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起老谋深算的斯隆先生,黄宣在谈判的力度分配方面有着许多的不足,但这已经是极大的进步,只要想想,能够和世界上也许是最优秀的管理者交流,并不落下风,就足以令16岁的黄宣自豪了。
福特公司的人情绪稍稍有些低落,黄宣有意无意的和史蒂芬谈话,斯隆则不时的插上两句,三方表现的仿佛刚刚认识的朋友,可实际上,若是放开肯特的“缰绳”,这位开发总监一定愤愤然的离开房间。
没营养的聊天持续了一个小时,汉斯的人终于将图纸送到了房间,斯隆一边安排手下核对,一边笑问黄宣道:“我们现在去银行吗?”
“不急。”黄宣莫测高深的笑笑,道:“您认识哈默吗?阿曼德。哈默。”
第九十一章 大萧条(10)
阿曼德哈默是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同时也是仅次于洛克菲勒的石油富豪。不过在1931年,他的资产刚刚达到千万,尚未进军石油业,只是西方世界一大资本家而已。
然而,在苏联和中国,他却是家喻户晓的“红色资本家”,他是第一个与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合作的西方企业家,被列宁亲切地称为“哈默同志”;他又是第一个乘坐私人飞机访问中国的西方企业家,被邓小平誉为“勇敢”,但真正引起黄宣注意的,却是哈默先生的倒爷精神。
很多中国人以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是世界上进出口利润最高的地方。他们错了,苏联能够带来最多利润的时期是他刚刚成立的年代,第一个发现这一点的,正是哈默。19218月初,哈默随一个代表团到乌拉尔地区考察。这里的情况令他大惑不解:一方面蕴藏着巨大的宝藏,物产丰富,白金、宝石、毛皮等贵重物品几乎应有尽有;另一方面饥荒严重,饿殍遍野,最起码的生活必需品奇缺。于是,他问带队的苏联人:“为什么你们不出口这些东西换口粮食?”
“那不可能,”苏联人回答,“欧洲刚刚解除对我们的封锁,要卖出这些东西,进口粮食,所需时间太长。而且要使乌拉尔地区的人民免于饥饿,至少需要100万蒲式耳的粮食。”
当时,美国粮食大丰收。粮价已跌到每蒲式耳1美元,于是哈默提出建议:“我有100万美元的资金,可以在美国紧急收购100万蒲式耳地小麦,海运到彼得格勒,卸下粮食后,再将价值100万美元的毛皮和其它货物运回美国。”哈默的建议很快传到莫斯科,列宁亲自回电表示认可这笔交易,并请哈默速返莫斯科。在办公室内,列宁站起来欢迎哈默,并用英语与他亲切交谈。当列宁代表苏联政府向哈默表示诚挚的感谢时。伟大的列宁同志竟激动地流下了热泪。此后,列宁鼓励哈默投资办厂。允许他开采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棉矿,从而使他成为布尔什维克苏联第一个取得矿山开采权的外国人。美苏的易货贸易也由此开始。哈默组织了美国联合公司。沟通了30多家美国公司,俨然成了苏联对美贸易的代理人。
斯隆当然是认识哈默的,1931年地哈默在纽约还是个风云人物,因为在大萧条期间专营艺术品的哈默正在纽约组织一场苏联艺术品拍卖会,几乎每位富豪都收到了邀请函。他轻轻地皱了皱眉,道:“黄先生对艺术品投资也有兴趣?”黄宣已经习惯了向外国人纠正自己姓黄,而不是宣。
“是有一些。”黄宣微微一笑。将身体靠在沙发上,道:“就现在的情况看来,艺术品地增值潜力要比工业来的多吧。”
斯隆哈哈的笑了起来,点头道:“的确如此,那么就明天吧,我想哈默先生会愿意看到一位慷慨的投资者的。”
“OK。”黄宣打了个手势。这才转头向史蒂夫,道:“您有兴趣看看另一份图纸吗?”
“当然。”史蒂夫早就等的不耐烦了,黄宣笑着起身。汉斯早就将图纸分成了两部分,较少地那些则是福特VB的图纸。
相对于雪铁龙TA而言,VB只能说是中规中矩,虽然生产时间更晚一些,但就像福特的所有车型那样,重视生产效率,而轻视汽车本身的新技术应用,因此其价值远远不如TA。
不过无论如何,这都是一辆先进的汽车,不管是30万美金还是更多一些,都能够令福特满意。
黄宣无意让福特或者通用某家做大,当然,更不愿谁会对自己心存怨恨,虽然还能在这里留短短的6天,但要想多一份保障,都需要细心注意周围地人和事。
这一次,双方的审查速度都快了许多。
有了福特V8和一半的雪铁龙TA地铺垫,现在技术人员们更多看重的是图纸的完整程度,而不是真伪,等了大约三四个小时,通用的人员率先向斯隆示意。接着则是肯特。
三方状似开心的站了起来,互相握手,斯隆道:“那么,我们现在就去银行吧。”
黄宣笑眯眯的吩咐汉斯看好图纸,自己首先将房门打开,做出请的手势。
这种低调与之前有着鲜明的对比,但大家都明白,这只是姿态而已。
大通国民银行。
大通常常被叫做洛克菲勒的“家族银行”,意思是洛克菲勒拥有或者至少控制着该银行。令大通尤其感到骄傲的是,这是全美最大、最好的“批发”银行,处理着美国大型公司的信贷需求,为成千上万家国内外代理银行扮演“银行家的银行”的角色,并为国家的主要外贸交易提供融资。另一方面,大通对银行业的“零售”业务和扩大国际业务没有兴趣。而这,正是黄宣对其感兴趣的地方之一。
在大通于曼哈顿的银行大厅里,斯隆、史蒂夫以及黄宣吸引了众多的眼球,银行经理约瑟夫很快走了过来,将众人领入VIP房。
还是斯隆率先道:“约瑟夫,请帮这位黄先生办理一个帐户。”
对于通用总裁亲自领进门的年轻人,约瑟夫收起了白人惯有的傲慢,小心的接过黄宣手中的身份证明,在简单的验证真伪后,很快完成了开户手续。而当他回来的时候,走在前面的却是小约翰。洛克菲勒。
年轻的洛克菲勒英俊而富有魅力,他的下巴还没有像50年后那般赘肉繁多,笑容也掩饰不住眼中的神采,与那份压抑不住的野心。他的身体健硕,精力旺盛,双手宽大有力,在黄宣与他握手的时候,小洛克菲勒的热情让他仿佛以为回到了新世纪——在他的影响力,只有那时候的中国人会遇到真诚的,渴望获得利润的美国人。
和斯隆寒暄两句,洛克菲勒又与史蒂芬和黄宣分别交谈,但两家汽车公司的先生们都没有告诉这位新富豪,为何会共同向一名亚裔人支付数十万美金。
洛克菲勒当然不会去问,他递给黄宣一张名片后就离开了房间,将工作交给了约瑟夫。这只是一张简单的名片——并不是像后世那些自以为出名的先生们那样,用昂贵的材质印上简单的名字,黄宣手上的名片的的确确是一张简单的名片,无论从材质还是内容,与洛克菲勒的身价迥然不同。
“黄宣先生。希望还能有和你合作的机会。”说话的是斯隆,当他在场的时候,史蒂芬显的低调了起来。
“当然,当然会有的。”黄宣笑的好像喝到了饮料的老鼠,从约瑟夫手上接过自己的银行存款凭证。
第九十二章大萧条(11)
接下来的一天,黄宣都呆在贝塔印刷厂里,看着滚滚而来的美钞,黄宣觉得那噪音也显的悦耳起来。
洛林改造后的印钞机仍然老旧,但生产出来的绿钞却货真价实,为了容易出手,黄宣要求他又加上了一道做旧工艺,这本是很简单的,但让洛林去干,又差不多用掉了300万美金的能量。
粗略的算算,从到达P101为止,洛林已经吃掉了大约2500万美金的样子,这还是有上次购买的轻质原油,若是靠几家电解铝厂,连回去的能量都欠奉。好在,也到了收获的季节。
一夜之间,贝塔印刷厂生产出了1500万美金。这可不是美元贬值后的1500万,就算在大萧条之前,这笔钱也相当于福特公司半年盈利的资金,足以进入全美富豪排行榜了。
黄宣首先取了20公斤左右的绿钞——大约200万美元,装在一个大旅行袋中,又将剩下的钞票放入位面通道,这才关掉机器,走出车间。将旅行袋交给汉斯提着,道:“大通国民银行。”
银行大厅中,约瑟夫立刻注意到了他身边高壮的汉斯,特别是他手中的旅行袋。
“有什么我可以效劳的?”约瑟夫一边说着套话,戴着白手套的指头交叉着放在腰间,一边领着黄宣向VIP房间走去,60万美金的存款足以让他随意的使用这里地房间了。
装潢精美的小房间里只有他们三个人,这个时代,自然也不会有什么监视仪。黄宣放心的接过汉斯手上的旅行袋,打开拉链,道:“麻烦你点一点,我想把他们存在贵行。”
约瑟夫只看了一眼,就知道,自己本月的业绩算是完成了,他很快招手叫进自己的副手,一边恭敬的为黄宣续上咖啡,一边道:“您请稍等一阵,我们的雇员会很快为您点好的。”
黄宣无可无不可的点点头。道:“恩,我想见见洛克菲勒先生。小约翰。洛克菲勒。”
“我立刻为您通知。”约瑟夫说着就走了出去。
黄宣知道,洛克菲勒一定会来见自己地。200万美金可是一笔巨款。若是一定要比较的话,完全可以将之视为70年后地1亿美金。特别是在流动性短缺的1931年,这笔现金地作用对于银行更是有如及时雨一般。银行挤兑风潮发生在1933年,到了那个时候,无数的商业银行将因为缺少现金不能应付取款而倒闭,但在2年前,端倪已现。
“汉斯。去把我放在车里的图纸拿过来。”黄宣轻轻的搅动着糖棒道。
“好的。”汉斯看了眼房间内的雇员,招手叫来另一名保镖,嘱咐了两句,自己则又站在了黄宣的身后。
小洛克菲勒将很长时间花在了大通银行地业务中,今天也不例外,接到约瑟夫的消息。他很快收拾了装束走了下来,见到黄宣的时候,矜持却略显亲热的与他握了握手。道:“听说您是中国人?很好的地方。”30年代的中国,实际上并不怎么好,一战地民族资本主义黄金期已然结束,但洛克菲勒以此为开局,的确令黄宣很有好感。
他起身与其握握手,道:“洛克菲勒先生是大忙人,我也就开门见山的说了,这一次来,是听说您注资了泛美航空公司?”
“是地。”洛克菲勒为自己倒了一杯威士忌,道:“黄先生也想要入股泛美?”
大萧条期间,泛美航空是少有的大型盈利企业,到了31年,想要入股这家朝阳企业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洛克菲勒想当然的以为黄宣也是同样的心思。
但中国人的摇头让他有些迷惑,黄宣伸手拿过汉斯抱着的图纸,一面展开,一面道:“我想您一定很好奇,为何斯隆先生和福特公司都会与我有关系吧?”
“是有一些。”洛克菲勒承认道。
“是因为这个。”说话间,黄宣已经将图纸彻底展开,他将这一头干脆交与约瑟夫拿着,自己空着手站在洛克菲勒身边,道:“您对此是否也有兴趣?”
“这是……,飞机图纸?”
“YES。”黄宣还是这个词说的最熟,他笑着将图纸又卷了起来,交给洛克菲勒道:“如果您有什么想法的话,可以再找我。”说着看向约瑟夫。
经理先生立刻反应了过来,接过副手递给他的存款凭证,双手交与黄宣道:“总计是208万4700美金,欢迎来到大通国民银行。”
“谢谢。”黄宣又看了一眼洛克菲勒,笑着离开了。事实上,他并非真的有意卖给洛克菲勒飞机图纸,时间已经不允许他这样做了,另一方面,有了成批量印刷的美钞,在与洛克菲勒谈生意只是浪费时间而已。但这样做却有一个好处,只要能掉住小洛克菲勒的胃口,他就不会因为银行账户莫名其妙的大额资产而动手动脚,这才是黄宣最需要的。
走下银行台阶,黄宣神情再次变的严肃起来,深吸了一口气,坐进车里,对汉斯道:“去见哈默先生。”
即便是在美国,哈默也是一个传奇人物,人们将他称为金点子大王,这位俄国裔美国人曾经涉足数十种行业,从养殖、铅笔、医药到艺术品收藏乃至石油,他在每一领域都获得了丰厚的收益,而在黄宣关心的收藏品方面,哈默同样有着令人称奇的经历。1922年,哈默带着弟弟(古玩鉴赏家)来到俄国,发掘俄国文物这块尚未有人涉足的新领域。他们一点一滴积累,把他们在莫斯科的别墅布置得俨然如同一座博物馆。有一天一位名叫E萨柯的美国古玩商来访问这所房子,见到眼前景象,这位古玩商的眼球差点瞪出来。哈默由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