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4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百姓们经常拿着上面的政策对照本地政府的行为,他们相信问题大多出在地方官员的不作为、乱作为。“村里都是坏人,乡里都是敌人,市里才有好人,省里才有亲人,中央才是恩人”,以及“上面不批不办,上面一批就办”等等说法,就反映出当前上访民众的这种心理。在“把真实情况告诉上面”的心态驱使之下,底层民众源源不断地奔赴上面寻找支持、要个说法,并希望通过上面往下层层施压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而解放后,尽管社会形态和政治制度与古代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这样的传统思想影响依然深刻而久远。

这也是国家建立信访制度的原因之一,当然这也和古代有较大区别,从信访制度的政治定位和社会功能来看,中央一直把它看做是“密切联系群众”、倾听人民意见、建议和要求,自上而下监督地方官员的重要途径。显然,信访制度是秉承群众路线而来的一种国家制度,而群众路线作为党的基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一直是国家建立之后政权之合法性与正当性的重要基石。

但这样的制度安排在改革开放之后,也遇到了空前的压力,为规范信访秩序、减缓压力,中央、省里、市里要求“谁家的孩子谁抱回去”、“人要回去,事要解决”,但这项政策在实践当中遭遇到访民顽固的“信上不信下”心理的抵制与消解。

这样做的本意是使地方官员努力减少上访人数,使矛盾消弭于基层之中,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的目的。

但在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异化,一些地方官员仍然怕上访者捅篓子,揭发真相,怕上访者损害官员面子、政府形象,所以一些地方为了减少上访人数,不是积极化解矛盾,而是采取堵塞的办法,即截访。甚至在一些地方,截访已经形成了一种模式,变得规模化和产业化。

而越是这样,许多上访人员正是摸清了地方政府害怕信访的心理,所以一直连续越级上访,形成恶性循环。

要从根本上扭转这样的形势,提高政府依法施政是减少上访的最根本的举措,尊重上访者的合法诉求,提高信访事项办结率,妥善化解信访积案,深入推进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

市委市政府对信访和信访接待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对收到的信访信件必须做到件件落实,对于信访接待工作,要求市里以及区县等各级领导必须每月一次安排一次主要领导接访的接待。

陆政东在信访工作的内部会议上强调,要把上访民众当亲人,把接访当作信访的责任和义务,而非“给老百姓办好事”,接访时不能来回踢皮球,该落实到相关部门的相关部门不能推诿,没有具体部门的,则由市里、区县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牵头协调落实,对信访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对上访者反映的问题置之不理、或者乱作为不作为的相关部门和负责人要严肃追究追究责任。

并且在接待上提出了具体要求,先了解对方的年龄,大十岁以上的要叫“大叔”、“大妈”,大十岁以下叫“大哥”、“大姐”,小的要叫“兄弟”,态度要热情,客气等等。

通过这样一些措施,力争在本级部门解决上访者反映的“疑难杂症”。

而这还不是陆政东的最终目的,以此作为突破口,由小到大,由浅入深,进而全面推进安新各级各部门的作风,提高各级各部门的施政水平,这才是他的大目标

安俊义看着坐在不远处正在发言的陆政东,金凯县的这件事罗浮黎是出了头,但显然陆政东是更高明一筹,把这篇文章做得更大,安新,真正属于陆书记的时代看来是即将到来了

※※※

通往金凯的公路上,一前一后两辆车快速的行驶着,当两辆车行驶到看得见公路上方一个横匾:“金凯欢迎您”的时候,两辆汽车才开始减速——因为在牌匾之下,停着各色各样的近十辆小车,一群人正站在路边翘首以望,在远处,还有几辆警车顶上的警灯还不停的闪烁着。

无疑,这肯定是有主要领导到金凯了,两辆小车慢慢在人群前停下,坐在副驾驶上的人员马上下车打开了后座的车门,出来的赫然是陆政东。

金凯县委书记杨太来赶紧上前两步,握住陆政东的手,陆政东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下不为例。”

陆政东并不喜欢这样搞,但他也知道,金凯县里这一次不少干部都受到处理,包括两位主要领导都挨了处分,金凯县里的干部队伍上上下下都有些惶惶。

陆政东同前来迎接的金凯县里主要领导一一握手之后,又让小邓请杨太来上了他的车,小邓对于这样的事情已经很熟悉了,轻车熟路的坐进了常务副县长刘安生的车里。

杨太来坐进车里,浑身就有些不舒服,和他并排而坐的年轻书记,别看年纪不大,却是厉害得紧,来到安新才两年,竟然让詹继东这个可以称得上贝湖的大地头蛇都退避三舍而去,可知其手腕有多么高明,背后的根基又是多么牢固。

而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杨太来很清楚,现在安新市里的干部对于这位年轻的市委书记的敬畏日益加深,他同样是这些人中的一员。

陆政东上了车之后,县里的领导也就各上各的车,前面一辆警车开道,常务副县长赵安生的车作为前导,紧接着是陆政东的车,之后那些小车才一辆辆起动跟上,最后一辆警车殿后,长长的车队给人一种肃穆威压地感觉。

陆政东拿出烟也递给了杨太来一支,杨太来忙不迭接过,笑呵呵道:“谢谢陆书记。”

又忙拿出火机,帮陆政东点上烟。

陆政东抽了一口烟才说道:

“这次来金凯,是来看看一直在基层工作的同志,金凯县委班子的工作大方向还是正确的,功远远大于过,我在基层工作过,也知道基层的工作不好搞,稍不留神,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问题不可怕,关键是要搞清楚问题到底出现在什么地方,出现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并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举一反三,从而把工作做好。希望大家不要有思想包袱,轻装上阵,把工作做好,把金凯建设得更好”

杨太来听到陆政东如此讲,知道书记此来的目的不是兴师问罪,而是来安抚人心的,这才松了口气,提在胸口的大石头才慢慢放下

陆政东此行,除了安抚金凯干部外,还想看的就是作为小商品专业化集群化的情况,看看到底有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效,看看是不是如他所预期的那般,开始形成规模效应

下午,在金凯县大礼堂召开了县委县政府干部大会,县委书记杨太来主持会议,陆政东在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全县干部以此为戒,总结经验教训,重视自身修养,尤其是基层干部,更要知法懂法,依法施政,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工作要做细做扎实

会议结束之后陆政东专门去了金凯建设局城管执法大队,在城管执法大队的讲话中,陆政东讲到,城市管理工作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工作,也是关系到广大群众生活的一项重要的工作,而工作的对象主要是针对的人群主要是生活较为困难的低收入群体,一方是广大市民需要一个整洁干净,交通畅通的环境,一方面是为了收入而对市容市貌环境造成影响的群体,这就是矛盾。

而这样的矛盾,社会、媒体的同情方肯定会是在弱势一方,做得好,群众不一定看得见,但做得不好,就会遭到口诛笔伐,城管工作会有极大的压力,可以说是在负重前行。

陆政东表示他能理解从事城管工作人员的工作不易,没有城市管理人员和付出和努力,城市就会乱套,但越是如此就应该越是在工作上不能简单粗暴,而是要开动脑筋,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问计于民,从中找到办法;了解被执法对象的需求,并从中找到解决的办法;学习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

城管工作也不仅仅是城管部门的工作,而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协调和动员一起来努力。

同时也要大力宣传城市管理的意义和目的,赢得更多的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等等。

通过多渠道多角度的想办法用更加人性化的方式,更有效的办法来提高执法的水平,赢得理解和认可。

陆政东以交警为例,交警以前在全国各地的很多群众中的印象中也并不是太好,很多人认为他们就是为了罚款而罚款,但交警通过一些列诸如规范执法、礼貌执法等等措施赢得了理解、尊重和支持

陆政东最后希望金凯县以这次事情作为契机,也能像交警一样,把城管执法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能够赢得广大群众的尊重和认可,并表示,如果金凯县在这方面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他一定让全市其他地方前来学习

陆政东的讲话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第113章同一个大舞台

金凯的小商品产业区主要是分布在交通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几个镇,陆政东一路参观,又和不少企业负责人和员工进行了深入的座谈。

坐在车里,陆政东点了颗烟,微笑对杨太来道:“形势不错,但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小商品之乡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一定要当成长期的工作任务来落实,不能紧紧松松,要一鼓作气,而不能沾沾自喜。”

杨太来点点头,这本来就是一个出成绩的项目,何况还是书记原来主抓的,县里的领导自然是很重视的,见陆政东心情不错,也就不忘拍陆政东的马屁:“这主要还是书记有眼光,我们也就是做点跑腿的工作,请书记放心,对小商品专业化的推广,我们县委一向当作县里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绝不会松了这股劲儿。”

陆政东微笑点头,又说:

“那就好,今天晚上,你安排一下那个被劳教的一家人来同我见个面,明天上午我就回安新,不要送,也不要通知其他干部来送。”

杨太来连连点头答应,本来领导来视察,有更多的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这是好事,不过现在金凯县和他本人现在都处于非常时期,要是有一点闪失,出点问题前功尽弃那就不是什么好事了,所以在陆政东在金凯期间,杨太来也是紧张万分,所以对于陆政东讲明天回安新,杨太来心里也是如释重负。

晚上,金凯的领导班子主要成员设宴招待,宴请市委书记,自然没什么人敢主动向陆政东敬酒,大家都很拘束,在杨太来带动下一起敬了陆政东一杯酒,然后,基本就是听陆政东讲话,杨太来都是洗耳恭听,连连点头,其他人就更没有插嘴的余地。

陆政东也希望通过这样非正式的方式让这些基层的人能深入的领会到他的一些想法和意图,所以酒没喝多少,时间到不短。

酒宴散时,已经九点多,陆政东回到房间的时候,中年妇女夫妇和女儿以及她的弟弟已经在金凯的工作人员陪同下在那里等候了。

“陆书记,我们去一楼大堂等,等您了解完情况,我会亲自送她们回家。”

县委办的主任邱安成说道。

陆政东摆摆手:“也不是了解啥情况,该了解的也都了解了,不过既然到金凯来了,就见见。”

说着招呼几人进了他的房间,几个人显然是知道了他的真实身份,显得很是拘谨紧张,说着看了中年妇女和小姑娘一眼,笑着道:“我们之前见见面,应该算是熟人,既然是熟人,大家随意坐,没必要紧张。”

“这就是你弟弟吧?”

说着又转过头对其中年轻的男子道:

“你就是大姐的弟弟吧?我们的工作没做好,让你吃苦头了。”

“谢谢陆书记,要不是您,我还在吃苦。”

年轻男子看样子胆子要大一些,说话还算利索。

陆政东宽慰了他几句之后看着小姑娘,问起了她在哪里上学,学习成绩如何等等,听说小女孩成绩不错,陆政东也笑着鼓励了她一番,这一番下来,几个人的神情便轻松了不少。

小女孩反倒是无知者无畏,见他平易近人,也就大胆的说起这事,小女孩估计才上初中,有些观点难免稚嫩,但也敢在市委书记面前发表她那孩童不伦不类的高论。

大部分时间不说话,只是耐心听着,渐渐的几个大人也就去了些拘束,对他关心地话题有问有答起来。

陆政东也就说道:

“对于这个事情的处理,还有什么意见?”

中年妇人三人都摇摇头。

陆政东沉吟了一下道:

“不过,违规占道搭建建筑,这也不妥。如果谁都存在着这样的心思,那结果会怎么样?肯定是乱成一团糟,让大家都受到影响。”

说着转过头对着三人道:

“我看你们也是很实诚的人,只要舍得干,我相信你们通过合法的勤劳劳动也能过上好日子,搬进宽敞的新房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