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第4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布围住范县,想故伎重演,将只除程昱任峻余者不问的纸条射入城中,程昱吃一堑长一智,早就下令不准任何人捡看纸条,违者斩,吕布的伎俩失败,只得强攻。
  程昱、任峻虽然都是文武全才的人物,但他们在范县都没有多大名望,无法激励所有民众参与守城,中央军一天猛攻,霹雳车、弩车全出动,范县城头的三千郡兵死伤将近两千人,余下全都带伤,程昱、任峻逼迫范县民众上城协助守城,否则诛杀,范县民众迫不得已上城参与防守,吕布却停止了攻击。
  范县当地世家豪强范玮见曹操残暴不仁,屠杀无辜民众,又见程昱、任峻宁可拿全城民众性命为曹操那不着边际的霸业送葬,他便怀着跟东阿的薛房一样的想法,有心投效吕布,趁着程昱、任峻守了一天城疲惫之际,带着全部家兵,大开城门,放吕布大军入城。
  程昱、任峻在一百多名郡兵保护下,仓皇逃出范县,跑到甄城,跟荀彧合兵一处,扼守曹操这仅剩下的基业,荀彧防守很有一套,他割断了城内民众跟外界一切联系,又散布了谣言,城中民众根本不知道曹操在徐州屠城的丑事,却知道吕布打过来要屠城,众志成城,同仇敌忾,荀彧便用愚民之计煽动了城内的一万多青壮参与守城。
  吕布大军诸般计策都试出来,都被荀彧轻松破解,最后只有强攻,但荀彧、程昱、任峻三人防守得力,吕布连攻三天皆没有取得任何战果。
  因吕布动作及时,他攻破范县时,曹操才得到兖州的消息,曹操又在尝试攻打郯城时浪费了三天时间,曹操现在才刚到藤县,便想起了演义上的那一幕。
  那一世,曹操回兵救兖州。吕布准备用薛兰、李封二人,坚守兖州,自己屯兵濮阳,以成鼎足之势。陈宫反对,认为“薛兰必守兖州不住。此去正南一百八十里。泰山路险,可伏精兵万人在彼。曹兵闻失兖州,必然倍道而进,待其过半。一击可擒也。”此意见未被采纳,吕布曰:“吾屯濮阳,别有良谋,汝且知之”。后来曹操重新夺回了兖州,证明“薛兰必守兖州不住”是正确的。后来曹军行到陈宫所说的埋伏地点。郭嘉确实提醒曹操当心埋伏,曹操笑曰:“吕布无谋之辈,故叫薛兰守兖州,自往濮阳,安得此处有埋伏耶”,吕布的这次举动,同样被曹操评为无谋,也说明陈宫的意见是正确的。
  吕布想要在泰山伏击曹操,而从陈留太守张邈那里前来吕布处参赞军机的陈宫也献出这个计策。
  陈宫依然那么刚直严肃。但他望着吕布的眼神跟三年前迥异,因为吕布是一点点地实践着自己当初的豪言壮志,以吕布现在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攻伐速度,有朝一日定能实现他在陈宫面前说过的大话。
  但陈宫却铭记当初跟吕布定下的誓言,没有那三个物事做台阶。陈宫自然放不下脸面投奔吕布,这次前来帮助吕布,只是奉陈留太守张邈命令而已。
  吕布望着陈宫,想起历史与演义上的记载。心里百感交集,陈宫虽然有智迟的缺陷。但他在那一世给吕布出过二十多个计策。若是吕布都肯听从,必能大破曹操,可惜吕布有勇无谋,不纳忠言,以至于兵败身死,可惜了陈宫的满腔智谋。
  那段历史上,是陈宫说服张邈: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君以千里之众,而反受制于人,不亦鄙乎!今曹操东征,兖州空虚;而吕布乃当世勇士,若与之共取兖州,霸业可图也。”此意见被张邈采纳,吕布才袭破兖州,占据濮阳,拥有了争霸的一席之地,告别了自逃出长安以来的寄人篱下生涯。
  吕布在寨中劳军,陈宫进言曰:‘西寨是个要紧去处,倘或曹操袭之,奈何?’布曰:‘他今日输了一阵,如何敢来!’宫曰:‘曹操是极能用兵之人,须防他攻我不备。’”事实证明,陈宫的提醒非常及时,要不是郝、曹、成、宋四将未能挡住典韦,曹操可能就跑不了了。
  陈宫献计,让田氏做假内应,引诱曹操进城来,再“四面放火、外设伏兵,曹操虽有经天伟地之才,到此安能得脱也?”―此计成功,曹操中计,又是典韦,在城内杀的往复三遍,才把曹操救了出去。吕布甚至遇到了曹操,“曹操以手掩面”,吕布拍马赶来“将戟于操盔上一击,问曰:‘曹操何在?’操反指曰:‘前面骑黄马者是也。’”“吕布纵马向前追赶”。曹操掩面的动作怎么就没有引起吕布的注意?曹操的战盔怎么就没有一点特殊的地方?曹操的声音吕布怎么就没有听出来?把曹操作为敌方骑马的小兵顺手杀了不好吗?只能说曹操的运气真好!三国历史差点被改写,陈宫的计策大获成功!
  曹操重新夺回了兖州,进攻濮阳,吕布“欲自将出迎,陈宫谏:‘不可出战,待众将聚会后方可。’吕布曰:‘吾怕谁来?’”,最后被曹操六将群殴而败,且被城上田氏拽起了吊桥。进不了城门,丢了濮阳。陈宫保护吕布老小从东门出城。―此战可以看出,倘若城门上有随便一位武将在,便不至于被田氏出卖了城池;倘若八健将和高顺全在,未必就输给曹营六将,只要吕布气势不弱,田氏便不会献城,由此看来陈宫的意见又是正确的,可惜吕布太自大了!
  吕布收集败残军马欲再于曹操决战,“陈宫曰:‘今曹兵势大,未可与争。先寻取安身之地,那时再来未迟。’布曰:‘吾欲投袁绍,何如?’宫曰:‘先使人往冀州探听消息,然后可去。’布从之”―――此次进言被吕布采纳,第一条让他不要忙着报仇,估计现在去报仇没有什么好结果的,曹操坚守不出,你没有办法;第二条让他先探一下消息,一探吓了一跳,袁绍让颜良率兵五万,来助曹操,还好听陈宫的话先探了一回,要不然就送上门去了!
  吕布投不了袁绍,又来与陈宫商议,陈宫让他投徐州刘备。―最终由于一些原因在徐州没有能长住,刘备让他去了小沛,但是总算有了安身之处,陈宫的意见还可以。
  张飞酒醉,莫名其妙打曹豹,曹豹恨张飞,请吕布来袭徐州。吕布“便请陈宫来议。宫曰:‘小沛原非久居之地。今徐州既有可乘之隙,失此不取,悔之晚矣。’布从之”。―吕布想取徐州,但又犹豫,因为刘备在他困难的时候帮了他,所以才问陈宫,陈宫帮吕布做了决定,于是吕布取得了徐州。
  因为袁术失信,吕布“欲起兵伐之。陈宫曰:‘不可,术据寿春,兵多粮广,不可轻敌。不如请玄德还屯小沛,使为我羽翼。他日令玄德为先锋,那时先取袁术,后取袁绍,可纵横天下矣。’布听其言”―此次决策可以说是吕布集团的长期规划。
  袁术准备攻刘备,先给了吕布“粟二十万斛”,希望他不要帮助刘备。吕布与陈宫计议形成了如下结论:“玄德屯军小沛,未必遂能为我害;若袁术并了刘备,则北连泰山诸将以图我,我不能安枕矣。不若救玄德”―陈宫和吕布共同研究的这个结果,应该是对吕布和刘备都是有利的。后来袁术大怒欲伐吕布,正是担心“布与备首尾相连,不易图也。”于是才一再的用计,陈宫还是有能力的,至此几乎很少失误!
  袁术使用“疏不间亲”之计,陈宫是识破的,“陈宫竟往馆驿内拜望韩胤”,“宫乃叱退左右,对胤曰:‘谁献此计,叫袁公与奉先联姻?意在取刘玄德之头乎?’”但是,他不仅没有及时制止,而且却助其一臂之力,力劝吕布即日就将女儿送去。陈珪带病见吕布,逐一分析给吕布听,吕布最后只有一句“陈宫误我!”―在这一点上,吕布被陈珪忽悠了,吕布大错特错,而陈宫是正确的。
  陈珪的话并不难破,此一时彼一时也,联刘备,是为了抗袁;联袁术,是为了抗曹,无非看谁当时谁构成更大的威胁。刘备在徐州得人心,初取徐州,不杀刘备是为了维稳,也是看穿刘备这个人能忍,不会拼死闹事,辕门射戟救刘备,是因为担心袁术拿下刘备和小沛后势力过大,但归根到底,为了彻底将徐州纳入掌中,刘备早晚要杀。
  再来看袁术这边,袁术从一开始就很清楚自己的敌人是谁:一个是刘备,另一个是曹操,这两个和自己都是誓不两立;吕布是唯一能够联手的势力,所以尽管吕布收了粮食又背叛了他,他还是低声下气地来向吕布求亲,从这点政治眼光上来看,袁术的做法还是不错的。
  此时吕布在徐州根基已稳,袁术无非是要借吕布之手除去刘备,则吕布一举吞下刘备和小沛,彻底占据徐州之地,同时和袁术达成联盟,共同抗拒西面的强敌曹操。无论是对于吕布还是袁术而言,要单独和曹操抗衡都是非常困难的,联手是必然之势。陈宫看得很清楚,所以才力劝吕布及时嫁女。陈氏父子这对间谍也看穿了要害,所以极尽能事挑拨吕布和袁术的关系。
  第675章 进军泰山
  想起那些前尘往事,吕布想要重获陈宫为谋士的心思越加强烈,同时对陈珪、陈登父子的憎恶又加重几分,若不是陈珪、陈登父子从中作祟,吕布继续对陈宫信任下去,也许不会失败得那么早。
  吕布在徐州,每当宾客宴会之际,陈珪父子必盛称布德。陈宫不悦,乘间告布曰:“陈珪父子面谀将军,其心不可测,宜善防之。”布怒叱曰:“汝无端献馋,欲害好人耶?”宫出叹曰:“忠言不入,吾辈必受殃矣!”意欲弃布他往,却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终日闷闷不乐。―后来果然如陈宫所料,陈登父子并不是真心辅佐吕布,而是暗中出卖了吕布。
  而在陈珪、陈登父子从中作祟以后,吕布对陈宫可谓是言不听、计不从。
  吕布在下邳,曹操起兵来攻,陈宫曰:“今操兵方来,可乘其寨栅未定,以逸待劳,无者不胜。”布曰:“吾方屡败,不可轻出,待其来攻而后击之,皆落泗水矣。”遂不听陈宫之言。后来曹操来攻吕布城池,吕布好像没有能让曹兵“皆落泗水”,可知陈宫之言未被采纳,只是吕布不想采纳而已,一个不被信任的谋士,即使说的是正确的意见,说不定都会被看成另有所图。
  陈宫后来又对吕布献计:“曹操远来,势不能久。将军可以步骑出屯于外,宫将余众闭关守于内;操若攻将军,宫引兵击其背;若来攻城,将军为救于后;不过旬日,操军粮尽,可一鼓而破:此乃倚角之势也。”吕布曰:“公言极是。”可惜吕布的妻子知道后认为,把城全部委托给别人,一旦有变,将不可收拾。于是吕布三天都没有能下决定,陈宫入见曰:”操军四面围城,若不早出。必受其困。“吕布曰:”吾思远出不如坚守。”这次连吕布都认为是正确的了,这是自从误信陈珪、陈登父子后首次采纳陈宫的意见,吕布以前不是也出城打过仗吗?不也是交给手下人守城吗?如今形势紧急,反而不信任手下人,手下职位最高的有两人。高顺是绝对不会背叛的。那就只能还是不放心陈宫。
  陈宫又献策道:“近闻操军粮少,遣人往许都去取,早晚将至。将军可引精兵往断其粮道。此计大妙。”布然其言。可惜,又是妻子不肯吕布出去。吕布再次不采纳陈宫之计,事实上当吕布还信赖陈宫时,对他言听计从时,从来没拿妻子的言语做挡箭牌,现在这样说。只能说明已经不信任陈宫了。
  当袁术来伐吕布时,七路大军前来,吕布召集众谋士商议,“陈宫与陈珪父子俱致。陈宫曰:‘徐州之祸,乃陈珪父子所招,媚朝廷以求爵禄,今日移陈宫像祸于将军。可斩二人之头献袁术,其军自退。’布听其言,既命擒下陈珪、陈登。陈登大笑曰:‘何如是之懦也。我观七路之兵,如七堆腐草,何足介意!’布曰:‘汝若有计破敌,免汝死罪。’”陈登果然用计破了七路大军,陈宫这一次的计策看似明显不如陈登。从而使得自己在吕布心中的信任度又一次下降,但说到底,陈宫在曹操大敌当前之际,还是想凑合吕布跟袁术的同盟。陈宫不是出不了这样的计策,只是他不想出而已。并不能从这一点上判断出陈宫智谋短于陈登。
  在吕布心中,像陈登那种将个人家族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的世家子弟,纵然再有智谋,也是有害无益,而且越有智谋越有害。
  陈宫曾经都有了要离去的想法,可能也是感受到了吕布对他的不信任。但又“不忍”?“不忍”吕布没有了他会兵败如山倒?“不忍”抛弃目前已有的高级谋士职位?如果说离去“被人嗤笑”,也是陈宫自己前后做事矛盾造成的。想想吕布“三姓家奴”的外号,三国时换主公不像后世炒老板那么简单,既为人臣,便当尽力而为,计不为用,拂袖而去当然是一种做法,但绝不放弃直至与之同败,亦是士人名节所在。
  一个谋士如果不被信任,那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