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5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常委会讨论的争议性议题怕是会越来越多,这一点詹继东心里是明镜似的。

接下来讨论的就是统筹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人选,实际也就是讨论分管农业的副省长的人选。

周书明是很看重这个机遇,会前做了大量工作。几乎和每一位常委都通过气。昨天晚上快十二点了。还来过一个电话就领导小组的组成和陆政东进行了有半小时的谈话沟通。

在詹继东讲话的同时好像没有人看向陆政东。但陆政东又无疑处在了被人关注的中心。这是他就任副书记以来参加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常委会。他的政治牌是什套路。或许在这次的常委会上就会一览无遗,想必很多常委也希望借此机会观察。

这项人事议题就很微妙,其他常委都朝陆政东看着,是陆政东表态的时候了,陆政东放下手中的茶杯,点头道:“我同意。”

罗浮黎松了口气,陆政东虽然初来乍到,但毕竟是副书记,实际的代省长,如果他明确反对,最后怕是要表决,那对陆政东而言也绝非好事。

第14章谁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

一直稳坐如山的周书明终于放下了茶杯,微微的扫视了会场一眼,终于开了口:“同志们都对此发表了意见,这种氛围很好,既然大家都发表完意见,总归还是要集中,那就表决吧。”

提起干部的任免,大家最熟悉不过的场景是齐刷刷举起的一只只手,即“举手表决”。

贝湖省委常委会的表决不是通常的举手表决而是票决,事实上在这方面得益于八十年代末的老省委书记,在他的力主下,经省委批准、中组部同意,贝湖省下面的天泉县在九零年正式启用了干部任免票决制,开始了在全国率先试行的历程。之后,党委常委会任免干部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制的试点面不断扩大,多个县(市、区)都逐步试行了这一制度。

而在二零零零年后全省市、县(市、区)党委管理的干部以及他们向上一级党委推荐的建议人选都要过“投票表决”,以取代司空见惯的举手表决。

而在去年,贝湖成为全国试行省委无记名投票表决任免干部的第二个省份。

要想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必须要亲自到场参加投票,不能让其他人代劳。暂行办法确定的原则是投票表决实行一人一票制,缺席的常委不得委托他人投票,也不另行投票。投票结束后,组织部门工作人员应当当场统计票数,没有参加会议的常委,其书面或口头意见都不能不计入票数。而且,主持人要当场公布计票结果。表决以应到会成员超过半数同意为通过。

依据该办法规定,与会常委对拟任免人选可以发表同意、不同意或暂缓表决的明确意见。对意见分歧较大、讨论中反映有重大问题尚不清楚的拟任免人选,作出暂缓表决提议,经与会多数常委同意后,形成暂缓表决的决议。与会常委对拟任免人选逐个划票,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但不得另提他人。

这一点在陆政东看来极为重要,因为它不仅重视了少数人和知情人的意见,更重要的是对主要领导进行了制约,特别是一把手。

作为一把手,对于常委会如何召开,什么时候召开等等握有决定权,而且由于身份的优势,如果在常委会上搞突然袭击,其他人很难应对,这也算是一种制度上的进步。

陆政东心里也佩服周书明的老道,这些事情定了调子之后,看自己态度也明确才开口,完全是成竹在胸。

而结果结果却令人吃了一惊。

关于城乡统筹常务副组长和调整分管农业副省长的议案以八票赞成,一票弃权,一票反对一边倒的获得了通过。

金道申也不由笑呵呵的道:

“看来大家对贝湖的新一轮发展是充满了期待啊!”

显然金道申没想到能获取这么丰硕地成果,他脸上地喜色甚至掩饰不住。周书记的谈话攻势加民主牌打地恰到好处,挨个给常委做工作,本来心里有那么一点心思的常委也就不会有其他想法了。

金道申扫视了在场的常委一眼,他知道,常委里最令人琢磨不透风向地就是纪委书记杨思泉和省军区司令员狄来青,而中央空降来的政法委书记也比较游离,而现在这些游离票都支持了周书记,政府那边,眼下杨凌峰去学习,也就陆政东一个常委,完全是孤掌难鸣。

金道申看了陆政东一眼,陆政东脸色显得很是凝重,想想也是,常委中也就罗浮黎一个坚定的支持者,这么严峻地局面大概是这位年轻省长第一次面对吧?

通常情况下,中央对于没有争议的人事建议一般不会驳回,而且这样的一番调整,也关系到杨凌峰真正的去职省长、陆政东代理省长之后,这次调整意味着省政府主要领导已经基本到位,省政府那边出缺的常委安排在这一次调整之后,常委也就会在几位副省长之间产生,事实上先手已经完全掌握在周书记手中。

金道申因为詹继东吃过陆政东的大亏,心里本来对陆政东是也是有些忌惮,可姜还是老地辣。打政治牌,周书记可真是高人一筹。

不过这样一来,本来不少常委希望借这次常委会研究下陆政东的牌面和底牌,但陆政东完全不接周书记的招,那也就没办法摸到这些了

陆政东很清楚眼下贝湖的局面,周书明是掌控大局,而且对于人事权又特别敏感,对于碰这一块是特别警惕,陆政东很清楚,现在自己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力量,现在不想承受太大的压力,是以也就不会给对方太大的压力,所以现在就先不碰这一块。

身在这样的环境中,退一步未必会海阔天空,因为如果没有实力,退一步,那不叫妥协,所谓的妥协是实力相当谁也奈何不了谁,才有妥协的可能,没有实力,只能称之为无能为力。

这种情况下你退一步,人家也许就会进一丈,陆政东没不至于到完全没有实力的地步,所以很多时候退一步只是策略选择而已,目的是收紧拳头,出招才会更有力度。

至于这样的人事问题,省里只是建议,批准决定还是在中央,一般情况下,省委书记作为封疆大吏,自然是由中央决定产生的。而省委副书记(包括省长)则会有不同渠道,这里边既有“经中央决定”的,也有“经中央批准”。

而由中央空降地方的官员,有一部分则采用“中央决定”形式就像他出任贝湖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委副书记等。

虽然干部获任省级党委常委或者副部级在程序上需要由中央层面进行决策。但是在副省级干部的人事调整上,省委有一定的人事建议权。《干部任用条例》中就有相关内容: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属于上级党委(党组)管理的,本级党委(党组)可以提出选拔任用建议。

这样的条例内容使得中央与地方存在协调的空间。省级党委常委经过研究决定,会向中央提供建议人选。当然,常委的建议人选能否被中央采纳则是另一个层次。中央采纳与否会体现在具体的措辞层面,即是“中央批准”还是“中央决定”。“批准”代表了中央对于地方建议的采纳,而“决定”则表示中央有了建议人选以外更合适的人选。

通常,中央多会采纳地方关于一般的省级党委常委(非书记、副书记)人选的意见(军方常委除外,军方常委是自成体系。)

因此,官方稿件中少有出现中央决定某省常委(非书记、副书记)的消息。至于非常委的副部级干部的建议,中央更是一般不会驳回。

也正是因为如此,周书明才会显得如此成竹在胸,但凡是都有例外,普通的地方副省级干部被中央否掉的也不是没先例。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陆政东实际是为了不在位置还没坐稳的情况下,不去刺激对方,事实上不过是角力转移了一个场合而已。

中央既然让他到贝湖来,应该会在一些层面上予以支持,所以这件事还没到决定的时候,谁笑到最后还很难讲,而谁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

第15章穷则思变

原本大家以为这是一次跌宕起伏的常委会,特别是人事安排,往往都是会碰撞出火花,可这一次却是非常平淡,平淡得常委们都有些兴致阑珊。

就在大家以为会议就此结束之时,周书记突然看向了陆政东,不动声色的问道:“政东同志也是老贝湖了,对于贝湖的情况是比较了解的,不存在还需要熟悉很久的情况,关于贝湖的发展,政东同志,谈一谈你的构想?”

常委们也就暗暗点头,陆政东一向以擅长抓经济闻名,周书记这样问也不算将他地军。

陆政东微微一笑,说道:“一省之地不同于一市,发展程度的不均衡、地理环境的千差万别等等情况要复杂得多,所以要解决贝湖进一步发展的问题,面临的考验和困难也就越多,越大,不过,万变不离其中,一个地方要发展,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天时应该说是有了,那就是中央提出的中部崛起的大战略,这就要看我们如何去把握,地利我们其实也不是很差,或者说可以创造一定的条件予以改善,当然最为重要的是人和,人和才能政通,政通才能人和,这一点我们贝湖也是有一定的基础的,有书明书记掌舵,省委有把握大方向,有发展的决心,广大的干部群众有希望贝湖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强烈要求,也愿意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基础。

至于具体的经济发展规划,我想也就是一个城乡统筹协调全省均衡发展,两个引擎,带动两翼,三个重点城市带带动三边。”

“城乡统筹刚刚大家都讨论过了我就不再赘言,两个引擎就是省城和安新,作为省里的两个最为重要的大都市,这两个城市的发展对于全省的带动不言而喻,其发展好坏,也就很大程度上影响周边地区的发展,这方面应该还是要进一步挖掘潜力,也依然还是有潜力可以挖的。

至于三个重点城市带,也就是省里两山自然分割出来的三大板块,这三大板块中贝壳山两侧的两大片地区是全省最为不发达的地区,这两大块发展如何,也是事关全省发展好坏快慢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毕竟这两大块的人口不少,发展要是起不来,一下就会把全省的发展拉下去。

所以我建议在这两大板块的主要城市中的领导班子里应该加强一下经济方面的领导,可以考虑分管经济和工业的副市长也进入常委,这样有更多的懂经济的进入决策层,也有利于做出更为科学和合理的决策”

大家都是一怔,显然谁也没想到陆政东会有这么个提议。

正翻开手上厚厚的干部资料的金道申更是怔住,这些地方常委的领导班子是要进行调整,可是省委组织部并无这方面的安排,陆政东的这个建议无疑会打乱组织部之前的很多考虑,组织部的工作差不多是要全部推倒重新来过。

分管党群的副书记于德江笑呵呵的发了言:

“政东省长怎么突然有了这个想法?”

于德江并没有称呼陆政东为副书记,而是省长,用意不言自明,这涉及到人事了,这样的事情应该是由省委这边来考虑的。

陆政东微微一笑,早听说于德江善于软刀子伤人,果然不假,他这话就是讲个哦周书记听的,谁都知道周书记最看重这一点。

陆政东道:

“说不上突然吧,应该讲是很早之前就有这样的考虑,本来在安新就想采用这样的模式,不过安新是发达城市,加上一直还在思考之中,觉得也不是很成熟,所以就没提出来,不过,对于省里像这两大块欠发达的地区还是很适合这种模式的,就说通常的常委班子构成吧,除了书记、副书记,就是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统战部长,真正懂经济工作的只有一个市长、一个常务副市长,当然这里面也不排除其他常委也懂经济,但毕竟工作重心不在经济上,这怎么行啊?重大经济决策中出现分歧怎么办?按民主集中制原则进行表决?少数服从多数?多数人的意见就一定正确吗?我看不一定。”

于德江马上表示反对,当然,语气很缓和,脸上挂着笑容:“政东省长的话很有道理,但是,常委班子的构成是有成规的,什么人进班子,什么人不能进班子,这都是由规定的,而且政东省长也讲,其他常委也有些事从事过经济工作的,虽然工作重心不在经济上,但对经济也还是很了解的嘛,何况现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对于经济发展的问题上,所有的领导干部想必都是对这方面非常关注,并且也在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陆政东笑道:

“德江书记说的有一定道理,只是现在我们的经济发展很快,过去做过经济工作,未必就能主持领导今天的经济工作,就拿这两大板块来讲,这些年这些地方的主要领导,应该讲也是省里经过慎重考虑安排的精兵强将,可是这两大板块,这些年发展是发展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