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胡亥府上完全相反的是廷尉府的阴云沉重。
自从扶苏的消息传到咸阳,举城莫不震惊。百姓纷纷痛苦,士人一片心伤。多好的人啊,就这么死了,被匈奴逼死在自己的国土之外。
这么一个为国为民的皇子投河而死了,虽然一直都没有确切消息证明扶苏死在了北疆。但古时候黄河可不是后世那样只有几百米宽。古时候黄河是清的,深有数十百米宽更是十数里。这般掉入河中,死掉的可能已经九成九了。
廷尉府上一片愁云缠谈,廷尉许谨。郎中令周校两个大佬坐在主位以及侧位。两人相视都是无言,扶苏竟然这般死去,是在能让难以想象。
可事实上,虽然两人心中仍旧保留了一丝丝的希望。可实际上两人现在已经开始着手扶苏死后的后续变化的处理了。
“咸阳的风向开始变了。”周校性子没有许谨坚韧,首先开口道:“原本公子麾下这些士子一个个开始称颂胡亥的英明果断。这些人……”说着痛苦闭眼,不难想象失去扶苏这根擎天柱后苏党的局面该是如何艰难。
许谨看着几欲崩溃的周校,心中感慨。扶苏在的时候,周校虽然贴近苏党,其实没这般亲近。现在周校这样,完全自认苏党一员。可现在,扶苏却投河而死:“扶苏公子福大命大,吉人天相。怎么会死在黄河中?”
“我的廷尉大人!”周校忽然圆瞪双目:“就算你信,我信?可又有多少人还信?起高信不信?他是公子生前称颂最积极的,可昨日到的消息今日早晨他就在胡亥府上饮酒作乐!南语信不信?他可是自称公子足下第一门客!可是为了投效胡亥,甘愿负荆请罪跪在胡亥府!”
还有许许多多,发泄完的周校最后无声说了几个字:“可现在还有公子府上除了理先生还有几个人守着?”
许谨重重叹息一声,面露痛苦之色。这种困难的境地就是扶苏彻底被打压的情况下也没有出现过。可如今……
“扶苏公子待公子高十分亲厚。昨日公子高被陛下宴请,如此公子高更是位列御史中丞。”许谨徐徐说出,满目都是痛苦之色。
周校英武的面目上满是坚毅:“没用的。陛下想让老狐狸冯去疾冯劫父子卷入进来效果未必有多大,御史台中冯去疾与李斯纠葛不清。公子高能有多少助力?再说,扶苏公子待那公子高再如何亲厚,也是无用。胡亥还不是公子的幼弟!”
许谨苦笑一声:“遇到大事,我反倒不如子坚心志坚定。惭愧啊!”子坚是周校的字,许谨以前从未称呼过周校的字,表示苏党并未彻底接纳周校。现在,疾风知劲草国乱显忠臣,周校用自己的努力取得了苏党的认同。
可如今的苏党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如日中天的苏党了,可以说日薄西山,摇摇欲坠完全不为过。怪不得许谨会苦笑,实在是他愧对于周校
神色一黯的周校满脸苦涩:“已经一个时辰了,赴宴的有几人?”
许谨和周校两人在廷尉府设宴,款待以前苏党的手下门生故吏。却不想从刚刚日落一直守候到现在仍不见一个人的踪影。
“小七,那些人是怎么回事?”许谨收敛心神,朝着角落一个身影问道、
这个名作小七的正是苏党在咸阳舵的联络人员,负责廷尉的情报支撑。更是许谨的绝对亲信。小七恭敬做礼回道:“今日胡亥设宴以自己第七房小妾的庆生的名义款待天下士子。已经有三十七人赴宴胡亥府。”
“够了。不用念了。”许谨面上痛苦之色一闪,紧接着恢复常态。小七恭敬退下,隐在黑暗之中。房中两人的身影显得单薄非常。
“在等一个时辰吧。”周校出声,许谨无言点点头。不再说话,房间又归入了寂静。
过了半个时辰,一个门子进来。手中拿着一沓竹简书信,恭敬放在头顶上跪在许谨身前。
许谨眼中闪过一丝异色:“这是什么?”
门子低眉顺眼:“三十七位士子的告罪贴。”
许谨凄然一笑:“告罪?”说着将三十七团竹简拍落在地,说是告罪。实则是彻底想要决裂,却爱惜羽毛不想坏了名声让许谨来动手,也好有个名目退出苏党罢了。
“打回去,告诉这三十七人。公子手下从未有过这等败类。”许谨闭上眼,心中暗下狠心。区区三十七个低品官吏就敢如此嚣张,那些有了一定羽翼的中级官吏更会如何?
既然如此,彻底撕破脸又如何?
忽然,一个面露惊喜之色的门子噔噔跑进厅堂:“老爷,有大人赴宴!”
许谨和周校两人对视,眼中都是惊喜。
不多时一个青衫文士走进来,年岁约莫三十上下。气度不凡,自有一副雍容之态。
“是你!”
“是你?”
周校面露惊色,一眼就认出了眼前来人。许谨则是面带惊疑,有些不确定眼前之人竟然会来赴宴。
“呵呵,见过郎中令大人,见过廷尉大人。正是禄某人,怎么,不欢迎吗?”来人呵呵一笑,正是主持修建灵渠以及查办北地郡太守王慈的史禄。后世也有人称呼他为监禄,不过一般以史禄为主。
周校面上喜色不减笑呵呵道:“怎么会?禄先生能来府中做客,是我周校的荣幸。”
许谨死板的面上也是笑意不绝:“正是正是,史御史能来许某人府上可是许某人三生有幸了。”
两人无论官职还是权力都远超过眼前此人,但奈何不住史禄的名气和实力强大啊!史禄不仅主持修建了灵渠,这个几乎奠基征服南岭战役胜利基础的水利工程。其本身就是天下有名之人,博闻多智。本身更是始皇亲信,虽然位卑却一点也不言轻!
是完全可以比得上朝廷九卿的人物,甚至犹有过之。现在能在苏党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更是显得难能可贵。
史禄对两人的举动一点也不吃惊,口中不点破,入场之后开始活跃气氛起来。不过三人之间气氛再如何活跃也显得有些单薄。
看向厅堂外,周校和许谨都有些尴尬。见此,史禄一笑:“等会还会有两人入席。到时候就热闹了。”
此时一个门子来报:“老爷,有士子来入席。”
史禄面露惊色,看向两人。
果然一个风尘仆仆的人进来,年岁二十上下:“见过恩师,见过周大人。”
许谨面露得色,不过面上还是做出一副怪罪的模样板着脸质问:“我与周大人等了你一个半时辰。你的面子可还真大啊!”
那年轻士子面色通红:“是学生不好,学生跟几个同窗去了神农山与墨家士子辩难。却,却耽误了宴席。”
周校点点头,看向许谨脸色已经不同。许谨看来早有准备啊!
不多时,又来了三两个士子。都是扶苏,许谨,周校三人的门生故吏。虽然只是总共加起来不过六七个人,显得单薄。但在场两个大佬的脸色已经好了很多,尤其是史禄看向两人面露回味之色。
谈着谈着,自然离不开扶苏的话题:“公子,唉……”首先发言的是史禄,他身份不同,说话完全可以随意得多。
果然,公子这两字一出。场面完全冷场。却很快就被打破,赫然是刚来的几个青年士子:“史御史,怎么唉声叹气?公子吉人天相怎么可能这般轻易逝去?”
起头的正是最先到的那个士子,一脸愤慨。
“正是,公子既然主动跳河,自然是对自己水性极有信心。不然何不遁入山林?未见得不能救下公子!”另一个则开始推论起来。
几个士子七嘴八舌,场面有些混乱却激情四射。年轻人的活力可见一斑,史禄面上带着别样笑容。
这七个士子说来说去最终结论就是扶苏活着!
其中几个论点更是振奋人心,扶苏不是蠢人,既然主动跳入水中,肯定是有自保的手段。一念及此,心中的几个想法也悄悄变了。
此时,一个门子满脸激动进入厅堂:“报老爷,穆梁使君和宪使君来访!”
穆梁原本是监察御史,现在升了一格成为北地郡郡太守了解事情始末后心中动了对苏党投诚的心思。而上郡太守宪更是选择了坚定不移跟着扶苏走的战略,两人的来访让本来日落西山的苏党驱散了一层厚重的阴云!
可众人想不到的是,两人来的第一句话就是:“上官将军为公子复仇,恐怕朝中乱象将起。我等必须要为扶苏公子有所作为才是!”
在场所有人面上神光一闪,每个人眼中都是闪烁着精光。苏党必须要有所动作,虽然每个人心中都坚信扶苏未死。可坚信是一回事,苏党整个动起来又是另一回事!
顺着扶苏被匈奴逼入河中的帝国耻辱,全力支持上官牟以及扶苏一众在三关口的亲信对匈奴反击。
免除上官牟这未奏先决的罪行,以及狠狠打一场反击战。这才是让苏党摆脱困境的唯一办法!
第三章:复仇之战【首更送达】
【想想,图推过了的第二天。点击应该会少许多,希望书友们顶起,支持回秦,支持你喜欢的回秦故事。】
【求票票,求收藏。打赏随意】
三关口外便是莽原。
此时的三关口外,如同阴云压城。两方阵列,匈奴一方六万甲骑横亘大地,无边无际一般。
秦军一方,调度有序。车兵,材官,骑士阵列整齐。不动如山,一派强军风范。
匈奴大王子冒顿意气奋发:“看来对手不弱!”
右贤王普拉固暗自皱眉,看来将扶苏逼入绝境的冒顿信心有些膨胀过度,匈奴控弦之士超过三十万,仍旧毫无余地败给了秦军名将蒙恬,对秦军决不能掉以轻心的。
此次虽然人数两倍于对方,而且匈奴一直在源源不断增兵过来。正兵超过六万,其余可以骑马弯弓的牧民也有三万余。三万对九万,匈奴算上这些超过了秦军的三倍。
彼此清楚底细的秦军依然出城出击,可不知怎的普拉固心中一直有股不好的预感。
不过时不待我,秦军已经开始进军。
没错,人数处于劣势的骑军好像急不可耐地开始进军了!虽然人数处于劣势,但双方战力却不以人数为准。
秦军此时编制不同于往常,进入战时采用战时编辑。即后世闻名的部曲制,想到部曲制可能大多想到的是世家大族的私人武装。
但秦朝此时绝不会是这般。
秦军有完整有效的军事体系。战时编组,是在平时编制的基础上组建大规模的作战部队。这就是部曲制,首先根据作战对象等各方面的情况。确定要出击的总兵力,再任命三军统帅。当然这时一般大规模战役,此次秦军三万大军虽然多却算不上大规模。
三军统帅:大将,上将军。也泛称为将。在统帅之下,根据作战的需要和总兵力的多少,分社若干个将军:四个副将,一个裨将军。也泛称为将军。每个将军统帅若干个部,部的长官统称为校尉,一个部一个小魏在部的下面再设立若干个曲,曲的长官称之为军侯。
扶苏现在的职位就是统领一个部,期泽的曾经担任过的是军侯,一曲之长。曲以下就是平时的编组了。
这样的编制一直延续到汉代,三国时期各国采用的就是部曲制。
在秦军体系中,最为中坚的自然是部和曲。此番三万大军实际上是裨将上官牟率领下的诸多个部曲组成直属蒙恬的快速反应部队。
上官牟手中有五个部,分设了二十个军侯。其中车兵一部,材官三部,骑士一部。每部之下有四个军侯。
即,骑军三万人中一个校尉统领约莫六千人上下。每个军侯手中都有一千五百人!
反观匈奴编制则不同。匈奴虽然在此时产生了第一代匈奴单于头曼单于成为一个国家。但事实上匈奴这个国家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组成的国家。看似庞大,倾国之力可以抗衡秦朝。但实则未必,单于虽然是国家元首却并无实际权力控制所有人。
部落联盟形势下的各个匈奴权要所在的部落拥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权,单于所在部落不过是诸多个强大部落中最强大的那个罢了。
这样形势下的匈奴实际上力量是分散的,不完全的。控弦之士有三十万,但每每出兵之时总有部落不愿意或者认为得不到好处的时候也不会去,这样每次都要缺斤少两。
在指挥之时,也不能有效指挥。匈奴的军制大约和政治制度相同,
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匈奴谓贤曰“屠耆”,故常以太子为左屠耆王。自如左右贤王以下至当户,大者万骑,小者数千,凡二十四长,立号曰“万骑。”诸大臣皆世官。呼衍氏,兰氏,其后有须卜氏,此三姓其贵种也。诸左方王将居东方,直上谷以往者,东接秽貉、朝鲜;右方王将居西方,直上郡以西,接月氏、氐、羌;而单于之庭直代、云中:各有分地,逐水草移徙。而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最为大国,左右骨都侯辅政。诸二十四长亦各自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相、封都尉、当户、且渠之属
按