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花落满庭芳-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章 自从干戈动 '本章字数:2695 最新更新时间:20131108 13:52:43。0'
皇帝依照惯例,派谴宦官梁文秀前往回纥报丧,打算跟登里可汗重宣旧好。登里可汗一听说大唐又死了一个皇帝,他不但不礼貌性地表示难过,居然兴奋得要命。自从大历十三年在羊武谷吃了亏后,登里可汗无时无刻不抓心挠肺的想找机会报复。老天还真是有眼,这么快就给他把机会送来了。不趁着中国大丧、人心不定的时候杀过去报复,还等什么时候呢?九姓胡也见风使舵,纷纷劝谏登里可汗对大唐用兵。

九姓胡又称昭武九姓,是西域九个小国的合称,昭武九姓国分布在西域葱岭,九姓胡人都是月氐人的后裔,原本居住在祁连山北的昭武城,中国正值汉朝时,月氐人被匈奴骑兵打败,凶悍的匈奴单于把月氐王的头骨缀满金叶子,制作成一个酒器,单于经常用这个特殊的酒杯喝酒。月氐人在匈奴骑兵的打压下不断西迁,渐渐被驱逐到了荒凉的葱岭,最后在葱岭扎根,以经商为生,慢慢发展成了隋唐时的昭武九姓国,汉人统称他们为九姓胡。突厥强盛时九姓胡依附突厥,突厥衰败后他们又依附于回纥,九姓胡人是丝绸之路上最活跃的商人。前文出现过的骆元光就是彻底汉化了的昭武九姓人氏。他原本姓安,被骆奉仙领养后才改姓骆。

登里可汗马上聚集众酋长召开大会,宣布要报大历十三年的仇恨,各酋长面面相觑,没有人发话,显然他们不是很热心报仇。

登里可汗怒道:“不过是打了一次败仗,就变得这么胆小如鼠了吗?你们还想不想过好日子了?汉人说得好‘老虎不发威,当它是病猫’,不趁机给大唐新皇帝一次教训,以后他还会把我们回纥健儿放在眼里吗?”

众酋长沉默着,顿莫贺达干是登里可汗的堂兄,平素很有威望,他就代表众人发言:“臣以为不宜出兵,我们跟大唐重修旧好才是上策!”众酋长纷纷附和(注:顿莫贺达干名叫药罗葛?顿莫贺,顿莫贺是名字,达干是职位,此人在回纥的身份地位,相当于大唐的宰相)。

登里可汗不高兴地说:“我们前不久才在河东吃了大亏,不找寻良机扳回败局,反倒去跟刚即位的大唐天子握手言和,岂不要让中国人小瞧我们了?”

顿莫贺达干见可汗执迷不悟,当众跪下连连磕头,恳切相劝,“可汗,中国是一个神奇的国家,我们永远也不能小瞧他!就算他暂时衰弱了,那也是睡着的老虎,一旦苏醒过来就强盛无比,没有什么国家能够与他抗衡的。我们前年在河东抢了几万头牛羊,结果在羊武谷遇伏,抢来的牛羊都丢了个精光,不知多少兄弟埋骨异域,可汗还不吸取教训,听信昭武九姓胡人胡说八道,又要挑起战争,万一我们再失败了,只怕跟着来的,就是亡国的灾难!当年的突厥难道还不够强盛吗?可是现在突厥在哪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请可汗三思呀”

许多酋长也跟着磕头道:“请可汗三思!”

登里可汗沉默着,良久,忽然开口用激烈的话语刺激这些人,“难道你们都要把头缩到壳里去当乌龟吗?我们回纥健儿的豪气都上哪儿去了?”

顿莫贺达干平静地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大唐已不同于大历年间了,我听说河东节度使换成了马燧,振武节度使换成了张光晟。这都是身经百战威风赫赫的大将,绝非鲍防那样的书生可比,可汗不思避其锋芒,还要去捋老虎须,这不是勇敢,这是要把我们往坟墓里送啊!”安史之乱中,回纥军曾跟马燧并肩作战;张光晟近年在振武立威,再加上羊武谷之战的影响,他在回纥人的心里留下了沉重的阴影,回纥小儿夜哭,大人都用“张光晟来了”恐吓孩子。

众酋长听到顿莫贺念出“马燧”、“张光晟”这两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更加觉得一旦打起仗来,实在是有败无胜,许多酋长点头道:“达干说得对呀。”

登里可汗见众人都纷纷附和顿莫贺达干,居然无视他这个可汗的提议,他心中怒火如狂,表面上却不发作,只阴沉沉的道:“都起来吧,大家也累了,今天就到此为止,还是明天再议吧。”

众酋长散会后,登里可汗握着挙,咬牙切齿道:“这个顿莫贺实在太可恨可恶了!”边说边下意识地按着腰间宝刀。

一个非常敬佩顿莫贺达干的侍卫悄悄跑去给他报信,说:“达干反对可汗对唐用兵,可汗因此恨入骨髓,似乎动了杀机呢。”

顿莫贺达干大惊失色,仔细询问了一下登里可汗的言行,恐惧得冷汗直冒,他重重赏了那位给他告密的侍卫后,开始苦思对策,现在都已经不是要不要跟大唐开战的问题了,登里可汗铁了心要发动战争,如果自己坚决反对下去,只怕会被可汗杀了祭旗。顿莫贺越想越害怕,怎么也不敢睡觉,最后干脆叫心腹们秘密召来几位坚决反对用兵的酋长共同商议对策。

“可汗听信九姓胡的谗言,铁了心要把我们往死路上带,现在已到了危急存亡关头,我们都是部落的精英,难道就没有挽救的办法,眼睁睁地跟着下地狱吗?”顿莫贺达干悲哀地问。

众人都不作声,良久,顿莫贺的一位莫逆之交握着挙道:“现在唯一能挽救我们部落的人,就是达干了,如果顿莫贺是可汗,我们哪里要这样操心!”一石激起千层浪,众酋长你看我我看你,都不敢发话了。

顿莫贺站了起来,慷慨陈辞,“我不是什么野心家,可为了挽救我们部落,为了所有回纥儿女,我必须冒险!今天不是移地健死,就是我顿莫贺亡!”

那位最先感叹“如果顿莫贺是可汗”的酋长立即跪在顿莫贺面前,虔诚地吻着他的脚,说道:“移地健就是黑暗之神,跟着他只有下地狱!我愿意誓死跟随可汗,请可汗赐我光明!”

其余酋长也陆陆续续下跪,道:“请可汗赐给我们光明吧!”

顿莫贺大喜,右手举天发誓道:“承蒙大家这么信任我,我若有负回纥,神明在上,让我被万马践踏,暴尸荒野!”

众酋长纷纷跟着起誓,顿莫贺打开一坛马奶酒,倒了一大碗,拔刀在指尖一划,把鲜血滴到碗里,举起酒碗道:“干了这碗酒,誓死不回头。在场的兄弟都万岁万岁万万岁!如若违约,就应毒誓,全家都不得好死。”当年郭子仪引领大唐和回纥将士发毒誓的情景顿莫贺印象深刻,一直记忆犹新,所以他也照着郭子仪的毒誓依样画葫芦。

顿莫贺仰勃一气干掉那碗酒,将空碗摔到地上,众人听到顿莫贺说得这么狠绝,都相顾失色,最先拥立顿莫贺的那位酋长立即也倒了一碗酒,滴血入碗,郑重地说:“如可汗约!”说着他也举起酒碗,一饮而尽,把酒碗“啪”地摔到地上,接着提起酒坛,给其它酋长倒酒,众人也纷纷划指出血,滴血入碗,举起酒碗道:“如可汗约!”

顿莫贺聚集起各酋长的亲兵,向登里可汗发起了突袭,一向骄傲自负的登里可汗猝不及防,匆促应战,混乱之际,竟遭自己一位亲卫反戈暗算,其余亲卫一看可汗没了,纷纷举起刀,双手撑着举过头顶,向新的可汗投诚。

顿莫贺杀了移地健后,自己封自己为“合骨咄禄毗伽可汗”!突厥、回纥许多可汗的封号最后两个字几乎都是“毗伽”,从这些封号来看,当时的突厥、回纥人是信奉佛教的。

因为九姓胡是支持去世的登里可汗东侵的帮凶,登里可汗一死,九姓胡大乱。顿莫贺当上可汗后,立即发兵镇压九姓胡人,九姓胡人一下子被屠杀了二千多人,终于没人敢在回纥逗留,也没人敢反抗,纷纷争先恐后的逃亡。

  
 第七章 自从干戈动 '本章字数:2167 最新更新时间:20131109 13:16:48。0'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源休终于咸鱼翻身了,宰相杨炎闲谈时跟皇帝随意说了句“臣闻源休非常有才,可以一用”,皇帝正在求贤,听杨炎那么说,他就记在心上了,询问另一位宰相崔佑甫:源休其人如何?崔佑甫说源休的办事能力倒是相当不错。既然两个宰相都说这个人不错,皇帝就决定起用这个人了,皇帝一道圣旨,源休立即就从流放区被调到了京城。

杨炎亲自引着源休去见皇帝,皇帝跟他长谈了一番,源休口若悬河对答如流,皇帝龙心大悦,笑道:“爱卿如此能言善辩,当初怎么就被流放了呢?”

源休不假思索道:“当时元载弄权,时势对臣不利,答辩只能自取其辱,所以臣宁愿保持沉默,虽然也不见得就能保有尊严。”

“关于你的那个案子,朕看过御史台的档案了,当时对你的判决,确实有点重了。”皇帝好奇地问:“你自己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呢?”

“食色,性也。”源休诚恳地说:“古人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臣所遇到的淑女恰恰出身不好,这是她的不幸,也是臣的不幸。”

“那种地方,也有淑女?”皇帝怀疑地问。

“英雄莫问出身。”源休面不改色道:“英雄如此,美女也同样如此。有些世代书香门第出来的女儿,不知礼仪;有更多娼家女子,反倒温婉贤淑。”

皇帝一直逼视着源休,源休神态自若,侃侃而谈,没有半点不自在。皇帝若有所思道:“还真是清官难断家务事!也罢,既然宰相看重你,你那扯不清的烂账,朕就懒得计较了,以后你可要好好做事,别辜负了杨爱卿的美意哦。”皇帝说着,转头去看杨炎,“爱卿,这个人既然是你举荐的,必然是知根知底的,你看源休可以担当什么职务?”

杨炎弯腰行礼道:“皇上,臣对源休也只是风闻,还谈不上知根知底。目前京兆尹严郢那里正好有一个空缺,臣建议皇上可先让源休为京兆少尹,观察观察,试试他的办事能力再说。”

皇帝狐疑地问:“刚好缺人的又何止是京兆尹衙门,你举荐他为京兆少尹,真的只是因为严郢那里缺人吗?”

杨炎恭恭敬敬答道:“也不完全是。源休的办事能力我都是听说的,没有亲眼见过,所以不敢立马让他担当重任,这是其一;其二、源休的父亲是已去世的京兆尹源光舆大人,派他去京兆尹衙门应该上手比较快;其三、源休和严大人也算亲故,让他过去做副手,严大人用起来应该也得心应手。”

皇帝听了就问源休,“怎么你跟严郢还是亲故?”

源休迟疑了一下,道:“以前确实可算亲故,严郢的夫人是微臣前妻的表姐。”

皇帝笑了起来,“你不会因为夫妻不和,就跟严郢也翻脸了吧?”

源休摇头道:“翻脸倒也不至于。不过,自从被流放后,我跟严郢就没有说过话了。”

皇帝点了点头,对杨炎道:“先就这样安排吧。”

杨炎和源休退出勤政殿,源休对杨炎作揖道:“多谢相公提拔,源休感激不尽。”

“为国举贤,是我的职责。”杨炎微笑道:“你不必如此多礼,好好给皇上做事就行了。”

两人边走边谈,直到出了大明宫,杨炎提议道:“去前面春风楼吃点东西吧。”源休是个聪明人,察言观色,立即知道杨炎是有话要说。

两人来到酒楼,要了一个雅间,点了酒菜,杨炎挥手示意酒家伺候的胡姬退下,源休给杨炎斟酒,杨炎问道:“知道我为什么要提拔你为京兆少尹吗?”

源休恭恭敬敬道:“源休愚昧,还请相公明示在下。”

杨炎慢条斯理道:“给我好好监视严郢,你若能揪住他的过失,我就提拔你为京兆尹。”原来京兆尹严郢威名渐著,百姓交口称赞,宰相崔祐甫也对他欣赏得不得了。一山不容二虎,杨炎心生嫉妒,总想找个什么岔子将严郢扳下台,他听说源休和严郢似乎有矛盾,就故意把源休提拔起来当严郢的副手。

源休早就知道天上不会无缘无故掉大馅饼下来,现在这馅饼既然砸他头上了,他就捡着呗。源休没有欣然答应监视严郢,却也不敢违逆杨炎,当下挺认真挺严肃地回答说:“如果我在京兆少尹任上发现严郢犯了什么过错,即便他是我顶头上司,我也绝对不会放过他。”

杨炎满意地拍拍源休肩膀,叮嘱道:“皇上都发了话,这京兆少尹绝不可能落到别人头上去了,你就准备好好干吧。”

京兆少尹果然没有落到别人头上去,两天后源休就上任了。严郢看着这个过去的表妹夫来报到,只叮嘱了一句,“机会易失而难得,你翻身不容易,好好把握吧。”

源休一边点头一边道:“以前是我误会你了,可惜我直等到出了事,别人都墙倒众人推的时候,才明白你的好意。”

“你出事之时,我只不过是没跟大流落井下石而已,你不用这样铭记在心。”严郢见源休不再像以前那样轻狂,便又叮嘱了一句:“王家根深势大,你不要以为翻身了,就可以轻易去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