举荐一位门下侍郎做搭挡,也就是将另一位宰相的选拔大权也交给崔祐甫了,崔祐甫举荐外号“小杨山人”的大才子杨炎,皇帝立即任命杨炎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元载当权时,为了笼络人心,也曾提拔过杨炎,到元载获罪被诛时,杨炎竟也遭受城池之殃,被朝廷贬官,现在好不容易咸鱼翻身,新官上任三把火,杨炎也积极废旧立新,跟崔祐甫配合得天衣无缝,大唐逐渐呈现大治的局面,朝野评价崔祐甫、杨炎,认为这两个人有希望像当年创造开元盛世的贤相姚崇、宋璟一样再现大唐的辉煌。

中央变得日益强大,各道桀骜不臣的节度使开始惴惴不安,在代宗皇帝的“削藩”战争中变得最强大的淄青节度使李正己上表朝廷献钱三十万缗,这么大一笔钱,皇帝很想接受,但又担心李正己言而无信,反倒被他欺骗,想拒绝他吧,又怕李正己小瞧中央。崔祐甫奏请皇帝派谴使者前往淄青慰劳将士,直接用李正己所谓的要贡献给朝廷的钱赏赐淄青将士。因为贡献的话是李正己本人放出来的,如果他不出这笔钱的话,势必会引起淄青将士的不满,他出了这笔钱,那也是朝廷赏给淄青将士的,朝廷借花献佛,既能让淄青将士对朝廷感恩戴德,也可让其余的节度使明白朝廷不贪钱财。皇帝龙颜大悦,立即采纳了崔祐甫的建议。结果李正己白白出了一大笔钱,在佩服皇帝的英明之余,李正己又为自己冒冒失失的行动感到惭愧不已。

号称功盖天下的中书令郭子仪已是四朝年老,八十多岁了还兼领军政、财政等十多个要职,天下军权大半都在他手中,郭子仪性情宽和、大大咧咧,加之年老,政令难免不严,代宗皇帝在世之时就想分他的权,又怕别人猜忌他刻薄功臣。崔祐甫建议新皇帝罢免郭子仪的一切军政大权,同时遵照前朝故事,尊郭子仪为“尚父”并增加他的薪俸,一下子就解决了当年令代宗皇帝感到左右为难的问题。

淮西节度使李忠臣暴虐无比,不得人心,被他的部下李希烈煽动军士驱逐出境,李忠臣逃到长安向皇帝请罪,因为李忠臣在安史之乱中立了大功,叛乱平定后又救驾有功,所以皇帝十分宠任他,连“李忠臣”这个名字都是肃宗皇帝御赐给他的。当他被部下驱逐后,皇帝并不责怪李忠臣失职之罪,把他留在长安,并给他一个“同平章事”的荣誉宰相头衔。

李希烈逐走李忠臣后,指示淮西军士拥立自己做了节度使,皇帝就坡下驴,承认了既成事实,派谴宦官邵光超宣旨授予李希烈淮西节度使之职,李希烈送了许多厚礼笼络这个宣旨的宦官,皇帝得到消息,将这个宦官杖责六十并流放蛮荒之地,其余宦官以及其他有收贿受贿习惯的官员闻讯,再也不敢接受贿赂甚至勒索贿赂,朝廷纲纪日趋严明,皇帝英明神武之名,闻于中外。

傍晚时分,长安令邵悦从衙门里走出来,累了一天了,得弄点什么好吃的慰劳慰劳自己才对。邰悦骑着骏马在街上慢慢溜达,肚里盘算着今晚的大餐,想得正有点流口水呢,前头一个回纥打扮的醉熏熏的汉子歪歪斜斜直奔邵悦的马头晃过来,邵悦摇了摇头,他最讨厌醉成这样的家伙,明明一点意识都没有了,走路像在云里飘似的,一步三摇还愣是不倒。邵悦拨了拨马头,准备让开,不料那个回纥醉汉也跟着歪了歪身子,冲到邵悦马前,扯着马缰绳,红着眼,口齿不清道:“下来,下来,爷要骑马。”没想到对方居然如此蛮横无礼,邵悦变了脸色,准备发火,随即又考虑到对方已醉成这样,看模样还是个武夫,跟他发火只怕会吃亏,邵悦不再理他,一扬马鞭,打马前行,不料那个回纥醉汉身手不弱,被马拖着走了两步后,居然还给他翻上了马背,坐到了邵悦后面,邵悦黑着脸,正准备喝斥,对方弯起胳膊肘在邵悦腰眼上狠狠撞了一下,大声喝斥道:“给爷滚下去!”邵悦吃痛,失声惊叫,差点从马上摔了下来,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对方已经拦腰抱住他,把他往马下一掼,邵悦“扑通”摔到了地上,疼得他眼泪都流了出来,回纥醉汉哈哈大笑道:“敬酒不吃吃罚酒,叫你下去你不下去,现在尝到爷的厉害了吧?”

邵悦蹲在地上,看着那个回纥醉汉打马绝尘而去,他气得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忽然一个昆仑奴走到他面前,弯腰扶起他,恭恭敬敬抱挙行礼道:“县令大人,我家主人有请。”

邵悦还没从刚刚的变故中反应过来,随口问道:“你家主人是谁呀?”

昆仑奴微笑道:“主人说县令大人见了就知道了,请跟我来吧。”昆仑奴在前头带路,邵悦在后面慢慢跟着他进了一家大酒楼,上了三楼,来到一个雅间门口,竟有两个神策军军官李太清、辛家琪守在门边,昆仑奴打开门,手往前面斜斜一挥,弯腰低头笑道:“请。”

邵悦满腹疑云,进了门,雅间里头靠窗一张桌子,坐了两个书生,脸向着窗外,二人听到脚步声,一齐回过头来,邵悦看到那两个人,他大吃一惊,趋前两步,屈膝跪倒磕头道:“臣长安令邵悦参见圣上!”

“免礼。”皇帝脸色很不好看,摆了摆手,道:“邵悦,你这个长安令是怎么当的?居然让一个回纥人欺负到头上来了!大唐的国威都让你这样的人给丢尽了!”

邵悦吓了一跳,赶紧辩道:“他喝醉了,皇上,那家伙是个武夫,有一股子蛮力……”

“是吗?”皇帝阴沉着脸,冷哼一声,邵悦不由心惊肉跳,就听得皇帝没好气道:“回纥人如果不是平日嚣张,就是醉得再厉害也不会有这样包天的狗胆!”

“皇上,”坐在皇帝对面的那个书生却是宰相杨炎,他一直沉默着,看着邵悦汗流浃背,终于开了口,“也不能全怪这些治安长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纵容他们!积威之下,老虎都能变成病猫。我们国家对回纥采取怀柔政策,事事退让包容,回纥人在长安、洛阳违法犯罪,也不是一天两天,当街抢马只是小事一桩。国家政策如此,曲意包容他们已经二十多年,养得他们无法无天,治安长官确实也难以执法。”

皇帝气得抓起酒杯往桌上狠狠一顿,怒道:“再这样纵容下去,只怕明火执仗烧杀抢掠他们都敢干了!”

杨炎平静地说:“他们确实敢干,当年刚刚平息安史叛乱的时候,回纥人在洛阳就放火烧了白马寺和圣善寺的阁楼,有不少躲避这些强盗的女人和小孩都被烧死,回纥人像蝗虫过境一样将洛阳抢劫一空,当他们终于满意退走后,洛阳百姓穷得只能用纸做衣服。”

皇帝牙齿咬得格格响,手抓着桌角,雪白的手掌上青筋暴露,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沉声对杨炎道:“你现在就给朕拟一道圣旨:因回纥人在长安经常违法乱纪、扰乱治安,今限期七天,让滞留在长安城里的回纥人全部回国,不得拖延。如有无故继续逗留者,就押送长安、万年监狱拘禁!”

“是,”杨炎点头行礼应承,随即又提出了一个疑问:“皇上,万一这些人都不走呢?长安、万年监狱关得下那么多回纥人吗?”

皇帝很自信,笑道:“这些人能这样胆大包天,也是朝廷纵容出来的,朕先礼后兵,逼他们撤走,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敢不撤,万一有顶风作案的,刚好抓几个杀鸡吓猴,朕倒要看看,这些回纥人胆子究竟有多大。”

  
 第四章 自从干戈动 '本章字数:2562 最新更新时间:20131108 13:09:22。0'
王夫人躺在花园大柳树下的一张胡椅里闭目纳凉,一个相貌很漂亮的小丫环轻轻给她按揉肩背。忽然客厅传来一阵乒乒乓乓的喧闹之声,王夫人睁开眼,皱起眉吩咐那个丫环道:“你去看看是什么人这样胡闹。”

那个丫环答应一声,转头跑了,没过一会儿,王夫人就听到那丫环尖声惊叫:“不要,啊!救命,夫人救我!”

王夫人吃了一惊,“霍”地站了起来,快步回到客厅,只见一群回纥汉子围着那个小丫环调笑,像猫戏老鼠一样,一个家伙抄着生硬的汉语笑道:“别怕,哥喜欢你,跟着哥吧,哥给你吃香的喝辣的。”

王夫人柳眉倒竖,怒喝道:“住手!你们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居然也敢如此肆意妄为!”

“哟,这还有一个呢,”一个粗豪汉子回头看了王夫人一眼,随即皱眉,用一口地道的长安话道:“已经老了,不中吃啦。老乞婆,你最好识相点,给老子滚开,别搅了老子的兴致。”

王夫人气得面青唇白。大概是听到了喧闹,管家带着三个家丁抄着棍棒赶了过来,看到这阵势,都变了脸色,一时竟然不敢上前,那个丫环眼泪汪汪地望着管家。

王夫人见这帮歹徒人多势众、管家畏缩不前,她也渐渐冷静下来,挥了挥手,吩咐管家带着人先退下。她拉了一张椅子,慢腾腾坐下,瞟了那个小丫环一眼,冷笑道:“这丫头就这模样,也值得你们这么稀罕?”

那几个回纥汉子一听就来了劲,一个嘻笑道:“我们不稀罕这小姑娘,难道还稀罕你这老婆婆不成?”

我有那么老吗?王夫人在心里嘀咕了一句,她虽然五十多岁了,心理上可是一点也不服老,事实上她也不是很见年纪,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才四十呢。王夫人摇着扇子,笑道:“我要说你们没见过世面,你们可能还不服气。不过,这样一个丫头就能把你们馋成这样。啧啧,我本来不想说的,可你们确实没见过多大世面。”

一个汉子好奇地问:“难道你府里还有比这丫头更好的货色?”

“有倒是有,仙女一样的,看上一眼就能把你们的魂都勾走了……”王夫人慢条斯理地,话说了一半,又故意打住。

几个汉子听得心痒痒的,一齐围了过来,好奇地问:“仙女在哪儿呢?”

王夫人用扇子拍了一下那个挨得她太近的汉子的手,笑道:“仙女怎么能住在这里呢,你们没听说过‘金屋藏娇’么?仙女是要特别奉养的。”

一个汉子迫不及待地问:“那‘金屋’在哪儿呢?”

王夫人指了指他们拖着的小丫环,“这小姑娘是我的心腹丫头,你们先把她放了,才能去金屋看仙女。”

一个汉子怀疑地瞪着她,“老婆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