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6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是把山秦作为超越目标,可是年年都被人家压在下面,这种滋味换谁都不会好受

既然是这样,这也是一个机会,这对于周书明来讲,应该是最为高兴的一件事情了,今年发生这么多事情,周书明不仅要承受来自中央的质疑,同样也要考虑如何来平息省内汹汹的民意,以至于到了年末,周书明对于经济数据的追求到了不遗余力甚至是不惜代价的地步,因为周书明实在是太需要一个东西来支撑了,太需要一个东西来让他喘口气了,事实上超越山秦无疑这个就是最好的支撑了。

而事实上,真正实现追上山秦经济总量的,周书明所严令拿下的那些项目由于时间关系在上一年度贡献很小,真正实现增长的还是他采取的那些措施,这一点其实周书明自己也很清楚。

这对于他有相当的好处——周书明没有搞过经济工作,在调到贝湖之前一直都是搞党务,这是他最大的短板,而想要超过山秦,让山秦只能跟在贝湖屁股后面,周书明恐怕还是要更多的借重他,不会再不惜代价的去强调搞项目,而是会支持他的想法,这对于他提出的更多的经济战略构想在常委会和省委全委会通过大有裨益。

而另一方面在关于经济发展方面的干部任用上,想必也会因此而赢得更大的发言权

第77章交流亦是交锋

周书明一直想对常委分工进行微调,主要就是调整金道申,可是眼下省委常委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把省委秘书长兰超华放到省委组织部长的位置上固然可以加强省委组织部的工作,可是金道申出任省委秘书长又是周书明所不能接受的,省委秘书长需要更高的沟通协调能力,金道申显然更难以胜任。

不过眼下的人事调整也让周书明想到了一个权宜之计,利用这一次人事调整把组织部的常务副部长进行调整,换上一个沟通协调能力更强的人作为常务副部长,以弥补金道申在这方面的不足,而且在人事方面,让兰超华这个参谋长也要发挥其参谋的作用。

这虽然还是有些缝缝补补的味道,可是在眼下也只有如此了

“你们组织部圈定的考查范围看来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只是在范围上是不是还可以更广一些,要五湖四海、不拘一格嘛”

春节前按照惯例是人事微调的时间,陆政东看了一眼专门来征求他意见的省委组织部的副部长付成励,说道:“我看调整主要集中在省直机关,省直机关的干部由于工作的地方和性质,在确实在视野、见识、眼光等方面有其优势,不过太过于集中,也就让其他地方的干部失去了机会,这不利于优中选优。英雄不问出身,我看还是不要太多的考虑是在省直机关工作,还是在下面地市工作,关键一点还是要考虑能力,特别是在进行全面赶超山秦的关键时候,应该把在经济方面能力突出的干部放到更为重要的位置上,这才有利于全省这个最为现实和重要的大目标的实现。”

付成励有些尴尬,本来像这样征求重要领导意见的工作是常务副部长严子陵的工作,只是有传闻严子陵也将是这一次调整的候选对象之一,所以这项工作才会落在他头上。

作为组织部的常务副部长,其位置决定了严子陵不可能去冷门的厅局或者担任市长,严子陵要么是去西原担任副市长,要么去地市担任市委书记,去向很窄,很容易就可以圈出来。

从目前的感觉看,上面似乎有意让他再进一步,担任常务副部长,所以有些东西他也必须要有一杆秤。

“省长,这还是一个初步方案,也没有具体明确,这一次来征求您的意见,看看您对这一次调整有什么具体的想法。”

付成励微笑着道。

付成励只能讲听听想法,至于根据这样的想法是不是能做调整,那不是他所能决定的事情,所以是不能乱表态的。

“嗯,我的想法大体就是这样,之前和道申部长交流的时候我也谈过,当然组织考察工作是你们组织部分内的事情,也是你们最为擅长的,我只是想强调一下眼下的工作重心是大力发展经济,这也是周书记所一再强调的,当然在干部的提拔和培养上要注重公开透明,充分了解社情民意,要真正把任前公示制度落实到实处,对反映出来的干部纪检部门要认真核实,不能走过场,更不能带病提拔,防止出现类似于石中军兰伟龙等现象的再度发生”

陆政东当然清楚付成励的职权,也很清楚这样的征求意见不会就是他一个人,他也很清楚金道申其实只是周书明的一个提线木偶,这样的征求意见其实意味着周书明也很清楚眼下的局面对其不是太有利,从而以此对相关的副书记、常委进行试探和暗示。

陆政东也通过这样以及其他一些方式在展示自己的观点,算是对周书明的一种回应,这个策略直观明朗,落落大方,但是却要看一把手怎么来看了。未来总是充满不可预知性,所以未来才称其为未来而不是现实,而在体制内,很多情况更是千变万化,此消彼长,如何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为我所用,这是一个睿智的政治人物必备的素质。

陆政东自然是不会放过周书明这个时候处于困难期扩大自己影响力的机会,当然他也很清楚,动作还是要以缓和、迂回为主,不能对周书明的刺激太过强烈,而是应该让周书明觉得是在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这才是最好的办法。

“嗯,好的,省长的意见我一定会和道申部长转达的。”

对于陆政东,付成励倒是有过接触,不过这样的单独接触还是第一次,比他想象的要好接触,不像有的常委或者副书记那样刁难他这样具体办事的人

周书明这段时间可以用快乐并痛着来形容,快乐是他到贝湖也几年了,原本每年都提的超越山秦每到年终岁末就变成没有影的事情,而这一次终于是真正看到了希望,而痛的是徐良等人的震荡依然还是对他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而且在后续的人事安排上如何通过协调妥协最终实现他的意图最大化也颇让周书明头痛。

周书明一直掂量着需不需要用书记碰头会的方式来协调一下这方面的事情。

按照约定俗成的原则,研究人事的碰头会一般说来是由省委书记提出,省委副书记以及组织部长参加,随着反腐倡廉形势的需要又增加了纪委书记参加。

而这一次政法系统需要调整的幅度比较大,就算他再不喜欢,要开碰头会,邱忠浩还是得参加。

一个马新忠一个邱忠浩,这让他很是腻歪,他之所以一直迟迟没有决定开这个碰头会就是感觉到自己有些把握不住这一次调整的节奏,一旦把握不住,这个碰头会可能意义就不大,甚至有可能还没有上常委会上就陷入了僵局,这种碰头会弄不好结果会更糟糕。

“周书记,我建议你和政东省长好好谈一谈。”

兰超华似乎也意识到了周书明的犯难,建议道。

“哦?为什么是陆政东而不是马新忠?”

周书明有些讶然的抬起头问道。

这种事情在马新忠那里让让步,马新忠也翻不起什么大浪,而对于陆政东,那就另当别论了。

兰超华对周书明的心思是洞若观火,说道:

“组织部去向政东省长概略的汇报了一下本轮调整的一些思路,但是政东省长似乎不太满意,认为考虑省直机关部委的干部过多,而对地市基层干部的考虑太少,要求组织部门做到五湖四海唯才是举,把德才兼备的干部提拔到更为重要的岗位上,他特别提出要多考虑各擅长经济工作的优秀干部,大胆的把他们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

周书明不置可否的喝着茶,陆政东这番话的落脚点在什么上他自然清楚,摆摆手道:“冠冕堂皇的话谁都会说,我认为在之前的方面总体上是不错的,要调整也是细微的调整,这件事还是以组织部为主,其他的意见适当考虑就行。”

兰超华觉得周书明的想法太过于理想主义一点了,眼下不是以前,形势比人强,这一系列的风风雨雨之后,周书记事实上已经不像以前那般完全的说一不二了,在这样的情况下,适当的妥协与让步,共生共存是最为现实的选择。

而且他也更清楚一点,周书明毕竟在贝湖呆了几年了,按照惯例,也省委一把手在一地呆的时间不会太长,也就是说周书明在贝湖也没有几年的时光,这恐怕也是周书明的一块心病,周书明自然是希望在离开贝湖之前能够在贝湖完全其重要的人事布局,这样在离任之后才能保持足够的影响力,这也算是他们这一系交给他的一个重要任务。

但有些话,即便是他这个深得周书记信任的人也不好讲,一个不小心就会被看成是在为他自己谋后路,所以他沉吟了一下才说道:“正因为之前的方案整体不错,所以我觉得您可以和政东省长好好谈一谈,我觉得政东省长的一些意见也并非没有道理,你们俩位把大的方针政策确定下来,这样下面才好操作一些。”

兰超华也是沉稳的说道,虽然有些话不能讲,但作为周书明最为倚重的“摇扇子”的人物,有些话他必须要说到位。作为省委书记,周书记看问题的角度也应该更宽更高,应该立足于长远,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才对。

“如果我和陆政东两人之间沟通不顺畅呢?”

周书明不置可否的反问。

“那我会按照您的意思再和新忠书记沟通一次。”

兰超华淡淡一笑道。

周书明看出了兰超华笑容里的别有意味,沉吟了一下道:“你是觉得新忠书记想法会更多?”

兰超华摇摇头:

“新忠书记想法多少暂且不论,关键的是政东省长毕竟是省长,他必须要对全省经济发展负责,保持全省的稳定,为发展创造一个更为有利的环境,所以他必须和书记您在大方向保持一致,才能达成这样一个目标,陆政东应该是非常清楚这一点的。”

兰超华顿了一下才继续说道:

“而在发展经济方面,如果说之前在全省这个层面还有待观察的话,经过这一年的表现可以看出完全是值得信任的,超越山秦仅仅是第一步,想要在这方面有更大的作为,把一些真正懂经济的干部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上,这就显得很有必要”

周书明握着茶杯的手停了下来,显然兰超华的话对他有些触动。

兰超华的话说得相当委婉,但要表达的真正意思却不简单,在兰超华看来,超越山秦在贝湖来讲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算是一个亮点,可以让他松一口气,但是放在全国,放在中央领导面前这显然就不值得一提。

要想在全国成为亮点,一扫之前的晦闷之气,那在经济发展上还需要进一步有所作为,如果能做到这一步,那他肯定也是受益无穷。

而和马新忠妥协,纯粹就是为了妥协而妥协,马新忠既不会从此就坚定的支持他、改变对他的态度,也不会对改善今后的局面有什么影响。

“你说的也很有道理,我会认真的考虑一下再决定。”

周书明这么讲实际已经是原则性的考虑采纳他的意见了,之所以没给他一个最明确的回复,想来周书记也是哦需要考虑如果要和陆政东成妥协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让步,而这种让步又不能损害他已经和关京马新忠山、罗善政等人达成的默契。

周书明确实是觉得兰超华很有见地,也觉得是该和陆政东好好谈一谈了,徐良事件的爆发让贝湖局面更显混沌,而这种情况是周书明不愿意见到的,他现在的想法变得理性了很多,尽快让贝湖稳定下来,在经济发展上要能够有一些确确实实拿得出手的东西,正如兰超华所讲,陆政东在这方面确实是比较靠谱的,通过这一点来环节面临内外压力,这也是在眼下最能可行的办法

贝湖的东郊宾馆虽然外面是寒风瑟瑟,但是宾馆内依然是绿树婆娑,鲜花绽放,陆政东和周书明徜徉在其间。

“周书记,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西原的新城建设开始正式提上日程,大规模的固定投资即将开始,安新的经济增速也会进一步提高,这是两个龙头,从全省看,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入增速也明显加快,创建名牌和做大做强一些优秀企业的进展也不错,特别是农业产业化这一块,由于扶持到位,虽然时间不长,但效果还是很不错,产值的提升是肯定的,这些都将对我们经济增速有一些贡献,在这一年中拉开和山秦的差距,这基本上是没有问题。”

陆政东顿了一下,看了一眼周书明才继续道:“因此,我们在经济政策上和具体的经济措施上就能够显得更为从容,在强调发展速度的同时应该要考虑发展质量,特别是在发展质量这一块我们应该更有些作为,也就是要做到又好又快的发展,这个‘好’字,既讲求经济发展的效益好,经济增长的质量高,又要求节能降耗的效果好,环境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