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劫-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吧。不过我向父王请求一件事情,请父王答应我。”
“你一个小孩子,哪里有这么多的事情呀?”王爷不知是喜还是有点生气。
“王爷,你就听孩子说说吧。你也不看人家才两岁,要是你两岁的时候,有这么聪明吗?”王妃开始在一边帮忙了。
“那好,你说来听听,可不要得寸进尺啊。”
“是,父王。我觉得以后每天上午学习诗词文章就可以了,整天都读书烦都烦死了。”
“那你下午想做什么?”
“我要练武,下午请父王给我请一个武术老师,我想学习武术。”
“哦,原来是这样。你真的喜欢练武吗?”
“是呀,我是小小男子汉,将来要保家卫国的。”
“好,不愧是我赵智的儿子,从小就有这样的志气。父王同意了,以后你上午要好好学习,完成了老师的任务下午就可以学武。至于老师就先向跟着你母亲学些最基本的东西吧,以后再跟着王府里的那些侍卫学习一些功夫,等你大一些了父王再为你请一些高手教你。”
“多谢父王,父王英明。”
小赵宸连忙把马屁拍了过去,让岳阳王觉得很受用。
从这天开始,赵宸的生活就朝着他自己计划的方向前进了。每天上午,对于几位学士轮流来教他的知识,他还是很认真地学习着。
因为这些人随便哪一个放在今天那都是国学大师,教授博导级别的国宝了,听他们真人讲课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下午的时候,赵宸开始练功了。不过开始的时候他是跟着她的母亲王妃练一些基本功的,比如说扎马步呀,认身体上的穴位呀,学习最基本的长拳劈腿呀。
两年之后,赵宸的基本功练得都很不错了,王府中的那些侍卫们在王爷的吩咐下开始教这个四岁的小王爷练功,每个人都教了一些比较拿手的绝技给赵宸。
说起王府中的这些侍卫中,也有一些武功高强之辈,比如说马顺、候二、刘七几人都有一流的身手,都是朝廷正四品的带刀侍卫,其他那些侍卫们大多数也有二流的身手,个个都封了正五品带刀侍卫的官衔。

第二十二章 修文习武(2)

不过赵宸在学习起这些侍卫们的武术时有点三心二意的,因为他认为这些人并不是江湖中的绝顶高手,他们的技艺只能用来作为练习武功打基础的参考,不能凭借这些驰骋江湖。
所以跟每一个侍卫学习武功时,他最多学十天半个月的,把这个侍卫的一些较好的功夫学一两遍后,就要求换人了。
大家都觉得他的性子耐不住,认为他不过是一个小孩子满足好奇心罢了。因为像他这样的身份,怎么能够吃得了练功的苦呢?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以赵宸的神识之能力,早就把他们的武功中的精华领会到了,只不过他现在还小,不能表现出来而已。
所以让他表演学习到的武术,虽然赵宸表现得中规中距象模象样,但是却缺少力度像花架子一般没有实用。
不过,让大家不理解的是,他最喜欢看别人练武了,每天府中的那些侍卫们练功的时候,他都会在一边看得津津有味的。
问他看懂了些什么,他说真好看,真热闹。所以慢慢地侍卫们也不管他在旁边看了,各自把自己最为拿手的平时不轻易显露的绝技都在他面前展现了出来。
赵宸还是那一幅样子:“真好看,真热闹。”
所以不知不觉中,赵宸就从把这些侍卫们的绝技都学习到手了,比如像马顺的“铁笔银钩”十八式,候二的“百臂灵拳”三十六招,刘七的“追魂旋风腿”二十七路。
其他还有一些也是在江湖中比较的名的一些门派里的武技如“五虎断门刀”、“葵花点穴手”、“分筋错骨手”“缠丝擒拿手”“回风舞柳剑”“排云掌”等等武技。
并且他发现这些武技练到了极致一点也不弱,照样能够成为一代宗师,只不过这些侍卫们年纪太轻,又不能特别吃苦,加上有的天赋有限就不能练到太高的程度。
当然,这些事情侍卫们是不知道的,他们都以为小王爷不过是兴趣所至,随便学点玩玩,没有人相信他将来会成为一个江湖中的名人。
而且,小王爷还比较喜欢做一些奇怪的事情,比如他每天一大早就起来,在演武场里跑圈,每次最少都要跑上百圈,跑步的时候还在腿上绑上沉重的石块。
还有时赵宸会爬在地上上下运动,或是在一根木杠子上上下运动,在两根木杠子间翻来翻去的,或者是爬爬高墙什么的。
这些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做法让大家见都没有见过,就连王爷夫妇也不知道他这是在做些什么。
“小宸,你这是在做些什么呀?”
“父王,我在炼练身体呀。”
“炼练身体你不好好地习武,做这些有用吗?”
“当然,这可是非常有用的方法,长期坚持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你从哪里学来的这些稀奇古怪的做法?”
“哦,这是我自己想到的,做梦的时候梦到的。”
反正这些对他也没有什么影响,所以王爷和王妃就由他去了,总比他一天到晚到处捣蛋的好。
倒是侍卫中有那么几个年龄小一些的,也跟着小王爷的方法每天煅练身体,几年之后他们发现不但自己的身体素质增强了,就是武功的提高也快多了。
转眼赵宸就五岁了。他想,自己应该开始做一些事情了。
这一天,上课的老师是学士苏洵,也就是唐宋八大家中“一门三父子,峨眉共比高”中的苏老泉。
他自己二十七岁观车顿悟才开始发愤读书,三十岁就考中了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学士的官职。
在后世的传记中,他的诗文都有不少传世,但名声却不及他的两个儿子。而让人们称道的是他的一篇文章《六国论》。
然而现在这篇文章他还没有写出来,所以赵宸觉得自己应该帮帮他,启发他早日写出这篇传诵千古的名作。
刚好这一段时间,苏洵给赵宸讲的是《战国策》里的一些文章,并且还布置他下去多读其中的文章,思考其中的得失。
“老师在上,弟子有礼了。”

第二十三章 苏氏兄妹(1)

你能读出下面这首诗的意思吗。
鸿钧合道天地分,蒙受开天功德恩,道祖传教定三界,成事败事巫妖争,天下大乱圣人出,地绝山折九州崩,巨鳖立地足顶天,变化自此气象新。
请支持我的二百万字作品《鸿蒙道》,鲜花砸起来吧。
这是每一节课上课时,赵宸都要例行向各位老师行的礼节,同时也是当时的传统。
“不必多礼。赵宸,今日你先把昨天我们学习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背诵一遍吧。”
“是,老师。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佚丽。朝服衣冠,窥镜,而问其妻”
赵宸开始背诵起来,对于这篇他还在高中时就能倒背如流的文章,自然是轻轻松松没有任何滞涩地背完了。
苏洵一边听着一边微微颔首,表示赞同。然后问道:“这段时间读了战国策后可有什么疑问?”
“有,老师。”
“你且慢慢说来,为师给你解答。”
“老师,说起战国七雄,谁最为强大呢?”
“当是秦齐楚三国最强,赵魏次之,燕韩最弱。”
“敢问老师,七国之中有哪些名将?”
“白起、王翦、吴起、孙膑、田忌、廉颇、赵奢、乐毅之徒。”
“请问老师,七国之中有哪些贤能之辈?”
“宁越、余尚、苏秦、杜赫、齐明、周最、陈轸、楼缓、苏厉之属。”
“再问老师,七国之中最是尊贤重士、明智忠信、宽厚爱人者为谁?”
“当属齐之孟尝君、赵之平原君、楚之春申君和魏之信陵君。”
“弟子还有一问,六国与秦国相比,土地和士兵孰多孰少?”
“六国的土地和士兵当十倍秦国也。”
“那么敢问老师,战国之时天下英雄辈出,六国之势远超秦国,为何最终天下归属于秦?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何在?”
苏洵沉吟良久而嚅嚅道:“唐人杜牧曾言‘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余甚为赞同。六国之灭亡,全在于自身不珍惜自己,这才招致亡国之恨。”
“那么教师认为这个不珍惜自身一说,具体可有所指?”
“嗯。这个嘛,这个”
苏洵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就转念一想:“莫非这孩子年纪如此之小,就能有什么独特的看法不成?”
他便问道:“赵宸,你既然提出这个问题,莫非你有什么看法,先说来为师听听。”
“是,老师。”赵宸知道他可能一时之间还没有想到,就有意点拔于他,“学生认为,这六国的君王也太笨了。他们一个人打不过秦国,却不知道要联合起来对付秦国,而是向秦国割地求和,还赔款无数。这样此消彼长之下,秦国自然一天天强大起来了。而且其他那些没有向秦国行贿的国家,也因为得不到他们的帮助,更是一天天陷入困境之中。因此,才最终六国灭而秦一统天下,致万世之基业。”
“你是说六国灭亡,弊在赂秦?”
“对,这就犹如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呀。”
“弊在赂秦?弊在赂秦?”
苏洵喃喃自语,立即陷入了沉思之中。赵宸一见就知道火候到了,自己不能说得太多,免得引起他的疑问。
于是,就留下苏洵一个人在房中思考,自己跑出去玩了。因为他知道,现在苏洵是绝对不会找自己的。
这一天,苏洵在岳阳王府中早就了《六国论》,然后兴奋莫名地回到了家中,让下人准备酒菜,他要痛饮一番。
“父亲大人今天何事这般高兴?”
这时,却有三个孩子在窗外偷看,并好奇地询问起来。看官可知道是哪三个孩子呢?
可以说,他们中的每一个在现大都是大名鼎鼎的,那就是苏洵的三个孩子,长子苏轼字东坡年方十岁,次子苏辙年约八岁,小女苏小妹,年仅六岁。
刚才问话的正是苏东坡,因为他们今天趁父亲不在家偷偷地溜出去玩了,没有完成父亲布置的功课,所以现在先看看情况再进去。
“不知道,许是圣上今天又奖赏父亲了吧。”苏辙说。
“才不是呢。父亲今天是去岳阳王府中给那个爱捣蛋的小王爷上课去了。难道父亲是给那个捣蛋鬼给气糊涂了,回来要借酒浇愁。”
这是那个古灵精怪而又聪明异常的苏小妹。
“是呀,父亲今天没有上朝。那会是怎么回事呢?”
三个人听到苏洵在屋里哈哈大笑,全都摸不着头脑,只有面面相觑。
“你们三个家伙进来吧,不要在那里偷偷摸摸地了,是不是今天的功课又没有完成呀。”
“父亲大人,今天你怎么这么高兴呀,是不是有什么喜事?”

第二十四章 苏氏兄妹(2)

苏小妹跑过去,摇着父亲的手就开始撒娇,一下子就让苏洵忘记了找他们算账的事。“今天呀,为父还真有一件大事,值得高兴一回、痛饮一番。”
苏轼听到痛饮一番时,嘴唇动了动。虽然他才十岁,但早就偷偷地背着其父学会了喝酒了。
“轼儿,今天为父作了一篇文章,你来看一看如何?”
苏东坡拿过了父亲的手稿,看了起来,另外两颗小脑袋也凑了过来。苏小妹还小声地念了起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胜,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妙文啊妙文。”
苏轼尽管才十岁,但已经显露出了在文学方面的天赋和才华。
“妙在何处呀?”
苏洵今天非常高兴,所以诚心想考一考儿子。
“其一,观点新颖,不落窠臼。古来人们论及秦灭六国,皆以为秦势强绝,不可阻挡。或是以天下大势所趋为理由,阐明此事。”
“嗯,还有其二呢?”
“其二,譬喻奇绝,‘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一句,让人拍案叫奇。”
“还有吗?”
“其三,借古喻今之用,这才是这篇文章的合用之处。文章虽然所举事实皆为六国所有,但如今大宋的形势亦如同往日一般。所以,父亲此文是希望能够引起圣上和当朝者们的警示,不要重蹈覆辙。”
“好好好,我苏老泉有子如此,也是不妄此生了。”
苏轼听了父亲的赞扬,欣欣然面有得色地望着弟弟妹妹,心中充满地无比的自豪感。
“但是,轼儿你虽能读出为父文章中用意,却也还算不得天纵之才呀。”
“父亲,那何人在父亲大人的心目中才是天纵之才呢?”
苏轼心中不服,因为他一向以天才自居,不但读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而且才思敏捷。
当然了,事实上历史上的苏轼不但在诗词上,而且在文章写作方面都很有建树,是宋代着名的才子和文学家。
然而论及才思敏捷方面却是不及他的妹妹苏小妹的。曾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是苏东坡和妹妹拿彼此的来开玩笑。
一天苏东坡作诗来形容妹妹的凸额凹眼,诗云:“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嘻嘻一笑,毫不认输,当即反唇相讥,也作诗来突出苏东坡的一脸大胡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