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花落满庭芳-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香曛菥砭扔Α

刘德信到汴州,汴州刺史李勉派谴大将唐汉臣率领一万军士相助,汴州军几乎倾巢出动。两位将军出发前,李勉叮咛二人,“李希烈精兵都去了襄州,现在许州空虚,此时不宜前往襄州跟李希烈硬碰,不如去袭击许州,断掉李希烈的后路。李希烈得到信息,自然会回军救援许州,襄州之围也就解除了。攻其所必救,这是围魏救赵之策。”

刘德信和唐汉臣率军奔赴许州,才走了几十里路,监军宦官追上来斥责他们说:“皇上叫你们去襄州救哥舒曜,你们跑到许州去干嘛?胆敢违背皇上的诏书,你们不想活了吗?”宦官狐假虎威,将刘德信和唐汉臣骂了个狗血淋头,刘、唐二将只好后队变作前队回军奔赴襄州,队伍因此混乱起来,连侦探兵都没派了,军队行到沪涧,他们走进了李希烈派来拦截的李克诚军队的埋伏圈,两军交上手,官军大败,首尾不能相应,被李克诚杀伤大半,二将带着残卒狼狈败走。

襄州被困日久,形势危急。皇帝不得已,又从泾原调兵五千去救襄州,泾原节度留后姚令言亲自领兵。

已经到了十月,冷雨萧萧,泾原军士们冒雨去救援襄州,他们都希望得到许多赏赐养家糊口。因为兵祸不息,朝廷渐渐变得越来越小气,泾原军行到京城,朝廷一无所赐,他们得到的只有杀敌立功的空话。泾原军士忍着一肚子气继续前行。

泾原军行至浐水,京兆尹王翃奉旨犒赏军队(严郢被贬后不久,王翃又回京当上了京兆尹)。王翃刻薄军粮,给军士们的饭菜粗劣不堪,清汤寡水难以入口。饥肠辘辘的泾原军士们压抑许久的火山终于爆发了。

军士们纷纷将饭菜摔到地上,几个军官愤怒地宣言:“我们为天子征战多年,朝廷一直刻薄我们。现在又远赴荆襄去冒生命危险,皇帝居然连饱饭也不给我们吃,让我们饿着肚子去打仗!我们何必去给这样无情无义的朝廷拚命!”

另有军官大声叫道:“京城就在眼前,听说天子的琼林、大盈两座宝库金银遍地堆积如山!天子小气,舍不得赏赐我们。我们还等什么呢,不如现在就杀过去,自己去取富贵吧!”

这个提议立即得到了许多人的响应,军士们大喊着,“兄弟们,杀到京城去呀,打开皇帝的宝库,我们就有好日子过了。”军士们抄起武器张起旗帜,回头往京城杀来。

当泾原军士发火摔碗之时,京兆尹王翃见势头不对,他赶紧快马回京禀报皇帝。此时泾原军首领姚令言还在延英殿中恭听皇帝训话,听到属下军士发火,他赶紧出宫安抚军心,皇帝也派人紧急送了二十车金帛去赏赐军士,但是为时已晚。

姚令言奔驰到长乐陂,跟乱起来的泾原军士迎头相遇,姚令言听到军士们要去打劫皇帝,吓得他心胆俱裂,扯着嗓子拚命吼道:“大伙儿不能这样做啊,我们东去荆襄杀敌立功,还怕得不到富贵吗?现在怎么能做这种灭族的傻事呢!”军士们充耳不闻,竟有人嫌他吵,扳动弩机发箭射他。姚令言左躲右闪狼狈不堪,他抱着马鬃突入乱军之中,妄想阻挡他们,乱军就裹着姚令言往西杀去。

给泾原军士赏赐金银的宦官赶来的时候,怒火中烧的泾原军士对那二十车金帛连看也不看,甚至有人放箭去射奉命赏赐他们的宦官,宦官赶紧拍马逃命,皇帝见不是头,赶紧再派宦官前去慰问,泾原军已经杀到了通化门,慰问他们的宦官才一出门就被乱军射杀了。乱军杀入京城,呼声惊天动地,百姓四散奔逃,军士们大声安慰老百姓,“父老乡亲们,大家不要慌,不要逃。我们不会像朝廷那样找你们借钱,更不会找你们收间架税和商货僦质税!”

皇帝见情况危急,又派谴普王李谊、翰林学士姜公辅去慰问军队。泾原乱军在丹凤门布阵,最初的惊慌过后,已经安下心来围着看热闹的京城百姓起码聚集了上万人,比泾原乱军还多了一倍,一眼望去,尽是黑压压的人头。这就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中国人,一千多年前的大唐老百姓作壁上观幸灾乐祸凑热闹的心态,与今天海内外的华人无异,难道这也是基因遗传?

皇帝危急,老百姓却等着看他的热闹,由此也可见这个朝廷有多么不得人心了。

  
 第三十七章 遂觉天地窄 '本章字数:2521 最新更新时间:20131114 13:27:47。0'
没想到原本远在襄州的大火居然烧到了自己的眉毛上,皇帝慌忙叫禁军统领白志贞率领禁军击贼。没想到白志贞忙碌了半天,竟没叫来一个禁军。原来京城几乎已没有真正的禁军了!禁军精锐都被神策军都知兵马使李晟带到河北战场上去了。禁军如果战死沙场,白志贞都隐瞒不报,他利用职务之便继续代死者领取薪俸,当然这些钱全都进了他私人的腰包。京城招蓦禁军,白志贞又收受贿赂,无数富家子弟只在禁军花名册上挂了个名儿,他们天天在集市上做生意,每月只有领薪俸的那刻才能在军营中看到他们的人影儿。这些富家子大概做梦也没想到皇帝还真有需要他们舍身护驾的那一天。眼见泾原乱军来势汹汹,这可是要掉脑袋的事情,傻子才会出头呢。

皇帝穷愁无计,慌慌张张率着妃子、皇子、公主等人从宫苑北门出逃。大宦官鱼朝恩被杀后,宦官不再掌军,没想到白志贞这个家伙却比鱼朝恩更不称职,但是皇帝此刻无人保护,还不敢对他发火。在这关键时刻,倒有两个宦官头儿窦文场、霍仙鸣带着一百多个小宦官赶来伺候。郭子仪的儿子郭曙正在上林苑打猎,听到皇帝有难,他匆匆忙忙带了几十个随从猎手赶来护驾。右龙武将军令狐建正在教新兵骑射,也带了四百个新兵赶来。

皇帝出逃之际,跟在他身边的翰林学士姜公辅提醒皇帝说:“朱泚曾经做过泾原节度使,现在他失了兵权,在京城吃了这么久的闲饭,心中一直闷闷不乐,万一乱军尊他为主,事情就难以控制了。皇上要么赶紧派人去把他杀掉,要么把他叫来勤王护驾。”

朱泚住在晋昌里,去找他得多走半天路,皇帝已被乱军吓得心惊胆颤,逃跑都来不及,哪里还有功夫去考虑将来的隐患,只说了一句“来不及了”,就匆匆忙忙逃了。

事出仓卒,除了宰相卢杞、京兆尹王翃以及少数几个随侍在皇帝身边的大臣,文武百官都不知道皇帝去了哪里。泾原乱军闯入含元殿,当值的文武大臣一哄而散。

已被降职为穆王傅,一直在穆王家里吃闲饭的张光晟直到朝臣散尽谣言四起之时才听说皇帝出逃之事,当时不知多少官员纷纷出城避难,穆王也在忙着逃跑,正打算叫光晟给他当保镖,光晟却放心不下妻子女儿。穆王无法,只好跟着一帮家丁匆匆出城避难。光晟向穆王告罪辞行后,策马狂奔回家接妻子女儿出城躲避。

泾原叛军看着宫人四处惊慌乱窜的含元殿,兴奋地欢呼雀跃道:“皇帝已经跑了,大伙儿自求富贵吧。”泾原叛军一窝蜂抢入府库,拚命搬运金帛,直到累得搬不动为止。仿佛安史之乱重演,看热闹的老百姓见有机可乘,也跟在叛军后面闯入宫中做强盗,满载而归之后,更多人贪心不足,才一放下手里的宝贝又接着入宫,宫中灯火通霄不熄,那是突然变成了强盗的长安百姓们在挑灯夜战。更多挤不进宫的,就守在宫外面,等里面的人抢得心满意足出来的时候一窝蜂上去打劫。许多忠厚老实的居民见天下大乱,纷纷拿起武器守在家门口保卫自己的财富。

泾原节度留后姚令言起初无心叛乱,可是泾原军逼走皇帝抢劫皇宫,抄家灭族的大罪已经犯下了,他这个头儿绝对逃不了干系。姚令言脑子转得快,惊慌过后,他就开始谋出路了,眼下只有造反一条路可走了,可造反是大事啊,姚令言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他没那个胆子挑头,那就要赶紧找个有担当的人出来。他立即想到了闲居在家的朱泚。姚令言召集来一批高级军官商议说:“现在我们群龙无首,成不了器候,朱太尉闲居在家,我们只有尊他为主才有出路啊。”突然暴富的泾原军官们也知道皇帝绝不会善罢干休,姚令言才一提议,大伙儿就带人赶往晋昌里去请朱泚出来主持大局。

朱泚被弟弟朱滔陷害,已经吃了好久的闲饭了。现在让我们看看朱泚是怎么被朱滔陷害的。

卢龙节度留后朱滔跟河北叛军田悦、王武俊结盟叛逆了。朱滔之前铲除朱泚的势力拥兵自重,到谋叛之际又想利用这个掌握西北军权的哥哥朱泚,他给朱泚写了一封书信,劝朱泚跟他遥相呼应一同谋反,否则他这个弟弟一旦举起反旗,做哥哥的就只有死路一条。朱滔把劝朱泚谋反的书信用腊丸包了起来,藏在一个心腹死士的发髻里,吩咐这个心腹去凤翔给他哥哥朱泚送信。结果朱滔人算不如天算,那个送信的心腹居然被河东节度使马燧的人抓住,马燧早就看透了跟他一起平叛的盟军朱滔的真面目,料到这家伙早晚必反。当河东军士把朱滔的使者押到马燧帐中时,马燧一听到那人的幽州口音,立即认定朱滔有阴谋。

使者在马燧面前口口声声宣称他只是一个不愿打仗的逃兵,马燧叫人搜身,那个使者神色不变,言笑自若,仿佛他真是无辜的逃兵。河东军士们把这家伙搜了个遍,什么也没搜到。马燧站了起来,离开座位走到这个使者面前,阴沉着脸瞪着使者,一言不发围着这个使者转了一圈儿又是一圈儿,使者被马燧看得发毛,手足无措,左手不由自主就往头上摸了一下,马燧见状冷笑着叫人搜他的发髻,使者神色大变,一个河东军士上前三两下就把他的发髻拆散,那颗腊丸暴露了出来。“藏得够机密的啊。”马燧接过军士递过来的腊丸,轻轻捏破了,取出里面的书信,看了一下。马燧叫人把这个使者连同朱滔相约朱泚谋反的书信送给皇帝。

朱泚当时正在凤翔节度使任上,皇帝看到朱滔的书信,他不动声色,亲自去凤翔巡视,皇帝到凤翔驿馆,埋伏了许多陌刀手后,叫人请朱泚过来议事,蒙在鼓里的朱泚不知道皇帝已经在对付他了,一接到命令就赶了过去,皇帝把朱滔的书信放到他面前,又叫人把使者推了出来,朱泚惊惧交加,面如土色,磕头请皇帝赐死。皇帝神色缓和下来,双手搀起朱泚,笑道:“你跟朱滔相隔千里,当然不可能跟他同谋。”话虽如此,皇帝还是不放心朱泚,不敢再让他掌兵,就把他带回京城,罢掉他所有的军权,只保留一个名存实亡的卢龙节度使的封号。因为中书令郭子仪去世,皇帝干脆大方地加封朱泚为中书令,名儿虽然光荣好听,也只是一个荣誉职位,实际什么事情都不能管的,朱泚就这样被皇帝用华丽的牢笼软禁起来了。

因为朱泚曾经担任过泾原节度使,想谋反的姚令言立马就想到了朱泚这位过去的上司。几乎是想到就做到,姚令言和众泾原军官们立即率领五百人马赶往晋昌里去迎候朱泚,为防意外,姚令言在迎候朱泚的同时还派谴军队把守城门,不允许任何人随意进出京城。

宅子突然被泾原军围了个水泄不通,闲居在家的朱泚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还以为是他弟弟朱滔又做了什么天地不容人神共愤之事,皇帝终于要对他下毒手了呢。他强装镇定地端坐大厅,等待那把一直悬在头顶的屠刀落下来,就算死,他也要死得有尊严。

  
 第三十八章 遂觉天地窄 '本章字数:2576 最新更新时间:20131114 12:44:26。0'
姚令言入府拜见朱泚,把京城里的变故跟他详详细细说了一遍,告诉他皇帝已经逃跑,现在人心惶惶。并且恭维地说眼下这种状况,非朱太尉无人能主持大局(太尉本是秦汉时的宰相,到唐朝几乎演变成了对挂着宰相头衔的武将的尊称,譬如李光弼就被尊称为李太尉,跟朱泚同时的李怀光也被尊称为李太尉)。

朱泚闻言大喜,但他又害怕姚令言是皇帝派来试探他的,他就不动声色,既不答应出头,也不说不出头,只是命人大摆宴席招待姚令言和几位高级军官,在酒席上慢慢套这些人的话,以查探是真出了变故还是皇帝设局试探他。

天色渐黑,朱泚终于确定了消息的可靠信,开始盘算该如何顺利夺取李唐江山。朱泚本来想做个忠臣良将名留青史的,偏偏事与愿违,他被迫庸庸碌碌吃闲饭混日子等死。现在天上落下这么大个馅饼掉到他嘴里,这不是诱人犯罪吗?朱泚怦然心动,东晋那位想谋反登基称帝的大将军桓温就曾说过:“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骂名千载。”结果桓温犹豫不决,到死也没有谋反,既不曾流芳百世,也没有遗臭万年,只给后人创造了两个成语。现在天赐良机,正是他朱泚留下“骂名千载”的好时候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