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2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市里能松包袱,正求之不得,而江南之地的干部群众肯定是举双手赞成,对干部来说,新设立一个区,那就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对老百姓来讲,新设立一个区拉拉动经济发展,他们同样会看到希望。这样轻轻松松就把檐口区的阻力削掉一大半。

如果陆政东能把大桥修建的事情办下来,陆政东在市里的威信肯定就要上升到一个相当的高度,这一点蒋炳明是心知肚明,因为大桥的建立不仅仅是拉动市区在南边的农村乡镇,也会大大加强地处南边的三个县和市里的经济联系,大大方便三个县和省里其他地方的联系。

而大桥一旦修通,在江南设立新区的事情那肯定就是水到渠成,加上城市建设,即便是陆政东在任内就办成了这三件事,绵西的人也都会记住他。

怎样确保政治地位的稳固和政治利益最大化,陆政东做得丝毫不比任何一个政坛老手差,小小年纪,不但在搞经济上有一手,在收买人心,玩手腕上也不是一般的高超啊。

只是可惜,陆政东和他不是同路人,陆政东是想做出一番政绩好往上走,肯定就容不下很多东西,这就注定了两人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上存在着分歧。

蒋炳明合上城市规划方案的说明和相关对照资料,默默地思索着。

常委们,副市长们,区县的一二把手们,主要职能部门的一把手们,这些人的资料大全都深深地铭刻在蒋炳明的脑海中,这是当分管党群副书记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他原来做组织部长的积累,做组织人事工作就得要像有三只眼一般,各种人物能够用信手拈来。

檐口区无疑是对抗陆政东的桥头堡和主战场,利益受到极大损害的金子名为首的本土势力对于陆政东的新城市规划方案抵触情绪很浓,而以建委主任刘銮为首的建委系人马因为同样原因,对陆政东也是非常不满,加上他的力量,蒋炳明认为陆政东这个市长新当选之后肯定也只有选择妥协和他妈进行合作。

但是很快他就发现这是痴心妄想,城市发展公司,虽说是实际上就是市建委下设的公司,但实际上建委对于发展公司很难有发言权了,苏中路这个分管副市长显然具有更强的主宰权。陆政东先是一下就让刘銮没办法插手多少发展公司的事务,而金子名也是个滑头,在陆政东一有所表示之后,态度一下就暧昧了起来。

蒋炳明也不禁摇摇头,自己这一方看似力量强大,但是那是在受到别人挤压的时候,那时候大家都知道抱团取暖,而一旦没有那样的压力,面临着利益权力等等的时候,心也就不齐了,这个时候都倾利避害,蒋炳明也不禁叹道,人啊,总是可以共苦,但不能同甘啊,陆政东就是充分的利用了这一点,对自己的阵营进行着分化

若是陆政东能够够保住化工基地,在修桥的事情上向陆政东发难,那会招致本土干部群众的不满,这殊为不智,得不偿失,蒋炳明沉吟着,还是要在自己最为擅长和实力最为强的地方有所行动,不然

第28章突然袭击

陆政东在绵西协调着区里关于大桥选址和化工基地选址的事情,副省长张思来对于陈省长交代的这件事也非常重视,鉴于前任由于轻率的就拿出一份会议纪要,导致这份纪要根本没有人执行,弄得有些灰头土脸的教训,张思来首先根据陈省长的嘱托,主持召开了有相关各方主要领导参加的会议,专题研究此事,张思来在听了各方意见,了解了各方观点,心里大体有数之后,决定亲率省级有关部门和设计单位以及专家学者赴绵西现场办公协调。

陆政东对于张思来的到来也格外的重视,专门就此事和市委书记吴金泉进行了交流。

什么是中心工作,协调大桥和化工基地的事情便是,什么是重中之重,副省长张思来亲自到绵西协调此事就是,其他一切工作都需要让位于这项工作。

接待副省长张思来的工作主要由市委市府的两位秘书长负责,计经委副主任马世林负责大桥选址和化工基地的情况说明等技术性工作。

马世林很年轻,当然是指和他这个级别的领导干部相比而言很年轻,三十四五岁能到这样的位置算是年轻有为了,当然肯定是不能和他陆政东相提并论的。

马世林对此项工作非常上心,陆政东也明白缘由,马世林也是属于外来干部,原本在县里挂职副县长,后来就落地绵西,升任常务副县长,因为和县长关系不是很默契,就被调到市计经委。

马世林既然是来挂职的,上面肯定是有人的,本来是准备过渡一下,然后到市工业局任职的,不知道哪里出了差错,最后被别人捷足先登。

现在金忠彪去学习去了,财政局长的位置眼看着就要空出来了,马世林曾经分管过财政,对这一块也不陌生,有这样的机会肯定要尽最大的努力争取一下。

副省长张思来也是一个办事不拖拖沓沓的人,在摸清了情况之后,很快就到了绵西。

张思来来到绵西之后,并没有在这件事上做任何表态,而是立即开展了调研工作,深入现场勘察,之后又听取了绵西市委市政府的汇报。

陆政东虽然原来也在省政府工作过,张思来也听闻过陆政东的名头,但由于张思来分管的这一块和陆政东的工作并无太多的交集,对陆政东不是太熟悉,但是这样一接触,让张思来对陆政东印象深刻,陆政东提出的绵西的发展思路很有些新意,而且在大选址和化工基地的争执问题上也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工作,工作做得很扎实,这个年轻得离谱的市长还真是有些想法,胸中也有些沟壑。

摸清楚情况之后,七月底,张思来在绵西市委大礼堂召开了大型现场办公会议,市委、市政府领导集体、市人大、市政协和市委、市府的主要领导及省、市计经委、建委、城建规划、国土、环保、化工等部门的有关领导、专家、工程技术负责人员参加,还有未被通知的一些干部也到场旁听,大礼堂座无虚席,可见人们对于修桥的关切和期盼。

会上,各方代表发表意见,真可谓唇枪舌剑,辩论激烈。经过认真分析利弊关系,张思来副省长排除干扰,作了总结,形成《关于解决绵西大桥桥位与化工基地建设问题的会议纪要》,以绵西市政府文件的形势印发执行,抄送省政府和有关部门。

“纪要”明确了是非,决定了解决办法:

化工基地确实对大桥的建造增加了不利影响因素;桥位选择的事情经过论证,且时间上早于化工基地的选址,现又难于另选桥址,要立足先保桥,其次兼顾基地建设;为确保大桥的顺利建设和达到设计的安全寿命,化工基地盐酸罐装车间等污染源按照绵西市委市政府的建议迁到基地山后,大桥两头两百米以内不再增加新的建筑;化工基地要完善环保设计,生产时超过国家排放标准,对大桥确有污染影响,基地要自费搬迁。

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执行,对违反者要严厉追究责任。

“陆市长,由于盐酸灌装车间移往山后,要占掉檐口区原本规划的工业园区的一部分地盘,檐口区还是有些抵触,还有就是在环保上要求更为严格,这为化工基地的建设增加了很大的建设成本,阻力还是有些大啊,搞不好,这个纪要又和上一次一眼,成为一纸空文。”

陆政东很清醒,虽然是做出了这样一个纪要,但是和化工基地方面相关的各方对此结果并不是很满意,特别是环保方面的要求又是一大笔投入,认为做出的让步和牺牲太大,暗中依然有不少抵触情绪,甚至有的部门依然给檐口区打招呼要他们顶住。

这样的态度肯定不利益国家组织评估后立项决策,一到立项的关键时期,恐怕又会出问题。

“要不?把这个会议纪要呈报给杨书记和陈省长?”

马世林试探着问道。

陆政东看了马世林一眼,陆政东对马世林印象不错,这不但是因为马世林同样是外来干部,更是因为马世林具备绵西很多本土干部不具备的视角和眼光,是一个有想法,愿意做事的人。

马世林的这想法不错,这一次既然下了决心就要把该处理的事情处理完,不然今后即便是大桥动工,恐怕也是扯皮不断,会严重干扰大桥修建的进程,进而影响大全市的整体工作。

要确保这个纪要能够得到贯彻落实,还是要趁胜追击,把这份纪要上报给了省委杨书记和陈省长,争取得到省里最高层的支持,那就是还有杂音,也翻不起大浪了

作为事关绵西发展全局的一项工程,杨书记和陈省长肯定支持张思来代表省政府的权威,也很支持市委市政府的这个发展思路,当即批示:“照思来同志现场办公会议决定的意见办”。

这等于是拿到了一份尚方宝剑,市委书记吴金泉和市长陆政东主持召开了市委、市政府联合办公会议。陆政东通报了大桥修建评估情况,决定了执行张思来副省长现场办公的决定和专家评估建议的具体措施和纪律。

紧接着檐口区也召开常委扩大会,总结教训,排除干扰,统一思想和行动,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张思来副省长现场办公“纪要”和市委、市政府联合办公会议决定。

这样就从上至下扭转了局面,大桥建设的事情终于真正提上了议事日程。

这样的结果也让市里的干部群众对陆政东这个市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能够把大桥的事情定下来,又能够把化工基地留在绵西,这应该是一个很不错的结果

常委会上陆政东翻着手里的材料,默默思索着这次的常委会,没有什么重要的议题,主要就是大桥修建的立项问题。

常务副市长喻明和对大桥的修建进行了说明,在吴金泉表示支持后,议题很快举手表决通过,这种决议,之前已经达成很大的共识,几乎没有不全票通过的。

喻明和坐下后,蒋炳明就看向了吴金泉,说道:“还有一项人事任命需要提交常委会讨论。”

陆政东就是一怔,这显然是一个临时提议,因为在之前的书记碰头会上,并没有提及人事任免问题,但陆政东看到吴金泉微微点了点头,看表情好像这事吴金泉是知情的。

见吴金泉颔首,蒋炳明就转向了大家,说道:“这项人事问题是关于市财政局局长的提名人选,大家都知道,金忠彪同志去了党校学习,但前几天组织部接到金忠彪同志的电话,省委组织部刚刚和他谈了话,金忠彪同志很可能在党校学习结束之后调到省里工作,大家都知道,财政工作是多么重要,古代也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说法,而我们绵西是个大市,财政调度关系着绵西发展的方方面面,特别是绵西的新一轮建设工作即将拉开序幕,这就显得更为重要,实在需要一个能统筹全局的干部来掌舵,忠彪同志因为怕影响全市的发展大局,所以他已经递了辞呈,让我们能尽快考察合适地人选”

陆政东听着蒋炳明缓慢的语气,心里很清楚,蒋炳明看似是讨论金忠彪递交辞呈的问题,实际上落脚点却是在财政局新任局长的人选上,蒋炳明是做通了金忠彪的工作,利用书记碰头会和常委会之间这段时间打了一个时间差,给他来了一个突然袭击。

蒋炳明可真是够阴险的,他辛辛苦苦想办法把金忠彪给弄走,蒋炳明却是马上就以牙还牙,又给他准备了一个卡子,这样他在金忠彪身上花费的功夫就等于白费了。

看来是自己在绵西成长得过快,让蒋炳明等人心里没有底了

接着蒋炳明就看向了吴金泉,吴金泉点点头,道:“那就表决一下吧,同意金忠彪同志辞去财政局局长,拟任市政府处级巡视员的同志请举手。”

这样的事情没有不通过的道理,蒋炳明接着介绍了组织部考察的拟任财政局局长申仲明的情况。

申仲明现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和蒋炳明一系关系很深,这也是陆政东在他正式就任市长之后,为什么一直让他靠边站的主要原因。

申仲明讲完,会场就沉默下来。批准金忠彪辞职是一回事,真正让谁出任财政局长就是另一回事,财政局局长,这个位置太敏感了,尤其是谁都明白,蒋炳明搞突然袭击,就是要卡陆政东的脖子,如果一个市长财政大权都把握不住,那可说是寸步难行。

吴金泉见有些冷场,就看向了陆政东,道:

“政东市长,你是政府当家的,谈谈你的看法吧。”

根据市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凡是研究干部任免的议题,要认真做好会前沟通工作,有重大分歧,不提交市委常委会讨论,陆政东作为市委副书记,政府市长,有权对财政局长人选提出意见,但是这么重要的议题事前未征求他的意见,这里面很多东西值得玩味。

吴金泉到底是一个什么态度?为什么会如此?

陆政东在干部人事这一块上一直是比较小心的,他不想越界,让吴金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