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心念天下醉红颜-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稽颡再拜,悚惧恐惶。

    笺牒简要,顾答审详。

    骸垢想浴,执热愿凉。

    驴骡犊特,骇跃超骧。

    诛斩贼盗,捕获叛亡。

    布射僚丸,嵇琴阮啸。

    恬笔伦纸,钧巧任钓。

    释纷利俗,并皆佳妙。

    毛施淑姿,工颦妍笑。

    年矢每催,曦晖朗曜。

    璇玑悬斡,晦魄环照。

    指薪修祜,永绥吉劭。

    矩步引领,俯仰廊庙。

    束带矜庄,徘徊瞻眺。

    孤陋寡闻,愚蒙等诮。

    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心念天下醉红颜 【转】 作品中相关涉及 白头吟 
章节字数:1352 更新时间:08…02…16 11:44

    第二十八章。念儿对曦尘说的‘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出自白头吟。我很喜欢这句话。很羡慕这种一生一代一双人的感情。有兴趣的亲们可以看看。

    其一

    皑如山上雪,皎如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其二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其三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需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其四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蓰蓰。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晋人葛洪《西京杂记》载:“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

    汉武帝时,司马相如在长安以一篇《上林赋》得宠,封郎官,一时春风得意,意欲纳茂陵女为妾,卓文君无法忍受,写下了这篇流传于世的《白头吟》,并附书:“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随后再补写两行:“朱弦断,明镜缺,朝露?,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卓文君哀怨的《白头吟》和凄伤的《诀别书》,使司马相如大为感动,想起往昔恩爱,打消了纳妾的念头,并给文君回信:“诵之嘉吟,而回予故步。当不令负丹青感白头也。”此后不久相如回归故里,两人安居林泉。

    这首卓文君写《白头吟》使夫回心转意的故事遂传为千古佳话。

    但《宋书·乐志》言《白头吟》等“并汉世街陌谣讴”,即民歌。《玉台新咏》载此诗,题作《皑如山上雪》,则连题目亦与卓氏无关。

    也就是还有另一说这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据《宋书·乐志》,此篇是汉代“街陌谣讴”。它巧妙地通过抒情主人公的言行,塑造了一个个性爽朗、感情强烈、头脑清醒的女性形象。诗的开头两句以高山白雪、云间皎月来象征女子爱情的纯真和品格的高洁。她容不得半点卑污,所以“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闻”之即“来”,“来”之即“绝”,语言紧凑利落,气势咄咄逼人,充分表现了她处事果断、大胆泼辣。她对理想爱情和婚姻的看法,体验真切见解深刻,也显示出她是一位有主见、有头脑的女性。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故事还有一说。

    司马相如进京考取功名后,产生了休妻的念头,于是就写了封信给卓文君: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万千百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惟独没有亿字,无“忆”!无“意”!司马相如已对卓文君无意了,卓文君伤透了心,就以他的信的内容展开回了封信,可谓是经典之作。司马相如阅信后大为惭愧,打消了休妻的念头。

    一别之后,两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言千语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红胜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话说回来,中国封建时期,男子三妻四妾那是长事。如今虽是一夫一妻,又有几个做得到白头不相离呢。

     
心念天下醉红颜 【转】 作品中相关涉及 不相见 
章节字数:1458 更新时间:08…02…16 11:44

    第一最好不相见

    (1)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2)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很喜欢这首诗。它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写的。原来它的背后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喜欢的朋友可以看看……

    仓央嘉措,公元1683年生于藏南门隅地区一户信奉宁玛派佛教的农民家庭。15岁被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9月自藏南到拉萨,途经朗卡子县时,以五世班禅罗桑益喜为师,剃发受戒,取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10月25日,于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喇嘛。学习佛学、天文历算、医学及文学等,对诗的造诣很深。

    通常转世灵童在五、六岁就已坐床成为活佛,而仓央嘉措已经14岁才开始作为一位法王的学习和生活。他的童年及少年时光是在民间无拘无束地度过的,突然间远离故乡、亲人,面对大量的经书和修行,身边只有僧侣,仓央嘉措的苦恼可想而知。仓央嘉措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红教)佛教,教规并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而达赖所属的格鲁派(黄教)佛教则严禁僧侣结婚成家、接近妇女。对于这种清规戒律,仓央嘉措难以接受。年轻胆大的他没有以教规来约束自己,屡屡“行为不检”、“不守戒规”。

    一天他微服出行,化名荡桑汪波到拉萨街头,结识了漂亮姑娘仁珍翁姆。难以隐藏心里的爱情,他写道: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他最终选择了爱情。1703年,仓央嘉措回绝了五世班禅授的比丘戒。仓央嘉措到扎什伦布寺访问五世班禅时,正式向班禅回绝了他过去所受的沙弥戒。以后他改名化装常在拉萨的公园和居民中游玩,接触了许多平民,并来往仁珍翁姆家中。在这些日子里,他写出了大量优美动人的爱情诗歌。

    这一时刻,西藏的政治矛盾已经极其尖锐。蒙古人在西藏的统治者拉藏汗桑为了取得对西藏的统治地位,从政治、宗教、经济上联合起西藏的主要僧侣和贵族,与藏王桑结嘉措展开了激烈的斗争。1705年7月,爆发了蒙藏两军之间的一场恶战。结果桑结嘉措被俘,不久被处死。拉藏汗向康熙皇帝进言仓央嘉措的种种“劣行”,借以皇帝诏,将仓央嘉措解送京师。关于仓央嘉措被黜后的命运有多种传闻:在解送京师的途中,行至青海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藏族自治州)湖畔圆寂。一说病死,一说被杀,没留下尸体,时年仅25岁。另一说法则是仓央嘉措行至青海湖后,于一个风雪夜失踪。后半生周游印度、尼泊尔、康藏、甘、青、蒙古等处,继续宏扬佛法。此外还另有一新的说法:他被解送至内地后,软禁于五台山,并在五台山圆寂。


━━━━━━━━━━━━━━━━━━━━━━━━━━━━━━━
小说下载尽在http://。。 ……【】整理 
附:!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