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第5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浩瀚的兴凯湖依傍其旁,秀丽的完达山横贯其中,平均海拔54米,万分之一的坡降构成罕见的平坦地势。这里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平均在35%之间,有的地区高达10%以上。因此,这里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美称。
  这里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地表江河纵横,地下水量可观,大气降水充盈,极为适宜农业发展。
  不过现在是百里无人断午烟,荒原一望杳无边,需要大力开拓才行,所以吕布组织了四十万人去开辟那片沃土,并且还从内陆鼓动民众前去,特别是北方的习惯了寒冷气候的民众,这些合法公民到达北大荒后就能自动享有五百亩地,并享受五个农奴,还可以免税三年。
  这样优惠的政策激发了四万人前去。这四万人当然多是男性,他们迎娶扶余、高句丽的女人为妻妾,在这里生根发芽,不过他们接受的还是儒家教育,并全部编入了当地郡县兵,四万郡县兵有效地控制了这片土地。吕布再在这里放置一万正规军,再把扶余人、高句丽人的王室贵族们杀个干净,足以让扶余人、高句丽人永远都不可能再复国,足以保证这块富饶的土地永远太平下去。
  这里便是后来举世闻名的北大荒,这里大部分地区土地肥沃,部分为低湿沼泽地,生长季较短,但可以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甜菜、高粱等作物,只要注意低温冷害。就能迎来丰收。
  张辽大军监督那些扶余人、高句丽人爬冰卧雪,排干沼泽,开垦荒原,建立了许多军垦农场,后来的大汉公民们又开垦了一个个私营小农场,生产了大量的粮食,把过去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建设成为了美丽富饶的“北大仓”。
  数年后。两千多万亩耕地,小麦、大豆、玉米成方成片。一望无边。
  吕布记得,后世北大荒由于过量开垦,使湿地面积减少了80%,大量稀有动物失去栖息地,很多地方被迫退耕还林了。
  吕布就让北大荒保持五十万人的规模,没有让后来者继续进去垦荒了。让这片土地上保存着五百万亩林地、八百万亩草原和五百万亩水面,让北大荒正在呈现土变更,黑土生金;水变清,清流千里;树变绿,绿满青山的动人景象。成为一座luse的宝库。
  北大荒变了模样,成了北大仓,张辽大军在南蛮人组成的无当飞军和山越兵团的协助下,成功地消灭了肃慎人,并且把扶余人的一些小伙伴们东濊、沃沮人都给消灭了。
  东濊与高句丽、沃沮同属扶余的分支,语言文化相似。东濊人与高句丽人同在每年的第十个月举行载歌载舞,武术表演的祭天仪式,东濊人视老虎为神物。东濊有约2万户,以农业耕作为生。东濊法律严惩占用公用土地者。
  沃沮与东濊同属扶余的分支,语言和习俗与高句丽人相似。东沃沮大致位于北高丽的咸镜道,北沃沮大致位于图们江流域,东沃沮经常被简称为沃沮,沃沮南与东濊相邻。
  在沃沮形成的早期,由于其管辖权在汉四郡和高句丽之间摇摆,沃沮一直没能形成一个独立的国家。公元1、2世纪沃沮成为高句丽藩属。公元244年,曹魏攻打高句丽时,高句丽东川王曾暂退到北沃沮。285年扶余王储在遭到北方游牧民族袭击时也曾逃到沃沮。5世纪初期,高句丽好太王将沃沮完全纳入高句丽版图。
  当高句丽都轻易地被吕布平定,东濊、沃沮这两个藩属国,兵不满万,又如何跟张辽大军相抗衡,旦夕之间,便被灭了,整个国家的百姓都成了中华帝国公民们的农奴。
  张辽大军横扫整个黑龙江流域、大兴安岭山脉,整个东北地区,再也没有可以袭扰到汉人统治的异族。
  与此同时,太史慈、于禁、张飞、颜良、文丑合兵一处,共十万人马,攻打三韩和百济,根据参军贾逵的计策,先假意答应分给三韩的土地给百济,诱使百济攻打三韩,再在两者两败俱伤之际,将两者一起消灭,本来百济王是不会中这样的计策,怎奈他对他的一个王妃言听计从甚至称得上盲从,贾逵便派特工贿赂那个贪财的王妃,那个王妃按照贾逵教的话,成功地忽悠了百济王,兴兵攻打三韩,太史慈还特意送给百济王许多兵器盔甲,其实都是从高句丽、扶余那里缴获的垃圾,中央正规军看不上,就废物利用,交给百济王,让他屠杀他的同胞。
  此时三韩里面的马韩已经被百济吞并,剩下的辰韩和弁韩唇亡齿寒,对百济敌意很大。
  当百济、三韩打得两败俱伤之际,太史慈的十万大军杀到,一鼓作气把这两个势力的残余军队全部击败,并乘胜攻占了三韩的三个都城,攻占了百济的都城,太史慈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彻底把三韩、百济占据的高丽半岛所有敌对势力肃清。
  紧接着,朝廷发布公告,愿意去高丽半岛的大汉公民一人能分得一百亩良田和两个农奴,免税两年,条件比北大荒差远了,是因为高丽半岛已经被百济、三韩人开发过了,环境没有那么恶劣了。
  因为高丽半岛后世能开垦出五千万亩良田,开垦出这么多田地还保留着百分之二十的森林覆盖率,所以吕布决定在高丽半岛开垦四千万亩良田,依照此时亩产量是后世一半的推导方法,高丽半岛能养活起两千万人口,不过吕布暂时只准备往那里移民二十万人口,以后的人口再慢慢转移,慢慢增长吧。
  为了防止高句丽、扶余农奴造反,为了防止三韩、百济农奴造反,吕布又颁布命令,让开发完北大荒的高句丽、扶余农奴南上替换三韩、百济的农奴,让他们都身处异乡,身处陌生的地方,打散部落,每个汉人农场主的农场里的农奴互相都不认识。
  吕布还给农奴一些希望,宣布每年转百分之一的农奴为汉人,成为汉人后就可以成为农场主,可以享有良田和农奴,当然这百分之一的机会只给那些表现优秀、表现温顺的人。二十年后,异族农奴们转了百分之二十的成为汉人,其他实在太差了就永远没有机会了,而此时大汉民族对当地的统治已经根深蒂固了,已经不是那些没有了希望的农奴可以动摇的。
  高丽半岛北部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矿产三百多种,石墨、菱镁矿储量居世界前列。铁矿及铝、锌、铜、金、银等有色金属和煤、石灰石、云母、石棉等非金属矿物储量丰富,亦有石油资源,其中,位于咸镜北道边境地区的茂山铁矿已探明储量50多亿吨,可开采量30亿吨。地下矿物资源总价值高达6。4万亿美元,其中黄金2000吨、铁5000万吨、菱镁矿60亿吨、无烟煤45亿吨、铜290万吨等,仅一个菱镁矿,就足够北高丽使用1。8万年。
  不过北高丽限于他们错误的发展模式,坐拥宝山却饿死了那么多人,相反南高丽根本没有任何像样的资源,连人均耕地面积也只有北高丽的一半,可他们的人均国民总收入突破2万美元大关,而北高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才1千多美元,相差多少倍,足以见到先进的政治制度比资源更能决定生产力的发展。
   ; ; ;
  吕;布;从;北;高;丽;、;南;高;丽;的;反;差;上;,;在;思;考;自;己;的;帝;国;现;在;奉;行;的;君;主;立;宪;制;度;到;底;可;不;可;行;,;他;要;用;五;年;的;时;间;去;看;,;究;竟;自;己;推;行;的;政;治;制;度;是;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还;是;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后;来;他;发;现;,;他;的;君;主;立;宪;制;度;没;有;错;,;只;要;遏;制;住;官;僚;阶;层;的;贪;腐;,;让;官;僚;没;有;贪;腐;的;机;会;,;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国;民;收;入;至;少;比;垄;断;独;裁;的;时;候;高;上;五;倍;不;止;,;推;论;到;这;里;,;他;不;禁;流;泪;了;,;他;流;的;泪;是;什;么;样;的;泪;,;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未;完;待;续;…;…;)
  第854章 预谋夷洲岛
  当初派太史慈、于禁攻打高丽半岛时,吕布一直担心会战败,要知道,历史上隋炀帝举全国兵力攻打了三次高丽也都惨败而归,唐太宗攻打了两次虽屡取胜绩,但并未伤及高句丽之根本,只到唐高宗时期大将李绩和薛仁贵才将高句丽平定。
  首先是一定要确保好后勤保障,军粮运输不能出现问题,这是防止功亏一篑的关键,所以他让对自己忠心耿耿的高顺在后面都督粮草,这也是吸取杨广放不靠谱的杨孝感在后方都督粮草的教训。
  其次,全面吸取杨广的教训,在对前线指挥上不能过于保守,让下面的武将见机行事、随机应变。不能将所有决策都要由自己一个人来裁决,那样就会导致了作战不灵活,不能把握战机。杨广那厮是一个军事上的半瓶子醋,空有百万大军却无法发挥力量上的优势,他基本上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战略战术手段,对高丽方面也基本上一无所知,面对敌人的多次诈降竟然屡屡上当,不知敌、不懂分合之道、不知虚实,这样的人做统帅不败才怪了。
  吕布虽然说不上是战争天才,但他的军事造诣和军事经验远超过现在任何一个敌方统帅,敌方的任何军事行动都在他的掌握之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隋唐时期攻打高丽之所以那么困难,是因为那时的高丽是东汉末年高句丽将三韩、扶余等大部分国家吞并成立的国家,国力比东汉末年强了十倍不止,东汉末年的高句丽只是东北亚地区众多小国里面规模最大的而已,跟几百年后的高句丽没法比,不过它在这东汉末年毕竟是东北地区最强的国家。但历史上曹魏的二流武将母丘倹领一万多人就把高句丽打得落花流水,两次差点就把高句丽给灭国了,超一流统帅吕布平定东北地区势如破竹,无可厚非。
  其实就是用人的问题,有些能独挡一面的将领就尽量发挥他们的才能。隋唐时期的将领也不乏久经战争考验的名将,可惜最终在最高统帅的牵制下无所作为,隋炀帝和唐太宗的亲征失败,其实归根结底都跟他们御驾亲征包办一切有关。
  吕布就充分地发挥了张辽、太史慈、于禁的才能,让郭嘉、陈宫的参谋部推演战局排兵布阵发布命令。吕布在战争的大部分时期都是放任麾下文武将领去做事,他只在关键的时刻做判断。
  隋唐时之所以屡次攻打高句丽不下,还有两个原因,一则是没有很好的调查,没有详细的全面地图和区域地图,不熟地形,乃是盲人骑瞎马,二则是没有派人潜入高句丽国内破坏。致使高句丽权臣盖苏文一举剿除所有政敌将高句丽军政全数掌握,团结统一的高句丽自然难以战胜。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吕布非常重视军事情报搜集,从十年前就开始在东北地区的敌对势力里安插了情报特工,他对高句丽、百济、扶余、三韩的了解甚至比这些国家的国王还要清楚,把这些国家里面稍微有些能力的人物全都刺杀,现在再来攻取这些国家自然易如反掌。
  吕布这番苦心孤诣终于得到了回报,中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