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团老大。内阁相李善长。胡从宪如何不心惊。
“胡先生,此时不同往时。夏天平之败在于其私欲野心太大,皆不懂章法。陛下总是讲以法治国,夏天平却妄以空谈一言乱政,陛下岂能容他。但是就算陛下有天子之怒,最后还是以法论罪,不敢破此先例。”
“惜辞的意思?”
“我想对付李存义自然不会以一言空谈,而是以真凭实据论罪。而且现在是明历九年。按照陛下治政习惯,五年军政官员会做一次大的调整,李相做了十几年国相,把持中枢位高权重,而今天下已大治,”
胡从宪一下子明白了陶希言的用意,李善长从刘浩然起事起就襄理机要,总领政务。差不多二十年了,也该退下来了。但是李善长是老臣子,劳苦功高,又是淮西派的领袖,随意罢相又说不过去,这时只要把其弟李存义违法乱纪的事情一捅出去,只要按察司将其定罪,李善长至少逃不离一个连带责任,皇帝陛下正好顺势让其荣休至仕,而江南派也扳倒了对手淮西派的一棵擎天大树。
“何况我对付李存义,主要目的不在李相。而在礼部,”
“你是说礼部尚书胡惟庸?”
“正是,胡惟庸乃是淮西派干将,不仅是李相一手提拔,更深受陛下器重,李相一去,恐怕他就是谁西派的领军人物。不可不防。而且胡惟庸此人对我江南学派和理学的威胁更在李相之上。”
“惜辞何出此言?”
“胡惟庸出任礼部尚书,谁也意料不到,事到如今,却不得不钦佩陛下的识人之明。用人之善。胡惟庸出掌礼部,大兴教化,而今百姓民意还有几分在我等之手?”
胡从宪不由一愣。是啊,这是个大问题啊。以前理学吃得开,那是因为天下读书人少,百姓们目不识丁,出于对知识的尊重,那些身为知识分子的理学名士文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可以这么说,那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控制在理学名士文人手里,所以刘浩然一上台不敢贸然与理学为敌,只是在政治上对其打压,并用其他手段开始釜底抽薪。
先是大兴教育。一个国民基础教育让不少老百姓的子弟们都能读上书,知识便不会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有了知识便有了自己的思想,民智开化的百姓也不会再对理学文人抱有畏惧之心,他们说什么便是什么,百姓们,尤其是大明自定鼎江南之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百姓,他们的思想、价值观深受刘浩然的影响,与理学相差甚远。
但是这个时候理学对社会的影响由于数百年的历史原因,依然还能强劲。许多农村和小城镇的百姓们出于惯性还是很认同理学文人的价值观和思想。但是胡惟庸出任礼部尚书之后,这个善以揣摩上意的能吏立即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利用报刊、书籍、戏剧等各种手段向大明百姓灌输新思想和新价值观。
通过报刊上那些简单易通的小故事,通过修改的三字经童学和扫盲班必读课本,通过戏剧那些栩栩如生的演出,百姓们开始知道什么是民权,什么是义务和责任,什么是法律,什么是法治。什么叫真正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什么叫追求合理的个人**,这一切却是在悄无声息地摧毁着理学最坚实的“民众基础。”
意识到这里。胡从宪也立即明白从前没有重视的胡惟庸实际上是理学和江南派最大的对手,而传闻胡惟唐与李存义关系密切。他当初就是通过李存义搭上李善长这条线,从而飞黄腾达。胡从宪不由对陶希言的深思熟虑感到敬佩,要是夏时安有陶希言三分心计。何必落到今日这个。地步。
“惜辞,我等会竭力帮助你,有何吩咐尽管说吧。”知道陶希言的手段和心机后。胡从宪便将其视为理学复起的耸望,当即毫不犹豫地说道。
“胡克生,我等当暗中进行。切不可打草惊蛇,只有时机到了,我们才有十足的把握。”
“惜辞,你准备借谁的手?”明白陶希言准备走法律途径去解决李存义。胡从宪有些疑惑了,江南派在法律界没有太强的势力,尤其是按察院总使秦从龙去世。都察院左都察御史陶安改任荣禄资政大夫之后更是毫无根基可言了。
“廉政公署的罗贯中。”
“他胡从宪当然熟悉罗贯中,去年他凭借一部《三国演义》名噪大明,后来又引了一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大讨论,正是这场大讨论和大反思让江南派人心晃动,有了分裂的趋势。
胡从宪不知道陶希言怎么找上罗贯中这条线,但是在目前情况下,他也不好追问,将一切疑问都咽回肚子里去了。
第二百四十九章四国之乱(一)T
第二百五十章四国之乱(二)T
第二百五十一章大明的反应
明历十年秋八月,正是秋高与爽的季节,在南京皇城前先。上驰院,刘浩然带着儿女们在那里练习骑马。
“父皇,你看我骑得怎么样?。骑在一匹枣红马上小跑遛圈子的长公主刘焕玉得意洋洋地说道。她乃贵妃萧氏所出,是刘浩然的长女,与刘焕诚乃同年所生,今年已经十六岁了,正是豆尧年华,一身戎装显得英姿飒爽。
“骑得不错,有的女骑士的风范了刘浩然含笑点头道,他对儿女的政策是女儿宠,儿子严,所以几个儿子包括在太子刘焕章在内,在他面前都如同老鼠见了猫。就连生性最顽劣的刘焕诚也是老老实实,收敛不已;而女儿们在他面前却可以尽情地撒娇,尽显儿女之
。
“父皇,你可是说过。我要是骑术娴熟了就送我一匹好马,你说话要算数
“当然算数,过几天你尽管去马场挑选就走了刘浩然笑着答道,在南京城外有一处皇家马场,里面是各地送来的好马,包括漠北、西域、东北和阿拉伯的好马。
“好啊!”刘焕玉在马上手舞足蹈,她虽然偏爱绘画,但是生性洒脱,对于骑马非常地喜欢。所以对于她来说,拥有一匹好马是一件梦寐以求的事情。
刘焕玉在一旁乱动,坐下的马匹不知所措,脖子一甩,差点把刘焕玉甩了下来,众人还没来得及反应,只见一旁的一位侍卫武官快步冲了过去,一手拉住缰绳,一手扶住了刘焕玉。
“皇妹,你要是甩下马来,傅大哥可要心痛死!”离得最近的刘焕诚在马上笑道,他刚才连忙出手,可是依然没有离得远的傅雍来得快。看到傅雍将转危为安,放下心的他反而取笑起刘焕玉来。在几兄妹中,最数他和刘焕玉“水火不容”。一来两人同年所生,年纪相差不大,二来两人都喜爱美术等艺术。所谓同行走冤家,两人没少为谁的画画得好争斗。
“父皇,大哥取笑人家。”刘焕玉刚才自己都吓了一跳。正手软脚软的,没有半点力气,加上以前跟刘焕诚相争,没少“动手”可没有哪次能占到便宜,所以干脆向父亲求援。
刘浩然在那里只是呵呵地笑,嚣,是不出言相帮刘焕玉。倒是一旁的傅雍红了脸,连忙退下。刘焕玉年纪较大,幼时没少和大哥刘焕诚、弟弟刘焕卓去给高氏请安,也没少到傅家串门,所以和傅雍算是青梅竹马。而傅雍自小对刘焕玉、“另眼相看”众人都看在眼里,只是傅雍总是觉得自己比刘焕玉大了近十岁,加上她又是天之娇女,所以一直将这份感情藏在心里。
看着傅雍红着脸退开了,刘焕玉不由恨恨地都哝了一句:“这个呆子”。声音虽轻,却被靠得近的刘焕诚听得真真的。
“傅大哥,皇妹说你是个呆子,你到底哪里呆啊!”
此话一出,不仅傅雍的脸更红了,连刘焕玉的脸都变得通红,犹如三月的桃花。她骑在马上。忿忿地指着说完这话便跑远的刘焕诚说道:“你给我记住,将来你要是,哼哼。”
旁边的刘焕蕴唯恐天下不乱。只在那里起哄,老成的刘焕章抿着嘴巴不说话,但是脸上的笑意表露无遗,几个小的弟弟妹妹就在那里拍手,可能他们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觉得热闹就好。
刘浩然看到他们耍笑。心里全是幸福,儿女都逐渐长大了。身为父亲的怎么不觉得高兴和幸福呢?
就在此时,侍卫长刘存玄急匆匆地走了过幕,在刘浩然耳边低语了几句,然后递上一份文件。刘浩然拆开细细一看,脸色便变得沉寂如海,一双眼睛里谁也看不出他在想什么。
“请诸大学士到文渊阁议事。”
半个小时后,李善长、冯国用、汪广洋、陈遇、周祯五位大学士聚集在文渊阁,他们先过目了一遍大明驻日本使馆的报告书。
“陛下,这是个好机会。日本国死活不肯签订共同安全条约,就连自由贸易协定也是挑三拣四,总计五十四款他们居然只肯同意其中三十五款,该好好敲打一下他们了。”冯国用当即表态道。
“陛下,现在我军还在阿瓦国和白古国用兵,而且日本国与我大明相隔重洋,只能靠海军。可是光凭海军不足以给他们一个教,如果运大军过去,海上变化莫测,恐有不测周祯一向持重,所以他有这样的意见也不足为奇。
李善长、汪广洋和陈遇相视一眼,没有说话,因为冯国用和周祯将正反两个意见都说了,他们也没有什么好补充的,于是大家都望着刘浩然,听他的意见。
刘浩然在心里盘算了一下,李文和率军在海军的配合下在白古国势如破竹,白古城已经攻克,白古国国王逃遁,其主力已经败亡,灭国只在顷刻之间。
阿瓦国到走出现了反复。阿瓦国王明吉斯伐修寄从孟加拉王国借得数万兵马,又在阿拉干地区募的壮士数万人,利用地理熟悉的便利与蓝玉部对战起来。而此时进入雨季,明军的火器优势不明显,几经苦战,堪堪打了平手。后来陈孝林带着远征舰队去了一趟孟加拉王国,用火炮将其沿岸炮轰了一番。严重警告他不要涉及到大明战事中来。
孟加拉王国水军几尽覆灭。沿海繁华城镇又遭到严重破坏,孟加拉国王有些吃不住了,便撤回了援军。但是明吉斯伐修寄已经稳住阵脚,利用山高林密与明军对峙起来,估计短时间里无法结束这场战事。大明在西南用兵,虽然有所牵制。但是影响不大,关键是该投入多少兵力,给日
突然间,刘浩然想起什么来,抓起桌子上的情报又仔细看了一遍。
日本国局势出现变故后,大明驻日本使馆、情报机构全力动,三天一趟往国内源源不断的送情报过来。
“细川赖之被逐出幕府中枢?有点意思刘浩然笑着说道,他对这位老熟人当然了解的很清楚。细川赖之才华横溢,又是幕府将军足利义满的老师,算是顾命大臣,居然被暗中逐出了幕府的权力中心,这说明里面夫有文章。
“看来这位幕府将军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心思了。”刘浩然手指头在桌子上敲打着,听完他这句话,众人不由又翻看起情报来,他们都是聪明人,很快便看出玄机来。
“听闻这位细”赖之为执事和总管领之后,不断颁布法规,调节日本国内宗教冲突,安抚各的守护,加强对南朝的作战,算是治政有道。听说他辅政这几年,幕府将军足利义满过得非常的悠闲,其每天的任务就是接受教导一无论是细川赖之所授的帝王之学,日本京都贵族的礼仪文化,还是源氏栋梁必备的弓马武艺,听说足利义满都学得不错李善长笑着接言道。
“帝王之学”。陈遇冷哼一声道,“细川赖之所楼的帝王之学,看来足利义满是活学活用了。不过这细川赖之做得也太出色了,出色到让足利义满不得不害怕的的步,而且这细川氏毕竟是足利氏的庶族,按理也有问鼎幕府将军的资格,这足利义满看来把心思算在了他老师的身上了
由于刘浩然的风格。大学士会议一向都是畅所欲言,加上又是在谈及他国事务,所以这些大学士也没有太多顾虑,将很多算是犯忌讳的话题都讲得很透。
“陛下,这是天赐良机。”汪广洋最后总结道。
“其实我在想,昭武勋章代表了什么?。刘浩然正色说道,“它代表了我大明的荣耀和尊严。也代表了我的荣耀和尊严。在远洋之外的日本四国岛,一枚昭武勋章被当成了狗屎,任意践踏,这也在践踏着我大明的荣耀和尊严”。
刘浩然的话一出来。大家心里都明白了,皇帝陛下连出兵的借口都找好了,这时他们有些恍悟。当初皇帝陛下一意坚持在日本招募雇佣兵,给他们丰厚的待遇。又同意他们退伍回国,是不是早就想好了今天这个局面?
“明日召开全体会议。看到五位大学士没有异议了,刘浩然便决定道,按照管理额。如宣战这种大事,必须到御前全体会议上走一遭,统一意见,做出决定,然后再照此执行。
“陛下,贸然向日本国宣战,此乃穷兵默武,当慎之。”果不然其然,御前全体会议上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而且是国史馆掌馆院士宋镰老夫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