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是如此,不如就让初云、流水二人回您屋里伺候吧,如此儿子也好安心些。”铭王道。
铭王太妃听了知晓铭王这是要把人给她遣回来,这二人本是要给铭王做妾的,想着如今二人仍是完璧之身略微皱了皱眉,但想到铭王竟是亲自来说这事也不好驳他的面子,只好道,“也好,那两个丫头我本就看着喜欢,当初也是王妃有了喜才让二人过去帮着伺候,如今叫回来也好。”
荣王府书房。
“那叶九之事,你倒是心善,替人教子。当年若非得你允许让其减了那三年之狱刑,便是那叶国公求了叶嫔,也是白费力气。”铭王道。
“当时也是想那叶国公虽已不在御史一职上,然也算侍君忠诚,家中只得那么一个儿子他自己又上了岁数,方想着给叶九些教训便是。若非如此,又何必大费周章让人取那罪证,随便编个由头直接命人打他一顿便是了。”荣王听了温声道。
“此次在西北战场,倒是让人对他刮目相看,他竟是肯舍了那锦衣玉食的日子入伍从军,厮杀于前方,若非那日我经过见他身着卒衣满身是血一声不吭任军医取出身上的羽箭,倒不知他竟也是个汉子。也不枉得了军功,领了个从六品骑尉。”铭王道,说着看了荣王一眼道,“今日是你生辰,说来你已是二十有三,也该张罗成亲之事了。”
“莫要忘了,论辈分,我还长你一辈,怎可如此口无遮拦。”荣王心不在焉地道。
铭王知他此时拿这话来搪塞自己,多半是不愿谈及此事,便未再多言。
午后席散之时,如怡来寻铭王,那铭王却是正与宁王爷在前头说话,书房中只余荣王一人。今日他身着一赤色长袍,腰间系着一晶莹剔透的透雕和田白玉佩,虽还未到夏日手中却已是多了把折扇,依稀可见上面书着“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几字。荣王一向待人温和,不似铭王看着虽是清明,却给人疏离之感,回回见他总会使人不由想起“谦谦公子”四字。
打了招呼本欲离去,想到宫中太后与府里太妃近来为荣王亲事颇为焦头烂额,又想起那年中秋十五月色下那飘逸之人,不由道,“今日王爷生辰,若是有王妃在府,倒是可更热闹些。这世间万事总有些个难以如愿,只是在您周遭之人莫管是谁,终是不愿见您如此。妾身一时多言,还望王爷莫怪。”说着不待荣王出言,便行了礼出了书房,却不知背后之人看着那越来越远的摇曳坠子,竟已湿了眼。
天牢中
“左相,别来无恙。”铭王客套地道,却让人听出调侃之意。
“怪道当初派去的刺客个个武功高强,却无一生还,连番刺杀下来也只伤了王爷分毫,原来王爷武功竟如此高深莫测,此事怕是无几人知晓吧!” 左相抬头见铭王一袭白衣立于牢门之外,心惊其何时来到了牢中。定睛看那狱卒,已是歪倒于远处的桌旁。
铭王对上他的目光,“确是未有几人知晓,那些知道的,大都已不在人世了。”说着嘴角露出淡淡一笑,却让左相看得心中微寒。铭王自幼习武,宫中众人只当他是为了强身健体又想着他的腿疾也未在意,不想他自己寻了高手教授武功,竟精湛至此。“西北之时左相所送之礼实在厚重,本王当时便说日后若有机会定当加倍奉还。”
“若非王爷与荣王步步相逼,不到万不得已这皇家的人谁敢轻易伤尔等性命。”左相此时一脸淡然地道,似有倨傲。
“如此说来倒是本王的不是了。”铭王笑道。
左相亦是一笑,起身抖了抖衣袖转身对着铭王,“本官原只道十年前上奏朝廷称行动不便请皇上收回番地兵权,皇上虽未下旨收回只说是命人代王爷分忧代为掌管,还以为王爷如今真的是个闲散之人,谁知王爷倒非真如表面看起来的那般无心权势。”
铭王右手轻摆,“左相此言差矣,本王虽说手握番地兵权,却是在由皇上亲自命人掌管,听从皇上之命,如今确实是个闲散人,习武不过为求危急之时可以自保罢了。若说权势,本王何须争夺,今上待本王如何别人不知左相却是知的,若本王真是有意,八岁那年坠马又何须将计就计故意为之?”
左相一听,脸上笑意顿时一僵。今上虽从未明言欲立铭王为太子,却确实在登位之日酒后与李世良说过将来欲将皇位还于老铭王,李世良见今上待铭王确实如皇子般教养,更是与众皇子不同,夺嫡之时,才会对铭王下毒手。此事他亦是在李世良行刑前一日从李世良口中得知。自李世良死后此事便只有他一人知晓,立太子一事十分敏感,今上正当壮年谁也不敢随意议论之,这铭王又是如何得知自己知晓此事?
铭王见其不语,又道,“李世良当年飞扬跋扈,结党营私,为非作歹,隐隐有在朝中铲除异己妄图把持朝政之势,左相与今上不也为此日日烦忧吗?既是他如此目中无人,不看重自家性命,还算计到本王身上,本王送他一程又何妨。本王素来敬重左相为人,不想十几年后的今日,左相竟欲步那李世良后尘,可惜了。”
左相瞪大着眼睛不可思议地望着铭王,当年李世良仗着自己居左相一位,女儿贵为贵妃又产有皇子,偶有以下犯上之意。更是隐隐有了不臣之心,那禁卫军统领黄英与东北大将军凌霄曾受过李世良救命之恩,倒是甘愿为其卖命。
他还记得那是清明节的前三日,突闻那黄英与身边得力的一名副将竟在庙中调戏偷偷出府游玩的毓如县主。当时毓如县主虽有一名妈妈两名丫环两名侍卫三名家丁随行,入殿进香时却只有两名丫鬟随侍左右,其他随从均在殿外候着,二人见她穿着常服,只当她是哪家大家闺秀,待到家丁侍卫听了县主身边丫环怒斥上前,二人见他们服饰未有任何标识,也不将其喝斥放于心上,命随行侍卫四人将县主家丁侍卫给打了。其中有一家丁见势不对慌忙回理郡王府报信,理郡王听得家丁来报,火冒三丈,他向来在京中肆意妄为惯了,哪里受得了此气,带了侍卫十二人怒气冲天地赶了去,竟将那黄英活活打死。
这理郡王虽非大奸大恶之人,却向来横行霸道,欺压百姓,今上也略有耳闻。就是此次他打死了人初时还未放于心上,这冒犯县主之罪本就可大可小,若真追究起来,死罪也是有的。直至知道被打死之人的身份又让其进宫面圣,他才惊慌起来。
今上于殿上怒斥了理郡王今日与往日所为,降了其爵位为三等理侯爷。又任御前侍卫李良为禁卫军统领,身边副将也安排了可靠之人。三日后铭王于围场坠马,当场查出了那在马上做手脚之人,供出乃受李世良主使,今上大怒,命同行禁军将其拿下,后收回了李霄手中三十万东北大军的军权,得其与李世良往来密谋书信,将二人处以凌迟,满门抄斩。当时他虽觉事情凑巧但也未去深究,今日一听那竟是出自铭王之手,怎能不惊。
“老夫确实有心欲效仿史上的萧左相把持朝政,可老夫终与萧左相和李世良那老匹夫是不同的,他们为的都是一己私欲,而老夫却是为了大历的万世之业,想为大历一统天下。老夫多次向皇上进言,皇上却无此志。只有在朝堂上由老夫主事,才可实现我愿。”
铭王眉头一挑,似是早已洞悉一切,明亮的眼中映着火把的光亮闪着点点流光。他从广袖中拿出一个小匣打了开来。左相一看,竟是自己与大延的盟约,一式两份,另有自己作为信物送给大延的青花纹戒一枚。“左相之愿,便是想经此实现?”
左相看了匣中之物不由惊呼,任他再如何沉稳,见了此物也沉不住气了。几年来他多次派人潜入大延皇宫盗取此物均是未果,在他手中的那份盟约更是藏于只有他知道的密室之中,如今竟全在铭王手中。
“这…这…此物怎会在此?”通敌之罪,为世人最最唾弃和不容于世,犯此罪者,除需诛九族外,非凌迟不足以谢罪。
“左相可记得那留香阁?本王费了那半年功夫才得来此物,为了迷惑众人不得不做出被那烟花女子所惑之象,引了众人目光,否则这大延宫中左相的通敌信物又岂能轻易得手。”
左相跌坐于地,他本以为自己行事足够谨慎小心定不会被他人发觉,如今却觉得一切在铭王面前似乎全都不堪一击。半年,他竟只花了半年便得到此物,更可笑的是自己竟连盟约失盗了都不知晓。他的手不觉地颤抖了起来,突然心中生出了一种绝望,这男子,看似云淡风轻,淡看着世间百态,却是能轻而易举地将你置于死地。
第 30 章 。。。
他一向自视甚高,为相三十余年更是自认谋略过人,若说初闻是铭王使计除了黄英时他除了惊叹还有棋逢敌手的快意,那此刻他心中除了挫败便只剩下惊惧了。阴谋诡计,处心积虑,到头来不及他人的谈笑一挥间。颓然地坐于地上喃喃自语,“这怎么可能!?”
过了许久久到左相以为铭王已经离去,抬头却见铭王长身立于原地,努力张了张嘴方找回了自己的声音:“贱内那时命在旦夕,急需刚刚开的天山雪莲为药引。这雪莲自古便是稀罕物,更莫说那刚开的。大延皇帝不知从哪得知此事,送来了那雪莲,也送来了盟约,要下官若是大延来犯战时在朝中周旋,届时他大延只要占了十五座城池便会退兵,许诺事成之后给下官黄金十万两为酬。本官岂是贪图荣华之人,只是若那边关告急,本官便可借机清除异己,安排可靠之人请缨亲征,夺得西北兵权。然而我崔氏祖训,却容不得老夫如此作为。下官自五年前答应大延皇帝之日起便知罪孽深重。近几年老夫也在命人寻回那盟约想着回头,奈何骑虎难下。
这两年得了大延的密旨后老夫便授意尉察院征事余祖成偶尔将军饷苛扣,常未按时送达。到了去年战起,更是将军粮留京迟迟未发。
如今事情败露,下官无话可说。败于王爷手中下官心服口服。王爷文武略,才智过人,望王爷日后能辅佐我大历明君庇佑我大历子民。”毕竟是经过风浪之人,刚才的惊慌失措早已不见踪影,只余一片赤诚。举止间没了初时的孤清自傲,神情更是不觉地带着十二分的恭敬。他想当权臣,却因爱国让他日夜挣扎于卖国与忠良之间,难以自拔。如今也算是有了个了结。
铭王也不搭理他的话,自顾道:“你虽有那统一天下之志,却不应以通敌与妄想代天子发号施令为手段。明日便欲行刑,本王今夜也算是来送左相一程。”
左相未语,许是被说中了其真正耿耿于怀的痛处,满脸凄楚,凝神想了一会突然道:“王爷,您的腿疾?”铭王抬眼脸色淡淡,“左相可曾听说过药郎中????一直如左相现今所见。”
左相听了张了张嘴,眼中竟是流出了泪来。这天下,竟有这样避着皇位的人。
铭王转身走了出去,瞬间悄无声息地消失于夜色之中。
八岁之前,铭王常去御书房玩耍,那时的左相还是李世良,崔昭只是右相。那时的崔昭,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孤清恭敬中待他却总是有着几分慈爱,不似他人那般只有恭谨。他素来景仰崔氏一门的忠贞,也敬重崔昭为人,总爱请教他先生学上讲的一些学问,与他谈论政见,只是自坠马之后他便甚少外出,再见之时却是如此境况。
若非大延太子妃因妒成恨竟趁王妃去上香之时想害王妃性命,大延国君使了那美人计意欲拉拢他,那大延太子更是因见了王妃美貌意欲将其虏走,他也不会如此插手此事。算计他和他家人的人,怎能让其好过,更何况此事牵涉家国之利。他大延既是要大历十五座城池,那便让他加倍奉还!
至于为何去年得了左相通敌的证据未上呈,全因时机未到,否则今日又怎可如此轻易名正言顺地夺他大延四十几座城池。
物似人非,铭王叹了口气,走进了书房。
建安二十四年,五月初五,大延突袭我边关重镇宛丹,西北大将军带兵苦战,奈何敌众我寡,宛安被围。围城二十日,城中粮草殆尽,断粮第七日,敌方第四十三次攻城,西北大将军带兵苦苦坚守,将士死伤无数,边关告急。
六月初六,荣、铭二王赶赴边关,带了粮草百担,解了燃眉之急。后援军到,我军在宛安大胜延军,自此势如破竹,趁势攻其边关重镇长平一路长驱直入。
建安二十五年,元月二十,大延递来降书议和,我师夺其城池四十七座,大胜。
二月,大军班师回朝。
同月,左相因犯通敌一罪被处凌迟,一干案犯,罪大者皆是同诛九族。
三月,大延使臣来京商议纳贡之事,每岁向我朝纳贡黄金一百万两。归还其十七座城池,自此,大延元气大伤,百年内无力征战。
“大延使臣将于这几日离京,听说李将军也将一同回西北驻地,王爷与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