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芄劭础⑵缆邸⑼撇狻⑼椤⑿朔堋�
通过一个个的画格,杰弗瑞捕捉着邻居们的表演,邻居们也成为演员。每一个住家好像都在上演着一场小电影,不仅有演员,有故事,甚至有镜头的变换,从远景镜头(肉眼观察)到特写镜头(望远镜观察)一应俱全。
但是,如果电影观众混淆了电影和现实的界限,试图参与电影的表演,失去了旁观者的身份,麻烦也就来了。
影片的结尾是让人深思的,杰弗瑞捡了一条命,但另一条腿却也摔断了,要比影片开始时更为虚弱可怜。他决定不再窥视,拉下了后窗的窗帘,而电影也就闭幕、散场了。从来没有一个导演能够拍摄如此激动人心的电影,同时又对电影的激动人心做如此辛辣、深刻的自嘲。希区柯克的电影,其实也是希区柯克心灵的后窗。(方舟子)
《蝴蝶梦》是希区柯克从英国来到好莱坞的第1部作品,影片由著名影星劳伦斯·奥立弗和琼·芳登主演,讲的是一个举目无亲的少女在法国南部遇到了绅士德温特,他们很快结合到一起,婚后回到了豪宅曼德利庄园。在这里,少女遇到了乖戾的管家丹佛斯太太,发现了丈夫的秘密……最后,一场大火结束了以往的一切,曼德利和丹佛斯太太在火中消失了,一切宛如噩梦般地结束。
《绳索》又译《夺魂索》,是希区柯克的一部让人永远都应该记得住的影片。希区柯克在影片中运用的连续的、几乎不经任何修改的镜头开创了电影界的先河,使它成为20世纪40年代的一部经典作品。影片的故事令人毛骨悚然,两个年轻人认为自己比他们的另外一个朋友更加优秀,于是密谋用绳索将他勒死,并把他的尸体放进一只书箱中。为了炫耀自己的“智慧”,他们在书箱上铺起台布,置好餐具,然后邀请死者的父母、未婚妻、同学和老师前来赴宴。大家都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情况,而罗伯特教授却发觉事情有些蹊跷,或许是因为他在席间总能闻到一股不同寻常的味道……
第二章
十一、宾虚
优美绝伦的战争巨片,奥斯卡史上令人瞩目的奇迹
经典史诗式的巨著,历史宫廷片的巅峰之作
极具时代张力,蕴涵着无可比拟的神圣与深沉的神秘力量
1959年出品
导 演:威廉·惠勒
主 演:查尔顿·赫斯顿 休·格里菲斯
《宾虚》改编自卢·华莱士的长篇小说《基督故事》,影片场面壮观,气势恢弘,荣获了11项奥斯卡大奖,创下了奥斯卡史上前所未有的纪录。它以新约时代为历史背景,以犹太人宾虚同罗马指挥官玛瑟拉之间的爱恨情仇为主线,通过个人之间的冲突反映了罗马帝国对异族异域的侵略扩张和残暴统治,表现了犹太人民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决心和不屈不挠的坚定信仰。当两个人几经波折,终在赛马场上重逢,借着一场空前的马车战,他们的恩怨随着滚滚黄沙湮没在风中……
对于神的谦恭之感和敬畏之情成为影片中最具张力的一种力量,影片以“基督在世时”为特定的历史背景,探索了在基督的故乡这一特定地域中的“动荡不安的政治及宗教形势”,耶稣在主人公宾虚的一生当中反复出现,但从来没有露出过面容,“那只手仿佛从天而降,从银幕之外伸进来,递给苦难者一瓢水和求生的欲望”……浓厚的宗教色彩贯穿影片始终,但这种色彩不是神秘,也不是迷信,而是一种骄傲,一种信仰,一种坚毅而深沉的力量。
《宾虚》一片成功地表现出了基督教与罗马文化的融合过程。宾虚和玛瑟拉的斗争是两种文化的较量,前者代表着新潮的基督教文化,后者正是古罗马原有文化的维护者,后者的死亡说明守旧的东西总是要消失的。从深层意义上讲,《宾虚》还带有美国政治的冷战情结。
——纽约影评人协会
屈指算来,米高梅公司所获得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并不算多,且大部分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夺得的,而《宾虚》则是个异数,它被提名12项,夺奖11项,堪称是米高梅电影公司的高峰之作。其波澜壮阔的布景和宏大雄伟的战争场面确实取悦了观众,因而被视为名垂影史的力作。
——乔治·萨杜尔
《宾虚》是我最喜爱的一部影片,因为我一直迷恋希伯莱文化,宾虚是个犹太王子,犹太人反抗罗马帝国的入侵中那些可歌可泣的历史一直深深地打动着我。另外,我震撼于片中表现的男性的美、男性的力量和男人之间不同于女性的友谊的方式,在这部史诗片中,音乐、画面、故事、演员……所有的细节都让我着迷。
——影评人 Maggie
故事发生在古代罗马军队入侵以色列国的时期。耶路撒冷新任总督奎忒斯抵达以色列,其部下、军团司令官玛瑟拉凯旋回到故乡,得意非凡。他遇见了儿时的伙伴——改信基督教的犹太王子宾虚,玛瑟拉希望宾虚配合他治理此地,并要宾虚将那些犹太反叛者的名字告诉他,正义的宾虚严辞拒绝了,两人成了冤家。
宾虚偷偷地爱上了贩卖奴隶的商人的女儿埃丝特。一天,奎忒斯率领官吏巡市,宾虚的妹妹伊拉丝在自家的楼上观看欢迎队伍,无意中将屋顶上的瓦片碰落下去,正巧掉在总督的头上。
于是玛瑟拉下令将宾虚一家当做谋反者统统抓起来,宾虚被流放,而他的母亲和妹妹则被罚做苦役。
在流放的途中,被毒打、炎热、口渴和疲劳折磨得奄奄一息的宾虚,遇到了一个与他同样年轻的、有着神奇的力量的年轻人,他不但救了宾虚的命,而且还给予他生存下去的信心和力量。宾虚被卖做奴隶,在兵舰上当了一名划桨的水手。一次,兵舰遭到了海盗船的袭击,在危难时刻宾虚救了舰队司令官阿列斯的性命,并多次阻止了他的自杀。也许是宾虚特有的气质、眼神以及不卑不亢的态度打动了阿列斯,他给了宾虚自由,并将他带到罗马,收为养子。
宾虚来到罗马的竞技场上,他英勇无比,成为了一名著名的角斗士。后来他重返耶路撒冷时又和玛瑟拉相遇了,玛瑟拉十分妒忌他,提出要同他来个战车竞赛。在竞赛那一天,两人加鞭催马,互相追赶,竞争场面十分残酷,玛瑟拉不时地暗害宾虚,而宾虚却凭借着自己的沉着、坚定的意志力和高超的技艺战胜了玛瑟拉,玛瑟拉被掀翻在地上,他的马蹄和战车从他自己的身上碾过……
当宾虚得知自己的母亲和妹妹得了麻风病,被送到了病人谷时,他赶去带走了母亲和妹妹,他的心中涌动着仇恨,不久以后他也患上了重病。女友埃丝特劝宾虚不要在仇恨中生活。宾虚在不经意间遇到了当年在流放途中救他一命的人,他正被钉在十字架上,原来他就是耶酥!宾虚舀了一些水去给耶稣喝,他在耶稣的脸上读到的是“宽恕”,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的复仇带来的将是更多的仇杀与痛苦,于是他放弃了“流血”的念头。
突然间天地黑暗、暴雨倾盆,耶稣的血从十字架上流下,奇迹发生了——宾虚和他的母亲及妹妹的病竟然神奇般地好了,不幸的一家在信仰的阳光下终于团聚了,天主赐给了他们生命的永恒……
奥斯卡历史上一个突破性的记录
20世纪50年代,好莱坞整整盛行了10年的古装史诗巨片,大制作、大规模、大场面,制片商们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商业意图一览无余。1959年的电影《宾虚》称得上是这股巨片热潮中的巅峰之作,它同时也宣告了这个巨片时代的结束。
从无声片时代起,《宾虚——基督的故事》这部小说就曾先后数次被搬上银幕。而由米高梅公司出资拍摄、由威廉·惠勒执导的这部《宾虚》,场面壮丽,气势雄伟,其出色的对白、多彩的异国情调和赫斯顿的粗线条的出演相得益彰,被看成是其中最成功的一部。在第32届奥斯卡颁奖礼上,影片共获得11项大奖,首创奥斯卡奖历史上的最高纪录。
由于获奖,《宾虚》的身价猛增,世界其他许多国家纷纷要求放映。美国制片人协会等组织也贴出了“影片之好,前所未有”的广告海报,几百家在“倒闭危机”中苟延残喘的影院因此有了生机。
《宾虚》空前的放映收入不仅成为米高梅影片公司的骄傲,也使陷入财政困境的公司起死回生,同时它的成功也促使米高梅公司调整了他们的经营理念,他们想方设法在更广泛的领域中扩大成果。例如在宣传中,他们还大力抬高在《宾虚》中大显神通的最佳男主角奖获得者查尔顿·赫斯顿和最佳男配角奖获得者休·格里菲斯的身价。
上一世纪四五十年代,正是电视这一大众消费品日益崛起的时期,由于电视的冲击,好莱坞电影曾几度显得不甚景气。1959年美国各公司拍摄的影片只有160部,后来,正是由于《宾虚》的出现才再一次唤起了成千上万观众的注意力,使电影界重新活跃起来。
导演威廉·惠勒在谈及这部电影作品的艺术性时说:该片的拍摄是一次对电视“防卫性的突击”,相对于电视而言,充分显示了电影场面的宏大、人物的众多、镜头运动的强烈和画面的宽广等优势。
《宾虚》的成功似乎带有某种偶然因素,而好莱坞则从《宾虚》身上发现了一条可借鉴的新路:大公司若集资几百万美元用来拍摄几部质量上乘的影片,不仅可以赚到数额可观的钱,还可防止“电影帝国”被日趋强盛的电视集团蚕食鲸吞。
总之,在电影史上,《宾虚》的成功被看成一个奇迹,它不仅为它的制作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同时也为电影界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新的出路,并使20世纪50年代末的电影重获生机。
《斯巴达克斯》是一部大制作的古罗马史诗式的电影,它叙述了古罗马的奴隶因不堪奴隶主的暴虐而奋起反抗,但最终被镇压的史实,是一部歌颂罗马奴隶斗士追求自由解放的影片。裴多菲的著名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这部影片中得到了最高的价值体现。其中的细节堪称经典——奴隶主以死来威胁敢于反抗的奴隶斯巴达克斯,他狞笑着问:“还有什么比死更可怕的吗?”而斯巴达克斯的回答是:“有,人格的受侮比死亡更可怕!”
影片在雄伟壮丽的外观之外,亦有着细腻生动的对主要角色的内心世界和人生戏剧的描写,因而呈现出远胜同类作品的悲壮气氛和深度内涵。
《决战猩球》改编自1986年的科幻冒险片《浩劫余生》。故事发生在2029年,它的起始点设置在一个由猩猩统治的混乱国度,人类在这里沦为次等公民,只能做猩猩的奴隶。为了自由,人类同猩猩展开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大战。《决战猩球》颠覆了以人类为主体的思考模式,给了人们更深意义上的思索,被誉为是“2001年必看的十大影片之一”。
十二、西区故事
百年经典的主题与现代艺术的融会贯通
美国“街头音乐歌舞片”的经典之作
一幕“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现代都市爱情悲剧
1961年出品
导 演:罗伯特·怀斯 杰洛姆·罗宾斯
主 演:娜塔莉·伍德 罗斯·坦布林 理查德·贝默
第三十四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音响、最佳剪辑、最佳歌舞片配乐、佳艺术指导十项大奖
美国百部经典名片之一
《西区故事》原是由著名舞蹈家杰洛姆·罗宾斯设计的歌舞剧,经常作为百老汇的保留节目,久演不衰。1961年,电影导演怀斯与罗宾斯合作,运用电影手段,将它相当完美地再现在银幕上。
影片从摄影棚布景的圈子里跳出来,把观众引到纽约街头,以曼哈顿西部贫民区为背景,展现了现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以及流氓阿飞的暴力活动情景。《西区故事》是美国“街头音乐歌舞片”的经典之作,其中许多歌舞场面都是在真实的环境中展开,罗宾斯设计的舞蹈动作奔放明快,充满活力,颇具纽约芭蕾舞剧团的风格,加上导演的处理富于跳跃感与社会气息、摄影机的移动自如,结果使影片大获成功。片中许多歌曲如《玛利亚》、《晚上再见》等都随着影片的热播而迅速流传开来。
当时好莱坞正处于新旧交替之间,对具有新意的作品和新冒出来的人才比较推崇。《西区故事》触及种族矛盾问题,音乐的处理颇有独到之处,充满美国式的活力,这些迎合了时代潮流与大众所好,因此独占第34届奥斯卡10项大奖,其获奖项之多仅次于《宾虚》。
以动作为主导的中国武侠电影进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