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匹夫的逆袭-第1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芾吹模饺伺侍钙鹄矗鹾憾胖勒馐鞘谐し蛉烁愕囊迓敉砘幔独а凸鹿牙先顺锛瓶睿酥两闹笠导叶荚谑苎小�
    “你知道市长夫人什么来头么?“余晓挤眉弄眼的问道。
    刘汉东说:“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操她的男人一定很厉害,操她妈的男人也很厉害。”
    余晓栋一拍大腿:“东哥,一针见血,市长夫人家老爷子是省委徐书记,江东一把手。”
    刘汉东纳闷起来:“徐书记把女婿调来当省会市长,不避嫌啊?”
    余晓栋说:“市长又不是市委书记,不进常委,再说举贤不避亲,能把近江经济盘活的,也只有刘市长了。”
    “哦,姓刘,和我一家啊。”
    “是啊,刘市长年龄不大,是江东省年纪最轻的副省级干部,70后,还不到四十周岁,人又帅,又是高学历,还娶了省委书记的女儿,人家这辈子活的真叫精彩。”余晓栋说的眉飞色舞,神采飞扬。
    四季酒店第二层的大型多功能厅,义卖大会正在进行,现在拍卖的是市长夫人徐女士捐赠的一幅山水画,是省委徐书记的作品,崇山峻岭,江水滔滔,画作大胆使用了大量的红色。
    “这幅画的名字叫做《红色江山》起拍价五万元,现在开始竞拍。”主持人是主办方从佳士得请来的专业拍卖师,西装革履,风度翩翩。
    当即有人出价六万,然后渐渐抬高到十万,十二万,二十万,但那些坐在前排的大企业家们依然谈笑风生,没有出价。
    当价格抬到五十万的时候,安馨举牌,报价一百万,顿时一阵惊叹声。
    “一百万,有没有出价更高的。”拍卖师环顾全场。
    有人举牌,是坐在龙开江身旁的杨庆,“加五十万。”
    “好的,现在是一百五十万了,低价五万的画作《红色江山》现在拍卖价格高达一百五十万,有没有人出价更高?”
    安馨举牌,加十万。
    杨庆不甘示弱,再加十万。
    拍卖会变成了青石高科和龙氏财团的斗法,大家乐得看热闹,青石高科致力于新能源开发与电池生产,龙氏财团搞的是房地产和金融,都是财大气粗的主儿,鹿死谁手很难说。
    安馨的心理价位是二百万,徐书记的画作从艺术价值上来说,只值五百元,其中四百元还是装潢和卷轴木料的价值,但它的附加价值是很大的,尤其是出现在慈善义卖会这种场合,出价高低代表企业的诚意,二百万已经是天价了。
    价格飙升到一百八十万,杨庆和龙开江嘀咕了两句,再次出价一百九十万。
    安馨微笑着举牌,“两百万。”
    这回杨庆不跟了,做了个甘拜下风的手势。
    安馨点头致意,其实买卖会就是表演会,龙氏财团现在财力不不如从前,大家心照不宣的合作表演,既把价格抬上去了,又出了风头,何乐而不为。
    “二百万第一次。”
    “二百万第二次。”
    正当拍卖师的锤子要落下的时候,坐席末尾有人举牌,一个懒洋洋的声音响起:“五百万。”
    众人目光刷的转过去,只见最后一排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穿着星光闪闪的晚礼服,翘着二郎腿,脚尖一晃一晃的。
    大家窃窃私语起来,都不太认识这个小子。
    少年看到了人群中的舒帆,冲她抛了个飞吻。
    舒帆认出,这小子就是江大附中同学,开跑车的那个。
    “五百万!《红色江山》现在出价五百万,有更高的么,让我们看看还有没有黑马出现,五百万第一次,五百万第二次,五百万第三次,成交!”
    锤子落下,这幅底价五万的水墨画增值一百倍,以五百万的天价被神秘客人买走。
    市长夫人徐娇娇很奇怪,将工作人员招过来低声问道:“是哪家企业拍下的?”
    工作人员说:“席位是世峰集团的,那个孩子应该是王世峰的儿子。”
    徐娇娇点点头,将世峰集团记在心上。
    接下来又拍卖了一些企业家捐赠的艺术品与奢侈品,安馨最终还是将二百万花了出去。
    拍卖会之后是自助餐式的晚宴,每位宾客价格两千八百元,徐娇娇一袭紫色的晚礼服拖地长裙,佩戴施华洛世奇首饰,手托香槟杯,左右逢源,谈笑风生。
    “听说市长夫人快四十岁的人呢,看起来好年轻,气质也好,你看她多优雅大方,就像个女王。”佘小青都看傻了。
    “没烦恼,自然年轻。”安馨端着酒杯上前,与徐娇娇攀谈起来,这是两人第一次会面,徐娇娇身为,却毫无骄奢跋扈之气,反而很平易近人,大方得体,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夏总怎么没来?”徐娇娇含笑问道。
    “他身体不好,换肝手术之后还是有排斥反应”
    “哦,那一定要多休息,我认识一个老中医,有护肝的偏方”
    两人一见如故,聊着聊着说到孩子,徐娇娇说:“我本来是陪着儿子在英国读书的,后来觉得影响不好,老公在国内当领导,家属却在国外,这不是裸官么,我们家那位就说了,必须回国,所以我就带着儿子回来了。”
    安馨说:“是啊,夏总的女儿本来也在美国读书,这个月回国,在江大附中读高二。”
    “这么巧,我儿子也在附中。”
    “真巧,哪个班。”
    “五班,我不想给孩子压力,没选尖子班。”
    “我们小帆也在五班,我把她叫过来认识一下吧。”安馨回头张望,却看不到舒帆的人影了,只看到王世峰的儿子左拥右抱,正搂着两个身材颀长的模特拍照呢。

第十三章 枫林路壹号
    安馨四下张望,佘小青急忙走过来:“安总?”
    “小帆呢?”
    “没注意,我这就给她打电话。”佘小青急忙摸出手机拨打舒帆的号码,很快接通,说了两句道:“小帆说她不舒服先回去了。”
    安馨一脸歉意,徐娇娇却很理解的笑道:“大人的聚会,小孩子肯定不喜欢,我们家那个也没来,倒是世峰集团这位太子爷挺早熟的。”
    说完两人会心一笑。
    停车场,舒帆钻进车里,抱怨道:“真讨厌,说是慈善义卖会,一个比一个虚伪,奢靡无度,纯粹为了拉关系,我不喜欢这些人。”
    刘汉东道:“那现在回家?”
    “不,上街转转,咱们也做做慈善,先去面包店,然后去市中心。”
    “你打算开粥棚布施啊?”刘汉东笑问。
    “什么?”舒帆没听懂。
    “我是说,你打算用面包赈济乞丐么?想法是对的,真正的穷人是缺吃的,可面包也不压饿啊,就是点心,要压饿还得是馒头,再弄点榨菜,齐活。”
    “那就买馒头去。”
    于是刘汉东驾车带着舒帆来到一处商业街,买了几笼刚出锅的馒头,又在超市里买了许多小包装榨菜,驱车来到中央大街金鹰商厦门前,果然有几个乞丐围上来,可是当舒帆拿出热腾腾的馒头要递给人家的时候,却无一例外遭到了拒绝。
    乞丐们以看外星人一般的目光看着舒帆,有人还直接要求给现金,三块五块都行,一块五毛也不嫌弃。
    舒帆大为失望,说自己在美国的时候遇到的乞丐也是一个调调,只要钱要烈酒大麻,不要牛奶面包。
    刘汉东说城市里的乞丐都是专业户,兜里揣着苹果手机,老家盖着小洋楼,儿女开着轿车,闲暇时间还乘着歌诗达邮轮去个济州岛什么的,小日子滋润着呢,比一般老百姓过的富裕,不用咱同情,真正需要关注的往往是不发声的,比如拾荒的,打工的,看病的,上访的。
    “哥哥,你知道哪儿有这样的人么?”舒帆问道。
    “只要有心,处处皆有。”刘汉东故弄玄虚,其实他也不知道这样的人哪里有,通常这种处于社会等级体系最低端的边缘人群居无定所,游离在大众的视线之外,平时总能看到一两个,但真想找的时候,却一个都找不到了。
    “好深奥,我懂了,咱们四处逛逛吧,我相信会有发现。”舒帆拎着一袋馒头回到了车里。
    刘汉东想了一下,医科大附院对面有个旅社,应该住着农村来看病的人,那些人中有些是真的需要帮助的,舒帆家财万贯,爱心泛滥,这能资助一两个病患儿童什么的,也是功德无量的好事。
    从这儿去医科大附院最近的路是枫林路,这条马路还是民国时期修的,道路两侧绿树掩映,小别墅错落有致,以前是国民党高级官员的寓所,解放后成了江东省委省政府领导的住宅,时至今日依然如此。
    枫林路临近江边,风景优美,道路笔直,限速四十公里,禁止鸣笛,奥迪车低速通过,忽然舒帆指着路边说:“哥哥你看。”
    刘汉东扭头望去,只见路边别墅铁门外,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正被几个年轻小伙子推搡出来,小伙子们都留着平头,穿着白衬衣和藏青色西裤,瘦削彪悍,一看就知道省委警卫局的战士。
    “这就是上访的,都跑到省委书记家门口来了。”刘汉东说,大铁门上有一个蓝色搪瓷牌子,上面标注这个院子是枫林路壹号,也就是省委书记的家。
    “帮帮他们吧。”舒帆眼巴巴的看着越来越远的两位老人,“他们肯定是迫不得已才这样做的。”
    刘汉东一脚刹车,看看后视镜,迅速倒车回去,开门下车,大喝一声:“别动手。”
    领头的大概是个班长,质问他:“你哪个单位的?”
    “我哪个单位有关系么?年纪轻轻不懂得尊重老人,如果是你爷爷奶奶,你能下去手”刘汉东反问道。
    “非法上访,冲击领导寓所,这是犯罪行为。”一个满脸青春痘的小战士怒气冲冲道。
    “白宫还允许游客参观呢,领导住的地方比皇宫还金贵?老百姓来上访,那是对你们还没失望,再说宪法也没规定不许告状啊。”刘汉东咄咄逼人,理直气壮,将两位老人搀扶过来。
    警卫战士们说不过他, 反正人撵走就行,他们也不再说什么。
    其实刘汉东也心虚,人家大概是看自己开辆四个圈的奥迪才没有动手,真要较真起来还是自己吃亏,此地不宜久留,他将两位老人搀扶上车,驾车离去。
    警惕性极高的战士拿起手机拍下刘汉东的车牌号码。
    “啥事上访啊?”刘汉东问道,瞄一眼后视镜里的老人,老太太还趴在车窗上恋恋不舍的看着迅速远去的枫林中的红色小洋楼。
    “不是来上访的,是来找人。”老头说道,他穿着一件领口袖口都磨损严重的灰色中山装,很整洁,但破旧的解放鞋和人造革手提包都暴露了他的低微身份。
    “找人?你们认识省委书记?哎,这位大爷挺面熟啊。”刘汉东忽然想到,舒帆绑架案那天晚上,自己逃亡路上在一个涵洞避雨,好像见过这位老人家,老头还帮自己处理了伤口呢。
    但是老头已经记不起刘汉东了,他解释道:“这位老姐姐是来找人的,她说以前在壹号院住过。”
    刘汉东纳闷了,看看后视镜里的老太太,头发花白,七八十岁的样子,细皮嫩肉衣服考究,身上沾了些灰尘,眼神直勾勾的,似乎精神方面有些问题。
    “老奶奶,你家住哪儿啊?”刘汉东怕她耳背,大声问道。
    “我家住枫林路壹号,我丈夫是省委书记,我儿子也是省委书记,我曾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老太太神经兮兮的说道。
    刘汉东顿时明白了,遇到精神病人了,怪不得人家警卫战士把他们往外撵。
    对这种人只能哄着劝着,刘汉东敷衍几句,问老头:“大爷,这老奶奶是您亲戚?”
    “不是,是我前天在火车站捡来的老姐姐,唉,估计是儿女不孝赶出家门的,这脑子也不利索,都是可怜人,就顺带着照顾一下了。”
    “这样也不是办法啊,要不还是送救助站吧。“刘汉东道。
    舒帆摇摇头:“不,我们应该把老奶奶送回家,她的儿女孙辈一定正在着急的找她呢。”
    “你是老板,听你的。”刘汉东一打方向盘,开向最近的派出所。
    沈弘毅整顿警风之后,近江的派出所风气大好,接警人员态度和气热情,询问了来意之后,给老人倒水,让座,做笔录,询问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可那老太太却开始犯迷糊,自己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孩子的电话号码也不清楚。
    警察很有经验:“这是老年痴呆症患者,我们查一下有没有失踪人口的报案记录。”
    警情平台都是联网的,一番搜索后没有对应的记录,警察又问老太太身上有没有证件、手机,或者其他能查明身份的东西,老头说不清楚,于是找了个女民警来搜了一下身,结果仍是一无所获。
    “这样吧,先送救助站,等查明身份再送回家,现在也只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