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唯我独裁-第6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獾裙遥彀苤谢酃牡弁跫苹揪兔淮蛩愀呛思际酢
  希特勒在欧洲大陆上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中华帝国在一开始面对希特勒的西方世界论攻势下有些措手不及,但很快中华帝国便采取了猛烈的反击。
  希特勒在美洲大陆的宣传攻势遭到中华帝国的扼杀,中南美洲国家难以获得欧洲共同体的实惠好处,反而深受中华帝国的环太平洋经济圈的影响,因此放弃德联的诱惑。北美加拿大和墨西哥同样如此,他们加入帝王经济援助计划并且是华约的成员国。
  而美利坚解体后的十三个国家,在中华帝国的高压下,取缔一切反华游行示威活动和政党社团,同时跟中华帝国签署经济援助协议并成为华约组织成员国。
  在欧洲,中华帝国已经无法阻止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等加入欧洲共同体了,毕竟在经济利益面前,德国比中华帝国在欧洲更有优势。同时,在德国控制法国的时间里,对法国的影响极深。如果说普法战争后法国仇视德国,到了一战结束,法国的这种仇视已经大幅度减弱了,二战期间法国更是放弃了抵抗德国,到了二战后法国则彻底不想跟德国成为仇敌了,所以法国选择加入德联成为欧洲共同体一员。意大利、荷兰、比利时、挪威等国在经济上更依赖德联,地缘政治迫使他们加入欧洲共同体。
  而英国则不同。在经济上英国从来不依赖欧洲大陆,更是德国、法国的传统竞争对手。作为岛国,以海外贸易为主的英国更需要同中华帝国建立稳定的海上贸易。两次世界大战,英国都是中华帝国的铁杆盟友,深受中华帝国的经济和军事影响。
  英国没有像法、意等国退出华约而加入北约,英国继续留在大中华共荣圈内,作为西欧国家中唯一一个华约组织的成员国。
  造成英国这种格局选择的主要原因其实还是因为英国一直不被欧洲大陆所接受,几个世纪以来都被宗教、经济和政治所排斥在外,根本不被看做是欧洲国家。
  英国能够坚定的支持中华帝国,中华帝国也不能亏待了他。由于西欧主要大国都拒绝了中华帝国的经济援助,因此更多的资金用来支援英国进行战后重建。同时,中华帝国为首的华约将德联为首的北约视为敌人,英国的战略位置就极为重要了,成为中华帝国在北大西洋的一颗重要的战略据点。
  因此,中华帝国除了向英国提供数百亿龙币的经济援助之外,更是在英国驻扎了二十万精锐部队。而英国亦是积极配合,有中华帝国的驻军,又有中华帝国的核保护伞,丘吉尔干脆进行大规模裁军,只保留了1。2万陆军,1。3万空军和2。6万海军兵力。英国从此进入了极低的军费开支时代,这对英国快速回复经济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英国这样财政不被军费所拖累。
  在东欧,随着徳盟的东扩,希腊、塞尔维亚等国也陆续加入。为了确保在东欧的利益,中华帝国紧急召见了土耳其驻华大使。经过数轮谈判,土耳其在获得中华帝国300亿龙币的无息援助贷款后,加入华约,成为中华帝国遏制德联进入中东石油区的重要屏障。并且再次将德联黑海舰队堵在黑海内,使其无法进入地中海。
  同时,中华帝国也把阿什共和国拉入了华约,成为中华帝国南北夹击沙俄的重要战略支撑点。
  在北欧,中华帝国虽然失去了挪威这个遏制德国进入北冰洋的战略支撑点,但还有冰岛在手,配合中华帝国在北疆东部和阿拉斯加的北极战区司令部,能够继续对德联进行战略封锁。
  不过,为了狠狠的打击德联欧共体经济,中华帝国内阁制定了一份石油战争计划,希望借助石油来打击德联欧共体经济。
  wxs。o
  第705章 没有硝烟的战争
  ww。x。om   二战结束后,中华帝国处于军事和经济的绝对霸权地位。尽管中华帝国拥有彻底摧毁德联和北约的能力,但全世界人民都渴望和平,在这种大环境下,一直自诩文明、民主、和平的中华帝国,根本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再次点燃世界大战的战火。
  同时,希特勒在欧洲推行经济一体化,大肆渲染东方威胁论,令西方人对中华帝国都充满了敌视,令中华帝国在军事行动上格外的谨慎和小心。于整个西方人世界为敌,此乃兵家大忌,不符合中华帝国的国家利益。
  依靠中华帝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对德联发动一场没有硝烟的经济战争于是成为中华帝国在冷战时代发起了第一次大规模进攻。
  德联主导的欧洲共同体经济复兴,必然首先要对欧洲各国进行战后经济重建。对于民生来说,德联必然放在首要位置,否则失去民意支持,希特勒的西方大同格局便会不攻自破。为此,德联战后经济重建的第一项目便是恢复民生,解决欧洲人民的基本生活问题,即衣食住行四大基本问题。
  然而,欧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各国的基础设施基本上全都在战火中遭到严重破坏。用于民生的轻工业荡然无存,一方面是毁于战火,另一方面则是长期的战争令各国兵源枯竭,不得不抓壮丁补充,导致从事农业和轻工业人员急剧减少。而各国为了战争只重视发展重工业,这也是轻工业荒废的原因之一。
  其中德国轻工业最惨。基本上十之八九消失。战争期间还可以从其他国家补充,战后则数以百万计的德国人露宿街头。衣不遮体食不果腹。
  为此,德国不得不在德联成员国内进行物资交换。以德国的重工业产品去换其他国家的食品等轻工业产品。但其他国家也不富裕,导致德国的重工业产品变得十分廉价,基本上是折本进行交换。
  即便这样,整个德联体国家的轻工业产品也极度匮乏。
  而唯一能够给德联体国家提供丰富轻工业产品的自然只有中华帝国了。中华帝国作为战后全球唯一的超级经济强国,没有遭受战争破坏,所以各种物资十分丰富。
  在中华帝国内阁制定经济报复德联体国家的计划当中,用廉价的轻工业产品去掠夺德联体国家的重工业原料和产品成为经济战争的重要一环。
  例如一吨大米在中华帝国国内只卖300龙币。卖给德联体国家的价格则翻倍到600龙币。一匹普通布料原价50龙币,卖给德联体则翻倍至120龙币。其他各种轻工业产品亦是如此,普遍两倍以上价格卖给德联体国家。为了确保华约国家齐心,中华帝国制定了华约体系内国家出口物资统一价格表,使得德联体国家找不到第二个低价格卖家。
  华约集团垄断了价格,迫使北约国家只能忍受盘剥。很显然,北约国家根本没有那么多钱来支付。因此只能贱卖他们的重工业产品和煤、铁、铜等原材料。原本市值200龙币的优质铜矿砂。被华约国家压价至90龙币,使得北约国家蒙受巨额损失。
  明知道被盘剥,但德联国家没有办法,只能先忍痛度过最艰难的时期,等到自己国家的轻工业恢复。
  从1944年至1946年的三年时间里,华约国家从北约国家掠夺走总额高达2。3万亿龙币的物资。抛出成本,北约国家直接经济损失达7300多亿龙币。中华帝国获取利润达6500亿龙币。
  从1946年下半年开始,德联体国家的轻工业体系逐渐恢复起来。对华约轻工业物资的依赖大幅度下降。
  但很快,中华帝国为首的华约国家开始对德联体国家进行大规模商品倾销。华约商品以低于北约国家商品生产成本平均近10%的价格冲击欧洲共同体市场,沉重打击德联体国家的轻工业。导致欧洲大陆各国的轻工业工厂大规模倒闭破产。
  针对华约国家的经济侵略,北约迅速采取行动。在整个欧洲大陆竖起了贸易壁垒,对华约国家的商品征收200%的关税,进而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欧洲各国的轻工业。
  中华帝国对德联的经济战争包含方方面面。除了轻工业外,重工业也是重点之一。
  战后的欧洲,其重工业虽然比轻工业多,但也遭受严重的破坏。欧洲战后重建,需求大量的钢铁、水泥、石油化工产品等重工业产品。欧洲自身虽然解决了大部分需求,但像石油化工产品却难以支撑了。
  二战期间,德国为了打破中华帝国的石油垄断,在国内建立了一系列的煤化油工厂。这些煤化油虽然在战争期间解决了德国大量的燃油需求,但成本巨大,数倍于原油价格。战争期间,德国别无选择,但战后经济重建,煤化油因为成本太高便严重拖累经济复苏进程了。
  德联体尽管恢复了罗马尼亚石油区,沙俄国内也有石油出产,但无法满足整个欧洲的石油消耗。因此,这给了中华帝国再次操纵石油来侵略欧洲提供了机会。
  中华帝国先是操控全球石油产量,以低级的价格向欧洲输送。一度造成欧洲进口石油的成本低于本土石油的一半,低于德国煤化油价格的三分之二,导致很多国家都放弃煤化油工程,甚至停止从罗马尼亚和原苏联进口石油,导致欧洲煤化油工厂大规模倒闭,罗马尼亚原油公司每天亏损上百万龙币。
  到了1946年,欧洲的石油需求90%依赖从国际进口。于是,中华帝国再次操控国际石油减产,抬高油价,继续剥削欧洲各国。
  德联国家经过几年的战后重建,虽然被中华帝国为首的华约国家严重剥削,但各国的经济已经有所恢复。德国消防原苏联的经济模式,发展速度很快。
  1947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615亿龙币,恢复到了战前水平。虽然仍旧比世界第一的中华帝国4550亿龙币的庞大国民生产总值低了七倍有余,但德国经济发展速度却是有目共睹的。
  面对德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华帝国自然提高了警惕。
  wxs。o
  第706章 军备竞赛
  ww。x。om   面对德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华帝国自然提高了警惕。
  为此,中华帝国皇帝王晨浩特别召开了御前会议,针对希特勒穷兵黩武的本性,中华帝国决定挑起新一轮的军备竞赛,迫使德联加入军备竞赛,从而拖垮德联的经济。
  若想逼希特勒加入军备竞赛,就必须令其害怕。因此,中华帝国军方首度公开了核武库,以及中华帝国战略炮兵部队(又称第二炮兵)的核打击力量。
  光华四十七年,中华帝国拥有1450件核武器。其中空投核弹头720枚,爆炸当量最低10万吨,最高当量170万吨。导弹搭载核弹头700枚,爆炸当量5~30万吨。炮射核弹头30枚,爆炸当量7600~34000吨。
  中华帝国国会于光华四十七年财年通过了大规模增加军费预算的决定,中华帝国国防开支较上一年增加210%,达到209。53亿龙币,占财政开支的33。3%。在全世界各国都大规模裁军应对经济窘境的时刻,中华帝国突然大规模增加军费开支,犹如在平静的湖面上落下一块巨石,顿时在全世界激起了涟漪反应。
  中华帝国军方公布了军费激增的用途。主要用来增加核弹头的储备,增加战略炮兵导弹的攻击半径和精度,增加战略空军的打击范围,增加海军核航母和核潜艇数量。
  由于整个欧洲团结了起来,以德联为首的北约军事集团控制着整个欧洲大陆。
  一战以前,一直都是英国海军封锁德国海军进入大洋的各个战略通道。如今经过两次世界大战,英国这个老牌海军强国已经衰落,只能由中华帝国海军来取代英国海军继续封锁德联海军进入大洋了。
  因此,中华帝国海军不得不加大力度封锁德联和北约,不使其军事力量扩张至全世界,只能永远趴在欧洲近海。
  为了阻止德联海军重新崛起为蓝海海军,中华帝国海军成为二战后重点发展的力量。
  由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航母的作用远远超过了战列舰的作用,中华帝国海军内部bb派逐渐让位给cv派,航母作为海军舰队核心力量正式被帝国海军所确定。
  中华帝国海军通过长期的实战检验,证实了核动力航空母舰的巨大战争潜力。其不用补给燃料的特点在战争期间尤为重要,可以长时间深入敌占区进行作战而不需要后方的补给。
  中华帝国海军在二战期间服役的泰山号核动力航空母舰,以及在二战末期陆续服役的泰山级其他四艘航空母舰【cvn38】衡山号,【cvn39】嵩山号,【cvn40】恒山号和【cvn41】华山号。这五艘核动力航空母舰成为中华帝国海军的核心力量,确保战后持续巡航世界各个海域,保持中华帝国海军在全球各海域的威慑力。而这点其他国家都做不到,因为他们的军舰天天烧的油钱成为严重的拖累。
  核动力航母的优势非常明显。因此中华帝国海军在光华四十七年再次拨款开工建造三艘核动力航空母舰。
  庐山级核动力航空母舰,同级建造三艘,以中华帝国三大名山命名,分别是【cvn42】庐山号、【cvn43】黄山号和【cvn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