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第1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尚书令黄琬站起来打圆场:“诸位,既然事已至此,孰是孰非已经非常明了,该谈一谈如何解决此事?奉先公,您的意思是?”
  吕布冷冷一笑道:“我没有什么意思,既然杨司徒已经提出了那个荐举连坐制度,我看那上面对荐主的责任细分的很详细,便按照那上面办理吧!”
  御史中丞田丰拿出那个荐举连坐制度的文本,跟那一叠郑泰门客犯法记录相对应,轻声念道:“费吉,荥阳人氏,曾为吏部尚书郑泰门客,被郑泰荐举为吏部尚书令史,旋而转任清渊县令,上任一个半月来,收受地方豪强贿赂四十八万钱,贪污公款七十六万钱,按照大汉律例,当斩,按照荐举连坐制度,其荐主应当免去官职并把费吉吞没无法找回的三十六万钱公款上缴!稽延,荥阳人氏。。。。。。”
  郑泰面如死灰,呆坐在那里,议事厅里的其他人等或不屑于或不敢为他求情,都只能听田丰那么干瘪地念着二十四个郑泰门客以及他们的罪行。
  等田丰念完,吕布笑问道候任的廷尉法衍:“季谋,你曾为廷尉左监,依你之见,把这二十四个人的罪行相加,那个荐举他的人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法衍跟他儿子法正的秉性一样,都是睚眦必报之辈,刚才被郑泰冷冷拒绝了,如同被郑泰狠狠地在他脸上扇了一个耳光,他早已怀恨在心,他也明白吕布的意思,踩人就要踩到死,便冷冷地说道:“秦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范雎为秦昭王相,曾保举郑安平为将军,后郑安平率军伐赵,兵败投降,范雎受追究,被免相。大汉开国之初便有《二年律令?置吏律》规定:‘任人以为吏,其所任不廉、不胜任以免,亦任免者。’以秦之法,郑泰当斩,以汉之法,数罪并罚,亦当贬为庶民,罚没全部家产以弥补国家因他胡乱举荐而造成的损失。”
  吕布笑了笑,不予置评,继而又问候任魏郡太守的诸葛玄诸葛胤谊:“胤谊,依你之见呢?”
  诸葛玄虽是一个温文君子,向来不好与人交恶,却也被郑泰的无耻行径给激怒了,他大声说道:“这些郑家门客或作县令或作郡丞,真不知他们有什么资格,有什么能力,若只是因为他们曾是吏部尚书的门客,就委以重任,实在让天下士人感到心寒!
  一个被荐举人出了问题,尚且可以说是君子可欺,被人蒙蔽,这么多荐举人都出了问题,只能说明荐主昏聩愚蠢,毫无识人之能,这样的人还高居吏部尚书之职,我等真为大汉社稷深感忧心。”
  吕布问完法衍和诸葛玄,便不发一言,望着卢植、蔡邕、马日磾,他尊重这三位上三公,把这件事情的裁决权交给他们。
  郑泰听到这里,心神大为沮丧,既然已经这样了,索性就破罐子破摔,便拍案大叫道:“吕布,不就是我不同意你荐举这两个人成为廷尉、魏郡太守吗?你就挖空心思,编造这些东西前来诬陷我报复我!”
  郑泰这样一说,原本站在吕布这一边的人们都将信将疑地看着吕布。
  吕布朗声大笑道:“我荐举的两个人,诸葛玄乃一代名臣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曾任易县县令、泰山郡丞,为官清正廉洁,深受士民爱戴,只因得罪权贵,一直不得提升,现在我荐举他为魏郡太守,他又有那里不胜任?!法衍乃一代名士玄德先生法真之子,曾任司徒掾、廷尉左监,通晓律法,在邺城这里的官员里,他是最能胜任廷尉之职的人,你却说他是从董卓那边来的,可能是董卓派来的奸细,以这样荒唐莫须有的罪名来抹煞他,只不过是为了你的党羽升任这两个官职铺路而已,如此私心自用、目无朝廷之辈,安能为吏部尚书?!
  我身兼司隶校尉之职,本来就有监督你这个吏部尚书的权力,在你滥举门客之初,我便察觉到不妥之处,便让人紧盯着,果不出我所料,你以家田四百顷所养的这些门客没有多少称得上是清廉能干之士,全是拍马溜须逢迎你的世家小人而已!你为人如此不察,还不自省,还敢污蔑于我!
  不如这样,等我司隶校尉属下将这些人拿来邺城,交给三司会审,若是确凿,我便取你首级,若是虚假,我便赔上我的首级,郑泰匹夫,你敢与我对峙否?”
  郑泰脸色愈加苍白,颤声道:“什么三司会审?御史中丞是你荐举的,廷尉是你荐举的,三司之中你的人占据两司,再荒谬的东西都能成为确凿的证据!”
  卢植猛地一拍桌子,厉声大喝道:“郑泰,莫要胡搅蛮缠,不如这样,把你那二十四名门客交由我的侄儿持金吾卢冲审讯,若是一切确凿,不但要你性命,还让你郑家一门老小全都罚没为奴!”
  黄琬身为尚书令,是郑泰的顶头上司,有心救郑泰一命,大声喝道:“郑泰,念你曾为朝廷重臣,也曾为拥立朝廷立下功劳,饶你性命,你切不要不知进退!”
  郑泰惨然地闭上眼睛,细想了一下,自己那些门客果如吕布所说,真正死忠之辈并未有多少,全是趋炎附势之徒,那些人的人品可想而知,自己可不能把自家性命和一家老小寄托在他们的清廉操守上,想到这里,扑通一声跪在吕布面前:“郑泰有眼无珠,用人失察,又不识贤才,犯下若此大错,请奉先公看在咱们曾齐心协力共保天子和太后出了洛阳、共建邺城新朝廷的情分上,宽恕郑泰!”
  太师蔡邕、太保马日磾也劝道:“奉先,郑泰仅是用人失察,并无其他过错,得饶人处且饶人吧!”
  蔡太师和马太保一开这个头,其他为各部的尚书、侍郎之类的世家大臣们也纷纷替郑泰求情,到后来卢植也出言为郑泰求情。
  吕布则扫视着杨彪等人,冷冷地说道:“你们颁布的荐举连坐制度白纸黑字在此,你们荐举的人良莠不齐,有些人徇私枉法贪腐之罪天日昭昭,我想宽恕他们,可我不知道在前线抛头颅洒热血的数十万中央军将士答不答应,我不知道大汉治下数千万黎民百姓答不答应!”(未完待续。。)
  第303章 另选吏部尚书
  吕布话音刚落地,就听到内阁外面震耳欲聋的齐声大喝声:“不答应!”
  杨彪等人胆战心惊,探头往内阁外面看去,原来是王越的二千虎贲军和典韦、赵云统领的两千飞虎军将内阁团团围住,一起挥舞兵器,齐声高喝。bxwx。
  卢植震怒,一拍桌子:“吕奉先,你想要搞什么?!”
  吕布冷冷地说道:“卢太傅,我中央军为了大汉朝廷稳固,为了你们世家大族能够安享太平,在前方浴血奋战,与董卓部属、南匈奴拼杀的时候,你们这些世家大臣却在后面扯我中央军的后腿,郑泰这样的人竟被你们任命为吏部尚,你们搞出来的荐举连坐制度针对的不就是我吕布吗?
  我吕布在大汉境内遍寻人才,不就是为了我们朝廷效力吗?我荐举的人才有些确实出身低微,但他们才德兼备,远比那些素餐尸位的世家败类要好上千倍万倍,就因为这个唯才是举就冒犯到你们了,你们就要齐心合力来对付我吗?!”
  卢植看吕布把话说破,他也不知道该如何收场,便冷厉地看着始作俑者杨彪。
  杨彪能在原来的历史上能利用妇人妒忌之计来对付李傕、郭汜,在这个时空里,他对武夫当道的吕布自然也是非常看不惯,他便想出荐举连坐制度来限制吕布,因为吕布搞那个“唯才是举”在朝野上下广布党羽,让他不禁想起了当年的王莽。
  在这样的状况下。杨彪当然不能承认是针对吕布的,怕是他刚一承认就会被外面的吕布亲兵乱刀砍死,他便涩声说道:“奉先,您过于敏感了。我提出这个可不光是针对你,我是针对朝廷所有大臣。朝廷刚到邺城,百废待兴,朝廷各个衙门皆缺乏人才,有些大臣便任人唯亲,胡乱荐举一些无才无德之人,我见此形状,痛心疾首。便想起王莽之前的秦汉故事,便依照先汉的律法,制定出严格的荐举连坐制度,为的是整肃朝廷用人的风气。绝对不是为了限制奉先你的发展。”
  杨彪这话绝对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吕布却不愿把它说破,因为一旦说破就要跟杨彪撕破脸,杨彪不同于郑泰,弘农杨家四世三公。自先祖四知先生杨震以来便是大汉有数的几个大世家,杨家没有汝南袁家的野心,没有刻意地培植门生故吏,但杨家毕竟是四世三公。有意无意间培养出的门生故吏也有相当大的数量,吕布暂时还想留着杨彪继续做政治花瓶。
  荥阳郑泰这一家除了郑浑之外。其他的家族成员多依附于郑泰,与袁绍、袁术也颇有瓜葛。为吕布所不喜,未来的政治格局里面,郑泰是早晚都要除掉的,晚除掉不如早除掉。
  既然杨彪那样说了,吕布就借坡下驴,微微一笑道:“杨司徒,您整顿吏治,整肃用人风气的初衷是好的,但您忘了,我们现在是乱世,除了乱臣贼子董卓之外,其他州郡还有许多无视朝廷法度的非法势力在兴风作浪,还有许多黄巾余党在青州、兖州一带猖獗,我们需要大量人才帮助朝廷扫平那些乱党,帮助朝廷治理地方,生逢乱世,迫于生计,许多人都做了一些无可奈何的事情,若是穷追下去,恐怕每个人的私德或履历上都有不清不楚的地方,水至清则无鱼,我们若是要求每个前来为朝廷效力的人都是清如水明如镜,恐怕朝堂之上立刻就会空荡荡的。”
  说到这里,吕布叹了一口气:“我身兼司隶校尉之职已有两个多月,我麾下一千多能吏每天都在监察各位和各位荐举的人才。
  不瞒各位,你们荐举的人才都有能力或私德上的问题,若是严格按照杨司徒提出的荐举连坐制度,在座的各位,怕是没有一个能够安坐在此!
  包括你,杨司徒,你荐举的弘农人牛范他虽是你杨家的姻亲,暗地里却已经被董卓女婿李儒以重金收买,成了董卓派到这里的密探,若是严格按照你这个制度,怕是你的司徒之位立马就要易主!”
  杨彪一脸沮丧,摊手无奈地问道:“如此说来,这个制度注定推行不下去了?!”
  吕布点点头,沉声说道:“完全可以推行,但不是现在,等天下稍定之日,便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但现在到处都乱哄哄的,一切都不确定的时刻,这么严格的制度无法推行到实处,只能流于表面,成为互相打击报复的政治工具而已。”
  卢植的眼神里也流露出失望的神情,他之所以同意杨彪推行这个制度,虽然有几分限制吕布势力发展的想法,但更多的动机是为了限制许多世家大臣胡乱任人唯亲培植党羽的不良风气,但听吕布这么一说,法不责众,这套看似可行的制度注定会推行不下去了,即便强力推行,也会成为一纸空文,毫无意义。
  吕布见卢植的表情,便笑道:“其实这个制度还是有可取之处,只要稍微修改一下,便可用于现在。我建议,荐举的人若有出现重特大情况,比如叛国、谋反等罪行的话,荐主必须要接受三司的调查,即便没有牵涉,也要暂时免去官职,以示惩戒。荐举的人若是有三人以上出现贪腐等较轻一些的问题,荐主必须要接受三司的调查,即便没有牵涉,也必须暂时免去官职,以示惩戒,若是荐主推荐了许多人,只有一两个出了问题且都是贪腐之类的问题,荐主无责。当然,若是有所牵涉,必须要以国法论处。”
  吕布这样说,是为了让自己免责,他相信自己有三大情报组织帮忙,招募来的下属应该没有多少有问题的,即便有问题也会在爆发出舆论之前遏制住,防只是防那些不被吕布看重却被某些世家大臣斤斤计较的私德问题,比如郭嘉那家伙的好色、嗜酒,若是浪子郭嘉勾引了一个良家妇女而导致吕布被迫辞职,吕布才不想做这样的冤大头呢!
  吕布这样一说,在座的世家大臣们都松了一口气,他们都同意吕布的抓大放小的督察方法。
  太师蔡邕也叹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此乃千古不变的用人之道。奉先贤明,深通此道,值得各位效仿!”
  杨彪鼓起勇气,涩声问道:“郑泰该如何处置?请奉先公示下。”本来杨彪的地位跟吕布相同,都是内阁辅臣,可杨彪被吕布连打带拉地一通折腾,心服口服,不得不降尊纡贵,向吕布请示。
  吕布冷冷地看着瘫软在座椅上的郑泰,不由得想起了郑泰的弟弟郑浑,为了拉拢机械大师郑浑,便不能过分开罪郑泰,再说荥阳郑氏也是根深叶茂的世家大族,还是不好得罪过甚,便微微一笑道:“便按照我刚才说的标准来衡量,还是先免去郑泰的吏部尚和卫尉之职,让他先在家里反省,等风声过去以后,再委以别的职务,譬如礼部侍郎之类的官职。”
  吕布是不想再给这个家伙任何关键的职位。
  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